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美食,養在深閨人未識?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廚師正在和面,準備製作西樵大餅。 盧奕誠 攝

西樵大餅進爐前,廚師撲麵粉。盧奕誠 攝

●撰文:譚笑 策劃:黎誠

6月1日,「南海美食月」在澳門啟動,4名南海本地廚師趕赴澳門英皇娛樂酒店進行廚藝展示,此後的一個半月內,南海美食將擺在英皇娛樂酒店的飯桌,供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品嘗。與此同時,南海西部三鎮景點介紹、線路介紹圖也出現在了澳門酒店。

南海,作為南番順美食版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打造自身的美食品牌。在現代交通日益便利,信息傳播速度快捷,食材運輸、廚藝交流等壁壘逐漸被打破,南海人始終相信本土的食材、烹飪手法並不遜色於其他地區的粵菜。

然而,經過數年的美食宣傳,南海美食的知名度依然不及順德、番禺。究其原因,南海人認為,「區域品牌宣傳力度不足」是南海美食知名度不大的主因。而順德人則認為,南海缺少的還有對於飲食文化的沉澱。

「官府菜祖師爺」源於南海回不到南海

「南海美食」的「實有餘而名不足」,首先從「譚家菜」說起。

譚家菜,被譽為中國官府菜的祖師爺,又名譚氏官府菜,創始人譚宗浚為清同治十三年的榜眼,相傳祖籍為南海丹灶。譚宗浚一生酷愛美食,譚家人刻意鑽研飲食文化,將廣東菜和北京菜相結合,使得譚家菜成為中國著名的官府菜,擁有「食界無口不誇譚」的美稱。

如今在譚家菜館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地遍地開花,甚至形成了加盟連鎖店,而其發源地丹灶,則至今難覓一家譚家菜館身影。

其實早在2007年前後,南海就有政協委員提出建議,希望丹灶鎮政府能鼓勵發展譚家菜,並借譚家菜的美名進一步宣傳包裝南海美食,打造自主品牌。然而,丹灶當地官員進行調研後卻發現,丹灶當地開辦正宗譚家菜館的條件並不成熟。

「我們提出這個南海美食這個概念太晚了,以至於可以挖掘的資源並不多。」南海丹灶鎮文體宣傳辦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傳統譚家菜以熊掌、虎肉等山珍海味作為食材,建國後,受法律限制,則改用鮑魚、魚翅、燕窩等為主,但用料依然十分嚴格,故而價格較高,並不適合南海消費市場。

而更為現實的問題則是,譚家後人一直側重於在北方經營,並早已對「譚家菜」、「譚氏官府菜」等商標進行註冊。南海若要以「譚家菜」主打招牌,推廣南海美食,必須以加盟的形式開辦分店。如此一來,根據相關規定,南海的譚家菜館仍是要生產總店的「官府」概念菜,並不能過多融入南海特色。

藉助譚家菜推廣南海美食的計劃就此被迫擱置。

「發展餐飲業,我們慢了一步,但這也是經濟水平所決定的。」說起南海美食的推廣,上述負責人顯得有點無奈,「只有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人們對於美食的要求才會突出,餐飲業才能發展起來。」

如今,丹灶鎮仍在收集譚家菜的相關資料,並計劃藉助中央媒體,進行譚家菜發源地以及當地其他美食的宣傳,「希望可以藉助譚家菜這一知名菜系,帶動我們當地的美食發展。」

南海美食推廣缺乏長遠規劃

其實,南海晚了一步並非只有譚家菜發源地的挖掘,還有南海對於區域內所有美食的宣傳以及相應的包裝。

2009年,南海舉行區級層面的美食比賽,各鎮街以餐飲企業為單位參賽,比賽評選出當地的名廚、名菜。然而,舉辦僅一年,由於種種原因,該項比賽並未舉行第二屆。南海的美食交流和比賽改用其他形式進行。

「南海對於美食的發展,至今仍缺乏一個統一、長遠的規劃。」南海餐飲協會秘書長李惠東認為,儘管南海近年來曾多次舉辦美食評選等活動,但都較為零散,其規模和影響力都遜於順德美食節。

「我們對美食的推廣,更多的是將其定位為旅遊景點的附屬。」南海文體旅遊局一名負責人坦言,目前南海區級層面對於本土美食並沒有形成統一的部署,更多的是由各鎮街自行發展、宣傳自己的美食。

近年來南海各鎮街都注意到美食對當地經濟的帶動,故紛紛獨立推出自己的特色美食,如潭邊苦瓜宴、裡水霸王鴨、鹽步秋茄子、羅村竹筍粥皆被冠以「南海美食」的稱號推向市場。

此外,近年來,南海也舉行了多次美食評選活動,特別是在丹灶、九江、西樵三鎮確立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後,南海西部管委更是確立了以美食增加「旅遊回頭率」的策略,開始主推南海西部美食,西樵大餅、九江全魚宴等西部品牌名聲鵲起。

然而,這些鎮街的美食雖然擁有了一定的市場,但是大部分都並未能走出南海,此外,南海美食的集體品牌也沒有形成。

「美食的品牌的推廣,必須進行集中宣傳,通過概況共性,才能形成集體品牌。」南海餐飲協會會長吳榮開說,南海目前各鎮獨立作戰看似是多點開花,實際並不利於南海品牌的發展。

吳榮開說,隨著交通和技術的壁壘被打破,原材料的供應難度將會降低,從技術層面上,南海要做出美味的粵菜並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難題,但是由於沒有統一的理念和品牌意識,目前每個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做法,且只注重門店宣傳。而反觀順德,則多是一個鎮街擁有一種做法,容易形成集群效應。

與此同時,眾多的企業走不出南海,則必然會形成區域內的競爭,許多企業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怎麼壓縮成本爭強競爭力上,而無力再去追尋推廣南海美食的夢想。

●南順對比

順德美食文化沉澱更深

今年3月份,佛山禪城東方廣場舉辦美食嘉年華,邀請佛山各地餐飲企業到場進行美食宣傳。記者前往現場看到,場中的來自順德的美食佔據了大部分的攤位,陳村粉、倫教糕、均安蒸豬……但是,場中卻並未看到一種南海的特色美食。

「南海美食其實並不適宜現場設攤擺賣。」南海西部旅遊部門一名負責人說,南海美食產業起步較晚,且大多數是由酒店進行菜色創新和推廣,傾向於走高價位的路線,故多數隻適宜在酒店內以宴會形式出現,在其他區域民眾中流傳不廣。

「順德美食起步較早,且多發源於集市、村宴,如倫教糕、大良雙皮奶、均安蒸豬等,一開始便擁有較好的群眾基礎。」順德容桂61歲的老廚師何學和說。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順德經濟剛開始快速增長之時,各個鎮街每年便會舉行一個星期的墟集,引來眾多群眾到此進行購物。不少廚師看到人流量多,便會在集市上設攤做飯食。長期以來,聚集的廚師越來越多,做的食物也越來越精良,聚集交流美食變成了當地傳統,這便是順德美食節的前身。

到了90年代,華僑逐漸增多,品嘗到家鄉菜的華僑開始在海外宣傳順德,故而順德美食,名聲日隆。

何學和認為,順德美食是跟隨著順德工業化一同成長的,其本身就是工業化的一部分;而南海美食,則更多的是經濟發展到達一定階段後,才出現的概念,故而兩者相較,順德美食就顯得更有生命力和活力。

「其實南番順三地的美食做法差異並不大。」何學和說,由於順德美食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年限,順德的飲食文化業開始出現沉澱。

記者在順德容桂看到一家紅星煲仔飯,身處偏僻小巷中,店子內的砂鍋已然開裂,而店主人卻始終不願意更換,更不願擴大店面,問及原因,店主人回答道:「我們要藉此營造一種老店應有的飲食積澱,同時,鍋燒久了會更熟悉米性,更容易煮出上乘的飯食。」

順德人對餐飲的理解,可見一斑。而順德也是通過此種文化的感染力,不斷傳播自己的知名度。而此一階段的南海餐飲企業,則更多的通過不斷擴大規模,興辦更多企業進行南海美食的傳播。

「我們是在興辦企業的同時傳承餐飲文化。」吳榮開說,由於競爭較為激烈,南海許多企業只能先立足,開設一些常規菜系,再慢慢地追求創新。

「一個地區美食的發展與其經濟和政府的推廣力度是分不開的。」順德餐飲協會會長張海濤說,順德為了推廣美食出臺了多項政策,且由政府牽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舉辦了多次美食活動和美食賽事,其影響力也是南海美食活動無法匹及。

面對兩地的美食發展差異,年過六旬的何學和認為,兩地美食原本同宗同源,南海美食只需時間發展和進行文化沉澱,其發展前景依然十分可觀。

南海美食慾打上

食物用料「安全」標籤

■新舉動

儘管南海目前的美食並未形成區域品牌,但其實早在2009年前後,南海就開始進行美食廚藝類比賽;爾後進行粵港澳南海美食月,南海美食開始走出家門;到今年六月,第二屆「飯香刀」烹飪大賽即將舉行……南海正試圖通過將整合旅遊和美食資源,一同推廣區域美食品牌。

今年3月份,澳門英皇娛樂酒店主動找到南海,邀請南海餐飲企業派出廚師前往澳門進行美食推廣。這一信號,被南海認為是自己多年來的品牌宣傳成果。

「南海菜其實主要仍以傳統菜作為主打,故在食材的選用方面正進行提升。」南海文體旅遊局一位負責人說,此次澳門邀請南海餐飲企業前往澳門宣傳,正是因為他們認為該企業的選材較為精良,而且安全性高。

據了解,此次南海美食月在澳門啟動,在為期一個半月內,所有的食材都需先從南海運往珠海,並在珠海屠宰、檢疫後方才運往澳門。

「儘管各鎮街目前仍獨自經營為主,但是我們仍是希望以此推廣食物用料嚴謹、安全的理念。」上述負責人說,與此同時,也希望南海美食能帶著「安全」、「嚴謹」的標籤走向更廣闊的地區。

工資較低 菜系傳承存困難

■老問題

就在南海連續數年推廣當地美食的時候,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出現了,南海名廚、大廚奇缺,進而導致南海菜譜一直無法推陳出新,餐飲業的發展也受到阻礙。

「一方面是工資低,另一方面是社會地位不高,在南海當廚師並未受人尊敬。」九江輝利酒店廚師程照芬告訴記者,目前,南海廚師的平均工資約為3500—5000左右,而順德的廚師的工資則約有6000—7000元。故在程照芬周圍有不少離開南海,前往順德工作的廚師。

此外,南海菜系的傳承也面臨一定的困難。程照芬告訴記者,目前從廚師院校畢業的年輕一代進入南海的意願並不高。目前南海大多數酒店仍採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進行廚師培訓,手把手地傳承南海菜。

「我們招人越來越難,很多年輕人都嫌勞動強度大,不願意幹。」陳照芬說,由於南海菜系是以傳統菜為主打,年輕廚師在技校的學習不一定能適應當地市場,同時受工資待遇以及生活成本等因素影響,年輕廚師學習南海特色菜的意願並不強。

與此同時,南海廚師的流動性也在加大,不少酒店都會面臨因為大廚師離職而更換部分菜譜,核心競爭力下降的危險。而每當新老廚師青黃不接時,傳統菜譜就會面臨失傳。如九江全魚宴,本創始於1962年,就因為廚師離去而導致該菜一度失傳,直至80年代,方才找回做法。

「餐飲集團、酒店應該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培育好年輕廚師。」順德61歲的老廚師何學和告訴記者,目前順德幾家有名的酒店能夠取得較好的發展,與他們重視技校的合作分不開。他認為一些實力雄厚的酒店,應該及早與廚師院校合作,將自己的做菜理念及早地灌輸給新廚師。與此同時,政府也應該做好輿論宣傳,引導社會大眾正確認識廚師這一職業,提高廚師的社會地位。

相關焦點

  • 養在深閨人未識--湖南鳳凰「尖朵朵」
    ,發出陣陣轟響聲,因為現在正值七月,算是少水季節,瀑布不算是太壯觀,但是卻別有一番飄逸之美在陽光下的尖朵朵瀑布,如同一條白銀領帶,掛在山峰的胸口上,清澈的水流從山上傾瀉而下,水霧四濺,瀑布下的深潭像一塊碧玉,看著,就感覺透心涼爽踏足水裡,洗一路的風塵,旅途的疲勞都消失不見了,整個人又是元氣滿滿
  • 武昌都司湖——養在深閨人未識
    當下的人們,大多只識武昌紫陽公園內的紫陽湖。這記載中的「武昌九湖」,究竟在哪裡?音樂學院內的高樓都司湖之所以不為人所知,是因為它無意中被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和武漢音樂學院的高樓大廈所包裹,再加上院牆林立的學院化管理,進出大門門衛嚴格把關,誰會有事無事往大學裡跑,所以知道都司湖的人是少之又之
  • 科學網—胡蘿蔔之美:養在深閨人未識
  • 養在深閨人未識,這個森林公園景色美麗
    茂蘭,它就像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秘境,人少,景區大(佔地面積達2萬多公頃),門票便宜(50元一票制,只要你不出景區有效期1周),總之一句話總結,你所期望的都有。茂蘭是荔波四大旅遊景區之一,面積達200多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超過91%,有著「中國最美十大森林」之稱。
  • 西班牙語:雲師大文理學院這個專業「養在深閨人未識」
    據歐煜老師介紹,作為我省西班牙語專業辦學時間最長的高校,雲師大文理學院西班牙語專業以教育國際化及培養複合型人才作為專業的優勢和特色,獲得了西班牙駐華大使館和教育領事館的大力支持,專業畢業生社會認可度較高,但奈何西語專業仍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儘管如此,該校在辦學初期與西班牙阿維拉大學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每年互派交流生,以提高學生語言水平、夯實專業基礎。
  • 廣州:幾多免費森林公園「養在深閨」人未識?
    有市民反映:森林公園地處郊區、少有人知,有關部門應給出詳細指引,否則豈不皆是「養在深閨」?廣州市林業局昨日專門回應,通過本報給出指引。林業局:可放心前往本月14日,讀者梁源在本報《晚會》版撰文反映:新近免費開放的森林公園實在難找,媒體公布的最詳細一份名單,也只列出了這些森林公園所在的鎮;至於交通食宿怎麼解決,一概語焉不詳。
  • 養在深閨人亦識,聲名鵲起展新姿
    她美而不豔,姣而不妖,既有山的偉岸,也有水的嬌柔;她著力創辦一所讓人驕傲的學校,著力培養品行端正、學力厚實、精神豐盈、體魄強健的國際化基礎人才;她堅持得讓人敬畏,認真得讓人尊重,勤奮得讓人佩服。她有36.7%的高級教師,76.3%的集團名師,29.1%的省市級骨幹優秀教師。一個人一生之中能碰到一位好老師,就是十分萬幸了。
  • 懷寧一古楓香藏在深閨人未識 安師大教師呼籲儘快認證
    日前,安徽師範大學地理與旅遊學院教師孫葉根在前往懷寧縣三鴉寺湖西南岸考察時,意外發現茶嶺鎮年豐村梅湖嘴楊老屋村莊西北側一座已經倒塌的老宅前,保留著一株歷經滄桑「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古楓香。他呼籲有關部門將這株古楓香納入安慶市和懷寧縣古樹名木名錄資料庫,儘快頒發「身份證」,對其進行掛牌保護和指定專人管護。孫葉根走訪了住在古楓香旁邊現年79歲的老人楊天賜。
  • 探釣總崗山水庫,那真是一份「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嫻靜
    湖畔的鐵皮船小楊這人雖然是第一次接觸,但是感覺他也挺有意思的。開張魚——小青稍放下釣魚的執念之後,整個人頓時感覺輕鬆多了。小楊邊開船邊和我聊天,他告訴我,前幾年總崗山水庫魚情還不錯,有陣子每天都有幾十人來他家釣魚。每天光開船接送、做飯,一家人都忙得團團轉,因此他也沒出去打工,而是專職搞起了釣友接待。現在因為魚不好釣,來的人一下就少了,專職搞農家樂面臨實際的經營困難。
  • 一葉獨木舟、一方湘湖水,她藏在深閨人未識
    蕭山這裡是美食主義者、城市探索者、精品收藏家、文化愛好者和狂歡發燒友匯聚的領地,南來北往,志趣相投的遊客,每一天都在這裡創造出全新的體驗,這裡是蕭山 。 然而與西湖、錢塘江構成 杭州 旅遊風景 金三角 的還有一景,她恬靜 平和 多秀麗,她藏在深閨人未識,她就是以「一湖秀水,十裡美景」而被譽為 杭州 西湖「姊妹湖」的湘湖。
  • 石砰—養在深閨的古老漁村
    據說浙江沿海只有三個東海漁村以石字開頭,北面的象山石浦因有天然良港與發達的漁業而出名,中間的溫嶺石塘因新千年的第一縷陽光而被人們所知曉,只有蒼南石砰還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車出古鎮金鄉,一個多小時便可到達。
  • 濟西國家溼地公園:養在深閨人未識
    羅屯原名張家屯子,村民都姓張,被元朝大漢忽必烈拜為昭勇大將軍的張立,就是這個村子的人。張立晚年辭去後衛親軍都指揮使(類似於皇帝的保衛隊隊長,武職正三品)的官職榮歸故裡,有一年 齊河 縣令赴 泰山 進香路過此地,看到張家門前將旗高懸,遂將自己的開道小旗子悄悄收起來,前去拜見昭勇大將軍。張家屯子因此改名落旗屯,後訛傳為羅旗屯,今名羅屯。
  • 非洲英語文學,養在深閨人未識
    特殊的成長和生活環境使阿契貝成為一個有距離的觀察者,讓他以更加客觀冷靜的態度去呈現真實的非洲原貌,為非洲尋找出路,並且幫助非洲以外的人揭開非洲的神秘面紗,讓人一睹非洲真容。作為非洲英語文學的代言人,阿契貝極力將最真實的非洲呈現在作品中,為非洲英語文學爭得發言權。他關於奈及利亞的一系列小說恰到好處地體現了不同時期的非洲夢。
  • 建甌美食:借力高鐵 走出「深閨」
    然而,近些年來,受困於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建甌的特色美食始終像一位養在深閨的大姑娘,不為外人所識。隨著合福高鐵的開通,這座「味美」的城市,逐漸為遠道而來的遊客熟識——這種旅遊方式的基礎是美食,對美食的追求是吸引人們出遊的主要動機,當然還要有與美食相關的旅遊資源或旅遊體驗才算完整的旅遊線路。重點在於這種美食旅遊帶來的體驗應該是獨特的,並具有文化內涵。臺灣的美食「觀光工廠」有不少,就是「美食旅遊」這一概念下發展的旅遊線路,如糕餅博物院館、朝露魚鋪觀光工廠、宜蘭餅發明館等等。
  • 草原歌曲「養在深閨人未知」 內蒙古兩會尋良方
    草原歌曲「養在深閨人未知」 內蒙古兩會尋良方 2016-01-26 15:16:26   中新網呼和浩特1月26電 (記者李愛平)民眾或許不曾想到,以草原歌曲《蒼狼大地》、《飛翔的鷹》在中國內地知名節目《我是歌手》吸睛的HAYA樂團,創下萬千粉絲之際,其演唱的草原歌曲的潛力卻未被真正
  • 最美林蔭道 | 大渡口義渡公園步道 養在深閨人未識
    樹木在夏日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的生機勃勃,青翠怡人。上遊新聞記者 甘俠義 攝影報導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安徽南部這個山村像一位養在深閨的姑娘,即使本鎮的人也極少知道
    地處於池州市石臺縣丁香鎮的庫山村,像是一位養在深閨的姑娘,不為世人所熟知。庫山村被群山環繞,涓涓細流穿村而過,自然生態環境十分優美。「庫山一窩圓,內有千畝田,上半年收稻米,下半年收銀錢」,這句諺語是庫山村的真實寫照。
  • 是什麼讓樂清這個「深閨」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西漈村位於中雁蕩山國家級風景區核心地段,西連西漈景區,北靠道士巖,東依鍾前水庫,南俯視龍山湖、白石水庫,村內現有居民569戶2280人,林地5000餘畝,是典型的山區農村,群山圍繞、風景秀麗。儘管村莊風景優美,不過由於山高路險,長久以來西漈村是「養在深閨人未識」。
  • 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秦嶺秘境留壩,卻深藏著讓人嘆為觀止的景色
    美得讓人心醉,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 閩侯洋裡|養在深閨人未識,一切都是未開發的自然原生態鄉野氣
    一切都是未開發的原生態山野鄉村。京臺高速公路的建成並在洋裡鄉設立出入口及服務區,將洋裡與福州的路途縮短為53公裡。為未來洋裡農業、工業、旅遊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前景。這裡群山環抱,地勢周高中低,平均海拔700米以上,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6℃,自然資源以及生態環境得天獨厚。山區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現代人休閒旅遊避暑養生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