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部進入太和殿拍攝的西方電影,竟然有這麼大來頭

2020-12-20 騰訊網

今天來跟大家聊聊電影的幕後故事,如果你有想看的八卦和趣聞,也歡迎後臺或文末留言提名告訴鵝叔~

1986年4月,我國文化部出臺了針對影視劇拍攝如何保護文物的相關規定。

規定裡明確指出,在國際級重點文物的古建築內,禁止一切影視劇拍攝。

然而,趕在規定頒布前,有個跨國劇組,卻已早早向文化部提交了進入故宮拍攝的拍攝申請。

到了這一年的7月28日,這個劇組經特批進入故宮,進行了長達8周的漫長拍攝。

最終成了在故宮內實景拍攝的最後一部非紀錄類影視作品。

其間,他們還打破慣例,完成了太和殿(金鑾殿)內唯一的一次實拍。

這部電影,日後更是蜚聲國際,成為了一部堪稱傳奇的絕世佳作——《末代皇帝》

豆瓣上,有47萬多人為《末代皇帝》打出了9.2的高分,好於98%的歷史片和99%的傳記片。

位列電影Top250第30名。

第60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它9提9中,以100%中獎的成功率摘得9項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和最佳原創配樂。

其中「最佳原創配樂」獎,由日本的坂本龍一、英國的大衛·拜恩和中國的蘇聰三人共同獲得。

旅德作曲家蘇聰,因此成為了歷史上首獲奧斯卡的中國人。

坂本龍一(左)、大衛·拜恩(中)、蘇聰(右)

除此之外,該片還將陳衝、尊龍、鄔君梅等華人演員推向了更廣闊的世界影壇,為他們今後的表演事業打下了牢固基礎。

1988年,奧斯卡領獎臺上的尊龍與陳衝

如果撇開創作者的身份不談,《末代皇帝》幾乎可以視作是與《霸王別姬》站在同等高度上的「中國電影」,近乎完美、無可挑剔。

當然,除卻其堪稱「封神」的影史地位,這部電影的幕後拍攝歷程,也可算得上是前無古人。

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末代皇帝》由義大利著名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執導拍攝。

早在電影開拍之前,貝託魯奇就已經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1984年,他第一次來中國旅行,被中國的文化和氣質深深吸引。

同年,他將拍攝計劃提上議程,向中方發出拍攝請求。

當時,他提交了兩個計劃,除了《末代皇帝》之外,還提交了安德烈·馬爾羅小說改編的《人的命運》。

中方最終批准了本片的拍攝,並對電影內容沒作任何限制。

拍片過程中,北京政府還給予了劇組最高級別的大力支持,不但參與協拍,而且還提供了故宮實景和近1.9萬名群眾演員。

1.9萬群演參與的登基大典

而這部電影,也成了除《滿城盡帶黃金甲》和《大決戰》三部曲之外,中國調動群演最多的一部電影。

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英若誠(英達的父親),還經領導人特批,在片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

英若誠 飾 監獄獄長

就連陳凱歌,都被劇組專門請來,客串了一個攔住溥儀的門衛角色。

據說,邀請陳凱歌出演該片,是貝託魯奇當時特意要求的,因為他非常喜歡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

第五代導演寧瀛,在片中擔任副導;兩屆金馬影后盧燕,在片中飾演戲份不多的慈禧太后。

拍攝間隙,恰逢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訪華,使團想參觀故宮,結果由於《末代皇帝》優先獲得了紫禁城的拍攝權益,所以中方駁回了女王一行人的參觀請求。

這樣的待遇,即便放在今天來看,也仍然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不少人都猜測,我國之所以能為《末代皇帝》大開綠燈,很可能與貝託魯奇本身的義大利共產黨身份有關。

和當時很多外語片不同,《末代皇帝》的拍攝資金沒有一毛錢來自好萊塢,而是由英國著名製片人傑瑞米·託馬斯一個人單槍匹馬從英國、義大利、法國等地籌來了高達2500萬美元的巨額投資。

片中故事,主要從《我的前半生》(溥儀自傳)和《紫禁城的黃昏》(溥儀老師莊士敦著作)這兩本回憶錄中取材,講述了末代皇帝溥儀從3歲進入紫禁城登基到新中國成立後中間長達60年的起伏人生。

為了儘可能的還原現實,本片採用了空前強大的顧問陣容:溥儀的弟弟溥傑,《我的前半生》的執筆者李文達,末代皇后婉容的弟弟郭布羅·潤麒,溥儀的堂侄、愛新覺羅·毓嶦。

影片採用雙線敘事,一條從溥儀的勞改所時期拍起,另一條從溥儀的幼時回憶拍起。

片中的成年溥儀,由來自香港的混血兒尊龍出演。

尊龍本身,兼具硬朗、柔美兩種特質,整體感覺與溥儀非常接近。

籌備過程中,他是貝託魯奇所面試的第一個演員,雖然貝託魯奇本身對他頗為認可,但貝託魯奇不相信自己有這樣的好運氣,所以兜兜轉轉,又接連面試了不少演員。

此間,他還曾向梁朝偉和梁家輝先後發出邀請,結果兩人都以不同原因,委婉拒絕了貝託魯奇的邀請。

梁朝偉以英文不夠好而謝絕,而梁家輝則因恩師李翰祥的緣故而沒有出演(李翰祥想拍攝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結果該書版權被貝託魯奇捷足先登)。

早年間,李翰祥曾與梁家輝合作過《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兩部電影。

《垂簾聽政》

當時24歲的梁家輝,在片中飾演鹹豐皇帝。兩部電影,同樣也在故宮取景。

之後,貝託魯奇還曾推薦梁家輝出演了讓·雅克·阿諾的《情人》,讓其坐擁「亞洲第一美臀」稱號。

選來選去,成年溥儀這個角色,最終還是落在了尊龍頭上。

憑藉出演本片,尊龍一度成為當時香港出演廣告片片酬最高的明星,後來甚至還霸氣辭演了陳凱歌的《霸王別姬》。

為了保護故宮內的文物,當時演員前往現場拍片,只能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

片場管理非常嚴格,演溥儀老師莊士敦的彼得·奧圖,有一次還因忘帶通行證,而被劇組拒之門外。

有一場小溥儀的登基戲,是全片的重中之重。

為了拍下登基大典的經典畫面,拍攝人員需要進入太和殿內部完成。

因為當時規定只允許一人進入大殿,所以攝影師在沒有任何輔助以及燈光的情況下,扛著一臺攝像機拍攝出了史無前例的震撼畫面。

殿外飄揚的黃綢,不但頗具美感,而且還寓意了溥儀被皇權所籠罩的悲劇一生。

與此同時,為了拍登基這場戲,飾演旗人的2000名士兵,還真實的剃了光頭。

當時工作人員特意花費10天時間培訓了50名中國員工。

拍攝當天,他們僅用兩個小時,就搞定了2000名演員的假髮和鞭子。

製作假髮的過程中,他們整整使用了多達195斤的頭髮。

《末代皇帝》中的配樂,同樣也堪稱一絕。

聽起來,既波瀾壯闊,又充滿悲涼,與溥儀不能自已的人生境況完美契合。

作為配樂人之一的坂本龍一,後來曾這樣回憶:

「我第一次見貝託魯奇,是在1983年的坎城影展上。那一次,《戰場上的快樂聖誕》入圍了競賽片單元。影展期間,大島渚為我引見了貝託魯奇。後者一直滔滔不絕,說自己要拍一部新片,而這部新片,就是後來的《末代皇帝》。」

坂本龍一

三年後,坂本龍一加盟到了《末代皇帝》當中。

起初,他只是出演一個角色,直到電影拍完後又過了幾個月,他才接到貝託魯奇邀請,問他能否為《末代皇帝》配樂。

溥儀悲劇的一生

拍攝《末代皇帝》,貝託魯奇很大程度上,是在以「他者」的眼光,來審視一段宏大歷史下的東方文明。

這種拍攝眼光,本身極易引人詬病。

但貝託魯奇在拍攝過程中,卻將這份間離關係把握的恰到好處。

《末代皇帝》之所以能夠被封為「神作」,除了貝託魯奇對中國歷史所做出的思考之外,更在於他對溥儀一生所投注的深入考量。

他放棄了宏大的朝代更替、歷史興衰,轉而將所有目光,聚焦到了溥儀的個體命運上。

他抓住了時代浪潮下,人物的基本命運。

將充滿神秘色彩的末代皇帝,以一種大眾的方式呈現給全世界,讓所有人得以一窺究竟。

他拍的不單單是一位皇帝,更是一個人,一個充滿了悲劇色彩的人。

拍攝《末代皇帝》時,出演婉容的陳衝曾感嘆說:「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一個沒有遊客的故宮裡,能聽到自己咚咚的腳步聲踏在石板上。」

這句話裡,既帶有一份驕傲,又帶有一種似曾相識的孤獨。

幾十年前,在紫禁城裡,也曾有一個人,孤獨地走在這石板路上。

這個人,便是《末代皇帝》的主人公——溥儀。

生在帝王家的他,被貝託魯奇賦予了一份宿命式的孤獨。

影片曾借莊士敦之口,一語道破天機:「我想皇上是世上最寂寞的孩子」。

溥儀的慘,是世人發現不了、感受不到的。

他的一生,總是在不停地被需要,又不停地被拋棄中來回切換。

他的內心,從未得到滿足,而他的命運,也從來不由自己掌控。

打從幼時起,溥儀便流露出了戀母情節。

小時候,慈禧欽點他入宮,去繼承皇位。

為此,他不得不與生母骨肉分離,從此行同路人。

成為皇帝之後,所有人都圍著他轉,說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卻慢慢發現,所謂的「做什麼就做什麼」,聽起來更像是一個謊言。

因為他連自己的乳母都留不住。

長到9歲時,溥儀還沒斷奶,而且他跟乳母關係特別要好。

但是有一天,他卻被迫和乳母分開。

絕望之中,他只能披頭散髮,怒氣衝衝地說「她是我的蝴蝶!」

蝴蝶飛走了,被強行斷奶的溥儀,從此無人供養,開始了自己漂泊無依的一生。

十三歲時,溥儀生母去世。

聽聞噩耗的他,想要出宮看額娘。

於是,他一路騎著自行車,穿過一道又一道的朱紅色大門。

然而,當他終於來到宮門口時,那道大門卻忽然關上了。

任他怎麼命令,那道門都依然紋絲不動。

及至後來,溥儀長大成人,又先後擁有了婉容、文繡兩位愛人。

他們一起肆無忌憚地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

可這兩位愛人,後來卻一一離他而去。

溥儀歷經半生,只不過是從一個牢籠跳出來,更換到另一個牢籠當中而已。

電影裡特意安排了一個央求「開門」而不得的舉動,來表現他受制於人的無奈。

無論是生母死後,還是婉容被送走後,他所要求的「開門」,都從未得到回應。

這一次次要求開門的失敗,對應的,其實是溥儀一次次尋求母性安慰的失敗。

短短一生當中,溥儀曾「三起三落」,經歷了三次稱帝與三次投降。

三次稱帝:滿清的末代皇帝,張勳復闢時稱帝,「滿洲國」稱帝。

三次投降:向民國投降,向日本人投降,又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投降。

他一生坎坷,生不由己,正如他本人在自傳中所表述的那般:「從皇帝變成公民,從困獸變成凡人。」

直至最終獲得解脫,成了一名普通的花匠。

藉由此片,貝託魯奇從西方角度出發,對東方完成了一次細緻的窺探。

無論是細節上的用心,還是情感上的充沛,都使得這部奧斯卡經典,歷久彌新,回味無窮。

片中很多鏡頭,都不可多得、彌足珍貴,充滿了紀念意義。

即便時隔33年,也仍讓人念念不忘。

它隨時光流逝,而愈顯珍貴;也因太過稀缺,而格外令人嚮往。

相關焦點

  • 不看不知道,《驚天魔盜團》裡扮演壞人的老頭,來頭竟然這麼大!
    不看不知道,《驚天魔盜團》裡扮演壞人的老頭,來頭竟然這麼大!《驚天魔盜團》在電影界中,可謂是將魔術與劫富濟貧這兩個主題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精彩紛呈。在第一部中,有一個飾演反派,臉上長有小雀斑的老頭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 西方電影中的中國形象,不止「辱華」這麼簡單
    此後的《喜福會》《藝伎回憶錄》,周採芹都有精彩表現,近年來還在《驚天魔盜團2》中客串。在告別傅滿洲、陳查理、性感尤物和大辮子皇帝後,中國形象在西方又有了新變化。那就是中國人開始變得能打了,這源於中國功夫片在好萊塢的流行。當時李小龍主演的一批功夫電影在西方引發了強烈反響,從《精武門》到《猛龍過江》,從《唐山大兄》到《龍爭虎鬥》,中國功夫風靡一時。
  • 國內第一部IMAX 3D電影,拍攝時用的攝影機都是從好萊塢租來的
    現在去電影院看電影經常會領到一副眼鏡,尤其是看科幻片的時候,這副眼鏡可以讓你對於電影中的場景有一種近在眼前的感覺,這種電影技術就是現在最流行的IMAX 3D電影。3D電影的流行還是要歸功於《阿凡達》,2009年一部《阿凡達》橫空出世,帶給影迷們一種全新的觀影體驗,3D體驗,讓所有的影迷對於這種技術都讚不絕口,於是很快就風靡了起來。那段時期國內的製作團隊也緊跟潮流,拍起了IMAX 3D電影,但是大多數都是炒作而已,效果根本不值一提。
  • 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定軍山》是均有民族特色的京劇,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電影。1895年12月28日的法國巴黎,盧米埃爾兄弟首次公開放映了自己製作的電影。這種動態影像很快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一種新興的流行文化。電影很快登陸了香港,並在兩年後的1897年傳入上海,再由上海至內地。當時,中國沒有非常正式的電影院,電影放映選擇在茶園戲園遊樂場等公共場所。放映的影片內容也多是紀錄短片和劇情片段。對於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民眾,新奇豐富的內容很快吸引到了他們。
  • 第一部全部採用國內自主開發的視效技術拍攝製作 科幻電影《重金屬...
    第一部全部採用國內自主開發的視效技術拍攝製作科幻電影《重金屬獵人》在蘭殺青殺青儀式現場《重金屬獵人》全部採用國內自主開發的視效技術拍攝每日甘肅網11月30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我省第一部硬核科幻電影《重金屬獵人》於11月29日在蘭州殺青。
  • 1927年 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片誕生
    1927年,美國著名的華納製片公司推出了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片,給世界電影帶來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應該說,電影從來都不是無聲的。在聲音進入電影之前,人們藉助樂師給電影配樂;在日本,甚至有專門的說唱演員,當影片放映時,他們以說唱形式講解影片的內容。所配樂曲一般是由樂師根據銀幕展示的劇情即興演奏;但有些影片,例如1908年的法國影片《吉斯公爵被刺》,則由著名的作曲家聖-桑專門為它作曲。放映時,樂師根據作曲家提供的總譜演奏。
  • 太和殿因拍攝此片把英國女王拒之門外
    這部《末代皇帝》是小編一直想推薦的,以一個外國電影大師的眼光來看一個王朝的結束,來看一個人不由自主地被捲入歷史洪流的命運,即使到今天,依然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除了角度,本片製作也相當經典,橫掃1987年「第6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服裝獎、最佳作曲獎、最佳剪輯獎、最佳音響效果獎、最佳攝影獎和最佳美工獎!
  • 電影史上最好的七部海戰電影,沒有《珍珠港》
    最近,湯姆·漢克斯的新片《灰獵犬號》頗受好評,全片緊張刺激,看得人熱血沸騰,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海戰電影。借這個機會,我們就在豆瓣評分裡,找出電影史上最優秀的幾部海戰片,每一部都恢弘壯闊,是專為純爺們打造的硬核電影!
  • 《賽德克巴萊》在臺灣電影史上的地位如何?
    《賽德克巴萊》,是臺灣電影史上,第一部本土製作大片,也是最後一部本土大片,因此它是臺灣電影史上唯一一部大片。《賽德克巴萊》上下2部合計在臺灣取得約8億票房(新臺幣,下同),人民幣和新臺幣匯率近年來一直穩定在4.5-5之間,也就是說,《賽德克巴萊》票房相當於人民幣1.7億左右。
  • 他卻拍了部唯一進入故宮實地取景的西方電影
    故宮雨後倒影視頻截圖實際上,世界上還真有一位幸運的導演,在80年代獲準進入故宮拍攝,將故宮的每一幀畫面真實鐫刻進膠片,他就是義大利電影大師貝託魯奇。大家熟知的義大利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就是貝託魯奇的作品,在上世紀80年代曾以內參片的形式,在我國小範圍公映。
  • 《小城之春》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的第一人稱電影
    《小城之春》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的第一人稱電影「片名是《小城之春》,內容是以江南的一個小城為背景,講關於個女人和兩個男人的故事。20世紀40年代末期的江南小城,經歷了八年抗戰,每個人的世界幾乎都一派荒蕪。
  • 經典電影推薦:88部電影教你「西方文學史」
    一、古代部分:希臘、羅馬、希伯來:   1、根據荷馬史詩拍攝的《奧德賽》,場景宏大,並包括了《伊利亞特》的一部分。自然老的《木馬屠城記》是《伊利亞特》的完全本。最新版本要數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大片《特洛伊》,《指環王》中的精靈弓箭手飾演其中「天下第一美男子」帕裡斯,應該很好看。
  • 2018年,竟然上映了這麼多部狗電影???
    原標題:2018年,竟然上映了這麼多部狗電影???不知你們有沒有注意到。2018年,真的上映了很多狗電影。好吧,誰讓今年是狗年呢。廣大狗片們如果不趁著今年上映,難道還要屯到下一個狗年嗎??
  • 漫威電影的非人類角色,竟然都是大咖出演?他這麼帥也演反派!
    《驚奇隊長》中登場的斯庫魯人隊長塔羅斯,整個頭部的皮膚都是環保色,別看這貨長相清奇,但背後來頭可不小,他的扮演者叫本·門德爾森,艾美獎得主,參演的作品包括《頭號玩家》的反派諾蘭、《星球大戰:俠盜一號》的反派之一奧森·克倫尼克、《至暗時刻》裡的喬治六世國王以及《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 臺灣人最喜歡的九部「李連杰電影」,第一名很難猜到
    在1995年之前,中國臺灣地區一直是香港電影的第一大市場,我們耳熟能詳的成龍、周星馳、周潤發等人的作品,在臺灣地區賣得都很好。但95年之後,臺灣電影市場急劇萎縮,至2000年以後,除了《臥虎藏龍》等少數幾部華語片大賣外,大多華語片在臺灣市場的收穫微乎其微。
  • 科技史上12月28日世界第一部電影誕生
    1895年12月28日,法國攝影師路易·盧米埃爾在巴黎卡布辛路的大咖啡館,用活動電影機舉行首次放映,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被認為標誌著電影的誕生。盧米埃爾作為一名傑出的攝影師,擅長快速攝影,並發明了既是攝影機又是放映機和洗映機的機器。
  • 漲姿勢:88部電影教你「西方文學史」
    這是一條超強大的電影推薦貼,推薦你看88部電影,外國文學史全面涵蓋,從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到上世紀,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文學名著大囊括,邊看電影,邊學知識,對外國文學史感興趣的同學不要錯過,學外國文學的同學更應仔細觀摩。
  • 太和殿的地磚下藏有什麼神秘玄機?這個地方竟然隱藏了600多年?
    故宮的面積七十二萬平方米,剛建成的故宮有一萬多個房間,經過這麼多年的時間,現存的房間數量也有八千七百多間,在故宮裡穿梭仿佛自己的了古代。它見證了明朝和清朝兩個朝代的興盛和衰落。而它保存完好的建築,更是我國非常珍貴的財富。這個佔地七十多萬平方米的地方,光是房間就有近一萬間。而且這個地方對於很多人都非常的有價值,專家可以研究歷史,建築大師可以從中獲得靈感。
  • 賺翻賠慘各有天命 史上最貴的十部電影
    然而話說回來,傑克遜拍《指環王》的時候,腕兒還不夠大,總要聽命於人,等到拍《金剛》,那就是投資人要聽命於他了,所以不免出手大了些。再加上拍《金剛》是傑克遜兒時的夢想,所以一定要精益求精,片長也不妥協,足足三個小時,光是金剛島上的各種珍奇怪獸,就毫不手軟地出現了大小几百隻,而用最先進的動作捕捉技術拍攝金剛,更是用度驚人,所以成為當時最貴的電影。幸好《金剛》的性價比還不錯。
  • 原來第一部《亮劍》中的「山本」來頭不小,號稱說日語不需要配音
    原來第一部《亮劍》中的「山本」來頭不小,號稱說日語不需要配音當然多數的觀影群眾也都知道演員也確實是不容易的,因為他們在劇中扮演者各種各樣的角色,而且這對於他們來說也是非常大的考驗,因為一旦演不好的話,就會影響到整個電視劇的劇情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