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個人就害了戰國四大名將中的兩個,他是秦滅趙的功臣,他是誰

2021-02-13 大橘惟重

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白起和王翦是秦國將領,廉頗和李牧是趙國將領,戰國四大名將被秦國和趙國瓜分,其中白起是被秦昭襄王賜死的,王翦是自然死亡,善終,廉頗則被趙悼襄王逼走,離開趙國,最終客死他鄉,而李牧則是被趙國最後一任國君趙王遷殺害的,李牧一死,趙國自毀長城,隨後被秦國滅亡。

歷史就是這麼可惜,在秦國統一天下的關鍵時刻,六國中唯一能與秦國正面較量的趙國名將不是被迫出走,就是被國君害死,這背後的原因除了趙王的昏庸之外,還有秦國展開一系列的金錢外交有關,秦國除了在軍事上很強大,而且在政治上不斷用金錢賄賂六國權臣,使得這些權臣為秦國服務,趙國兩大名將就是在秦國這一政策下而有了悲慘的結局。

廉頗和李牧雖然是被兩代趙王所迫害,但兩人的最終結局都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趙國的權臣,他的名字叫郭開,那麼郭開有什麼才能,為什麼他一個人能害死兩大名將?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郭開

郭開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中也有郭開這個人物,在劇中,郭開一直就是趙孝成王的兒子趙偃的跟班,還跟童年時期的嬴政一直不知,只要趙偃想幹嘛,郭開一定協助,劇中趙偃想殺嬴政,郭開也一起策劃,後來趙偃想當趙王,郭開就幫助趙偃請毛遂幫助,最終趙偃如願成為趙王,而趙偃當初承諾只要自己當上趙王,就立郭開為丞相,這就是電視劇中的郭開。

電視劇中的郭開後來被秦王嬴政給策反了,成為了秦國在趙國的間諜,拿著秦國給的金錢和許諾的未來,郭開一點一點把趙國害得國破家亡,逼走了廉頗,還阻止廉頗回國,又設計讓趙王遷殺死了李牧,自毀長城,但是,這都是電視劇,很多情節是虛構的,在真實的歷史上,郭開的身世不詳,至於他為什麼能當上趙國的相國,猜測應該是出身貴族,與能力無關吧。

再來看看歷史上廉頗與李牧的結局到底與郭開有什麼關係?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戰國四大名將

戰國四大名將

一、廉頗被逼離開趙國

廉頗離開趙國的主要原因是:他違抗了趙悼襄王的命令。廉頗在趙孝成王時期是受到重用的,雖然在長平之戰期間,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而用趙括替換廉頗,導致趙國大敗,但是即使不替換廉頗,趙國也沒有實力繼續與秦軍在長平之戰中消耗下去了,趙括上任前,廉頗在長平與秦軍打消耗戰,已經戰死了5萬趙軍,趙孝成王替換廉頗是因為趙國真的沒糧了,再不決戰繼續消耗的話,趙國同樣會失敗。

後期趙孝成王仍然重用廉頗,基本上是廉頗率軍進行對外戰爭,但是趙孝成王一去世,趙悼襄王即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除廉頗的所有軍職,用另一位將領樂乘來替換廉頗擔任趙國將軍並負責對外作戰,但是廉頗卻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他拒絕交出兵權,並率軍攻打了樂乘,樂乘戰敗逃走。

廉頗等於是直接違抗趙悼襄王的命令,這是極不理智的行為,違抗國君的命令可是重罪,這說明廉頗這個人比較直率,不懂得處理與國君的關係,抗命事件發生後,廉頗就直接逃走了,逃到了魏國都城大梁,那麼關鍵問題就是趙悼襄王一即位為什麼就要替換掉廉頗呢?

趙國名將廉頗

史書沒有記載,只能推測,原因一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也許趙悼襄王與廉頗有私仇,有點像秦惠文王一即位就處死商鞅一樣。原三二就是有人在趙悼襄王面前詆毀廉頗,這也是有可能的,廉頗為人直率,肯定仇人很多,況且當時廉頗還代理了相國的職務,趙國朝堂上有人眼紅,並不一定是郭開幹的,因為史書沒有記載,也不好說。

但可以肯定是廉頗抗命,然後逃走了,之後,趙悼襄王因為趙國沒有領兵大將,有點後悔了,想把廉頗召回來,於是派出使者到魏國打聽廉頗的情況,因為這個時候廉頗的年齡已經很大了,這個時候,郭開用重金受賄使者,讓使者對趙悼襄王說出不利於廉頗的情況,這個就純粹屬於陷害了,於是趙悼襄王聽到使者說廉頗身體不好,於是放棄召回廉頗。

廉頗沒有得到趙王的任用,在魏國又不受待見,於是來到楚國,雖然被任命為楚將,但是楚國貴族政治非常嚴重,國內都是貴族把持,廉頗英雄無用武之地,最終老死在楚國,一代名將晚年就這樣悽慘去世,雖然是自然死亡,但是廉頗的結局與郭開有著重要的關係,如果不是郭開從中作梗,那麼廉頗有可能被趙悼襄王召回趙國繼續對抗秦國,那就能影響秦國統一天下的進程。

趙偃與郭開

二、李牧被趙王遷殺害

戰國時期的趙國一直是出名將的國家,比如趙括的父親趙奢,除了廉頗之外,趙國還有李牧,李牧是趙國最後的名將和頂梁柱,早年李牧在趙國北部邊境防禦匈奴,曾以數萬步兵和戰車殲滅了匈奴十多萬騎兵的輝煌戰績,打得匈奴十幾年不敢侵犯趙國邊境。

趙國晚期,廉頗出走,無將可用,於是李牧被起用,趙悼襄王時期,李牧還主要在北方抵禦匈奴和燕國,趙悼襄王去世後,趙王遷即位為趙王,李牧被調來負責抵禦秦軍,李牧在肥之戰中大敗秦軍將領桓齮,也就是樊於期,又在番吾之戰大敗秦軍,就連秦軍名將王翦率軍攻打趙國都城邯鄲,仍然不能打敗李牧。

於是秦國就收買郭開,設法讓郭開在趙國散布李牧與副將司馬尚暗中與秦軍匈奴的謠言,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離間計,但是趙王遷不辨黑白,就派人收繳李牧兵權,派出趙蔥和顏聚代替李牧和司馬尚,於是當年廉頗的一暮又在李牧身上發生,李牧同樣違抗趙王遷的命令,拒絕交出兵權,結果被趙王遷暗中安排人所殺害。

趙國名將李牧

李牧被殺的過程,郭開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是他散布了李牧通敵的謠言,但問題的關鍵是趙王遷怎麼這麼容易就相信了?不僅僅是趙王遷,包括他爺爺趙孝成王也是這樣,很容易就在長平之戰中了秦國的離間計替換了廉頗,這是為什麼?

因為自趙惠文王以來,趙國就一代不如一代,並且趙國從趙武靈王開始就興起廢長立幼,立幼子當國君,是從趙武靈王開始的,這引發了趙國的沙丘政變,導致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趙惠文王時期,趙國雖然名將輩出,但是國君由於年輕,一直受到權臣的控制,趙惠文王時期是公子成和李競把持朝政,同時趙惠文王有弒父的惡名嫌疑。

趙孝成王也不如他的父親趙惠文王英明,長平之戰輕信秦國離間計,導致廉頗被換,趙軍被坑殺40多萬,他的兒子趙悼襄王就更加離譜了,娶倡女為妻,並且立倡女為王后,這在戰國時期是聞所未聞的,一個國君居然娶了倡女,這是顛覆性的,同時還廢除長子趙嘉,立幼子趙遷為王,廢長立幼這種事做多了,就會導致趙國朝政混亂。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李牧劇照

郭開

到了趙王遷時期,就更加混亂,滿朝都是小人,寵信郭開,又是郭開把持朝政,李牧雖然是名將,可以打敗秦軍,但是趙王遷並沒有看到趙國面臨的亡國危險,趙王遷年輕時就以品行不端聞名趙國,這時說的應該是生活作風,完全超越了當時的傳統,趙王遷一沒能力,二沒眼光,三寵信小人,這樣的國君不滅亡都難以理解。

而郭開一個人就害了趙國兩大名將,客觀上成為秦國統一天下的功臣之一,把自己的國家搞滅亡了,成為一代奸相。趙國滅亡後,郭開因為功勞被秦國封為上卿,回邯鄲搬運家財到秦國時,在路上被盜賊所殺,這就是郭開的結局。

相關焦點

  • 秦國第一功臣——郭開,戰國有四大戰神我一個滅了倆
    最近,隨著《大秦賦》的熱播,我們又重新認識了戰國有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前兩位屬秦國,後兩位屬趙國。秦統一的最大阻力,應該就是趙國,趙國最厲害的就是,廉頗和李牧兩大戰神,但是因為一個人,最終戰神沒落,趙國亡國。
  • 戰國四名將裡,為什麼只有他活得最好
    在這個名將輩出的時代,活得好的人真不多。當你了解了一個人的經歷,就會知道有些人活得好並不是完全是因為命運。但通常而言,一般把戰國後期的四個將領並稱為「戰國四名將」。他們是:白起、李牧、廉頗、王翦。這四位名將中,白起、王翦是秦國人,李牧、廉頗是趙國人。由此也可以看得出來,到了戰國後期,趙國從軍事上來說應該是僅次於秦、楚兩個強國的。這一點從蘇秦遊說趙國與遊說他國的辭令上都可以看得出來。
  • 戰國四大名將都是誰,誰又最厲害,為何沒有吳起?
    戰國是一個硝煙瀰漫的時代,也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好戰。戰國的戰爭不同於初期時期的爭霸戰爭,戰國的兼併戰爭異常激烈。在一系列的兼併戰爭中湧現了數位名將和軍事家,其中白起、李牧、王翦、廉頗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其中白起、王翦是秦國人,李牧、廉頗是趙國人。
  • 戰國名將:廉頗排第八,王翦排第三,第一第二實至名歸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名將生活在秦強而六國皆弱的年代,他們戰功偉大,但沒有軍事著述。其中白起和王翦乃秦國名將,李牧和廉頗乃趙國名將,不難看出,戰國四大名將被秦、趙兩國包攬。
  • 來看春秋戰國名將哪家強?
    來看春秋戰國名將哪家強?春秋戰國時期,諸子文化百家齊放,同時戰事也十分頻繁,國家分分合合,那麼這個時期的大將誰更勝一籌呢?孫武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鼻祖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衛國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
  • 戰國四大名將,為何只有王翦能善終?因為只有他最會玩弄權術
    戰國四大名將,為何只有王翦能善終?因為只有他最會玩弄權術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精彩紛呈的歷史,更是將星雲集的時代,其中最負盛名的要數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但這四位傑出的將領只有王翦最後善終了,其他三位都沒能落下一個好下場。
  • 吳起5萬士兵大勝50萬秦軍,是什麼原因讓他沒有被選入四大名將?
    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一生未嘗敗戰,且在陰晉之戰中以5萬魏軍擊退50萬秦軍,但是這個人卻沒有被列入戰國四大名將,這個人就是吳起。吳起是誰?這一戰讓魏國從此名聲大漲,當時諸國誰也不敢去熱魏國,當時真的是獨霸一方,但是其中吳起也是功不可沒啊。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英勇善戰,善於用兵的吳起,卻為何沒有被列入「戰國四大名將」?
  • 戰國時期除了四大名將、四大公子、四大刺客,還有哪四大?
    而戰國時期群雄逐鹿,英雄豪傑輩出,留下了無數傳奇故事,自然也引起了後人們的興趣,列舉出了一系列排名,人們比較比較熟知的有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四大公子(信陵君、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四大刺客(專諸、要離、聶政、荊軻)。不過了這四大名將、四大公子、四大刺客以外,其實戰國時期還有很多被並稱為「四大」的人物。
  • 戰國名將排行榜,廉頗只能排第4,排第一的無人不服
    戰國時期七國紛爭,雖然歷史史料留下來的不多,但是從那些稀缺的《戰國策》等史書中還是留下了不少的百戰名將,記載了不少那些數十萬大軍攻城拔寨的經典戰例,其中著名的 百戰名將有吳起、樂毅、趙奢、王賁等,但是要真正排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以上提到的那些人還不算其中,那麼下面就認真客觀的評價戰國四大名將。
  • 戰國雙雄之一,趙國獨佔四大名將之二,卻為何還是國破家亡
    戰國狼煙,群雄並起,合縱連橫,逐鹿博弈,強秦東出,大趙覆亡。古人道:大國有賢臣,強國有名將。在大動蕩、大變革的時代,誰掌握了人才,誰就掌握了時代前進的方向。戰國七雄之中,最有實力的應該是北方的趙國和西邊的秦國,當時的趙國獨佔四大名將之二,卻最終沒能改變國家的命運。那麼趙國必亡的原因是什麼呢?
  • 春秋戰國當中的名將,誰才是最強的
    所以這些軍事史上的名將其重要性絕對是另人非常讚嘆和折服的。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個名將很多的時代——春秋戰國。相信大家對於這個國家之中出現過的將領會非常的熟悉,畢竟這個時代在整個中華歷史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或者可以說是我們中華民族各種思想的興起都是在這個時代當中產生的。
  • 白起、王翦、廉頗、李牧,戰國四大名將究竟誰最強?
    白起、王翦、廉頗、李牧,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有趣的是,白起、王翦是秦將,廉頗、李牧是趙將;更有趣的是,王翦是白起的「繼承者」,李牧則是廉頗的繼承者。他們都戰功赫赫,那麼,究竟誰更勝一籌呢?沒想到中了白起的調虎離山之計。這時的白起早另外派出了兩支部隊,一支攻擊斷了趙括的後路,一支絕了趙軍糧道,將趙括圍困在長平。趙軍斷糧四十六天,士兵餓到人吃人。趙括只好再精銳出戰,結果被射殺了,趙軍因而投降。考慮到上黨百姓前一次戰敗也是叛秦歸趙,白起就把這四十五萬降卒全部坑殺了,只留了兩百四十個年紀小的士兵回國。這一戰,白起消滅了趙國的主力,趙國也因此衰落了。
  • 戰國四大名將中,除了廉頗之外,還有一人不夠資格
    關於戰國四大名將,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夠資格的兩位名將。所謂戰國四大名將,源於南北朝時梁朝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書中有「起翦頗牧,用軍最精」這一句話,由於《千字文》流傳甚廣,於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就被約定俗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戰國時代兵家天才輩出,說這四人「用軍最精」,實難讓人信服。
  • 戰國四大名將之李牧
    ,他與白起、王翦、廉頗一同被後人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戰國時期趙國柏人(今邢臺市隆堯縣人),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官至趙國相,大將,受封趙國武安君。功勳顯赫,生平未嘗一敗仗。李牧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一段是在朝中參與政治軍事活動,以抵禦秦國為主。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 戰國四大公子是哪四個?在你眼裡誰最厲害?
    當然,語文老師在講解這篇文章中,通常還會由信陵君擴展到戰國時期的四大公子。也就是: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不過,在不少後人看來,其實戰國四大公子的稱呼,遠比戰國四大名將更加有爭議。除了平原君和信陵君可以稱做公子,另外兩位有些牽強了。孟嘗君最多也就是公孫,春申君本來就不是王室中人,算不得公子、甚或公孫。
  • 中國古代前二十名將排名 誰才是你心中的戰神?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名將眾出,很多名字都是耳熟能詳的。那麼在排名上誰更勝一籌呢?我們在這裡揭曉答案。好男兒誰沒英雄夢呢?血戰沙場,馬革裹屍,為國為民,保家戍土!一起來看看,那些叱吒疆場的歷代英雄吧!20、韋睿南朝梁著名武將,世人稱之「韋虎」,太祖說他敢以數萬敵百萬,有劉秀、周瑜之風。
  • 他是羋月撿起的小狼位列戰國四大名將、毛主席評價他殲滅戰最厲害
    在熱播電視劇《羋月傳》中,羋月作為羋姝的陪嫁進入秦國,卻被義渠王翟驪所俘,而在被俘虜期間,羋月救了一個從小就長在狼堆裡的孩子,羋月稱其為小狼。野史記載這個小狼就是日後秦國的「戰神」白起,正是因為羋月的搭救之恩,才讓小狼日後一直衷心與羋月,跟隨在羋月身邊出生入死。
  •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都有哪些?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獲封為諸侯,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國。後秦穆公滅西戎十二國,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至秦王嬴政攻滅六國,統一諸夏,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皇朝。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輩出,主要有以下9位戰將:1、白起白起(?
  • 不以成敗論英雄,戰國十大名將終極排名
    歷史上越是諸侯爭霸的亂世,越是名將輩出的年代,古往今來莫不如此。作為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的戰國時期同樣也是將星璀璨。其實要從中挑選出10人除了廣為人知的戰國四大名將之外,其餘六人還真不好選擇,所以先剔除幾個人選:第一,司馬錯。
  • 歷史上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四大名將:秦朝一人,唐朝有三位
    意思很容易理解,那就是臣子功勞太大甚至威脅到皇權,君王忌憚和猜忌之下往往會起了殺心,歷史上因此被殺的功臣比比皆是,比如秦昭襄王逼殺白起、呂后殺韓信等等。功高震主未必一定會被殺,歷史上功高卻安然無恙的例子也不少,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臣子識時務懂進退;二是皇帝有足夠的胸懷,他們雖有猜忌卻只是不予重用而不會殺之以絕後患,今天就來說一說歷史上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四大名將:秦朝一人,唐朝有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