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來,怒江瀘水市圍繞&34;工作思路,全力推進學前教育健康發展,率先在全省實現&34;全覆蓋。
瀘水市:一村一幼實現全覆蓋
9月,稱杆鄉自把村幼兒園迎來了新入園的小朋友,特崗教師吳新倩帶著20多個孩子午休、玩遊戲、做手工,24歲的她累並快樂著。
稱杆鄉自把村幼兒園特崗老師 吳新倩:「有的時候雖然覺得有點累,但是看到小孩子可愛的笑容就覺得一切都值了。」
瀘水市實行集中辦學後,原自把村小學便閒置下來,2017年經過修繕,成為稱杆鄉自把村幼兒園。
結合農村生活特點,幼兒園每天早上十點開園,下午四點閉園,招收的孩子都來自周邊村組。上了一段時間的幼兒園,孩子們的變化讓家長們很欣慰。
幼兒家長 三然:「自從上了幼兒園,漢話也懂了,老師一遍一遍教給他們,一樣一樣教給他們,什麼都會說了,像水果都是用漢話會說了。」
在稱杆鄉恩感思落安置點,今年7月投入使用的幼兒園佔地面積2820平方米,220名來自安置點的孩子可以在家門口上幼兒園,和城裡孩子一樣接受學前教育。
2015年以來,瀘水市通過中央專項資金、縣級政府投入、爭取社會資金等方式,利用現有閒置學校資產改擴建幼兒園、整合村級黨員活動室資源進行辦園、結合脫貧攻堅易地搬遷統籌新建幼兒園三種模式推進幼兒園建設,並通過招聘學前特崗教師、招募農村學前教師志願者、小學教師轉崗方式有效補充教師,切實保障師資力量。
從2016年至今,瀘水市辦園規模從6所增加到96所,在園幼兒從3946人增加到5594人,在全省率先實現了&34;、&34;、&34;的辦園目標,實現了瀘水學前教育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粗放到精細的轉變,實現了幼有所教的民生保障。
記者:(怒江臺)胡陳蘭 楊權 王兆忠 王福軍
編輯:牛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