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蘭幽攻琴如參禪——古琴中的佛曲《普庵咒》

2020-12-22 小蘭幽學古琴

在古代音樂中,古琴始終是以一種獨特的文人音樂形態彰顯於世的。古代文人雅士涉獵佛學,加之琴僧群體的參與,使古琴與佛教產生了深厚的聯繫。宋人成玉礀(jiàn)在《琴論》中說:「攻琴如參禪,歲月磨練,則無所不通。」明代哲學家李贄認為「聲音之道可以禪通」。明代《溪山琴況》的著者徐上瀛曾寄居僧舍,受到佛教思想較大的影響,提出「修其清淨貞正,而藉琴以明心見性」,將撫琴與觀修自心明心見性聯繫了起來,鼓琴成為自我修行的一個過程。古琴美學中的佛教思想同樣涉及琴曲的創作、演奏、欣賞三大部分。琴曲之禪意、琴詩之禪味,講究弦外之音、詩外之意所帶給人的審美感受,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

就古代琴曲的具體內容而言,完全為佛教內容的並不多見,目前能找到的佛曲中以《普庵咒》流傳最廣。《普庵咒》為中國古代首次刊印的佛曲,其原本為佛家誦諷的咒文,由南宋的普庵禪師創立。《普庵咒》又題為「釋談真言」或「釋談章神咒」。「釋談」即「悉曇」的音轉。「悉曇」是梵語「Siddham」的音譯,義為成就。《普庵咒》模仿《悉曇章》音節次序排列,結構嚴謹,易於記誦。流暢的音聲,規整的節奏,不但人聲誦唱動聽,也易於納入曲藝器樂之中。

《普庵咒》琴曲歷經四百多年的漫長傳習,亦有流變的各種版本,現今流傳甚廣的是「理琴軒舊藏本」。「理琴軒」版本比之前的《普庵咒》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其琴曲的特質與風格沒有變動,佛教的誦唱調韻和莊嚴肅穆的音樂氣氛依然濃厚。許建先生的《琴史初編》提到此曲:「結構上最突出的特點是,除首段引起之外,每段的後半段都出現了完全相同的曲調,聽起來迴環反覆連綿不絕。」除了結構巧妙反覆的特徵之外,《普庵咒》使用了大量的「撮」,為一般琴曲少見,還有大量的經過音,既表現了寺院念誦的莊嚴之相,又不失旋律線條流動之美。《天聞閣琴譜》稱其:「音韻暢達,節奏自然」「令人身心俱靜,可謂平調中第一操也。」毋庸置疑,《普庵咒》是古代佛教琴曲中的象徵和代表,也是古琴佛曲唯一傳習至今的代表作。

本文由北京蘭幽學堂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小蘭幽習琴記 | 禪宗與《普庵咒》
    禪的思想開始滲入到琴樂中是從宋代開始的,宋人說:「琴者,心也。」琴要講究「心」,這就是吸收了禪學後的改變。北宋成玉磵就在《琴論》中提出了「攻琴如參禪」的主張,較早地將琴與禪、悟等佛教禪宗的理念結合起來,開創了儒道禪相結合的琴學傳統。
  • 古琴《普庵咒》,國樂大師方錦龍演奏
    古琴名曲《普庵咒》,也稱《釋談章》,出自1692年明末的《三教同聲琴譜》,根據琴譜旁的梵文字母的漢字譯音來看,可能是幫助學習梵文發音的曲調。古代曾有普庵禪師,可能是本曲的作者。一說此曲為杭州隱士李永南作。全曲共十二段,都接以共同的曲調,聽來回還反覆,連綿不絕,在琴曲中頗有特點。
  • 普庵祖師神咒與古琴曲《普庵咒》
    可見普庵祖師非比尋常僧伽,其所傳之《普庵咒》,有大威神力,百無禁忌,為《禪門日誦》必讀咒語之一。因為這個咒相當厲害,所以一般人很少持,古來出家人一般用此咒來降魔降鬼。惱害眾生的魔鬼,一聽到此咒,足以頭裂八瓣。誦此咒時,咒文與他有求必應的菩薩精神感應道交,念誦起來非常靈驗。《普庵曲》又名《釋談章》,載於《神奇秘譜》中,為獨立樂曲。
  • 修行從撫琴開始,儒家《平沙落雁》,道家《鷗鷺忘機》,佛家《普庵咒...
    書院薛山長(長安雅士)撫琴多年,於《琴史》中所論彈琴之法多有會心,無論儒家之《平沙落雁》,還是道家之《鷗鷺忘機》,佛家之《普庵咒》等曲,由是皆能得心應手,得其精義的。起始節奏舒緩,泛音清麗,極寫秋江上寧靜而蒼茫的黃昏暮色;後旋律一轉而為活潑靈動,點綴以雁群鳴叫呼應之音,充滿生機和歡躍;最後又復歸於和諧恬靜的旋律中。意境蒼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古琴的泛音丶滑音等特有的技法的運用,使得樂韻加倍豐富,藝術感染力頗為強烈。《平沙落雁》所表現的「逸士心胸」中的逸士,雖身處隱逸之地,猶胸懷「鴻鵠之志」,應屬於儒之隱和仕前隱。
  • 湘陰南泉寺巨型石刻《天下第一咒——普庵咒》問世
    圖為石刻《普庵咒》 圖為南泉寺 華聲在線8月14日訊(見習記者 劉暢暢)由著名湘籍書法家賀京沙書寫的巨型石刻《天下第一咒——普庵咒》日前在湘陰縣南泉寺問世。 《天下第一咒》石刻坐落在湖南省嶽陽市湘陰縣3A級景區南泉寺的正大門。廣大遊客紛紛前往觀賞。巨型石刻背面為《普庵咒》,據南泉寺方丈懷梵方丈介紹,「《普庵咒》是第一個由中國人撰寫的經文,念誦起來很有韻律,並且非常靈驗。」 南泉寺是唐代古剎,當時名為雙林寺。宋代,普庵禪師自長沙溈山得法後,被請至雙林寺。
  • 記譜軟體輔助古琴學習
    *記譜軟體MuseScore 3記錄琴學備要版《普庵咒》示意圖  *琴學備要版《普庵咒》原譜寫譜軟體推薦MuseScore或Overture,兩款軟體操作都很簡單,會基本的電腦操作,懂點五線譜就能操作。
  • 一曲普庵咒佑我中華,走出疫情陰霾
    我唯有借用溥雪齋先生演奏的普庵咒來表達對疫情的關切以及我們戰勝疫情的決心。普庵曲,又名《釋談章》。它的樂譜最早見於明末的《三教同聲琴譜》(1592)。清代大套琵琶曲和佛教絲竹曲中也有《普庵咒》這個曲名。根據琴譜旁梵文字母的漢字譯音看來,像是幫助學習梵文發音的曲調。古代曾有普安禪師,也可能是本曲的作者。
  • 海內外古琴大師雲集「《東皋琴譜》古琴音樂會」
    這也是29日、30日在杭州舉辦的「2018永福寺重建開放十周年《東皋琴譜》古琴打譜會」中最濃墨重彩的活動。此次音樂會大師雲集,四位古琴藝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丁承運、姚公白、龔一、劉赤城匯聚一堂,除了來自大陸的多位琴界泰鬥,更有來自香港和臺灣的琴家謝俊仁、陳雯,來自美國的琴家唐世璋、來自日本的琴家坂田進一,以及來自俄羅斯的琴家妮娜,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戴曉蓮,浙江文史館館員、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陳熙珵,共同為大家獻上了一場精彩絕倫古琴音樂會
  • 以古琴之名 會高山流水 一場古琴音樂會激揚東城琴友心
    201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吳學祥與浙派古琴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鄭雲飛的弟子魏冬雁相識,走上習琴之路。最初幾年,他每個周末前往杭州學琴,掌握基本技法後又與胡晉、丁志標夫妻切磋交流琴藝,能熟練彈奏《平沙落雁》《憶故人》《普庵咒》《高山》等十多首琴曲。這次音樂會是他的首秀,為此他還專門定製了一件長袍。從臺上下來,他開玩笑:「感覺很好,從開始到結束,手一點都沒抖。」
  • 寶樹堂琴院春季古琴少兒班/親子班招生簡章
    散音松沉而曠遠,讓人起遠古之思;其泛音則如天籟,有一種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則非常豐富,手指下的吟猱餘韻、細微悠長,時如人語,可以對話,時如人心之緒,縹緲多變。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則同大地,稱為天地人三籟。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籟,可以狀人情之思,也可以達天地宇宙之理。
  • 2021年零基礎古琴課程招生
    悅心道現開設常年班次,持續招生中!
  • 度一線下古琴課程
    「度」,謂之標尺;「一」,權衡之相——度衡如一。這裡是一個純粹的古琴空間,而非一個復古空間。我們致力於專業、精進的古琴教學,以琴為引,以茶、香、花事為襯,將傳統中生活的美感與風尚融入當今社會。十年來,度一琴館一直專心致力於構建以古琴藝術為核心的傳統文藝平臺,匯集琴界名家、專業師資力量,從入門到精進,打造古琴經典曲目、琴歌傳習等精品課程。
  • 湖南科技學院:歐陽平彪師生古琴音樂會成功舉辦
    九疑古琴社熱情地邀請了湖南科技學院的領導、老師,以及所有對永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九疑派古琴藝術感興趣的同學們、朋友們前來欣賞這場古琴盛宴。古琴音樂會由寧遠電視臺主持人蔣麗主持,在開場的時候,蔣麗就講到了古琴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於現代而言已經難能可見。
  • 章怡雯:一曲古琴起,就是中國音
    她的外祖父是歷史學家徐映璞先生;母親徐曉英先生是古琴演奏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浙派)代表性傳承人,生前創辦了杭州霞影琴館,桃李滿天下。徐曉英先生一生致力於浙派古琴的發掘、傳承和發揚,先後整理、挖掘浙派代表曲目《瀟湘水雲》《平沙落雁》《普庵咒》《漁樵問答》等,創作了《稚朝飛》《烏夜啼》《關雎》《陋室銘》等優秀曲目。她的演奏具有浙派古琴清微淡遠的獨特風格,以聲情並茂的琴歌演唱而蜚聲海內外。
  • 古琴為什麼火了?
    古琴放久了,聲音出不來,就會被比喻成「睡死」的琴。醒琴,其實就是整理琴弦,不斷彈撥,讓長久不使用的古琴聲音圓潤起來的過程,不至於發悶,釋放本身原有的靈性。九位名琴家,每一位都是帶著顫抖的心情,為「彩鳳鳴岐」和「疏影」醒琴。「琴有四美,良質、善斫、妙指、正心,缺一不可。琴家對名琴的追逐是畢生的。」徐君躍說,「浙江博物館敢為天下先。
  • 山東博物館「2018年古琴迎春品鑑會」 即將奏響華美樂章!
    中國自古就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以琴會友」等佳話,更有孔子在齊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由此足以可見中國傳統音樂,尤其是古琴在千百年的中華文化中的魅力。值此新春佳節之際,山東博物館將於2018年3月3日(周六,正月十六)下午2:30-4:00在一樓學術報告廳舉辦「琴風雅韻——2018年古琴迎春品鑑會」,為廣大觀眾在元宵佳節奉上一場古樸悠揚的聽覺盛宴。
  • 中國老中青三代古琴界藝術家將齊聚上海音樂廳
    下周五,由今虞琴社社長戴樹紅,古琴演奏家吳釗、姚公白、趙家珍、陳雷激、李鳳雲、王建欣、戴微、林晨、王懿穎、鮑卿等琴社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參與,同時特邀趙曉生、龐鷹、陳劍波、吳敏喆、黃泓等藝術家助陣的「七弦清音八十年——今虞琴社音樂會」,將在森海塞爾上海音樂廳上演。可以說,今虞琴社見證了近代中國古琴發展的歷史,而這一次集結,幾乎囊括中國古琴界半壁江山。
  • 古琴調音為什麼這麼重要?
    此方法的記載最早見於春秋時期《管子·地員篇》,是同關於宮、商、角、徵、羽五音的記載聯繫在一起的,《管子·地員》第五十八篇:「凡聽徵,如負豬豕覺而駭。凡聽羽,如鳴馬在野。凡聽宮,如牛鳴窌中。凡聽商,如離群羊。凡聽角,如雉登木以鳴,音疾以清。
  • 這期琴課開是不開?
    猶豫中,聽聽大家的意見……震園陳 和 三七生 在微信上的聊天記錄如下,請查收。————— 2020-04-14 —————三七生 07:42前天我要發琴課通知,電腦突然就黑屏了,只剩個滑鼠箭頭,找人看也沒好,這事有點邪門,通知就沒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