原標題:和「影子校長」一起調進新學校
共同走過 本報實習生 蘇亮月 繪
以一種同伴的心態,和「影子校長」一起緊抓管理的重點,一起走進課堂,把握住學校工作的核心;一起走進學生,站穩教育的原點;一起診斷學校,找到校長實踐的起點。
■柯中明
我在實驗小學擔任校長已經有6年,學校各項常規工作都已進入了「自運轉」狀態,學校特色也已經在區域內享有了一定美譽度。作為教育部——中國移動「影子校長」項目的基地學校,實驗小學在近幾年裡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且卓有成效的培訓工作方案和機制,我本人也已經能完全勝任此項工作。在該項目的上一輪工作中,學校和我本人被評為優秀基地和優秀指導老師,我們的經驗還入選教育部項目辦編寫的《如影隨形》一書。
中途調動了工作
可是,今年開學一個月後的10月初,因工作需要,上級領導把我從實驗小學調到了中心小學。
到一所陌生的新學校工作,我不熟悉其歷史沿革、文化底蘊,不熟悉學校的課改進程和師資隊伍,更不熟悉學生的情況。作為校長,在不同學校間進行調動本是件十分尋常的事情,只要花上時間和精力,不熟悉的都會熟悉,一切問題都能得到解決。可是,我8日到新學校報到,14日影子校長就要來,我該如何去做好指導工作,如何與「影子校長」們一起度過兩個星期呢?
回到實驗小學去做這些「影子校長」的指導老師?那是不可能的事了;向領導匯報實際情況,拒絕今年的「影子校長」指導任務?我有種不甘心的感覺。接受這次任務,我又擔心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自己都沒有進入狀態,又怎能完成如此重任?
別開生面的指導
我想到,實驗小學之所以能成為該項目的基地,我之所以能成為指導老師,那是因為在「影子培訓」工作中,我們取得過一定成績。一所學校的成就雖說是經過了長時間積澱後才形成的,但對於一位優秀校長而言,自己的管理經驗、管理實踐之所以被人借鑑和學習,是因為其背後所蘊含的有價值的辦學思想和辦學主張。真正經得起實踐檢驗的辦學思想,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因此,我在實驗小學能做到的,在新的學校依然能做到;在實驗小學能當好指導教師的角色,那麼在新單位我也一定能做好!
我決定,一定要利用這次工作調動的機會,開展一次別開生面的「影子校長」指導工作。進入新學校剛過一周,學校就迎來了七位影子校長。我們馬上相互見面,並如實向他們報告了我的工作變動情況。跟大家交代這樣的背景,目的就是讓他們和我一道,形成一個學習團隊,達成以下三個共識:既要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在遠處觀察學校,又要以一個當局者的身份一起參與學校工作;既要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來挖掘學校的優點,又要以一個診斷者的身份來發現存在的問題;既要發現學校的問題,也要同時發現自己的問題。
共同的學習旅程
於是,我們開始了一段共同的學習旅程——
首先一起梳理學校歷史。我始終認為,學校的辦學歷史是一位校長工作的邏輯起點,因為學校運行的軌跡也是學校走向未來的基石。在一定程度上講,學校的辦學歷史,就是學校文化積澱的形成過程。其中的人和事,尤其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往往在學校當下的運行中,都能找到其身影。可以說,學校的現在就是學校歷史的投射。因此,我就和「影子校長」們一起走進學校檔案室、榮譽室,一起翻閱各種資料,走訪各個時期的關鍵人物。我們發現這所創辦於1986年的城區學校,曾經取得過輝煌成績,而成績的背後是有一個敢於創新、大膽實踐、甘冒風險的教師群體。
其次,一起走進行政團隊。依靠行政團隊、發展行政團隊是我的管理重點,但如何帶領眼下這支缺崗情況嚴重的學校管理隊伍,倒是我碰到的挑戰:管理團隊除我以外,有兩位副校長,一位剛從醫院出來,另一位正在醫院裡做各種檢查;有兩位副主任和一個大隊輔導員,而教導主任、後勤主任、辦公室主任空缺。
我和「影子校長」們通過行政工作例會和個別談話,走進行政團隊。藉助這條最佳途徑,我們共同了解學校的常規管理機制,了解他們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和各種想法。經過不長時間,我就對團隊同事的個性、特長、工作思維模式以及他們的價值取向有了基本的掌握。基於此,在短短一個月內,我和行政團隊相處的節奏基本達致同步同頻的境界。也正是依靠這樣的了解,我梳理出當前工作的重點和方向。
再其次,我們一起走進課堂。如果說管理行政團隊是我工作的重點,那麼課堂則是我的核心,否則就把握不住課程改革的方向,抓不住課改的實質。在緊張的工作中,我每天安排一半的時間聽課,按照從高年級到低年級、語數英音體美的順序依次進行。在聽課過程中,我一方面盡力熟悉老師,一方面努力發掘教師教學的閃光點,尋找具有學校共性的課堂教學風格與特質。在聽課過程中,我不與任教老師做任何評價性的交流,但是在課後我要和「影子校長」們一起探討、分析,共同思索和「找路」。
而後的落點是一起走進學生。校長工作的價值起點是學生,發展學生、成就學生是校長一切工作的原點;走進學生、心中裝著學生是校長存在的基本價值。在聽課之餘,在活動之中,在校門值日之時,我利用一切機會和孩子打招呼,始終保持和藹的笑容、熱情的態度、包容的心態、欣賞的目光,蹲下身子和他們一起玩耍,一起交流,一起談心,一起暢想!短短兩個星期,孩子回去對家長說:「學校來了個愛笑的校長!校長背後還跟著七個『影子』呢!」每天,孩子們見到我、見到「影子校長」時,都如同見到老朋友一般,有的致以可愛的微笑,有的張開熱情的雙臂,有的還親熱地過來和我手拉著手!
最後,一起診斷學校。為學校的發展規劃出願景,為學校的文化積澱尋找生成點,為學校課程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設計切實可行的路徑,是每一位校長應盡的職責,尤其是新任校長。要做到這些,對學校的整體診斷、精準分析是基礎,是工作的起點。所以,我和「影子校長」相處時,總是告訴他們時刻轉換角色,進入「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狀態:既診斷我的學校,又診斷他們各自所在的學校。這種診斷模式建立在熟悉學校歷史、依靠管理團隊、了解課堂現狀、走近學生內心世界的基礎上;這種診斷以沙龍的形式,分成辦學現狀分析、辦學思想、學校文化以及課堂教學等幾個板塊進行,每次大約一個半小時。
影子依然在校園
這次為期兩周的「影子校長」指導任務,在緊張忙碌中結束了。七位跟崗的校長同行離開了我們中心小學,但我始終感覺他們的影子還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從接到任務時的擔憂,到離開時的坦然,我始終在想:這次突然的換崗的確給培訓工作帶來了挑戰,在完成這次任務的過程中,我始終以一種同伴的心態,和「影子校長」一起緊抓管理的重點,一起走進課堂,把握住學校工作的核心;一起走進學生,站穩教育的原點;一起診斷學校,找到校長實踐的起點。
當我們再次轉換視角時,發現其實無論「影子校長」還是他們的指導老師,學校歷史、管理團隊、課堂、學生等都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對於我而言,這次指導任務,只不過是和「影子校長」一起「調進」新學校,用教育的共性法則來解決不同個性的教育問題而已。
(作者系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市橋中心小學校長)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