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態的鐘面中理解分針和時針的走動關係,認識時間將不再是難事

2020-12-14 攀登數學

臨近期末,低年級的小朋友在數學複習中經常會遇到一個難點——就是「時間的認識」,特別是對於類似11:50這樣的時間更是容易變成一團糊。

因為對於時間的教學,我研究過多次,上過公開課,也幫助同事磨過參賽的課,所以自我感覺認識上還是比較到位的,可以給予有需要的你一些經驗和做法。

關於時間的學習,確實是小學低段數學中的一個難點,主要分為三大板塊的內容:時間的認識,時分秒之間的關係和經過時間的綜合運用。

今天我們先來聊聊關於時間的認識,因為這是基本功,如果孩子在這方面有所提升了,下一次我們再來深入研究剩下的問題。

時間的認識可以分為三部曲:

第一,認識鐘面,明確鐘面上的信息。

鐘面上有不會動的信息和會動的信息,不會動的是12個數字和12個數字把鐘面平均分成了12個大格,以及每個大格中有5個小格,也就是一圈有60小格。

鐘面上還有三根會走動的針,又短又粗走得又慢的是時針,比時針長一些走得快一些的是分針,最細最長走得最快的是秒針。

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再來觀察時針和分針的走動過程,這個過程中建議用真實的鐘演示,因為這樣的話分針和時針走動過程中的關係可以更真實。

第二,從整時和半時突破,做到眼前有時間心中有鐘面。

整時和半時是認識時間的節點,這兩類時間具有鮮明的特點。

在認識整時的過程中,我們反覆轉動分針和時針,孩子反覆觀察,發現:分針走一圈時針就會走一大格,而且當分針指向12的時候,時針就會指向某一個數字,這個時間就是整時。因此: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而這樣的整時在鐘面上可以得到12個。

認識半時也是一樣的道理,在觀察中認識它,而不是靠記憶去記住它。

通過觀察,發現:分針走半圈的時候,時針走了半大格,分針再走半圈,又成為整時,依次循環,所以才會叫半時。在理解的基礎上得到:分針指向6,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半,這樣的半時在鐘面上也有12個。

觀察多了,當孩子看到時間時心中自然就會有一個走動的鐘面。

第三,從半時的半時化解難點,進而認識幾時幾分。

有些孩子不認識時間是因為他是憑記憶模式來認識的,而不是真正理解了分針與時針之間的走動關係來認識的。

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們可以在整時和半時之間尋求支點,比如,在回顧了8時和8時半之後,可以出現8:15的鐘面,讓孩子猜一猜這一個時間,進而再認識8:05,8:10,8:55,9:05,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都需要在動態的過程中一邊觀察一般認識,明確分針和時針的位置,特別是像快幾時了,如11:55這樣容易認錯的時間,需要多比較多鞏固。

一般來說,在這樣動態的鐘面中理解了分針和時間的走動關係,認識幾時幾分將不會再是難事。

相關焦點

  • 怎樣製作時鐘秒針、分針、時針走動的動畫,希沃白板課件製作介紹
    今天看到一些老師教小學數學中有關認識時鐘的內容,其中有時針、分針、秒針的走動動畫,看看不真實,並且太牽強,所以特別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旋轉動畫的設置,希望大家都能學會。下面我以為例來製作,其他如WPS、PPT設置方法類似的。
  • 《鐘面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上海輔讀學校教材實用數學第八冊第三單元《鐘面的認識》教材簡介: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學會看整時,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本節課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認識鐘面上的整時數,先讓學生認識時針和分針,再認識鐘錶表面上的整時數。
  • 鐘面在數學教學中的獨特價值
    在平時教學中,鐘面往往只是作為學生認識時間的重要工具而已。其實,只要合理運用,鐘面在學生認識方向、理解四則運算順序以及發展學生的度量意識、估算意識等方面也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助力理解運算順序整數四則運算順序第一次教學被安排在蘇教版三年級下學期。在教學時,教師利用數學和生活的橫向聯繫,結合具體的數學情境引導學生去理解運算順序規定的合理性。
  • 盧說數學|鐘面12時整點,時針和分針形成的是什麼角?二年級怎樣評價
    答老師所問,解家長所疑,今天我們來聊聊二年級的一個問題,鐘面上12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形成的是什麼角?老師要怎麼評價?這個問題,其他年級的老師家長和孩子也很有必要思考。大家可以點擊下方語音,然後往下閱讀文本內容,或者把手機放在一邊,就讓它自己播著吧。
  • 認識鐘錶,這些訣竅告訴你!
    導語:   很多時候,有家長們問起,孩子應該怎麼教他看鐘面,認時間呢?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挑戰的問題.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看懂鐘面是不難的,難的是他怎麼也想不到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是怎麼從一個時間轉到另一個時間的!
  • 一年級數學認識時間,掌握重要知識點,生活和測試都適用
    「認識時間」是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之一。在一年級上學期,教材安排設計認識鐘面和整時、半時,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通過初期學習,一年級小學生應掌握以下內容:知道時間的單位:時、分、秒初步認識鐘面,正確區分時針、分針。
  • 小學奧數知識點趣味學習——鐘面行程問題(9)
    鐘面行程問題是研究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關係的問題,常見的有兩種:⑴研究時針、分針成一定角度的問題,包括重合、成一條直線、成直角或成一定角度;⑵研究有關時間誤差的問題。在鐘面上每針都沿順時針方向轉動,但因速度不同總是分針追趕時針,或是分針超越時針的局面,因此常見的鐘面問題往往轉化為追及問題來解。
  •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認識時間》教學設計可以這樣寫
    2.知道鐘面上刻度的含義,通過直觀操作與演示,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的過程,知道1時=60分。3.使學生體驗時間的知識就在身邊的生活中,形成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鐘錶模型、手錶。學生:時針走過數字8,分針指著「1」是5分,所以是8時5分。教師:雖然大家有的先看分針,有的先看時針,但都是根據時針和分針的位置來共同確定這個時間的。4.認識「1時=6 0分」教師: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拿鐘面「撥一撥」。
  • 二年級下冊認識時間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對於時間這塊,掌握得比較混淆,總是張冠李戴,其實學習是循序漸進又要溫故知新的過程,數學是講究思維想像,要手動去操作去完善加深對時間的理解。第一:孩子要去接觸鐘錶實物,拔動時針分針做簡單的認識。
  • 時針與分針的第一次垂直與再一次重疊中間相隔的時間是多久?
    鐘錶問題往往可以看做是一個特殊的圓形軌道上2人追及或相遇的問題,不過這裡的兩個「人」分別是時鐘的分針和時針。在鐘錶問題中,首先需要明確關於鐘錶上的一些基礎知識,即:錶盤一周為360°,分針的旋轉速度為6°/分鐘,時針的旋轉速度為0.5°/分鐘。關於錶盤上時針與分針的運動可以用一句口訣來理解:分針快,時針慢,分針追著時針跑。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一道時針與分針相遇問題,太難了!
    小學一、二年級,學生接觸到了時間,要學會認識鐘錶。到了二年級,還要懂得一小時、一分鐘、一刻鐘的概念,了解時間的變化。這對於小學低年級孩子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是因為,現在的家庭裡,已經不像過去那樣,有鬧鐘,有鐘錶,孩子能直觀地感受時間。
  • 幼兒園大班教案:《認識時鐘》
    大班數學優秀獲獎教案:認識時鐘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了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係,掌握整點、半點並知道其規律,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什麼要設計、製造這些鐘錶? 二、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錶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隻鐘面上都有什麼?(出示3隻不同形狀的時鐘,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麼地方不一樣?
  • 大班數學優秀教案《認識時鐘》
    1.課件PPT(反映幼兒一日生活內容的圖片(起床、上學、午飯、午睡等),時鐘演變過程圖片。)  小小圓形運動場,三個選手比賽忙,跑的路程有長短,最後時間一個樣。  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錶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2.比比看,兩根針什麼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麼?(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
  • 大班數學詳案教案及教學反思《認識時鐘》
    活動目標  1、了解時鐘的結構及分針、時針的運行規律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學會看整點。  2、通過操作和遊戲,培養幼兒探究、合作的學習意識和能力。  3、培養幼兒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獲獎教案:認識時鐘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了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係,掌握整點、半點並知道其規律,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2.培養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及大膽嘗試精神。   3.教育幼兒每天準時來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 時鐘問題--分針居中
    時鐘問題——分針居中(分針在時針和鐘面某數字中間,且到兩邊距離相等)這種題型有兩種情況:(1)分針不越過時針走到正中間:兩針夾角÷(5.5+6)=追擊時間(2)分針越過時針追擊至正中間:(時針分針總是問時在不停的轉動,只是速度不同而已)算出初始兩針重合時間
  •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專項訓練
    鐘面時間的認識,是二年級上冊數學必學內容。首先我們要讓孩子知道:(1)鐘面上有時針和分針,走得快的,較長的是分針;走得慢的,較短的是時針;(2)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1個大格有5個小格。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1大格是5分鐘。
  • 優秀教案 :大班數學活動 —— 認識時鐘
    【活動過程】一、創設嘗試情境,激發幼兒嘗試欲望邊聽「在鐘錶店」裡的音樂,邊把幼兒帶進「鐘錶展覽館」,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找找、比比這些鐘錶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什麼要設計、製造這些鐘錶?
  •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教案:認識時鐘
    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什麼要設計、製造這些鐘錶?  二、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錶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隻鐘面上都有什麼?(出示3隻不同形狀的時鐘,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麼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