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園林建築與西方園林建築的差異

2020-12-17 建設工程教育網

  摘要:建築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是一部凝固的史詩。她積澱著人類的歷史,尤其是文化史,體現了各國人民豐富的想像力和獨特的思維方式。

  關鍵詞:東方園林;西方園林

  建築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是一部凝固的史詩。她積澱著人類的歷史,尤其是文化史,體現了各國人民豐富的想像力和獨特的思維方式。

  人們習慣於將古希臘、羅馬為代表的歐洲建築體系視為西方建築,將中國、印度、日本為代表的亞洲建築體系視為東方建築。將以中國為代表的自然式園林稱為東方古典園林,將以法國為代表的規則式園林稱為西方古典園林。中國園林建築與西方園林建築相比,由於各自所處的自然環境、社會形態、文化氛圍等方面的差異,造園中使用不同的建築材料和布局形式,表達各自不同的觀念情調和審美意識,產生了東西方園林建築的差異。

  東西方古典園林的一個最大區別,就在於是突出自然風景還是突出建築。

  中國古典園林是一種由文人、畫家、造園匠師們創造出來的自然山水式園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國造園藝術的基本特徵。在中國園林裡,不規則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觀構圖的主體,而形式各異的各類建築卻為觀賞和營造文化品味而設,植物配合著山水自由布置,道路迴環曲折,達到一種自然環境、審美情趣與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遊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調的園林藝術空間。

  以法國宮廷花園為代表的由建築師、雕塑家和園林設計師創作出來的西方規則式古典園林,以幾何體形的美學原則為基礎,以「強迫自然去接受均稱的法則」為指導思想,追求一種純淨的、人工雕琢的盛裝美。花園多採取幾何對稱的布局,有明確的貫穿整座園林的軸線與對稱關係。水池、廣場、樹木、雕塑、建築、道路等都在中軸上依次排列,在軸線高處的起點上常布置著體量高大、嚴謹對稱的建築物,建築物控制著軸線,軸線控制著園林,因此建築也就統率著花園,花園從屬於建築。

  造園使用的建築材料,中國傳統建築以土木為主,西方古典建築以石質為主。在布局上,中國傳統建築多數是向平面展開的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築強調向上挺拔,突出個體建築。在建築文化的主題上,中國傳統建築以宣揚皇權至尊、明倫示禮為中心,西方古典建築以宣揚神的崇高、表現對神的崇拜與愛戴為中心。中國傳統建築的藝術風格以人與自然「和諧」之美為基調,西方古典建築的藝術風格重在表現人與自然的對抗之美,以宗教建築的空曠、封閉的內部空間使人產生宗教般的激情與迷狂。

  我國的傳統建築是一種木結構體系,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抬梁式木構架。抬梁式木構架不僅可以組成一間、三間、五間乃至若干間的房屋,還可以建造三角、正方、五角、六角、八角、圓形、扇面、萬字、田字及其他特殊平面的建築,甚至可以構成多層的樓閣與塔等建築,牆壁是起圍護、分割作用的非承重構件。由於受到木材及結構本身的限制,形狀及內部空間較簡單。布局上,總是把各種不同用途的房間分解為若干幢單體建築,每幢單體建築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與一定的「身份」,以及與這個「身份」相適應的位置。建築藝術處理的重點,表現在建築結構本身的美化、建築的造型及少量的附加裝飾上。

  中國傳統的審美趣味雖然在對待城市和處理宮殿、寺院、民居等建築的布局上十分喜愛用軸線引導和左右對稱的方法以求得整體的統一性,但卻不像西方那樣一味地為追求幾何美而在園林中大量採用這種手法。脫胎於我國傳統建築中的中國園林建築,形式多樣,位置靈活,按使用上的需要,可把它們獨立設置,也可用廊、牆等組合成為院落式的群體。建築空間變化曲折、豐富多彩。在處理建築、人、環境的關係時,儒家所倡導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國園林建築強調與自然、社會環境的協調和統一。傳統的將建築化大為小、化集中的大體量為分散的小體量的處理手法,非常適合於中國園林布局與景觀上「山水為主、建築為輔」的設計理念的需要。中國傳統造型藝術強調「線型美」,園林建築所採取的木質梁、柱,恰恰能適應這種「線」的藝術要求,無論是單體建築,還是群體建築,均講究具有優美的輪廓線和天際線。

  西方古代建築多以石料砌築,牆壁較厚,窗洞較小,建築的跨度受石料的限制而內部空間較小。拱券結構發展後,建築空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建造起了象羅馬的萬神廟等有內部空間層次的公共性建築物,建築的空間藝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仍未突破厚重實體的外框。西方古典造型藝術強調「體積美」,建築物的尺度、體量、形象並不去適應人們實際活動的需要,而著重在於強調建築實體的氣氛,其著眼點在於兩度的立面與三度的形體,建築與雕塑連為一體,追求一種雕塑性的美。其建築藝術加工的重點也自然地集中到了目力所及的外表及裝飾藝術上。

  西方古典園林中的園林建築取法於西方古典建築,它把各種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間都集中在一幢磚石結構的建築物內,所追求的是一種內部空間的構成美和外部形體的雕塑美。由於建築體積龐大,因此很重視其立面實體的分劃和處理,從而形成一整套立面構圖的美學原則。

  在園林布局上,黑格爾曾說:「最徹底地運用建築原則於園林藝術的是法國的園子,它們照例接近高大的宮殿,樹木是栽成有規律的行列,形成林蔭大道,修剪得很整齊,圍牆也是用修剪整齊的籬笆造成的。這樣就把大自然改造成為一座露天的廣廈」。西方古典園林無論在情趣上還是構圖上和古典建築所遵循的都是同一個原則。園林設計把建築設計的手法、原則從室內搬到室外,兩者除組合要素不同外,並沒有很大的差別。

相關焦點

  • 園林是中國人看待建築和植物的方式,西方又與東方有何不同?
    童寯這個名字,恐怕只有建築和園林專業的師生才比較的熟悉,中國第一本關於中國江南園林的專著《江南園林志》正出自童寯之手。在學習期間,童寯曾多次參加建築設計競賽,數次獲獎,其中包括1927年全美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羅丹博物館)二等獎和1928年設計競賽(新教教堂)一等獎。童寯在中國建築史上留名,除了設計,他的一大貢獻是中國近代造園理論研究的開拓者。在30年代初,童寯就開始進行江南古典園林研究。
  • 西方園林實則悅目 中國園林意在會心
    然而這一普遍共識,卻很難轉化成為一種實質性的認知方法,因為觀賞一座江南園林,需要理解它所包含的中國哲學和美學內涵,需要熟悉它所植根的深厚傳統與文化土壤,需要懂得它特有的、別致的風格與意境。 這種困難性相應導致在世界範圍內,人們對於東方園林的認知大多集中於日本園林,甚至認為日本是東方園林藝術的起源,並對中國園林與西方園林產生了影響。
  • 中式園林VS西式園林,不同文化背景的兩種不同風格
    世界園林可劃分為東方園林和西方園林兩大類,東方園林以自然山水為風格的中國古典園林為代表,西方園林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埃及古代園林、伊斯蘭古代園林,其典型代表是形成於17世紀以幾何風格著稱的法國古典園林。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品鑑東西方園林的差異之處。
  • 東方園林李建偉:園林景觀對於城市的重要性
    近期,2019世界人居環境景觀產業博覽會暨第九屆國際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大會在江西南昌完美落幕,這次大會是由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和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風景園林委員會承辦的,會議主題為「空間重構」,主要圍繞建築、規劃、市政及風景園林融合發展遇到的熱點問題展開討論。
  • 《園林建築》教學設計
    以下是《園林建築》教學設計:教學目的:知識與技能:了解古代建築藝術的特點。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學生對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重要成就及其特點有所了解和認識。情感態度價值觀: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欣賞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能力。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風景園林考研分析全解
    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風景園林專業介紹1.基本信息目前建築學院下設建築學系、城鄉規劃學系、風景園林學系,擁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和5個陝西省重點學科(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建築技術科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本科專業。2016年在全國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中,建築學、城鄉規劃學和風景園林學均排名B+。
  • 德紹-沃爾利茨園林王國——歐洲園林建築的典範之一
    建於18世紀的德紹-沃爾利茨園林王國是歐洲園林建築的典範之一,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十八世紀中葉,在歐洲大陸一些以往的幾何式花園被改為風景園的同時,一些新建的園林則直接採用了自然風景園的風格,較早的實例是德國德紹(Dessau)附近的沃爾利茨園。
  • 淺談中國古典園林與現代西方園林的融合
    摘 要:中國古典園林與西方現代園林以風格時代服務對象的不同,都存在著各自不同的本源局限性,任何單獨的應用都已不能適應現代園林的發展,有必要研究兩種園林的優勢性和局限性。取兩種園林的優勢性,去其局限性,達到中國古典園林和西方現代園林適應現代園林的融合。
  • 東方文明西方流芳 北美最大中國園林命名流芳園
    負責「流芳園」設計施工任務的蘇州園林設計院院長賀鳳春補充道,除了上述的考量外,「芳」的文雅風範也符合了杭廷頓圖書館研究和教育的使命,而「流」又表達了美中文化交流的含意,「流芳」加起來更引伸出讓古老的東方文明在西方國度裡百世流芳的寓意。
  • 南潯古鎮最具古典美的園林建築,耗時40年完成,曾是劉鏞私家園林
    南潯古鎮歷年來以富商、名人輩出,他們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蔚為壯觀的私家園林, 不禁讓我們感受到了當時這些大家族的繁榮昌盛。小蓮莊是清光緒年間的古典園林建築,建於1885年,完工於1924年,花費劉墉家祖孫三代人四十年的心血。該園林主要是由義莊、園林、家廟三部分組成,總佔地佔地27畝,其中園內荷花塘竟有10畝之大。而其名字的來源是劉墉欽慕元代書畫家趙孟在湖州別業建立的"蓮花莊"。
  • 文學鑑賞:從中西方園林藝術鑑別中學習
    儘管中國園林有北方皇家園林和江南私家園林之分,且呈現出諸多差異,而西方園林因歷史發展不同階段而有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園林等不同風格。但從整體上看,中、西方園林由於在不同的哲學、美學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風格差別還是十分鮮明的。 人工美與自然美 中、西園林從形式上看其差異非常明顯。
  • 天人合一、咫尺乾坤:蘇州園林的東方魅力
    新華社南京6月4日電 題:天人合一、咫尺乾坤:蘇州園林的東方魅力新華社記者 王敬中 羅震 張展鵬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在拙政園,這座面積最大的蘇州古典園林裡,拙政園管理處主任、蘇州園林博物館館長薛志堅詳細講述了蘇州園林的設計精髓和美學價值。薛志堅說道:「蘇州園林層次錯落有致,山石、花木、建築、水景是造園四大核心要素。」這些元素相互交織,構成數不盡的斑斕組合。
  • 淺析中西方園林藝術風格及其美學思想
    中國的園林藝術源於中國傳統繪畫,因而從一定的意義上可以說是傳統繪畫的又一表現形式,從審美主體來說,長期受深厚的哲學、美學的陶冶,而主體本身又是經過各種成熟的藝術詩詞、繪畫、工藝美術和建築交融滲透獨立發展起來的一個形態完善的藝術類別。「詩情畫意」是中國古典園林追求的審美境界。西方園林中的法國有「園林是陪襯,是背景,是建築的附屬物,確實不是獨立完備的藝術」(黑格爾語)。
  • 西方古典園林你們更喜歡哪一種?
    因此有必要回顧一下西方的園林傳統,深圳別墅花園設計公司問問看看你們更喜歡哪一種?  現代園林  由於中產階級的興起,18世紀中葉後英國的部分皇家園林開始對公眾開放。隨即城市公園的概念出現了,德國慕尼黑的「英國公園」可以說是歐洲最早的城市公園。
  • 藝術|中西園林的「出世」與「入世」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教授布麗吉特·戴諾-茲韋(Brigitte D'HAINAUT-ZVENY)作為特邀學者出席,做了題為《中式與西式園林在空間關係上的差異》的專題報告,以三個十八世紀低地國家的盎格魯-中國風園林為例,探討了中式園林思想對歐洲園林的影響,以及中西園林觀念的差異。
  • 這才是中國園林刻在每個國人骨子裡的樣子
    園林本就是承載人們歡樂的地方,頤和園中劃小船,網師園裡聽評彈,香山公園賞紅葉,避暑山莊觀山原。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著對園林深刻的理解。春風得意的時候在園林裡邀上幾個好友一起把酒言歡。落寞失意時,閉門修身養性在自家園林中一逛解千愁。
  • 蘇州園林與日本園林異同及成因分析
    ——引自《亞洲藝術中人的精神》 蕭默先生在其著作《建築的意境》一書中,評價中國園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時這樣說到:中國園林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唐宋時已傳入朝鮮和日本,並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禪宗思想傳入日本後,又促成了極富日本特色的「枯山水」園林和「茶庭」的產生。
  • 園林、園藝、風景園林、園林設計、園林工程技術有什麼區別?
    園林、園藝、風景園林這三個專業主要區別主要體現在開設院校、課程設置、培養方案和目標、就業方向上。風景園林屬於建築大類專業,工科專業,多出現在建築類比較強的工科院校,建築類院校,以及林業院校和部分農業院校,這一點在風景園林學科評估中體現的很充分。
  •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用西方之形構建東方之意
    、OPEN建築事務所參展藝術家:張健視覺設計:吐毛球工作室研究團隊:馮仕達、戴春、高巖、史洋現代西方的建築體系是否正在消解國家和民族建築的多樣性?「斷章取義地把鬥拱孤立出來置入一個看似科學的比較框架,就是削足適履,無法代表中國建築的全部。」「山外山」是個意象化的命題,既取其天外有天之意,亦指中國道法自然之法則。「中國人更多是取象,而西方講求比類。中國的自然法則,講求的是一個循環周期各個階段間的相生相剋,是一種動態的互動關係,這就和西方的元素觀和量化的比例美學形成巨大的差異。」
  • 蘇州園林丨東方造夢空間
    >而剩下的筆畫則如石如木一個字就概括了構成中國古典園林的基本要素中國古典園林是一種宅園合一的建築形態「可賞、可遊、可居」建造園林蘇州園林以幽靜淡雅為主故園內建築都求輕巧園內建築既有使用功能也是景觀之一建築類型常見的有:廳、堂、軒、館樓、閣、榭、舫、亭、廊等在蘇州園林裡建築不僅類型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