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朝陽凱文國際學校官網
芥末堆 阿新 3月30日 報導
上月,凱文教育(股票代碼:002659)宣布以4000萬美金收購美國瑞德大學下屬的威斯敏斯特合唱音樂學院、威斯敏斯特音樂學校、威斯敏斯特繼續教育學院。自此,這一在中國教育圈內也才剛剛出現的「新品牌」,開始進入美國高等教育界的視野。而中國的投資者也看到,凱文教育擺脫橋梁業務、徹底轉型教育的決心。
近三年來,曾經主營橋梁鋼結構業務的中泰橋梁上演了一場變形計,最終在2017年底更名為「凱文教育」 ,成為A股純粹的國際教育標的。2018年年初公布的收購動作則似乎表明,凱文教育不僅已經完成了轉型,且走到了向海內外市場「秀肌肉」的階段。
尋找利潤點,剝離原主業,徹底轉型教育
凱文教育現任董事長徐廣宇表示,集中做教育業務的決策,對於公司而言經歷了一個「從沒想好到逐漸清晰」的過程。
中泰橋梁創立於1999年,主營業務是國內橋梁鋼結構工程承包。2012年,中泰橋梁在深交所上市。根據上市後披露的數據,橋梁業務帶來的營收持續疲軟,盈利前景並不樂觀。
為了改善盈利乏力的現狀,2015年,中泰橋梁啟動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舉動便是布局教育,開展國際學校業務,希望以此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中泰橋梁的選擇並不令人意外,此時正是「教育」備受A股上市公司熱捧的時期。自2014年起,二級市場上教育相關併購數量一路增長,一眾公司看重教育產業能夠帶來相對穩定的現金流,其中最著名的案例便是「全通奇蹟」,將業務重心轉向教育之後,全通教育的市盈率一度達到600倍以上,股價曾暴漲至467.57元,成為A股有史以來最高價股。
自2014年夏,全通教育(SZ:300359)的股價暴漲至467.57元
民辦國際學校,是中泰橋梁切入教育領域的選擇。自2013年起,教育部及各地管理部門對公立學校辦國際班的政策開始收緊,不再審批新的國際班,現有的公辦國際班招生人數不再增加,中泰橋梁認為,這給民辦國際學校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機會。
經過精確地資本運作,中泰橋梁未觸發借殼上市的監管標準,逐漸開始轉型布局國際教育。通過文華學信,中泰橋梁逐步成為朝陽凱文學校、海澱凱文學校兩座國際學校的實際控制人。
通過股東變更,中泰橋梁從民營企業轉變為國有背景上市企業。2015年5月,持股股東變為八大處控股有限公司,這家公司背後的海澱區國資委,不僅為中泰橋梁發展教育業務注入資金,更重要的是帶來海澱區公立學校的教育資源。
正因如此,海澱凱文學校在建校之初就自帶了許多來自清華附中的名校資源,3位校級領導來自清華附中,其課程也是基於清華附中公立校、國際部、奧森國際學校的課程開發設計。除了教學資源,清華附中的品牌效應也成為海澱凱文學校招生一大優勢。
海澱凱文學校
維持橋梁、教育雙主業運營模式兩年後,中泰橋梁在2017年10月18日披露,將剝離橋梁鋼結構業務,這意味著雙業務模式徹底終結,公司變身為純粹的教育標的。
這一舉動讓關注者頗為吃驚。在2017年4月份,中泰橋梁在對證監會的回覆中承諾,未來12個月不存在置出原有資產和業務的安排,而在2017年8月公布的半年報中,對於橋梁鋼結構業務的前景,中泰橋梁仍然向投資者展現出積極態度,認為一帶一路政策和政府PPP項目有利於未來發展。
事實上,中泰橋梁並未徹底放手原業務,而是將相關資產、債權債務、經營資質、人員下沉至全資子公司江蘇新中泰橋梁鋼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中泰」),之後將新中泰100%股權以6.4億出售給中晶建材,而中晶建材的法定代表人張景明正是中泰橋梁控股股東八大處控股的董事,因此有媒體稱,這次交易是「左手倒右手」。
對此,徐廣宇告訴芥末堆,原主營業務負責給教育輸血,但公司真正認定的未來發展方向是教育業務,「重組之後雙主業運營模式下,橋梁鋼結構和教育兩個業務版塊很難兼顧,除了資金促進,並沒有業務上的聯繫,教育業務對橋梁業務沒有促進作用。」他表示,隨著教育業務逐漸成長、對主營業務資金依賴性降低,公司決定剝離,集中發展教育。
2018年1月,中泰橋梁正式更名為「凱文教育」,從此在A股市場以純粹的教育標的面貌出現。
主打國際素質教育,合作、收購引入海外資源
對於教育行業,凱文教育是一個新面孔,「我們沒有歷史,但我們也沒有包袱。」徐廣宇說,「作為上市公司,我們起點高,要做就做到極致。」
圍繞教育,凱文教育的布局在國際學校、出國留學、體育、藝術教育四個版塊,主打「國際素質教育」。徐廣宇表示,在素質教育領域,國內大多數學校、機構停留在口號、概念的層面,尚未出現較好的實踐,而凱文教育的邏輯是搭建平臺,通過大手筆投入引入國際教育資源,落地在自身的國際學校教育之中。
凱文教育合作機構 圖片來源:凱文教育官方網站
在體育方面,凱文教育開展培訓項目包括棒球、足球、擊劍、冰球、高爾夫等,並與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加拿大冰球俱樂部等國外體育機構展開合作。以曼城俱樂部為例,雙方籤署十年合作協議之後,曼城足球學校的青訓體系運用在所有凱文國際學校之中,每年夏天學生將有機會到英國的曼城青訓學院學習,參加當地的足球訓練營。
除了為國際學校提供課程,凱文教育將通過凱文體育公司,將相關資源推向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另外,發展營地教育、開展青少年專業體育賽事,也是凱文教育拿到資源後希望形成的新盈利方式。
威斯敏斯特音樂學院
而對於藝術類資源,海外收購成為2018年凱文教育拿資源的新手段。在預算緊縮、經濟環境不景氣等大背景下,海外不少高校都正在面臨經營壓力,根據美國教育部統計,2015年至2016年,已有66座美國高校停止運營。與此同時,野心勃勃的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對國外優質的教育資產出手,根據Bloomberg報導,已有至少四家中國企業完成了對美國高校的收購。
凱文教育以4000萬美元收購威斯敏斯特三座學院,雖然相較其他合作的方式,收購付出的成本更加昂貴,但也製造了更大的聲量。為了讓凱文畢業生申請國外高校時能夠被看到相對隱性的「綜合素質」,徐廣宇表示,凱文需要在國外打響自己的品牌,因此選擇收購的形式,讓美國乃至其他國家高校通過收購消息,迅速了解凱文,這也有利於未來建立更多聯繫。
除了延續「教育資源引入學校、走入市場」的模式,凱文教育也希望通過收購對三座學院形成更有力的控制力,將來無論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去」,都有更多想像的空間。
再無「輸血」,教育業務盈利、發展受關注
「現在,所有人都在關注他們。」中國合唱教育的泰鬥吳靈芬教授告訴芥末堆,對於中國音樂界來說,收購無疑是一個好消息,而考慮到中美在音樂水平、文化傳統方面的巨大鴻溝,如何用好這座頂尖水平、深植美國傳統文化學校的資源,並與中國K12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結合起來,這將是一條需要磨合、值得期待的道路。
凱文教育目前在教育領域的布局情況
對於投資者而言,剝離原主業轉型之後,教育業務自身未來的盈利能力將是關注的焦點。前期,凱文教育在國際教育業務上投入大量資金,公司通過非公開發行的方式募集17.5億元,其中12億元用於國際學校建設,當初中泰橋梁掛牌出售原主業新中泰資產時也表示,資金將主要用於支持教育產業,為教育業務輸血。
目前,凱文教育尚未成為盈利的教育資產,2017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整體淨利潤虧損2531.4萬元,同比下滑332.04%,教育收入約為2464.81萬元,僅佔整體營收的比重約為10.66%,與教育行業相關的6家子公司中,5家處於虧損狀態,3家處於前期投入期,尚未產生任何收入。
2017年半年報中,凱文教育旗下子公司營收狀況
而根據民促法規定,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不得舉辦營利性學校,在美收購的威斯敏斯特三座學院作為美國公立學校也屬於非營利性學校。同時,由於凱文教育持股股東海澱國資委肩負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可以預見,盈利將成為凱文教育未來必須完成的任務。
徐廣宇告訴芥末堆,長期來看教育是朝陽行業,相信國際教育、素質教育未來的市場足夠大,「對於市場來說,看重的一個是資產質量,另外就是盈利能力。在學校建設後,未來招生增長速度是可期的,這就是凱文的盈利能力。」
目前,海澱凱文學校第一批新生已於2016年9月入校,朝陽凱文學校第一批新生於2017年9月入校,根據公開數據,截至2017-2018學年開學,海澱凱文學校、朝陽凱文學校已招生共計900餘人,最低學費為小學16.8萬元/學年。
下一步,凱文教育的計劃是擴大學校規模,2020年在北京通州建立起第三座凱文學校,將參考伊頓公學的模式打造素質化寄宿學校,而收購、合作的教育資源將面向社會,並通過其他學校購買服務的方式獲得利潤。徐廣宇表示:「第一年有之前的主營業務『馱』著我們,現在到了第二年,我們預計今年年末達到收支平衡,第三年以後就到了回報期。」
經歷3年布局,凱文教育站在原有業務的肩膀上,獲得A股上市地位、國有股東背景、大額發展資金,並站在國際K12、素質教育、出國留學多個賽道,大手筆引入海外資源。而在教育行業這樣一個長期投入的行業,作為上市公司,如何在肩負盈利壓力的同時,在教育領域深耕業務、發揮資源優勢,這將是未來凱文教育面臨的新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