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對「性教育」避而不談?兒童性教育宜早不宜遲

2020-09-26 七分媽媽

今天,熱搜上的一個話題引發了全網的討論——老師懷孕,被同學詢問後分享懷孕和性知識,結果卻被孩子爸媽吐槽並且發到短視頻平臺上。


許多家長紛紛投訴覺得自己孩子還小,不應該過早接觸性知識,但是廣大網友們卻持不同意見。


來自學生家長的投訴▲

其實,關於兒童的性教育,絕大多數父母不應該迴避,相反,應該有意識的給孩子正確的教育,讓孩子免受其害。


1 不給孩子性教育,危險並不會遠離


2018年媒體曝光性侵兒童案例317起,受害兒童逾750人,平均每天就有2名兒童被性侵。有專家表示,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性侵害,其隱案比例是1:7。


遭遇性侵人數中女童佔95.74%;一人性侵多人比例近三成——這意味著很多性侵案沒有被及時發現。受害者年齡最集中的是7至11歲,其次是12至16歲;最小的受害者僅有2歲。


其中熟人作案比例近七成(66.25%),親朋好友比例較高。在大部分家庭中,「家人」關係成了掩護,施害人通過威脅利誘,多次長期實施侵害。


數據表明,經常對孩子進行防性侵教育的家長不足四成。能判斷孩子是否受到侵害的家長比例,同樣寥寥可數。近五成的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著名學者張北川教授就曾說:「在我們的性文化裡,把生育當作性的目的,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


性教育的缺位,讓施害者有可趁之機,讓受害兒童無防備之心。所以,你還覺得性教育沒有必要嗎?


2 沒有正確的性教育,是對孩子的傷害


就在今年5月,網友@這裡是張聰吖發博稱,自己5歲的女兒在上海西西弗書店角落看書時,一位10歲男孩誘騙她舔下體,並脫其內褲進行猥褻。


作家馬伯庸在微博發出質問:「教出這種爛孩子,這爹媽應該分類到有害垃圾。」


在家長們對於孩子教育疏忽的背後,是整個社會信任度的損傷。是家有女孩的家長發出的靈魂質問:「我一直在教我的孩子保護自己,你們有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傷害別人嗎?」


18年的時候,一名媽媽發現自己10歲的女兒被某15歲B站up主引誘文愛,她把這件事發在網上最終鬧得沸沸揚揚。也正因如此,一些博主大V開始揭露當時未成年之間的網絡色情。


圖片來源:網絡


這些青少年中間,「文愛」和「磕炮」等性擦邊球比比皆是。


所謂的「文愛」是指文字挑逗,通過雙方文字描述和挑逗達到釋放自己性需要的目的;而「磕炮」則更進一步,它是一種通過語音來滿足自身性需要的方式,是從聲控圈裡衍生出來的黃色地帶。


許多孩子由於缺乏基本的性教育,在性意識啟蒙的時候,誤入了錯誤的訊息,有的成為了性暴力加害者,而有的成為性犯罪者的目標。



3 我們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性教育


首先,不管在任何時候,告訴孩子自己如何懷孕,對其保持期待,一直到出生都是一個正確且完全不需要「抵制」和「害羞」的事情。因為生命的形成和延續是神聖的,淫者見淫的人才會對此抱有「顏色濾鏡」。

其次,性教育應該是家長比老師更提前一步進行的家庭教育,因為針對兒童的性侵多數發生在熟人之間。同時保護自己的孩子遠離傷害,讓他們對性有足夠正確的認知,是每一個家長的責任。


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而不是讓孩子從所謂的「愛情動作片」中獲得錯誤的認知,已經刻不容緩。


家長要必須讓孩子知道的事——

  • 背心、短褲覆蓋的地方是隱私部位,不能隨便讓人看和摸;
  • 同時也不可以隨便觸碰別人的隱私部位。要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屬於性侵害;
  • 他人不必要卻有意識地觸碰你的隱私部位,這種行為屬於性侵害;
  • 他人叫孩子去觸碰他或者第三者的隱私部位也屬於性侵害。

同時,在平時生活中也要學會從以下幾點開始引導孩子——


1.要讓孩子學會呼救並養成與家長分享經歷的習慣


家長要讓孩子擁有自我保護意識,受到侵害要勇於大聲呼叫,一般大哭大鬧會留下些許痕跡,家長可以發現。


而有的孩子受到嚴重侵害,比如性侵,很可能不會哭,這源於情緒被抑制。需要家長隨時細緻觀察孩子的情緒和狀態,越是幼小的孩子,傳達的方式越小。



2.當孩子表達自己「被欺負」了時,家長先說這句話


『這不是你的錯』,記住,當孩子受到欺負或被侵害,家長首先要對孩子講這句話。家長要做的是與孩子站在一起,將「爸爸媽媽一定會保護你,支持你」這樣的信息準確傳遞給孩子。


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不單單是為了預防性侵害,更是為了告訴孩子,性不可恥也不神秘,它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

而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負責,是帶TA完整地認識自己,以及愛上自己。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性教育是兒童合理成長的必然條件,宜早不宜遲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相比於國外的父母對自己孩子的開放式的性教育,中國的父母大多都是「談性色變」,不管是父母自己對性的觀點還是對孩子的有關性方面的教育都是避之不及。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學習對象和啟蒙者,很多時候中國的家長和教師對兒童的性教育也顯得過於單薄。性教育是兒童合理成長的必然條件心理學上,埃裡克森將人的發展分為了八個階段,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任務,其中在兒童階段兒童正是處在生理和心理的快速發展階段,極易學習新的知識新的觀點。
  • 性教育,宜早不宜遲!注意這2點……
    小安是典型的留守兒童,6個月時父母就將她託付給鄉下的奶奶撫養了。小安經常到隔壁家的小麗(化名)家裡玩,兩個小女孩從小開始就感情好,玩得跟親姐妹似的,於是也把小麗的家人當成自己的親人。父母聽到消息即刻趕至家中,卻發現懷孕的女兒早已經錯過了打胎時機。父母報警以後,老王被捕入獄。為了避開閒話,小安只好輟學,跟著父母到另外一個城市生活,對外稱孩子是小安的妹妹。可以想像,這個孩子的出生,將會降低小安以後擁有幸福的愛戀和婚姻生活的可能性。放眼這個時代,我們會發現還有許多個小安,這些小安們因為性教育的缺失而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 還在對「性教育」避而不談?聰明的家長這樣教,孩子受益早
    近些年來,兒童遭性侵案件越來越常見,作為家長,給孩子一個「性教育」變得尤為重要。兒童性意識的加強,可以使得他們更加安全健康的長大。
  • 還在對「性教育」避而不談?聰明的家長這樣教,孩子受益早
    近些年來,兒童遭性侵案件越來越常見,作為家長,給孩子一個「性教育」變得尤為重要。兒童性意識的加強,可以使得他們更加安全健康的長大。其實當孩子問出了這類的問題,父母不應該躲躲閃閃的不回應,更不應該選擇說謊話,而應該站在科學的角度上給孩子進行性教育。兒童性教育,科普一下通常來說,性教育就是對性發育、性道德、性功能等方面的教育。給孩子進行性教育不僅會對孩子的身心發育有好處,還會學會保護好自己。
  • 性教育宜早不宜遲
    不在身邊的孩子,更要經常聯繫、談心,才能知道他們的內心變化,我們好及時引導。做孩子們的生活導師,在他們還沒遇見他們人生的導師之前,這是我們的責任。孩兒經常會問我一些發生在同學身上的困惑,我從這些同學思維,我看到了現在孩子們的很多問題,但這些問題都來自於她們的家庭。有的父母離異,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身心成長不夠關注。
  • 老師教懷孕知識反被吐槽,千萬別忽視兒童的性教育問題
    在孩子越小的時候接受性教育越坦然,他們了解這些知識就像跟了解人為什麼餓了吃飯,困了要睡覺一樣。不得不說,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性教育太拎不清了!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要有對兒童性教育的敏感性,留意孩子的生理、行為上的異樣。但最關鍵的是:不要對兒童性教育羞於啟齒!
  • 小學性教育課本爭議的背後:兒童性教育如何「脫敏」?
    家長要摒棄「羞於談性、恥於談性」的禁錮,不僅應向孩子傳授人體結構和生理衛生方面的知識,還應該涉及心理、社會、道德、倫理等諸多方面。圖為廣西柳州文惠小學在男廁所懸掛的性知識繪本,圖文並茂的講述,給學生進行性教育。 黃威銘 攝  何時開展合適?
  • 小學生「大尺度」性教材引關注 生理衛生教育宜早不宜遲
    ……在這些閃爍其詞的回答背後,是國人長期以來對兒童性教育態度上的迴避和遮掩。   然而,這一羞羞答答的面紗正在揭開。武漢近日給每位小學生發放了《生命安全教育》教材,該書圖文並茂詳細介紹了女性生理構造、生理變化等相關知識,這一教學安排引發了社會輿論的關注。
  • 兒童的性教育 父母應堅持5原則
    儘管現在大部分人已經漸漸意識到兒童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要推廣普及還是有一段路要走。  每年,因為兒童好奇而出現的一系列下體塞異物新聞不在少數,這些案例中大部分是兒童自主或者玩伴好奇導致的,足以見得性教育的失敗~  此外,還要一些更加惡劣的案例,比如兒童被性侵等等。  凡此種種無不在說明中國性教育的缺失。那麼,兒童的性教育到底有沒有必要進行?應該如何進行?
  • 老師給9歲女孩講懷孕引家長不滿,性教育上,還有多少人口是心非
    北師大兒童性教育課題組負責人劉文利教授根據聯合國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研發了一套本土兒童性教育繪本《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結果被家長在微博上吐槽,多次引發「尺度過大」的爭議。沒錯,當我們對性閉口不談或者支支吾吾時,給孩子帶來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進而影響心理健康。其實在小孩子眼裡,身體上的器官都是一樣的,他們摸隱私部位和摸頭、手、胳膊的概念是一樣的。
  • 老師一句話,講出如今兒童性教育形勢
    >這件事,其實不僅僅是幼兒園的男孩欺負女孩這麼簡單,而是涉及到兒童的性教育了老師的那句話,則一目了然地講出了如今兒童的性教育形勢,那就是幾乎沒有。確實是的,中國的父母似乎很忌諱和孩子談性,然而時代早就變了,以前的孩子很難接觸到的性知識,現在的孩子卻唾手可得。所以兒童性教育,不但必要,而且宜早不宜遲。
  • 中國的「性教育」有多匱乏?父母還在羞於對孩子的性教育嗎?
    10月17日,性教育被納入未成年人保護法,從此「談性色變」的時代終於要正視起來了,以前的父母不會對孩子進行性教育,覺得「這不是孩子該知道的」、「他們還太小」、「知道太早會讓他們早熟的」.....等等一系列理由來避免孩子對「性」的了解。今年性教育的納入說明了,性教育問題,不可避之不談。
  • 3-15歲兒童性教育時間表: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會嫌你的孩子小!
    但「性」這個話題大部分中國父母往往喜歡避而不談在傳統性教育(即「談性色變」)的文化下成長起來的父母,本能的反應大概先是尷尬,不知所措,然後迅速思考怎麼矇混過關或者轉移話題。近年來發生的多起令人髮指的兒童甚至成年女性遭受的性侵事件再次給整個社會敲響警鐘,科學的兒童性教育已經刻不容緩!媽,我是哪來的?爸說是垃圾堆撿的你是我充話費送的孩子問,你要怎麼說?
  • 小學生"大尺度"性教材引關注 專家:性教育不宜滯後
    ……在這些閃爍其詞的回答背後,是國人長期以來對兒童性教育態度上的迴避和遮掩。 然而,這一羞羞答答的面紗正在揭開。武漢近日給每位小學生發放了《生命安全教育》教材,該書圖文並茂詳細介紹了女性生理構造、生理變化等相關知識,這一教學安排引發了社會輿論的關注。
  • 開不了口的性教育 用繪本「坦蕩蕩」上好這一課
    近年來,新聞媒體頻繁曝光的兒童性侵案觸目驚心,讓每位父母都在心裡敲響了警鐘——然而在我國,父母卻又往往談性色變。  親貝網小編今天要說的是,性教育不是洪水猛獸,而是保護孩子的關鍵一課,宜早不宜遲。  性教育就是「預防性侵」的教育?  大錯特錯!
  • 關注兒童性教育的必要性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報導一所幼兒園性侵兒童事件真是令人駭然。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對兒童性教育完全是一片空白,而有很多家長在未遇到或未聽到此類事件前對孩子的性教育也不太重視。在我國這樣一個幾千年都對男女之事、性比較含蓄傳統的文化影響下也讓很多家長羞於對孩子性教育。
  • 兒童性教育不可忽視,八個話題帶孩子了解生命,性教育不尷尬
    中國家長大都談性色變,覺得性這個話題不「正經」。隨著國民素質的和文化的提升,年輕家長開始認識到兒童性教育的重要性。但從何談起,怎樣談,談到什麼程度,家長拿捏不準。學校開設性教育課通常是在孩子進入初中之後。但是,孩子對這個話題的好奇和疑惑遠遠早於初中。你的孩子一定也問過你這個問題吧,媽媽,我從哪兒來?
  • 中國的「性盲」比文盲還多,性教育專家:孩子的性教育應去掉色彩
    斯奇(Siqi)在餐桌上對她母親說,像麵包和黃油:「我們的老師似乎應有盡有,但沒有性教育。」母親不得不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思琪,然後回答:「什麼樣的性教育?性教育是針對那些需要教育的人。所謂的教育不是這樣嗎?」思奇立刻意識到她的父母將永遠不在這個故事中。他們缺課,但認為他們尚未開始上學。
  • 5男1女,中學生不雅視頻震驚全網:別等孩子偷嘗禁果,才來談性教育
    ,自己骯髒;很多人還在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病,還在以不結婚為恥;家長們談性色變,學校進行性教育還要被埋怨。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性教育專家劉文利教授曾經說過:「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一生的性教育課要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而且,父母對性和性教育的態度,影響著孩子未來對待性的態度。」迴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作為家長,與孩子及時、真誠地談性,才是最正確的應對方式。
  • 「不想教」還是「不會教」——中小學生性教育的尷尬
    網上有家長說自己的女兒9歲,上課時老師教孩子們懷孕的知識,這位家長認為孩子還太小,不需要告訴孩子這麼多。老師解釋說有任課老師懷孕了,有同學問起,就進行了講解。對這事,網友的觀點分兩派,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才9歲,講解懷孕知識,孩子是否聽得懂,是否太早了?有的家長支持老師的做法,認為性教育宜早不宜晚,應該讓孩子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