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多名大學生兼職幫人申請「分期樂」被騙 負債萬元

2020-12-24 騰訊網

原標題:得80元報酬 卻背負萬元債務

長沙晚報4月24日訊 如今,很多網站提供分期購服務,尤其對於那些手頭並不寬裕的大學生們來說,校園分期購十分流行。於是,有詐騙前科的胡某就利用這一點,招聘學生刷單,以註冊「分期樂」網絡貸款為手段進行詐騙,不少學生以為只是替別人註冊帳號刷單,卻不知道不法分子拿著學生實名註冊的帳號貸款後,債務卻留給了學生。

昨日,記者從嶽麓區檢察院獲悉,胡某因涉嫌詐騙已被嶽麓區檢察院批准逮捕。

遭遇

「兼職」掙了80元卻背上萬元債

去年11月26日,在校大學生小娟(化名)收到同學轉來的一條連結,連結中告訴她「一個輕鬆賺錢的方法」,只要下載一個「分期樂」的APP,然後再給一個五星好評,就可以賺80元錢。小娟信以為真,分享連結後就和一個網絡暱稱為fengjixuchui的男子聯繫,然後就下載了「分期樂」APP。

「分期樂」是一個可以進行分期消費、網絡貸款的平臺,胡某謊稱自己是該公司員工。按照胡某的引導,小娟用自己的身份證和手機號註冊了「分期樂」帳號,並將自己的建設銀行卡與帳號進行了綁定,還將胡某給的密碼設置為登錄密碼和交易密碼。

之後,小娟獲得了80元報酬。她以為就這樣輕鬆賺到了80元錢,沒想到麻煩才剛剛開始。不久後,小娟就收到了「分期樂」公司的催款簡訊,她大吃一驚。原來,胡某用小娟實名註冊的帳號進行消費和借款了。胡某用她的帳號分6次購買了攜程禮品券和同程旅遊卡。然後他還以交考研報名費的名義借了5000元貸款,貸款到了小娟的建設銀行卡後,被忽悠的小娟再通過微信將5000元錢轉帳給了胡某。

就這樣,胡某用小娟的帳號一共從「分期樂」平臺上消費和借款11000餘元,還不包括手續費,因為帳號是小娟用身份證和手機號實名註冊的,如今這些錢都需要她來還。

揭秘

嫌疑人用虛擬身份招聘兼職,詐騙學生8萬餘元

小娟收到催款簡訊後,立馬慌了神,她與胡某聯繫,卻發現自己已經被拉黑了。記者了解到,有此遭遇的在校大學生遠不止小娟一人。

接到學生報案後,2017年12月5日,長沙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決定立案偵查。今年3月14日14時許,高新區分局麓谷派出所民警在株洲市公安局民警配合下,在株洲市蘆淞區某酒店將胡某抓獲。經訊問,胡某對其詐騙他人財物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胡某交代,他用虛擬的身份冒充「分期樂」工作人員,通過社交平臺發布招聘網絡兼職的信息,由兼職者本人以自己的身份證號和手機號碼註冊「分期樂」平臺的帳號,密碼統一由胡某掌握。

兼職人註冊成功後,胡某就以兼職人的帳號和密碼登錄,並從平臺上貸款,這筆錢先會打到兼職人本人的帳號上,然後,胡某就以這筆錢是由其公司提供為名,讓兼職者將這筆錢通過微信轉帳給胡某。胡某通過這種方式將被害人所借款項騙走後,再向對方提供80到100元的所謂工資用以迷惑對方。

經警方核實,胡某用同樣的手段騙取了至少7名在校大學生,這些學生多的被騙了有15000元,少的也有幾千元,金額加起來有8萬餘元。胡某交代,他拿著這些騙來的錢,到全國各地去遊玩,住高檔酒店,去酒吧揮霍,錢很快就花完了。

檢察官提醒

大學生應通過正規渠道尋找兼職

目前,嶽麓區檢察院已經依法批捕了犯罪嫌疑人胡某。據了解,胡某在2016年10月因用類似的手法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

網際網路金融普及以來,針對大學生群體的騙局花樣百出。律師表示,這些大學生不論是出於需要真的在網站分期消費或貸款,還是替別人刷單,都已經與網站達成了有效協議,建議收到催款信息的大學生按要求自己將欠款還清,避免被銀行追究民事責任,也避免出現信用汙點。

為防止被騙,檢察官提醒在校大學生:一是保持頭腦清醒;二是通過正規渠道尋找兼職,了解兼職機構的基本情況以及工作內容、形式、地點,不要被所謂的高薪迷惑;三是不要向他人透露自己的金融帳戶和密碼,更不要將帳戶輕易交給他人代管和使用;四是與陌生人發生金錢交易時,儘可能多地保留通話錄音、交易信息、銀行轉帳記錄、網頁連結、網頁截圖以及相關簡訊、微信等聊天記錄;五是一旦發現被騙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並提交相關證據,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相關新聞

說你「牽涉詐騙」,可能他正在詐騙

近期「升級版」冒充公檢法詐騙案件頻發,反電詐中心發布防騙預警:執法辦案沒有所謂的「安全帳戶」

長沙晚報訊(記者 聶映榮)「通信管理局人員」打電話過來稱,你名下的電話卡牽涉詐騙,然後轉接給「公安民警」辦理,你會信嗎?這種「套路」你一定要防著點,這位聲稱你牽涉詐騙的「工作人員」極有可能本身就是詐騙分子。

近期,湖南省(長沙)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中心(以下簡稱為「反電詐中心」)接到多起群眾報警,稱自己被冒充公檢法機關或者通信管理局、銀行工作人員的不法分子詐騙。昨日,反電詐中心發布防騙預警,近期類似的「升級版」冒充公檢法詐騙案件頻發,市民務必提高警惕。

近日,受害人劉女士在家中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湖南省通信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並說劉女士名下有一張電話卡發送了大量詐騙簡訊,警方已介入調查。隨後,該「工作人員」將電話轉到「某某公安局」。一位「趙警官」告訴劉女士,因其涉嫌一起詐騙案,警方準備將劉女士逮捕,並通過社交平臺給劉女士發送了「逮捕令」。這張「逮捕令」上顯示著劉女士眾多準確的個人信息。

劉女士嚇壞了,當即按照「趙警官」要求,聯繫了辦理案件的檢察院「王科長」。「王科長」聲稱,劉女士如要自證清白,需要將名下資金全部轉入「資金清查平臺」的銀行帳戶進行資金清查。劉女士趕緊在「王科長」發來的連結裡,填下了銀行卡的卡號、密碼、U盾密碼、手機驗證碼等信息。之後,在所謂的「資金清查」過程中,劉女士銀行卡中的資金陸續被犯罪嫌疑人轉走。

針對此類詐騙,反電詐中心民警提醒市民,公檢法機關不會單獨通過電話辦案,不會通過傳真、網頁等形式向當事人送達「拘留證」「逮捕證」「通緝令」等文書材料。另外,公檢法機關執法辦案沒有所謂查驗資金用的「安全帳戶」,同時不會以任何理由要求清查資金並轉帳匯款。

「銀行卡密碼、動態驗證碼是守護資金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一定不能告訴他人。」民警建議,遇到類似的事情,一定要和家人朋友多商量,如果發現被騙,要及時撥打110或96110報警。

(長沙晚報 記者 鄧豔紅 通訊員 王俐 宋甜蜜)

相關焦點

  • 借2000得500背1.5萬債務 「套路貸」「分期樂」盯上大學生
    「套路貸」「分期樂」盯上大學生借2000隻得500,竟背上1.5萬元債務 檢察官提醒:學生兼職、超前消費要慎重繼「校園貸」「裸條借貸」後,「套路貸」、「分期樂」又盯上大學生。而讓人意外的是,在這些給大學生「下套」的嫌疑人中,大部分還是在校大學生或者剛畢業的大學生。
  • 女子兼職"代刷流水"被騙 背負10萬元貸款
    本報訊(實習記者 陳聖禹)原本想著多賺些錢回家過年,於是相信了微信群裡的兼職廣告,結果錢沒賺到,反而背上了十萬元的貸款。直到現在,林女士都不敢相信自己被騙了。  林女士說,去年12月,她從一個招聘兼職的微信群中看到,幫美容院「代刷流水」可以賺到1萬元左右的手續費。林女士有些心動了,決定嘗試一下。
  • 被電信詐騙收割的大學生:騙子讓我去分期樂貸款
    以下是文章正文:金融科技情報注意到,最近一段時間,多地警方在微博上發布新型詐騙提醒,稱【注意!新型詐騙來襲,幫你註銷「校園貸」、」分期樂」! 】大學生小劉(化名)就是其中一名受害者。小劉被騙總計4300元,涉及分期樂和招聯消費金融兩家平臺。據其回憶,5月4日下午,他接到一位自稱是分期樂客服的電話,電話中得知自己在分期樂上註冊過帳戶,現在因為政策變動,禁止向大學生發放貸款,需要其配合註銷該帳戶,否則會影響自己的徵信。
  • 唐山300多名大學生遭遇「兼職打字抄寫」騙局
    唐山300多名大學生遭遇「兼職打字抄寫」騙局 來源:燕趙晚報  2015-06-11 11:20:57  責任編輯:趙耀光     唐山警方全力偵破 6萬多元被騙款全部追回 昨日發還學生
  • 暑期兼職卻背負貸款債務,兼職貓提醒學生謹慎對待分期購
    案例:一派出所接到多名大學生報警,被騙人員多達125名。都稱是兼職做手機貸款分期付款被騙。具體詢問發現每個人的經歷都差不多,都是被人騙去做兼職,幫助貸款買手機,雖然能拿到幾百塊的報酬,但是卻都背上了數千元的貸款。
  • 這種兼職不能做!幫人代籤合同實際辦了貸款
    很多大學生都會利用空閒時間做兼職,不過賺錢不容易。比如小王就遇到了尷尬事,他站在一家童裝店門口當迎賓,然而店裡一整天都在循環一首兒歌。「一隻哈巴狗,站在大門口,眼睛黑黝黝,想吃肉骨頭……」當然除了尷尬,兼職還要謹防被騙!這不,杭州的大學生小詹就因為兼職惹上了麻煩!
  • 誘騙辦理分期購機貸款業務,貴陽150多人被騙百餘萬元
    157人通過兼職刷單分期購買手機,被騙96萬餘元,其中90%是在校大學生。但是,經貸後管理發現,許多客戶辦理分期消費購機貸款後,未獲得相應手機,且面對產生的逾期表示拒絕支付,並稱代理商會幫他們還。接到報警後,民警劉明根據金融公司提供的線索立即著手調查。經調查發現,一家與金融公司合作的南明區貴州聯通的代理門店,以兼職、幫助商家虛增手機套餐業務量等手段誘騙辦理分期購機貸款業務,但實際未發生消費貸款中要求的購買商品事實,以此騙取金融公司發放相關貸款。
  • 大學生徵信數據缺失,優質學生分期平臺們要幫你「補」回來(分期樂,樂分期,趣分期)
    分期樂:「現在很多人都說我們是小京東,是給大學生們開的購物商城。」肖文杰笑著說,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大家看到的只是產品表象。肖文杰的身份是分期樂的CEO,在一年前大學生分期市場戰火四起的時候,「趣分期」和「分期樂」這兩家公司,被視為網際網路創業新秀。被稱為小京東的原因之一還在於,分期樂所有的3C產品都從京東拿貨,並在今年3月拿到了京東的戰略投資。
  • 海口多名大學生掉入兼職搶單陷阱 12人被騙6萬餘元
    海口多名大學生掉入兼職搶單陷阱 兼職搶單月入9千元?12人被騙6萬餘元本報訊 兼職對於不少人來說並不陌生,在家用手機就能賺外快,著實吸引了不少學生的目光。然而,一些騙局也打著兼職的名義,以高額佣金吸引人投錢充值,事後平臺捲款跑路,受害人血本無歸。近日,火爆一時的「兼職寶」APP以升級維護為名停止運營,眾多用戶的錢無法取現,海口也有多名大學生被其套路所騙,12人共損失6萬多元。記者 林文星大學生小林是如何掉進陷阱的?
  • 幫人代辦分期付款買蘋果能掙錢?女大學生「賣身份」被騙萬元
    使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幫別人辦分期付款買蘋果手機,可以拿到數百元的報酬,這事聽起來挺不錯的,但一些大學生就因為貪圖這點報酬上了騙子的當。前些天,遵義某高校的女大學生小媛(化名)就吃了這樣一個「啞巴虧」。涉世未深的她一時想不通,竟然跳河輕生,幸虧被好心人救下。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
  • 來電聲稱能註銷「校園貸」、」分期樂」?小心是新型詐騙
    「曾在貸款平臺註冊過,如果不註銷會影響徵信」「辦理過校園貸,國家要收回額度」「清空分期樂貸款APP內的額度」......連日來,不少騙子利用上述理由,大肆進行詐騙活動。受害人中包括多位在校大學生。因註冊分期樂要把錢借出來清除額度?
  • 溫州200多名大學生遭遇電信詐騙 有女生被騙10萬
    昨天,記者從市反詐騙中心了解到,今年1月份以來,我市有200多名大學生落入電信詐騙陷阱,其中僅茶山大學城就有196名大學生被騙,其中女生佔63%。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市反詐騙中心的資料庫裡,三分之一以上的電信詐騙案是170、171號段打進來的,其中不乏一些金額較大的案子。對此,警方表示接下來將加大對170、171號段的倒查和打擊力度。
  • 警惕註銷「校園貸分期樂額度」 騙局!
    一聽分期樂,我就知道是個騙局,因為之前剛剛好看過有關「註銷分期樂」騙局的文章,還好我上網上得多,否則還真容易被騙了。其實這跟你在海外消費異常的騙局差不多,都是利用人家擔心自己的信息被人盜用註冊的心理,讓人家相信自己的個人信息真的被盜用了,假裝要幫你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在坑你錢。
  • 來電聲稱註銷「校園貸」、「分期樂」,全是騙子的花招
    「曾在貸款平臺註冊過,如果不註銷會影響徵信」「辦理過校園貸,國家要收回額度」「清空分期樂貸款APP內的額度」......連日來,不少騙子利用上述理由,大肆進行詐騙活動。受害人中包括多位在校大學生。因註冊分期樂要把錢借出來清除額度?
  • 【921提示】分期買蘋果手機可獲「好處費」?800餘名大學生被騙千萬元
    美麗稱分期貸款購買蘋果手機可獲「好處費」,山西800餘名在校大學生被騙,涉案金額高達千萬元。近日,太原市公安局通報此起案件偵辦情況。目前,警方已抓獲涉嫌詐騙的犯罪嫌疑人馬某飛及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的犯罪嫌疑人蘇某青、李某等3人,查證涉及全省各大院校的網絡電信詐騙案件583起。
  • 新華社點名批評:分期樂、速貸錢包等仍違規做「校園貸"
    記者搜索發現,一些業務員在群裡聲稱可以為在校大學生辦理借款,並表示「無視負債、不看徵信,不電審、不視頻、不寫借條,來一個下一個」。  大學生黃鵬在「先花一億元」、「分期樂」、「閃銀」等平臺上都有借款。他告訴記者,雖然校園貸是明令禁止的,但有很多自稱幫忙「清帳上岸」的人在知乎、微博、微信上推廣,表示可以幫忙貸款借新還舊,吸引了很多身負貸款的學生。
  • 延吉多名大學生刷單被騙 警方出手追回贓款
    延吉多位大學生為此心動,結果卻掉入了電信網絡詐騙的陷阱裡。近日,延吉警方破獲該系列網絡刷單通信網絡詐騙案,追繳回2萬餘元贓款。偵查員立即根據此線索開展深度偵查,順線發現位於河北省某平臺帳號使用人在每次案發後均將提現款項轉帳給一個黑龍江省的帳戶。至此,專案組基本掌握了該案中嫌疑人通過網絡兼職為陷阱,「圈錢」「洗錢」一條龍的利益鏈條。10月27日,專案組3名偵查員趕赴黑龍江省開展走訪調查,確定了最終收款人的真實身份為郝某某,但該人已前往長春市。
  • 剛開學,多名大學生就被騙!
    9月12日,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一學生網上貸款被騙2000元;9月13日,內蒙古科技大學一學生網購買運動鞋被騙1104元;9月13日,內蒙古科技大學一學生網上賣遊戲號被騙2980元。主要是因為學生思想單純,防範意識較差。大學生從小到大一直在學校裡讀書,社會生活經驗少,分辨是非能力較差。有的學生感情用事,結果疏於防範,容易落入騙子設下的圈套。那我們應該怎麼提高防備之心呢?
  • 多名大學生被騙,警方發布提醒
    近日高校電信詐騙案件呈相對高發態勢,大學生已成為最容易受騙群體之一。10月24日,昆區內蒙古科技大學一學生網上貸款被騙18898元。10月24日,青山區包頭師範學院一學生好友QQ號被盜,其被他人冒充其朋友被騙8000元。
  • 想輕鬆賺錢,女大學生深陷詐騙陷阱
    一說到「兼職」,女大學生曉悅的心裡就會咯噔一下。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快一年,但是被騙的經歷仍讓她心有餘悸。近日,南京秦淮法院將開庭審理此案。四名犯罪嫌疑人被提起公訴。不過,此案引發的熱議卻遠遠沒有結束。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虛榮心、貪小便宜、整天想著掙快錢、超前消費意識等是大學生受騙,進入高利貸、詐騙等漩渦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