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廣大考生在特崗教師招聘面試中脫穎而出,中公講師整理了一系列面試教學設計,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以下是《園林建築》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了解古代建築藝術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學生對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重要成就及其特點有所了解和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欣賞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能力。
教學重點:
一是通過對中國結構建築體系的介紹以及對北京故宮總體布局、主要建築的屋頂形式和色彩的運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國古代建築的主要特色;二是通過課文圖版提供的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典型實例,了解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主要特點。
教學難點:
對建築藝術的欣賞,最好是實地參觀,現在僅憑課文提供的一些圖片,難以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學時應想方設法克服這一困難。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視頻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常規)
二、複習
提問:建築的社會作用有哪些?
三、引入新課:(出示課題)
與中國古代宮殿建築同樣顯示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藝術成就的,是中國古代的園林藝術。它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獨樹一幟,自成體系,與歐洲、阿拉伯園林藝術並稱世界三大園林體系。
中國園林最早見於史籍記載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的靈囿(「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遊樂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創造了獨樹一幟的自然山水式園林。由於文人參予園林的建設,中國古代的園林充滿了文人氣息和詩情畫意。「詩情畫意」是中國園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為達到這一目的。造園藝術家常利用古人詩文與造景的結合。其中,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藝術的代表作品。
欣賞:
蘇州拙政園「與誰同座軒」:取蘇軾詞「與誰同座,明月清風我」之句為名。蘇軾詞的原意是標榜清高不群,這裡只藉以寫景,使意境更為豐富。
蘇州網師園月到風來亭和濯纓水閣:其中,亭中橫匾「月到風來」,取自唐代韓愈的詩句「晚年秋將至,長月送風來」;「濯纓水閣」是引用《孟子》中的「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蘇州網師園殿春:其得名是由這一景區庭院內種植芍藥花而來,因為芍藥花開在春末,宋代詩人蘇東坡有詩云:「多謝花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殿春」即春末,「」是與閣相連的小屋。所以,將庭院內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於詩情畫意的。
中國古代園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築等融為一體的遊賞環境。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是皇家園林,面積較大,氣派宏偉,如圓明園、頤和園等。
二是私家園林,風格因園主的情趣而異,如蘇州的拙政園、網師園等。
三是城郊風景區和山林名勝,如杭州西湖、無錫黿頭渚等。這種園林規模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為一體。
中國的自然山水式園林,其主要特點表現在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創造自然的景色,體現了中國古人尊重自然並與自然相親近的觀念。在園林的布局上強調自由曲折。我們江南面積較小的私家園林中表現得尤其突出。
中國園林布局的另一個特點是劃分景區和空間,以及善於「借景」。借景是中國古代園林突破空間局限、豐富園景的一種傳統手法。把園林以外的風景巧妙地引「借」到園林中來,成為園景的一部分。例如無錫寄暢園「借」錫山的景。
(錄象)
課堂小結:
思考題:中國古代建築有哪些主要特色?
以上就是《園林建築》教學設計,更多特崗教師面試備考資料,可查看中公特崗教師網-面試指導頻道。
中公講師張赫洋解析
備戰面試:【知識 說課 試講 答辯 結構化】【技巧 技巧點撥 通用技巧】【試題 結構化 考題猜想】
掃描二維碼加關注,回復"特崗"即可查看備考資料
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獲取考試資訊!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