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筆(教育)之一
近日接連接到「頭條」的問答邀請,其中有關教育問題的居多,在醞釀答覆的同時,也勾起了我的興致,想著寫幾個隨筆,也一併回答了問題。 一是如果老師上課打了不聽話學生的手板,家長要求老師90度鞠躬道歉,合理嗎? 尊師重道是我們國家的傳統,這種情況要是發生在民國以前甚至改革開放之前,家長的做法都是會被口誅筆伐的,所以那時候家長們可能都沒人敢提這種要求。
-
隨筆(教育)之三
(今天繼續昨日話題)由於中國的歷史悠久、文化發展較之世界上的發達國家更淵遠,所以從教師的社會地位的角度看,發達國家只是將教師看作是一種職業,如果你做的好,為社會創造了價值,那麼教師個人的社會地位會有所提升,並不是整個行業都水漲船高;在發展中且又有悠久歷史的國家中,其經濟實力又沒有中國雄厚,受教育程度、人數、水平均比中國落後,所以說在這一方面中國應該在世界上居於領先水平,至少是上遊水平
-
隨筆(教育)之四
前幾天連續寫了道德(師德)、素質,第三個想寫寫指標,在寫之前,我還是想再聊聊我對高考的認識,做為「指標」的鋪墊。 前幾天看了篇報導:講的是一個農民的女兒,本來學習不錯,不知道是自己的決定還是被人「忽悠」了,故意在高考時考了0分,用以反對高考這種上大學的方式……結果二十年過去了,他的同學(可能學習成績不如他,但考上了大學)有的找到了好工作,改變了自身命運;有的考上了技校、中專,到大城市工作去了,而她依然在家種地
-
隨筆(教育)之五
這個問題很大,我本人盡力想了這麼久,也就想到了這麼多,肯定不全面,但我已盡力了…… 第三個問題:教育部領導應該改變下教育政策,中小學不再注重分數了,應該多實踐,你覺得呢? 我有個朋友在很多年前就移民美國了,先是夫妻兩個去,然後在大孩子(在中國有老人給帶)小學畢業後帶到美國讀了初中;在美國又生了老二,一開始老二的小學是在美國上的,四年級的時候因為美國的教育太寬鬆了,「沒學到什麼東西,就知道玩」(朋友的原話),於是也回國學了幾年,到上中學的時候才回到美國繼續讀書。結果老大的成績一直很棒;老二的成績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數學,在班裡簡直無人能敵!
-
(原創)政治、經濟、民生隨筆
政治、經濟、民生隨筆文/武當書苑(杜文杰)古人仁:「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意為當政者要正確認識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係,做到:為政清廉,經濟發展,民生安樂。2、權術是手段,智慧是力量,知識是資本,健康是財富。
-
劉振華隨筆:關於做生意「小說」(第2881篇)
【更多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劉振華隨筆」】自己小孩的教育,不能指望學校,還得指望自己。二、告訴爸爸媽媽怎樣輔導小孩寫作業。我帶小孩是怎樣的呢?線上就弄個「幼升小交流VIP群(門檻365元)」,然後長期一直做群內答疑。
-
觀課隨筆(二)(原創)
回到真正的課堂(線下課堂教學),早課、正課、自習課和晚課,為什麼老師都放棄了這一提高學生效率的致勝法寶呢?開學以來,很多時候,我們的老師開始重視學隊,嘗試用學隊進行自主學習(討論,互批,互查,等等),這樣做非常好,有效果。然而,一堂課下來,總感覺學生掌握的效果沒有想像的好,為什麼?
-
劉振華隨筆:關於做生意【小說】(第165篇)
一團隊中一定要有個核心人物主導大方向,二合伙人要相互熟悉,能優勢互補+風險分攤,三將員工職業前景跟企業未來願景相結合,並且用明確的薪酬績效管理系統來維繫公司運轉。你當老闆怎樣做團隊建設跟公司文化建設?你得想方設法複製出像你一樣操心公司的人。那怎樣讓員工讓高管像你一樣操心呢?
-
家庭教育之感恩教育(二)
第一教育孩子的首要是順從,順從的習慣培養,需要父母的正確性引導,不能隨己意管教孩子,應以公序良俗、道德、真理為標準,來管教孩子,說白了管孩子要對得起良心第二努力和孩子成為朋友,所謂朋友就是能夠交心,並互相尊重,父子交友關鍵是平等,為父者往往忽略這一點,最後的結果是走向專制,孩子的交友之門會瞬間關閉
-
教育隨筆(二)——「我沒有教」
-
劉振華隨筆:關於做生意【小說】(第190篇)
【更多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劉振華隨筆」】我說別傻筆了,接觸了那麼多風景,大家看到的只有:要賺錢,必須聚焦所有精力做一個賣點其實聚焦思維是老生常談的一個簡單道理,而老生常談的便是道之精髓,古人有云:大道至簡嘛。只要我們跟著大道規則走,即便傻點兒,也會有飯吃的吧。
-
關於孩子教育的隨筆一
《關於孩子教育的隨筆一》 記的超過10天這樣長時間陪伴孩子還是在四五年前了,這次利用十一放假在家的半個月時間,好好陪伴了家人,尤其格外重視和兒子的相處。最近兩年雖然經常在外地,但一直在通過各種途徑學習孩子的教育之道,並同時在努力建設一條關於我們爺倆的溝通綠色通道。
-
一位教師,讀《蒙田隨筆》的筆記之(一)
【原創作品,歡迎轉發】◎文/編 烏江讀《蒙田隨筆》筆記之(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題記 先說點廢話。在讀國學大師季羨林《談人生》時,他提及了最著名兩篇作品。其中一篇是法國大文豪米歇爾.德.蒙田的《蒙田隨筆》。我在閱讀時就立即在自己手機的備忘錄裡記下了這本書名。
-
劉振華隨筆:關於做生意【小說】(第3000篇)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十三、人靠衣裝馬靠鞍。自己落魄時反而要懂得包裝自己。千萬別去哭窮,要多去說自己有啥啥啥價值。十四、永遠別去佔小便宜,因為沒人永遠是傻筆。二二、路邊有小孩乞討,別去給錢,你這一給,又有小孩要失蹤了。二三、看到有人偷東西了,如果沒偷你的東西,就別去大喊大叫,非要見義勇為一下,咳嗽一聲就行了。
-
讀法國《蒙田隨筆》的筆記:教育學生儘可能不用「禁止」等詞語
【原創首發,歡迎轉發】◎文/編 烏江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題記讀罷《蒙田隨筆》,原本想好生地寫點感想和體會。這種人並不是沒有能力和本事,而是缺少有條理(有順序)、節制(自律)、堅持的優良品質。
-
劉振華隨筆:關於做生意【小說】(第321篇)
二被富人,窮人吃啥,住啥,以及重要的是學啥,都富人說了算。社會的所有標準,都是富人們定的。窮人沒有定標準的籌碼,只能在屬於自己的階層老實呆著,一呆就是十年或者百年。窮人愛看電視劇,富人愛拍電視劇。還有,大多數人從小受的教育是學技術,是聽話、執行,是找工作給人打工。少部分人從小學的是馭人術,是如何讓一個人聽話,是如何把一個人當做自己的工具。他們的人生宣言是萬物皆為我所用,萬物皆為我達成目標的工具。
-
山鄉之變(二):人們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了,不要說城市人從準備要孩子時的&34;(戒菸、戒酒、注意生活方式等),到懷上孩子的胎教,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加強班等陪訓班,大人孩子節假日更忙碌。就在山村,人們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了。
-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計劃總結>正文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 2014-01-14 22:39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編(二)
《收養法》 第四條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民法典》 第一千零九十三條下列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亮點二 擴大收養人的範圍,由原來的收養人無子女要求變為無子女或只有一名子女。
-
教育孩子(二)
既然上面說到了教育孩子,感覺還沒盡興,那就繼續再說一些。按理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父母有父母的責任與義務,小孩有小孩的責任與義務。我們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並且要有一個標準來衡量這件事情你到底做的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