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的千畝中藥材種植基地內,白色大棚連綿起伏,勤勞的村民正在栽苗、開溝、整地……深秋時節,記者來到麻陽譚家寨鄉的霞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中藥材種植基地,一道靚麗的農村風景線在眼前流淌。
「這裡是我們公司6100 畝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之一……」一位青年女性向記者一行熱情地介紹著。這位開朗自信的80 後就是麻陽霞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譚霞。
不甘平淡,憑著一股熱血向前衝
譚霞1983 年出生在麻陽譚家寨村楠木橋村,2007 年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在城裡教書的老師。但不甘於平淡的譚霞內心時刻感覺到創業的聲音在召喚著她、催促著她。一年後,譚霞決定放棄較好的工作條件,選擇了一條創業的全新道路。
「我覺得人要有夢想,既然年輕就應該闖一闖, 做一番事業。」於是,譚霞和幾個朋友一起選擇了合夥創業,做起了快遞代理。然而,由於第一次創業缺乏管理經驗,在經營了3 個月後,譚霞的第一次創業就草草收場了。
當人們認為這個女孩經過這次失敗後會「老實」一些,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時,譚霞卻又開始了「折騰」。這一次,她用兩個月跑遍了北京、深圳、廣州、長沙等地的市場,回來後,選擇了加盟美容行業。然而,這次抉擇仍然以失敗告終。
面對打擊,譚霞沉寂下來,她仔細思考了前兩次創業失敗的經歷,經過慎重思考,認真考察,最終決定選擇農村。她深信,農村是廣闊天地,在農村創業大有作為。
選擇農村,毅然回鄉創業
2008 年底,譚霞回到家鄉,參與了湖南第一個大學生村官創業園——麻陽譚家寨鄉楠木橋村大學生村官創業園的開發建設,成為創業園的董事之一。兩年後,她不再滿足於團隊創業,決定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選擇什麼作為切入點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麻陽群山疊翠,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無汙染,是長壽之鄉,種植中藥材一定會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下定決心後,譚霞立即行動起來。
2010 年, 譚霞創立了麻陽楠木橋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任理事長。合作社成員達100 多戶,覆蓋了整個譚家寨鄉,在當地引起了較大影響。
2011 年, 她又籌措了100 萬資金, 成立了麻陽霞飛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 此後, 又在此基礎上擴大規模和經營範圍, 變更成了麻陽霞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了籌措100 萬元註冊資金, 她跑累了腿, 磨破了嘴, 借通了所有親朋好友……
2012 年, 她又牽頭成立了麻陽長壽中藥材開發專業合作社,從事中藥材開發和苗醫苗藥資源開發利用。
搶佔高地,企業逐步發展壯大
種植中藥材有極大的風險,2013 年數十年不遇的極度乾旱,使譚霞的近百畝藥村絕收。2014 年連續兩次特大洪水衝破了近200 畝育苗基地,損失了上百萬元,她失望過,痛苦過。但關鍵時刻頻頻收到的訂單,振奮了她前進的勇氣。
她深知,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行業在競爭,必須高瞻遠矚,搶佔競爭制高點。必須要有硬本事,真水平。她自修農業,中藥材課程,在全國登門拜訪十多戶中藥材種植戶,虛心學習。她聘請了2 名農技人員具體指導。
她把書本與實踐結合起來,逐步探索,使其書本知識與實踐經驗逐漸豐富起來,在中藥村種植領域得心應手。世界是豐富多採的,她涉獵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從中藥材種植到中藥材藥性研究。
配製、加工、從中藥材到水果再到材木,凡是山上有的,都進行研究。這樣,使自己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汗水換來了碩果,2011 年,公司贏利百萬元,讓人刮目相看。2012 年公司銷售額達900多萬元。2013 年公司銷售突破911 萬元,淨利潤117 萬元,盈利率12.8%。2014年公司銷售額達1012 萬元。
經過幾年的發展,公司現有總資產4200 萬元。在譚家寨、石羊哨、綠溪口、黃桑、拖衝等鄉鎮已建200 畝大柵育苗基地,200 畝高山育苗基地,6100 畝種植基地,主要從事吳朱茱萸、百合、半夏、太子參、三葉青等中藥材的種植和育苗。
2012 年與湖南省農科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籤定合作協議,由湖南省農科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為公司的技術支撐單位,在麻陽全縣開展中藥材的育苗、種植、加工。2013 年11 月,麻陽霞飛中藥材開發公司被市政府授予「市級龍頭企業」。
回饋社會,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取得階段性成功後,譚霞也不忘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目前,公司每季度舉辦一期農村青年參加的農業科技培訓班,請省農科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專家上課輔導,已培訓農村青年1200 人;先後組織260名農村青年到外地學習取經。她先後幫助36 位青年朋友就地創業,他們現已成為養殖專業戶或種植專業戶。在麻陽苗鄉,青年朋友們都親切地稱呼譚霞為「我們致富領頭雁」、「我們致富帶頭人」。
2009 年8 月,譚霞組織巾幗志願者隊伍,已從最初楠木橋村的6 人發展到現在遍布全縣的680 多人。她組織的數百次志願者服務活動範圍廣泛,包括敬老愛幼,幫困助殘、宣傳政策法律等,博得了廣泛讚譽。
譚霞正用努力和堅持給自己的青春描繪著一段精彩的畫面。我們祝願她在農業開發和人生創業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飛得更高,期盼她帶領鄉親們開闢共同富裕的美好未來!
記者手記:從代理快遞到現在六千多畝的中藥材種植基地,一路上的挫折考驗著這個倔強的八零後。「幹事創業,任誰也不容易。陽光總在風雨後,只要善於從失敗中學習,成功終會指日可期。」採訪過程中,譚霞給記者留下的印象是自信、果敢。
創業之路是很艱辛的,大學生創業不僅需要勇氣,還要做好自我定位,選準創業項目,更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恆的追求,努力頑強的拼搏。這些要素都是譚霞所具備的。
譚霞創業成功的背後,離不開眾多幫助和支持,而她找到門路後,也沒有忘記回報鄉親們。我們期待譚霞的事業紅紅火火,帶領更多人走上致富之路。(本報記者 申健 通訊員 楊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