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白起和王翦是秦國將領,廉頗和李牧是趙國將領,戰國四大名將被秦國和趙國瓜分,其中白起是被秦昭襄王賜死的,王翦是自然死亡,善終,廉頗則被趙悼襄王逼走,離開趙國,最終客死他鄉,而李牧則是被趙國最後一任國君趙王遷殺害的,李牧一死,趙國自毀長城,隨後被秦國滅亡。
歷史就是這麼可惜,在秦國統一天下的關鍵時刻,六國中唯一能與秦國正面較量的趙國名將不是被迫出走,就是被國君害死,這背後的原因除了趙王的昏庸之外,還有秦國展開一系列的金錢外交有關,秦國除了在軍事上很強大,而且在政治上不斷用金錢賄賂六國權臣,使得這些權臣為秦國服務,趙國兩大名將就是在秦國這一政策下而有了悲慘的結局。
廉頗和李牧雖然是被兩代趙王所迫害,但兩人的最終結局都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趙國的權臣,他的名字叫郭開,那麼郭開有什麼才能,為什麼他一個人能害死兩大名將?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郭開
郭開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中也有郭開這個人物,在劇中,郭開一直就是趙孝成王的兒子趙偃的跟班,還跟童年時期的嬴政一直不知,只要趙偃想幹嘛,郭開一定協助,劇中趙偃想殺嬴政,郭開也一起策劃,後來趙偃想當趙王,郭開就幫助趙偃請毛遂幫助,最終趙偃如願成為趙王,而趙偃當初承諾只要自己當上趙王,就立郭開為丞相,這就是電視劇中的郭開。
電視劇中的郭開後來被秦王嬴政給策反了,成為了秦國在趙國的間諜,拿著秦國給的金錢和許諾的未來,郭開一點一點把趙國害得國破家亡,逼走了廉頗,還阻止廉頗回國,又設計讓趙王遷殺死了李牧,自毀長城,但是,這都是電視劇,很多情節是虛構的,在真實的歷史上,郭開的身世不詳,至於他為什麼能當上趙國的相國,猜測應該是出身貴族,與能力無關吧。
再來看看歷史上廉頗與李牧的結局到底與郭開有什麼關係?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戰國四大名將
戰國四大名將
一、廉頗被逼離開趙國
廉頗離開趙國的主要原因是:他違抗了趙悼襄王的命令。廉頗在趙孝成王時期是受到重用的,雖然在長平之戰期間,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而用趙括替換廉頗,導致趙國大敗,但是即使不替換廉頗,趙國也沒有實力繼續與秦軍在長平之戰中消耗下去了,趙括上任前,廉頗在長平與秦軍打消耗戰,已經戰死了5萬趙軍,趙孝成王替換廉頗是因為趙國真的沒糧了,再不決戰繼續消耗的話,趙國同樣會失敗。
後期趙孝成王仍然重用廉頗,基本上是廉頗率軍進行對外戰爭,但是趙孝成王一去世,趙悼襄王即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除廉頗的所有軍職,用另一位將領樂乘來替換廉頗擔任趙國將軍並負責對外作戰,但是廉頗卻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他拒絕交出兵權,並率軍攻打了樂乘,樂乘戰敗逃走。
廉頗等於是直接違抗趙悼襄王的命令,這是極不理智的行為,違抗國君的命令可是重罪,這說明廉頗這個人比較直率,不懂得處理與國君的關係,抗命事件發生後,廉頗就直接逃走了,逃到了魏國都城大梁,那麼關鍵問題就是趙悼襄王一即位為什麼就要替換掉廉頗呢?
趙國名將廉頗
史書沒有記載,只能推測,原因一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也許趙悼襄王與廉頗有私仇,有點像秦惠文王一即位就處死商鞅一樣。原三二就是有人在趙悼襄王面前詆毀廉頗,這也是有可能的,廉頗為人直率,肯定仇人很多,況且當時廉頗還代理了相國的職務,趙國朝堂上有人眼紅,並不一定是郭開幹的,因為史書沒有記載,也不好說。
但可以肯定是廉頗抗命,然後逃走了,之後,趙悼襄王因為趙國沒有領兵大將,有點後悔了,想把廉頗召回來,於是派出使者到魏國打聽廉頗的情況,因為這個時候廉頗的年齡已經很大了,這個時候,郭開用重金受賄使者,讓使者對趙悼襄王說出不利於廉頗的情況,這個就純粹屬於陷害了,於是趙悼襄王聽到使者說廉頗身體不好,於是放棄召回廉頗。
廉頗沒有得到趙王的任用,在魏國又不受待見,於是來到楚國,雖然被任命為楚將,但是楚國貴族政治非常嚴重,國內都是貴族把持,廉頗英雄無用武之地,最終老死在楚國,一代名將晚年就這樣悽慘去世,雖然是自然死亡,但是廉頗的結局與郭開有著重要的關係,如果不是郭開從中作梗,那麼廉頗有可能被趙悼襄王召回趙國繼續對抗秦國,那就能影響秦國統一天下的進程。
趙偃與郭開
二、李牧被趙王遷殺害
戰國時期的趙國一直是出名將的國家,比如趙括的父親趙奢,除了廉頗之外,趙國還有李牧,李牧是趙國最後的名將和頂梁柱,早年李牧在趙國北部邊境防禦匈奴,曾以數萬步兵和戰車殲滅了匈奴十多萬騎兵的輝煌戰績,打得匈奴十幾年不敢侵犯趙國邊境。
趙國晚期,廉頗出走,無將可用,於是李牧被起用,趙悼襄王時期,李牧還主要在北方抵禦匈奴和燕國,趙悼襄王去世後,趙王遷即位為趙王,李牧被調來負責抵禦秦軍,李牧在肥之戰中大敗秦軍將領桓齮,也就是樊於期,又在番吾之戰大敗秦軍,就連秦軍名將王翦率軍攻打趙國都城邯鄲,仍然不能打敗李牧。
於是秦國就收買郭開,設法讓郭開在趙國散布李牧與副將司馬尚暗中與秦軍匈奴的謠言,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離間計,但是趙王遷不辨黑白,就派人收繳李牧兵權,派出趙蔥和顏聚代替李牧和司馬尚,於是當年廉頗的一暮又在李牧身上發生,李牧同樣違抗趙王遷的命令,拒絕交出兵權,結果被趙王遷暗中安排人所殺害。
趙國名將李牧
李牧被殺的過程,郭開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是他散布了李牧通敵的謠言,但問題的關鍵是趙王遷怎麼這麼容易就相信了?不僅僅是趙王遷,包括他爺爺趙孝成王也是這樣,很容易就在長平之戰中了秦國的離間計替換了廉頗,這是為什麼?
因為自趙惠文王以來,趙國就一代不如一代,並且趙國從趙武靈王開始就興起廢長立幼,立幼子當國君,是從趙武靈王開始的,這引發了趙國的沙丘政變,導致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趙惠文王時期,趙國雖然名將輩出,但是國君由於年輕,一直受到權臣的控制,趙惠文王時期是公子成和李競把持朝政,同時趙惠文王有弒父的惡名嫌疑。
趙孝成王也不如他的父親趙惠文王英明,長平之戰輕信秦國離間計,導致廉頗被換,趙軍被坑殺40多萬,他的兒子趙悼襄王就更加離譜了,娶倡女為妻,並且立倡女為王后,這在戰國時期是聞所未聞的,一個國君居然娶了倡女,這是顛覆性的,同時還廢除長子趙嘉,立幼子趙遷為王,廢長立幼這種事做多了,就會導致趙國朝政混亂。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李牧劇照
郭開
到了趙王遷時期,就更加混亂,滿朝都是小人,寵信郭開,又是郭開把持朝政,李牧雖然是名將,可以打敗秦軍,但是趙王遷並沒有看到趙國面臨的亡國危險,趙王遷年輕時就以品行不端聞名趙國,這時說的應該是生活作風,完全超越了當時的傳統,趙王遷一沒能力,二沒眼光,三寵信小人,這樣的國君不滅亡都難以理解。
而郭開一個人就害了趙國兩大名將,客觀上成為秦國統一天下的功臣之一,把自己的國家搞滅亡了,成為一代奸相。趙國滅亡後,郭開因為功勞被秦國封為上卿,回邯鄲搬運家財到秦國時,在路上被盜賊所殺,這就是郭開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