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有三位為小人讒言所害

2021-02-13 佚事歷史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戰功顯赫,名滿天下。然而,在四大名將中,除了王翦外,其他三位皆為小人所害,其中廉頗為讒言所棄,客死他鄉,李牧、白起為讒言所殺。小人手無縛雞之力,硬是憑藉滿肚子壞水,以三寸不爛之舌,蠱惑君王而屢屢得逞,讓人扼腕嘆息,憤懣不已!

趙國有一位大臣叫郭開,他是一個擅長吹牛拍馬的小人。還是在孝成王的時候,嫉惡如仇的廉頗曾在一次宴會上當面斥責過他,所以郭開對廉頗一直懷恨在心,只是找不到機會報復。孝成王死後,其子繼位,世稱悼襄王。悼襄王昏庸無能,好聽讒言,寵信小人。郭開有一養女名叫阿媚,長得如花似玉。阿媚從小就開始學彈琵琶,會彈奏上百支曲子。十三歲那年,此女就被郭開送給了悼襄王。郭開就成了皇帝的嶽父,從此寵臣郭開操縱朝政。郭開利慾薰心,嫉賢妒能,無恥至極。

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公元前283年,廉頗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九年後,擊退燕國的入侵,斬殺燕軍主帥,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並因此受任為相,封信平君。

公元前244年,趙國起用樂乘代替大將廉頗,廉頗不服,將樂乘趕跑,最後廉頗自己也投奔魏國。老將廉頗至魏後,久不被用,很想歸趙。後來秦國大舉進攻趙國,悼襄王在大臣們的提醒下想重新起用廉頗,派遺使者宦官唐玫帶著一副名貴的盔甲和四匹快馬到大梁去慰問廉頗,看廉頗身體如何,是否可以再用。

廉頗的仇人郭開卻唯恐廉頗再得勢,暗中給了唐玫很多財物,讓他說廉頗已成樗材廢物,不可任用。廉頗見到使者很高興,為了顯示自己身體硬朗,還可以跨馬衝鋒,為趙國效力,在使者面前「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即一頓飯吃了一鬥米、十斤肉,威風凜凜揮戈上馬,以示自己雄風不減。但是唐玫給趙王帶回的考察報告是:「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廉頗雖能吃飯,但坐一會兒的工夫,就大便三次,意思廉頗老矣,身體大不如以前,根本上不了戰場了。趙王很惋惜,也認為廉頗不能用了,終於沒有將廉頗召回。奸佞的郭開和唐玫斷送了一位宿將的一腔報國之心,也斷送了趙國的前程。後來,廉頗被楚國接去,死於楚。

名將李牧也為郭開所害,比廉頗還慘。李牧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催生的著名騎兵將領,是趙國晚期一柱擎天的關鍵人物。

長平之戰後十年,北方的匈奴單于曾率10萬騎南下攻趙,趙國將軍李牧一戰成名。李牧排兵布陣的方式是,車兵在前,弩兵在後,騎兵隱蔽尋機。他以1300輛戰車控制住匈奴騎兵後,命令戰車後的10萬弩兵對其展開「屠殺」。匈奴騎兵人仰馬翻,兵敗如山倒。1萬餘趙國騎兵從後掩殺,10萬匈奴兵全軍覆沒,單于隻身逃回。

秦王政十一年,秦國趁趙國與燕國交戰之際,發兵攻趙,佔領上黨郡和河間地區。秦王政十三年,秦軍又攻佔了趙國的平陽、武城,但戰事慘烈。秦王政十四年,秦軍出上黨向趙國進攻,攻取赤麗、宜安,深入趙國後方,對趙國首都邯鄲形成包圍之勢,在萬分危急關頭,名將李牧率駐守在北部邊境的趙國精銳之師迅速回援抵抗,兩軍在宜安展開激戰,結果秦軍慘敗,秦將桓齮僅率少量親兵衝出重圍,畏罪逃奔燕國。

趙王遷七年,秦王派遣王翦率兵進攻趙國,趙國使李牧、司馬尚率部抵禦。數年間,李牧率兵大勝匈奴、北破燕軍、南拒韓魏,且幾敗秦軍,王翦對他也很頭疼。李牧領兵迎戰,戰爭持續一年之久。秦國深感強攻無望,於是便用重金賄賂郭開,讓其設法說服趙王遷召回李牧。貪婪成性的郭開收受賄賂後,誣陷李牧、司馬尚等謀反,趙王遷昏庸無道,派趙蔥和顏聚取代李牧、司馬尚,李牧不受命,趙王派人暗中逮捕並秘密處死了李牧。李牧一死,秦軍如入無人之境,三個月後,王翦大破趙軍,俘獲趙王遷,是年十月,秦軍進入邯鄲,趙亡。趙亡後,公子嘉逃往代郡,自封為代王。

對於郭開的惡行,就連秦國間諜王敖都頗有不解,曾就郭開讒間廉頗事問道:「你不怕趙國滅亡嗎?」郭開答:「趙國的存亡是整個國家的事,可廉頗是我個人的仇敵。」為洩一已私憤,可置國家安危於不顧,這就是小人的邏輯。郭開也不擔心國破家亡,因為秦國給這個臥底小人開的價碼很大,不僅賞以黃金重寶,還允諾他將來可以到秦國做更大的官,讓他享不盡榮華富貴。秦國果不食言,郭開因功被秦王政封為上卿,趙王遷亡國之後才領悟到郭開是賣國賊。史書說,後來郭開在回趙都搬運家中財物的時候被沿途盜賊所殺,我想很可能是趙國義士所為。

蘇代和範雎也是小人,赫赫有名的秦將白起就死於蘇代的挑撥離間和範雎的嫉賢妒能。長平之戰,白起聲威大震,但卻引起了範雎的嫉妒,他唯恐在這個尚戰功的秦國,白起功高,使自己不能專權,遂開始壓制白起。由於秦軍在長平的勝利,韓、趙兩國利用蘇代去挑撥範雎與白起的關係,蘇代對範雎說:「如果趙被秦滅,武安君(白起)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欲為之下,固不得已矣。」範雎本來就是個心胸狹窄、睚眥必報之人,蘇代之言,更是火上澆油。

本來,長平之戰後,形勢對秦國極為有利。白起準備乘勝滅趙攻韓。公元前259年10月,秦軍再次攻佔上黨,接著白起命王齕率一路軍攻趙武安皮牢,命司馬梗另率一路軍攻太原。白起自己則率主力留在上黨,準備進攻邯鄲。但是,等了兩個月,得到的卻是罷兵的命令。原來,昭襄王聽從了範雎的話,認為秦軍在外已久,應讓士兵休息,並允許韓、趙割地講和。白起無奈,只好班師回國,乘勢滅趙的計劃成為泡影。白起即將到手的戰功被範雎搞掉,對範雎更是心存嚴重不滿甚至仇恨。從此,兩人的矛盾日益尖銳。

秦國約定的退兵條件是:割韓垣雍、趙六城。但是,秦國退兵後,只是韓國獻出垣雍,趙國則不願意割六城,還聯合齊等國以抗秦。為此,秦王又要派白起率兵伐趙,但白起一方面因為對範雎不滿,另一方面認為伐趙的最佳時機已經喪失。趙軍有備而守,同仇敵愾,且趙四處活動,結親魏、燕,連好齊、楚,其國內實,其交外成,當今之時,趙未可伐也。白起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但昭襄王主意已定,根本不聽白起的勸告,派五大夫王陵率兵伐趙。王陵軍進攻邯鄲受挫,將卒多有傷亡。這時,秦昭襄王又想起了白起。可白起一則由於負氣,二則看到這次貿然進攻取勝無望,索性稱病不起。昭襄王令白起代替王陵,白起託病不肯,而前線節節失利,昭襄王心急如焚,便令範雎親自勸說白起。白起雖然很反感範雎,除託病不就以外,還是以大局為重,客觀分析了此次伐趙絕無得勝可能的原因。範雎早就準備用自己的私黨鄭安平代替白起,所以範雎沒有按白起的分析失敗原因,勸說昭襄王退兵,反而曲意以激怒昭襄王。昭襄王在白起的煽動下,大發雷霆,表示沒有你白起,我照樣能滅趙,立即派王齕代替王陵,並增加軍隊,繼續進攻邯鄲。可事與願違,趙國防禦極強,各國援兵陸續而至,王齕在邯鄲膠著八九個月之久,毫無進展,兵卒死傷甚多。

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一意孤行的昭襄王又親自到白起府邸,強令白起出山。昭襄王甚至說:「君雖病,強為寡人臥而將之」。話說到這個份上,白起不得不把自己的看法和盤端出,他說:「願大王覽臣計,釋趙養民,以諸侯之變。撫其恐懼,伐其驕慢,誅滅無道,以令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趙為先乎?」但是昭襄王根本聽不進去,以為白起傲慢故意看他笑話,當即削去武安君之爵位,貶為士伍,並遷之陰密(甘肅靈臺縣西)。由於有病,白起當時未離鹹陽,過了三個月,秦軍在前線失敗的消息傳來,昭襄王更是遷怒於白起,命他立即起行,不準留在鹹陽。白起只得帶病起程,範雎和其同黨又對昭襄王說,白起心中不滿,其意怏怏。昭襄王令使者立即追趕白起,在鹹陽西十裡之杜郵將白起趕上,使者按照昭襄王吩咐令其自殺。白起乃引劍自剄而死。據統計,自孝公至秦始皇十三年,秦國軍隊共殺了165.5萬人,其中白起為將時就斬首92萬。因此,時人稱白起為「人屠」。

相關焦點

  • 白起、王翦、廉頗、李牧,戰國四大名將究竟誰最強?
    白起、王翦、廉頗、李牧,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有趣的是,白起、王翦是秦將,廉頗、李牧是趙將;更有趣的是,王翦是白起的「繼承者」,李牧則是廉頗的繼承者。他們都戰功赫赫,那麼,究竟誰更勝一籌呢?這下秦王發火了,將白起貶為士卒去參戰,後來聽說白起有怨言,秦軍又屢戰屢敗,便賜劍讓白起自刎。一代名將就此隕落。白起死後,王翦成了秦國最出色的將軍。論戰法,白起是才華橫溢,出神入化的,能以少勝多,多用奇計;王翦則是穩紮穩打類型,可以用六十萬的兵,絕不會冒險用四十萬的兵。
  • 戰國名將:廉頗排第八,王翦排第三,第一第二實至名歸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名將生活在秦強而六國皆弱的年代,他們戰功偉大,但沒有軍事著述。其中白起和王翦乃秦國名將,李牧和廉頗乃趙國名將,不難看出,戰國四大名將被秦、趙兩國包攬。
  • 李牧、王翦——戰國末期最後的名將
    李牧是戰國末期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史稱「李牧死、趙國王」;王翦(與其子王賁)是自白起之後秦軍的擎天柱石,秦滅六國半數以上疆土,都是其父子所打
  • 戰國四大名將中,除了廉頗之外,還有一人不夠資格
    關於戰國四大名將,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夠資格的兩位名將。所謂戰國四大名將,源於南北朝時梁朝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書中有「起翦頗牧,用軍最精」這一句話,由於《千字文》流傳甚廣,於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就被約定俗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戰國時代兵家天才輩出,說這四人「用軍最精」,實難讓人信服。
  • 戰國名將排行榜,廉頗只能排第4,排第一的無人不服
    戰國時期七國紛爭,雖然歷史史料留下來的不多,但是從那些稀缺的《戰國策》等史書中還是留下了不少的百戰名將,記載了不少那些數十萬大軍攻城拔寨的經典戰例,其中著名的 百戰名將有吳起、樂毅、趙奢、王賁等,但是要真正排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以上提到的那些人還不算其中,那麼下面就認真客觀的評價戰國四大名將。
  • 《大秦賦》之趙國名將:李牧、龐煖、廉頗都是什麼結局?
    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李牧、龐煖、廉頗,可謂《大秦賦》中的趙國三大名將。那麼,問題來了,在歷史上,李牧、龐煖、廉頗都是什麼結局呢?一、廉頗廉頗(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頗,字洪野,中山郡苦陘縣(今河北省定州市邢邑鎮)人。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 王翦與李牧,戰國兩大名將間的較量
    戰國四大名將,秦、趙兩國分別有兩位。秦國白起、王翦;趙國廉頗、李牧。而這四人又可分為兩對兒。白起、廉頗是一個時期的對手;王翦、李牧是比他們稍晚一些時候的對手。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王翦與大將桓齮(yǐ)攻打鄴城(初為魏國土地,公元前238年割讓給趙國)一帶,攻佔了九座城池。為秦國立下赫赫戰功。秦王政任命桓齮為主將,進逼趙國國都邯鄲;王翦領軍回國。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年),桓齮圍攻趙國的平陽,斬殺了趙國大將扈輒(hùzhé),趙國死傷十萬多人。第二年,桓齮再次攻打平陽,佔領宜安,打敗趙軍,殺死領軍大將。
  • 戰國十二大名將排名,白起排第二,王翦居第五,第一不服都不行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公元前283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王翦是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
  • 戰國雙雄之一,趙國獨佔四大名將之二,卻為何還是國破家亡
    戰國七雄之中,最有實力的應該是北方的趙國和西邊的秦國,當時的趙國獨佔四大名將之二,卻最終沒能改變國家的命運。那麼趙國必亡的原因是什麼呢?不是因為趙國實力弱,也不是因為趙國沒有優秀的將領,而是因為趙王「親小人、遠賢臣」,根本沒有重用兩位名將,所以說,戰國雙雄秦趙相爭中,趙國其實敗給了自己,再堅固的堡壘也經不起內部長久的裂痕。
  • 他一個人就害了戰國四大名將中的兩個,他是秦滅趙的功臣,他是誰
    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
  • 盤點戰國時期四大名將排名
    小人謀身,君子謀國,大丈夫謀天下。 ——鬼谷子 戰國時期,七雄紛爭,是一個烽火狼煙的時代,也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好戰。 那麼你知道戰國著名的將領有哪些嗎?
  • 戰國四大名將之李牧
    ,他與白起、王翦、廉頗一同被後人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李牧(?—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漢族。戰國時期趙國柏人(今邢臺市隆堯縣人),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官至趙國相,大將,受封趙國武安君。功勳顯赫,生平未嘗一敗仗。李牧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一段是在朝中參與政治軍事活動,以抵禦秦國為主。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 戰國四大名將,為何只有王翦能善終?因為只有他最會玩弄權術
    戰國四大名將,為何只有王翦能善終?因為只有他最會玩弄權術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精彩紛呈的歷史,更是將星雲集的時代,其中最負盛名的要數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但這四位傑出的將領只有王翦最後善終了,其他三位都沒能落下一個好下場。
  • 戰國四名將裡,為什麼只有他活得最好
    但通常而言,一般把戰國後期的四個將領並稱為「戰國四名將」。他們是:白起、李牧、廉頗、王翦。這四位名將中,白起、王翦是秦國人,李牧、廉頗是趙國人。由此也可以看得出來,到了戰國後期,趙國從軍事上來說應該是僅次於秦、楚兩個強國的。這一點從蘇秦遊說趙國與遊說他國的辭令上都可以看得出來。
  • 來看春秋戰國名將哪家強?
    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吳起戰國時代軍事家,政治家吳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
  • 歷史上春秋戰國10大天才軍事人物排行榜
    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第4名 孫臏孫臏(生卒年不詳),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漢族,山東鄄城人。
  • 尚能飯否的廉頗憑什麼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廉頗:憑我一腔熱血
    文|飛魚說戰國時期有四大名將,秦國武安君白起不僅在長平之戰中坑殺了趙國四十萬大軍,而且消滅了其餘六國大量的有生力量,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基礎,秦國武成候王翦橫掃三晉、攻滅楚國,幾乎一人滅了戰國六國的一大半,讓贏政忌憚三分,趙國武安君李牧退卻匈奴滅亡東胡,憑一已之力獨挽趙國危局十幾年,素有李牧死趙國亡,那麼信平君廉頗都做了什麼能和他們並列呢?
  • 李牧, 一個死於娼婦之手戰國名將
    李牧,趙國名將,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另三位:白起,王翦,廉頗。李牧生年已不可考,是趙國柏仁人。
  • 不以成敗論英雄,戰國十大名將終極排名
    歷史上越是諸侯爭霸的亂世,越是名將輩出的年代,古往今來莫不如此。作為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的戰國時期同樣也是將星璀璨。其實要從中挑選出10人除了廣為人知的戰國四大名將之外,其餘六人還真不好選擇,所以先剔除幾個人選:第一,司馬錯。
  • 春秋戰國當中的名將,誰才是最強的
    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存在,那麼整個歷史上就不會有各種兵法的誕生,也不會有各種經典戰役的誕生。所以這些軍事史上的名將其重要性絕對是另人非常讚嘆和折服的。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個名將很多的時代——春秋戰國。相信大家對於這個國家之中出現過的將領會非常的熟悉,畢竟這個時代在整個中華歷史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