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教學季 Advanced Lecture Series 丨建築設計方法預告

2021-02-13 中大院

講座 Lec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s

Chair : Prof. Gu Daqing

講座時間

1.  2020年6月5日下午3:00-5:00

Dietmar Eberle教授,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近期作品(英語)

2. 2020年6月22日下午3:00-5:00

顧大慶教授,東南大學建築學院

構圖三論(中文)

3.  2020年6月23日下午3:00-5:00

Jesús Ulargui教授,馬德裡理工建築學院

兩頂帽子:建築教學和實踐(英語)

4.  2020年6月24日下午3:00-5:00

Bruce Lonnman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

一種形式主義教學法的起源(英語)

5.  2020年6月25日下午3:00-5:00

Vito Bertin教授,浙江大學建築系

圖解分析:通過平面作圖來解讀建築(英語)

6.  2020年6月26日下午3:00-5:00

董功先生,直向建築設計事務所

光的剖面(中文)

1. 15:00-17:00. June 5, 2020 

Professor Dietmar Eberle, ETH-Z

Recent Works (in English)

2. 15:00-17:00. June 22, 2020 

Professor Gu Daqi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EU

Three Discussions on Composition (in Chinese)

3. 15:00-17:00. June 23, 2020 

Professor Jesús Ulargu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Madrid

Wearing Two Hats: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Architecture (in English)

4. 15:00-17:00. June 24, 2020 

Professor Bruce Lonnm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rigins of a Formalist Pedagogy (in English)

5. 15:00-17:00. June 25, 2020 

Professor Vito Bertin,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Graphic Analysis – Reading a Building by Drawing It’s Plan (in English)

6. 15:00-17:00. June 26, 2020 

Mr. Dong Gong, Vector Architects

Sections of Light (in Chinese)

主講人 Lecturer

Dietmar Eberle教授   Prof. Dietmar Eberle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建築學院前院長,Baumschlager Eberle Architekten事務所合伙人。Dietmar Eberle 1952年生於奧地利,是晚期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美國建築協會榮譽會員,也是世界著名的高舒適度,微能耗住宅的推動者。Eberle及其設計團隊Baumschlager Eberle Architects在全球的設計作品超過400項之多,包括住宅、社區以及維也納機場等著名建築。Eberle同時也是著名的建築教育家,長期主持二年級建築設計教席,有關教學法體現在From City to House: A Design Theory和9x9: A Method of Design兩本專著中。目前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榮休教授以及東南大學建築學院的客座教授。

Former Dean of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ETH Zurich,Switzerland,Partner of Baumschlager Eberle Architekten, Dietmar Eberle was born in Austria in 1952. He is a master of late modernist architecture, an honorary member of the American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and a world-famous promoter of high-comfort, low-energy houses. Eberle and Baumschlager Eberle Architects have completed more than 400 design works in the world, including residential, community and Vienna Airport and other famous buildings. Eberle is also a well-known architectural educator, long time served as the Chair of the 2nd year studio. His design pedagogy is well presented in his two books: From City to House: A Design Theory and 9x9: A Method of Design. Now he is Emeritus Professor of ETH-Z and Guest Professor at SEU.

顧大慶於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碩士階段開始對建築教育產生興趣,後留校任教,1987年赴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進修,進一步接受作為設計教師的訓練,並於1994年獲的博士學位。他的博士研究聚焦於設計工作室方法的形成與演變。1994年至2019在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任教,現為榮休教授。2019年8月起任東南大學建築國際化示範學院特聘教授。他發表了大量有關建築設計教學,建築設計理論和方法,中西方建築教育,以及香港現代建築等專題的文章和專著,包括《設計與視知覺》,《建築設計入門》,《空間、建構與設計》。

Gu Daqing completed his basic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t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ow Southeast University), became interested i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during his master’s study and later went to ETH-Z to receive his further training as a design teacher. His doctoral thesis is about the formation of the design studio and the evolution of design pedagogy. From 1994 to 2019, he taught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retired as Emeritus Professor. Since 2019 August, he is Professor at The Architectur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monstration School, SEU. He has published enormous journal papers and books on design pedagogy,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nd Hong Kong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cluding books Design and Visual Perception, Introduction to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pace, Tectonics and Design. 

何蘇斯·烏拉爾基教授   Prof. Jesús Ulargui

何蘇斯·烏拉爾基1989年於馬德裡理工大學建築學院(E.T.S.A.M.  U.P.M )獲得建築學專業學位,並於2004年在該學院以最優等論文評價獲得建築學博士學位。自1993年以來,Jesús Ulargui開始在建築學院教授建築設計,2010年成為正教授。現擔任副系主任和本科設計課程教學組 "Grupo 4!」組長。烏拉爾基具有25年的建築設計實踐經驗,所有的項目均來自於公開設計競賽。截止2012年,作為Uparquitectos  s.l.p的主要合伙人,烏拉爾基完成了若干重要獲獎項目。此後成立了自己的事務所,以獨立及合作方式參與國際項目的競賽。烏拉爾基獲得過瑞士、德國、中國、匈牙利及巴勒斯坦等國的設計獎項。他在西班牙的最新大型項目「La Rioja Law Courts」獲得了2017年的「Luis Moreno Mansilla」獎。

Jesús Ulargui received his professional degree from ESCUELA TÉCNICA SUPERIOR DE ARQUITECTURA DE MADRID, UNIVERSIDAD POLITÉCNICA DE MADRID, (E.T.S.A.M. U.P.M) in 1989 and Ph.D with distinction in 2004. Since 1993, he teaches architectural design at E.T.S.A.M.  U.P.M  and became full professor in 2010. Now he is the deputy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studio master of design foundation course 「Group 4!」. Ulargui has a 25 years experience in conceiving and building outstanding projects of architecture, all of them coming from public competitions.  Until June of 2012, as a main partner of Uparquitectos  s.l.p, he has built several important awarded buildings. Since then, he is the principal of Ulargui arquitectos s.l.p, a company created to compe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sometimes partnered with foreign offices. He has been awarded in many countries, as Suisse, Germany, China, Hungary and Palestine.  His last big project in Spain 「La Rioja Law Courts」 was awarded with the 「Luis Moreno Mansilla」 prize in 2017. 

布魯斯·朗曼教授  Prof. Bruce Lonnman

朗曼於雪城大學及康奈爾大學完成其建築學專業教育,先後於美國、香港及沙迦等多所建築院校任教。朗曼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兼任副教授,教授建築設計及建築結構相關課程。朗曼的學術研究主要包括結構模型、建築教育中的結構設計以及基礎設計教學。

Bruce Lonnman completed his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t Syracuse University (BArch) and Cornell University (MArch), taught at several universities in United States, Hong Kong SAR, and Sharjah. Currently an adjunct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onnman teaches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building structures. He researches on structural models, structural design i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nd beginning studio design teaching.

維託·柏庭衛教授  Prof. Vito Bertin

柏庭衛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曾在瑞士和辛巴威等地從事建築實踐,先後於東南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及神戶設計大學教授建築設計、於1996年至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任教,現為浙江大學兼職教授。柏庭衛長期從事建築設計基礎教學的研究與實踐,與顧大慶合著《建築設計入門》和《空間、建構與設計》,其他研究興趣包括槓作結構,著有《槓作:一種原理,多種形式》,以及關於香港貨櫃建築設計的研究,合著有《香港貨櫃建築》。最近的研究興趣在於用參數化方法研究形式和空間的生成,在浙江大學和東南大學教授相關課程。

Vito Bertin received hi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from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Zurich (ETH-Z). He began teaching career in Nanjing, Zurich and Kobe after practiced shortly in Switzerland and Zimbabwe. From 1996 to 2009, he taught at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Now he is an Adjunct Professor at Zhejiang University. Bertin has devoted himself to researching and teaching basic architectural design, co-authored with Gu Daqing for two books: Introduction to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pace, Tectonics and Design. His study on leverworks structure resulted in the book: Leverworks: One Principle and Many Forms. And, the study on Hong Kong container architecture resulted in the co-authored book Hong Kong Container Architecture. His recent research interest is on parametric descriptions of form and space through his teaching at Zhejiang University and Southeast University. 

董功,直向建築創始人/主持建築師,是目前積極活躍於中國建築界的新銳建築師。董功先生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得清華大學建築學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後留學美國,獲美國伊利諾大學建築學碩士學位。董功及事務所多次受邀參與國內外重要展覽,於2018年參加第16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FREESPACE主題展及中國館展覽。事務所曾獲得義大利Domus「100+最佳建築事務所」(2019);瑞士建築獎入圍獎(2018);義大利「Archmarathon」建築獎最高獎(2016);美國建築實錄國際十大設計先鋒(2014)等重要獎項。事務所的作品廣泛發表於國內外的著名專業雜誌,包括《AV Monographs》出版第220期直向建築專輯《Cosmopolitan Vernacular》。董功於2019年被授予法國建築科學院外籍院士,同年被聘為美國伊利諾大學傑出教授,自2014年起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擔任設計導師。

Dong Gong, Founder / Design Principal of Vector Architects, is a cutting-edge architect currently active in China. Mr. Dong graduated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with a bachelor degree and a master degree in architecture. After study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he obtained a master degree in architectur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He and Vector Architects have been invited to various major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s, including the 2018 「FREESPACE」 Venice Biennale, and have won international awards such as 「100+ Best Architecture Firms」 selected by Domus (2019); nominated for the Swiss Architectural Award (2018); the overall winner of the Italian 「Archmarathon Awards」 (2016); and the 「Design Vanguard」 selected by Architectural Record (2014). His works have been widely published in international renowned architectural journals including a monograph of Vector Architects on AV Monographs titled "Cosmopolitan Vernacular" (vol.220). He was elected as the Foreign Member of French Academy of Architecture in 2019 and in the same year, was appointed as the Plym Distinguished Visiting Professor at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He has been teaching Design Studios at Tsinghua University since 2014.

相關焦點

  • 課達KDA丨建築設計留學,為什麼要去巴特萊特建築學院
    學院課程形式主要以 studio , workshop , seminar , lecture 為主,且課程密度較低,充分給予學員空間結合興趣發揮自主學習能力,挖掘個人潛力。同時針對多元的項目課程,還有導師一對一進行直接的教學輔導和答疑的專項。
  • Notice | Global Fellowship Lecture Series: Wolfgang Schluchter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Peking UniversityAbstract: In October 1917, in the middle of the war, when its outcome was still uncertain, Max Weber delivered a public lecture
  • 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丨...
    校園規劃與設計作為高校建築設計院,SCAD歷來重視校園建築的設計,現已創作近四百個校園建築設計項目,包括澳門大學橫琴校區、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一期工程、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東教學組團、華南師範大學南海學院、廣州大學城廣東藥學院教學區、廣州大學城華南理工大學院系辦公實驗樓群、上海大學校本部東區 、重慶理工大學花溪校區、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總體規劃
  • 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單位: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丨系列...
    「握中西以求是,得形勢而創新」,積極、廣泛地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工程聯合設計,與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日本、荷蘭等國的知名設計公司或事務所合作完成了多項建築工程設計。建院以來堅持設計、教學、科研相結合,依託浙江大學,定聘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等高科技人才作為技術支撐,繁榮建築創作。
  • 課堂秀|創新設計學院第二季國際聯合設計教學工作坊即將啟動
    2020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第二季YOUNG to young國際聯合設計教學工作坊2020.6.15-7.15 即 將全 面 啟 動YOUNG to young 是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設置在第三學期(又稱小學期)的國際課程項目,是中國美術學院首次嘗試區別於傳統教學單元的跨班融合的全球聯合教學實驗。
  • 【在線教學進行時】建築學院建築設計課程雲端開啟
    【在線教學進行時】建築學院建築設計課程雲端開啟清華新聞網3月6日電 在清華大學「延期開學,如期開課」的方針指導下,建築學院一年級建築設計課程,按照既定教學計劃和教學預設,經過教學小組老師和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以線上教學的形式有序開展。
  • 活動預告:北京閱讀季書香校園、少年讀書節、雲上閱讀公開課
    講座主題:冬奧會的發展與價值講座時間:8月26日 14:00-15:30講座形式:嗶哩嗶哩平臺(北京閱讀季書香校園)講座內容:講座圍繞冬季奧林匹克運動產生與發展分為十個方面,分別是冰雪運動產生與發展、冰雪運動發展的條件、冰雪運動產生與發展、國際冰雪運動組織機構、冰雪運動賽事體系、冰雪運動產生與發展、國際冰雪運動發展演變、現代冰雪運動發展價值、冬奧會的發展演變、2022年北京冬奧會比賽項目及其分布。
  • 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單位: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丨系列...
    三、堅持把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納入基礎設施建設頂層設計,引領學校向綠色校園方向發展。組織召開中國(國際)綠色校園發展論壇,堅持聚焦綠色發展和綠色校園建設中的重大問題開展科學研究,提高創新支撐能力,推廣綠色校園建設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向。
  • 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單位: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丨系列...
    組織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與國際相關組織開展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國家綠色校園建設,開展教育互聯互通,推動並深化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在教育基本建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設有九個綜合性分院、八個專項研究設計分院:工程分院、城鄉發展規劃研究分院、文化旅遊設計研究分院、建築環境與節能設計研究分院、醫療健康工程設計研究分院、建築產業化設計研究分院、建築策劃與設計分院、建築全過程設計分院,七個由院士和大師領銜的工作室,三個建築專業所,一個結構專業所,綠色建築工程設計研究所,工程諮詢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研究所,風景園林設計研究所,宜居城鄉規劃設計研究所,以及四個院級研究中心
  • 英語語法:aircraft和series的用法
    構成名詞複數的方法:規則變化和不規則變化。(2)名詞複數的不規則變化有些名詞單複數同形。例如:aircraft飛機The damaged aircraft plummeted down to earth.損壞的飛機垂直墜落於地上。
  • 【直播預告】中佳新材料董事長在線解讀:防火玻璃系統及防火設計規範
    原標題:【直播預告】中佳新材料董事長在線解讀:防火玻璃系統及防火設計規範
  • 《園林建築》教學設計
    為了幫助廣大考生在特崗教師招聘面試中脫穎而出,中公講師整理了一系列面試教學設計,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以下是《園林建築》教學設計:教學目的:知識與技能:了解古代建築藝術的特點。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學生對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重要成就及其特點有所了解和認識。
  • 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建築方案與建築專業初步設計國際招標
    ,搭建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成為創新創意設計產業人才培養基地、創新創意設計成果轉化基地、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意產業發展高端智庫。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19252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280240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架空層、連廊建築面積為14012平方米。
  • 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
    >項 目 名 稱:高層建築結構與畢業設計理論實踐互補結合教學實踐相 應 課 程 名 稱:高層建築結構設計 、本課程目前教學現狀(本項目提出的主要背景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高層建築結構設計是土木工程專業基礎課,是後續土木工程畢業設計的必須前提課程。
  • 清華大學在線教學備戰正在進行ing!
    大家集智聚力,探討著線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互幫互助,測試著技術的操作穩定性;不分晝夜,交流著在線教學的心得體會。一場清華教學理念與技術創新的研討猶如2020年的第一場春雨,正在雲端醞釀……一場在線教學的颶風行動師生共學習 圖片設計 趙存存2月1日,電機系每一位老師都收到了一份「電機系2020春季學期在線教學基礎情況調查問卷」。
  • 策展時刻丨「策展與策展性」&「當代設計策展」系列講座
    簡·博倫 Jan Boelen(c) Z33/Jan Boelen/Veerle Frissen簡·博倫(Jan Boelen),設計、建築和當代藝術策展人,現任卡爾斯魯厄國立藝術與設計學院目前,她與設計評論家愛麗絲·勞斯瑟恩(Alice Rawsthom)正在合作「緊急設計」(@design.emergency)項目,一個旨在探索新冠病毒爆發和後果中設計師的角色和影響的新項目。通過每周的Instagram在線實時對話,與設計行業中的主要人物一起對新冠病毒進行了回應。
  • 建築學院學生教學設計方案及作品在天津博物館展出
    本站訊(通訊員 李冬傑)4月1日,由天津大學建築學院主辦的「真實與想像之間——天津大學建築學院設計實驗教學作品展」在天津博物館正式開幕。開幕儀式上,許蓁向各位嘉賓介紹了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學實驗班的由來及辦學情況,「實驗班」之實驗主旨,既是培養具有「本土情懷·國際視野」的優秀建築設計人才,又是對當代建築教育及教學方法的積極探索;靳楠認為建築學科作為天津大學的王牌學科為天津大學的學科建設,社會聲譽做出了積極貢獻,並對本次展覽的出色效果提出祝賀。
  • 『創·教學』2020 | 第二季Young To Young小學期國際聯合設計教學工作坊即將啟動(2018級)
    我們將所有的教與學,都潛藏於「玩」中,又同時以「玩」為目的,創造了一場活力激蕩的藝術設計教育體驗。 第二季 YOUNG to young 國際聯合設計教育工作坊,我們擬「Illusion幻覺」為題,來集體發明與思考當代科技與藝術語境下的新感知體系。
  • 《建築裝飾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
    建築裝飾專業五大核心課程有:建築裝飾表現圖技法、建築裝飾材料與構造、建築裝飾施工技術、居住空間設計、建築裝飾工程設計標編制。  (二)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並用  針對課程教學內容和高職學生的特點,對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轉變教師「教」為主為學生以「學」為主;靈活運用圖紙識讀項目驅動、任務驅動、角色扮演、工學結合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提高教學效果。  1.裝飾識圖項目驅動教學  教師發放施工圖紙,學生提前預習。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組織討論,選擇重、難點進行講解。
  • CCF杭州丨總結:聚焦教學——程序設計課程在線教學
    疫情期間,各大院校在線教學如火如荼開展。程序設計課程如何做到高效?如何隔著屏幕讓學生掌握編程?擔任本次活動執行主席的是CCF杭州主席李飛飛、CCF杭州秘書長孔萬增,CCF杭州執委李怡雯。活動分享了疫情期間計算機專業在線教學的情況和實踐經驗,吸引到了130多位會員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