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所增加到96所,孩子們在家門口也能上幼兒園,瀘水市實現「一村一幼」全覆蓋

2020-09-09 都市條形碼

2015年以來,怒江瀘水市圍繞&34;工作思路,全力推進學前教育健康發展,率先在全省實現&34;全覆蓋。

瀘水市:一村一幼實現全覆蓋


9月,稱杆鄉自把村幼兒園迎來了新入園的小朋友,特崗教師吳新倩帶著20多個孩子午休、玩遊戲、做手工,24歲的她累並快樂著。

稱杆鄉自把村幼兒園特崗老師 吳新倩:「有的時候雖然覺得有點累,但是看到小孩子可愛的笑容就覺得一切都值了。」

瀘水市實行集中辦學後,原自把村小學便閒置下來,2017年經過修繕,成為稱杆鄉自把村幼兒園。

結合農村生活特點,幼兒園每天早上十點開園,下午四點閉園,招收的孩子都來自周邊村組。上了一段時間的幼兒園,孩子們的變化讓家長們很欣慰。

幼兒家長 三然:「自從上了幼兒園,漢話也懂了,老師一遍一遍教給他們,一樣一樣教給他們,什麼都會說了,像水果都是用漢話會說了。」

在稱杆鄉恩感思落安置點,今年7月投入使用的幼兒園佔地面積2820平方米,220名來自安置點的孩子可以在家門口上幼兒園,和城裡孩子一樣接受學前教育。

2015年以來,瀘水市通過中央專項資金、縣級政府投入、爭取社會資金等方式,利用現有閒置學校資產改擴建幼兒園、整合村級黨員活動室資源進行辦園、結合脫貧攻堅易地搬遷統籌新建幼兒園三種模式推進幼兒園建設,並通過招聘學前特崗教師、招募農村學前教師志願者、小學教師轉崗方式有效補充教師,切實保障師資力量。

從2016年至今,瀘水市辦園規模從6所增加到96所,在園幼兒從3946人增加到5594人,在全省率先實現了&34;、&34;、&34;的辦園目標,實現了瀘水學前教育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粗放到精細的轉變,實現了幼有所教的民生保障。

記者:(怒江臺)胡陳蘭 楊權 王兆忠 王福軍

編輯:牛牛

相關焦點

  • 從6所增加到96所,孩子們在家門口也能上幼兒園
    2015年以來,怒江瀘水市圍繞"五個一批"工作思路,全力推進學前教育健康發展,率先在全省實現"一村一幼"全覆蓋。 瀘水市:一村一幼實現全覆蓋 9月,稱杆鄉自把村幼兒園迎來了新入園的小朋友,特崗教師吳新倩帶著20多個孩子午休、玩遊戲、做手工,24歲的她累並快樂著
  • 瀘水:教育公平從學前教育抓起 一村一幼實現全覆蓋
    2015年以來,瀘水市圍繞「五個一批」工作思路,全力推進學前教育健康發展,率先在全省實現「一村一幼」全覆蓋。,原自把村小學便閒置下來,稱杆鄉自把村幼兒園就是此基礎上於2017年修繕而成的。2820平方米,220名來自安置點的孩子就在家門口上幼兒園,和城裡孩子一樣接受學前教育。
  • 紅河州年底將實現「一鄉一公辦」幼兒園全覆蓋
    記者從紅河州教育體育局獲悉,7月底,我州實現「一村一幼」全覆蓋。而尚未建有公辦中心幼兒園的20個鄉鎮,將在今年底實現「一鄉一公辦」全覆蓋。2019年,全州共有幼兒園1324所,比2015年增加668所。
  • 五萬農村兒童「無園上」?安排!銅仁七年建2005所山村幼兒園實現全覆蓋
    然而上世紀90年代,在銅仁部分山區農村,對於現今40歲左右的人群,留在記憶裡的童年生活是白天餵豬放牛,晚上更多的是聽大人們擺談龍門陣,這樣的時間會延續到6歲甚至更長,之後才能報名讀上村小的一年級。所山村幼兒園。
  • ——樂山市彝區「一村一幼」建設案例
    2013年,我市彝區村級幼兒園只有9所(其中公辦1所),學齡幼兒417人,教師20人,彝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只有62.6%,低於全市平均水平23.54個百分點。為補齊樂山教育的「短板」,加快彝區教育事業發展,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2014年,我市樹立了「沒有彝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就沒有樂山教育教育的科學發展」理念,在全省彝區率先實施「一村一幼」建設。
  • 四川涼山州昭覺縣開展「一村一幼」建設——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開學第一課,她給孩子們上了一堂主題為「你好,祖國」的課。  火普村是易地扶貧搬遷的新村,如今村裡通了公路,彝族村民住進了新房,村裡的鄉村旅遊業也起步了,在村民們心裡,紅紅火火的日子正在迎面而來。村裡建立了文化室、醫務室等,不時還會評比明星黨員和村民,村民們的精氣神也起來了。  「這一年大家最大的變化應該是精神上的。」
  • 今秋樂山市中區實現「一鄉一公幼」全覆蓋
    「什麼時候能開工?」「什麼時候能開學?」前段時間,市中區石龍鄉要辦一所公辦幼兒園的消息傳了開來,這讓石龍鄉的老百姓高興不已,大家迫不及待地關心起了幼兒園的工期和開園時間。原來,2017年,市中區為全面實現「一鄉一公幼」的教育扶貧攻堅目標,將新增8所鄉鎮公辦幼兒園(含3所附屬園),新增41個教學班,新增在園幼兒1168人。
  • 昭覺縣灑拉地坡鄉幼兒園輔導員:學好普通話彝族孩子們才有機會走出大山
    灑拉地坡鄉幼兒園位於灑拉地坡鄉姐把哪打村,由原姐把哪打村第一幼教點和姐把哪打村第二幼教點合併組建而成。園長阿的子史介紹,今年9月他們剛搬到這裡,由於幼教點規模相對較小,只有三十多個孩子,因此之前都是在租用的民房裡授課。目前,全園共有5個教學班172名幼兒,按幼兒年齡段設學前班、大班、中班、小班。全園現有10名輔導員,其中專科文憑7名,中專3名。
  • 湘西州或新建400餘所山村幼兒園 力求實現山村全覆蓋
    13日上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體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暨民辦教育「精準扶貧、結對幫扶」工作推進會在古丈縣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湘西州計劃到2019年建設邊遠山村幼兒園400所以上,基本實現山村幼兒園全覆蓋。
  • 四川「一村一幼」:一項著眼長遠的教育奠基工程
    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螺髻山鎮子熱村幼教點,24歲的實習老師、本村村民補莫阿英在3個月實習期間見證了孩子們從不會擦鼻涕、聽不懂普通話到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學會禮貌用語、能用普通話進行簡單交流的蛻變。她說,自己10歲才上小學、三四年級才能聽懂普通話的經歷已成歷史,大山深處的孩子們有了更光明的未來。  子熱村幼教點是四川省近5000個「一村一幼」教學點中的一個。
  • 西安航天基地四所新建學校即將開學孩子們在家門口上好學校
    家住富力城的王嶽在採訪中表示:「教師匠心有愛,理念創新務實,孩子在家門口上學,放心也省心。」航天基地舉全區之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今年秋季將新增投用4所學校,增加學位4590個,讓更多優質教育資源能為群眾所共享。堅守初心 大力發展優質公辦教育如今,人們「滿意」的心理預期發生了深刻變化,不僅希望「有學上」,還盼望「上好學」,期待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質量」。
  • 「決勝2020」昭覺縣灑拉地坡鄉幼兒園輔導員:學好普通話彝族孩子們才有機會走出大山
    灑拉地坡鄉幼兒園位於灑拉地坡鄉姐把哪打村,由原姐把哪打村第一幼教點和姐把哪打村第二幼教點合併組建而成。園長阿的子史介紹,今年9月他們剛搬到這裡,由於幼教點規模相對較小,只有三十多個孩子,因此之前都是在租用的民房裡授課。目前,全園共有5個教學班172名幼兒,按幼兒年齡段設學前班、大班、中班、小班。全園現有10名輔導員,其中專科文憑7名,中專3名。
  • 於洪新城: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上優質學校
    11月5日,記者從于洪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於洪新城規劃建設12所中小學,南京街第一小學、鐵路第五小學、南昌中學三所學校的合作校也將紛紛落戶,讓孩子們在家門口讀好書,上優質學校的夢想將陸續實現。大力培育東北英才教育集團品牌,提升全區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打造于洪區教育局幼兒園集團和于洪區實驗幼兒園集團兩個學前教育品牌,提升全區學前教育再上新臺階。藉助「於洪教育風採展播」等自媒體,全面展示於洪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教育事業影響力不斷擴大。
  • 把幼兒園建在家門口!新站高新區新增8所高質量幼兒園
    為實現幼有所育、幼有優育,新站高新區秋季新開辦幼兒園8所,其中公辦7所、民辦1所,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2009年在安徽大學幼兒園的基礎上,組建了安徽大學幼兒教育集團。安大幼教集團合肥學林花園幼兒園,是新站高新區委託安徽大學幼兒教育集團舉辦的一所公辦園,佔地面積3800平米,辦學規模為12個班。
  • 江西: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幼兒園
    2011年之前,江西公辦園佔比只有4.5%,公辦園比例偏低、普惠性幼兒園不足、城鄉差距較大等學前教育短板問題凸顯。幼兒教育事關民生大事,保障幼有所育、幼有優育是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好教育期待的起點和基礎。為解決學前教育發展滯後、學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突出問題,江西將發展學前教育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重要民生工程,連續實施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
  • 至少4所優質學校就在家門口,綿陽經開區的孩子們有福了
    上周,《綿學堂》在今日頭條上報導了科創園區「雲泉路學校」開建的消息後,立即有不少讀者留言,表達經開區教育資源不足,急需增加教育配套的強烈願望。9月15日,經開區兩所優質公辦幼兒園的辦園籤約儀式成功舉行。綿陽市機關幼兒園與經開區合作開辦的「南區花園幼兒園、南塔幼兒園」進入實質合作開辦階段,經開區的學前教育進入了跨越式的發展階段,相信通過「政府+優質品牌幼兒園」強強聯手的結合,將讓經開區的孩子們享受到環境更好、質量更高、理念更先進的學前教育資源。
  • 陵城:基本實現農村公辦幼兒園全覆蓋
    11月6日,陵城區宋家鎮明德幼兒園今年新入職的幼兒教師陳翠正在給孩子們上遊戲互動課。今年32歲的她,在城區已有14年的幼兒教育經歷,今年通過教師公開招聘考選到宋家鎮明德幼兒園也讓她對農村幼兒教育有了更深地認識。「感覺現在農村的幼兒園跟印象中差別很大,農村的幼兒園在硬體、軟體、師資等各個方面都不比城區的差,確實是環境好、標準高、設施全、師資優。」陳翠深有感觸。
  • 今秋新開辦中小學、幼兒園13所——家門口「好上學」「上好學」
    「當我聽到我們這邊的學校也是南外(分校)的時候,我非常開心,決定就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學。」9月1日,南外仙林分校華僑城小學啟用暨開學現場,一年級(三)班吳恬小朋友的媽媽邢梅芳說。今年秋季,棲霞區新開辦的中小學、幼兒園共13所;整個「十三五」期間,棲霞區新建成投用的中小學、幼兒園達到51所之多。 加大教育投入、優化教育布局、增加學位供給……全面小康徵程中,棲霞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戰略,不斷滿足百姓在家門口「好上學」「上好學」需求,逐漸由教育資源窪地變成教育大區、強區。
  • 可在家門口上公辦園了!石門街第一所公辦幼兒園開園
    該園是石井教育指導中心主辦的公辦幼兒園,由隸屬朝陽小學的一獨棟教學樓改造而成,核定規模9個班,現開辦有4個小班、1個中班、1個大班,共約160名幼兒。,該園將秉承「為孩子的創意人生奠基」這一辦園理念,營造「尊重啟智、探索求新」的教育氛圍,培養樂於學、遊於藝、美於心的自主健康向上的兒童,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遊玩中暢想、感受藝術,在美的環境中薰陶孩子的心靈,讓每一個幼兒都能與幼兒園共同成長。
  • 臨沂中小學、幼兒園 實現水衝式廁所全覆蓋
    近日,記者實地走訪調查發現,臨沂中小學及幼兒園已基本實現水衝式廁所全覆蓋,合理設計蹲位數量,滿足學生如廁需求。另外,部分學校已經將廁所改為全封閉式廁所或全封閉與半封閉相結合廁所,既方便學生如廁,又能保護學生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