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熱搜上的一個話題引發了全網的討論——老師懷孕,被同學詢問後分享懷孕和性知識,結果卻被孩子爸媽吐槽並且發到短視頻平臺上。
許多家長紛紛投訴覺得自己孩子還小,不應該過早接觸性知識,但是廣大網友們卻持不同意見。
來自學生家長的投訴▲
其實,關於兒童的性教育,絕大多數父母不應該迴避,相反,應該有意識的給孩子正確的教育,讓孩子免受其害。
1 不給孩子性教育,危險並不會遠離
2018年媒體曝光性侵兒童案例317起,受害兒童逾750人,平均每天就有2名兒童被性侵。有專家表示,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性侵害,其隱案比例是1:7。
遭遇性侵人數中女童佔95.74%;一人性侵多人比例近三成——這意味著很多性侵案沒有被及時發現。受害者年齡最集中的是7至11歲,其次是12至16歲;最小的受害者僅有2歲。
其中熟人作案比例近七成(66.25%),親朋好友比例較高。在大部分家庭中,「家人」關係成了掩護,施害人通過威脅利誘,多次長期實施侵害。
數據表明,經常對孩子進行防性侵教育的家長不足四成。能判斷孩子是否受到侵害的家長比例,同樣寥寥可數。近五成的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著名學者張北川教授就曾說:「在我們的性文化裡,把生育當作性的目的,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
性教育的缺位,讓施害者有可趁之機,讓受害兒童無防備之心。所以,你還覺得性教育沒有必要嗎?
2 沒有正確的性教育,是對孩子的傷害
就在今年5月,網友@這裡是張聰吖發博稱,自己5歲的女兒在上海西西弗書店角落看書時,一位10歲男孩誘騙她舔下體,並脫其內褲進行猥褻。
作家馬伯庸在微博發出質問:「教出這種爛孩子,這爹媽應該分類到有害垃圾。」
在家長們對於孩子教育疏忽的背後,是整個社會信任度的損傷。是家有女孩的家長發出的靈魂質問:「我一直在教我的孩子保護自己,你們有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傷害別人嗎?」
18年的時候,一名媽媽發現自己10歲的女兒被某15歲B站up主引誘文愛,她把這件事發在網上最終鬧得沸沸揚揚。也正因如此,一些博主大V開始揭露當時未成年之間的網絡色情。
圖片來源:網絡
這些青少年中間,「文愛」和「磕炮」等性擦邊球比比皆是。
所謂的「文愛」是指文字挑逗,通過雙方文字描述和挑逗達到釋放自己性需要的目的;而「磕炮」則更進一步,它是一種通過語音來滿足自身性需要的方式,是從聲控圈裡衍生出來的黃色地帶。
許多孩子由於缺乏基本的性教育,在性意識啟蒙的時候,誤入了錯誤的訊息,有的成為了性暴力加害者,而有的成為性犯罪者的目標。
3 我們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性教育
首先,不管在任何時候,告訴孩子自己如何懷孕,對其保持期待,一直到出生都是一個正確且完全不需要「抵制」和「害羞」的事情。因為生命的形成和延續是神聖的,淫者見淫的人才會對此抱有「顏色濾鏡」。
其次,性教育應該是家長比老師更提前一步進行的家庭教育,因為針對兒童的性侵多數發生在熟人之間。同時保護自己的孩子遠離傷害,讓他們對性有足夠正確的認知,是每一個家長的責任。
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而不是讓孩子從所謂的「愛情動作片」中獲得錯誤的認知,已經刻不容緩。
家長要必須讓孩子知道的事——
同時,在平時生活中也要學會從以下幾點開始引導孩子——
1.要讓孩子學會呼救並養成與家長分享經歷的習慣
家長要讓孩子擁有自我保護意識,受到侵害要勇於大聲呼叫,一般大哭大鬧會留下些許痕跡,家長可以發現。
而有的孩子受到嚴重侵害,比如性侵,很可能不會哭,這源於情緒被抑制。需要家長隨時細緻觀察孩子的情緒和狀態,越是幼小的孩子,傳達的方式越小。
2.當孩子表達自己「被欺負」了時,家長先說這句話
「『這不是你的錯』,記住,當孩子受到欺負或被侵害,家長首先要對孩子講這句話。家長要做的是與孩子站在一起,將「爸爸媽媽一定會保護你,支持你」這樣的信息準確傳遞給孩子。
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不單單是為了預防性侵害,更是為了告訴孩子,性不可恥也不神秘,它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
而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負責,是帶TA完整地認識自己,以及愛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