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放在機構全託就行?自閉症康復幹預中,家長發揮什麼作用?

2020-12-11 抄底育兒

把孩子放在機構全託就行?自閉症康復幹預中,家長發揮什麼作用?

類似的問題時常看到,也不記得回答過幾次了,但是每次看到,我都會認真回答一邊,因為對於自閉症,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由於我們認知上的誤區,而選擇了錯誤的途徑,從而耽誤了孩子的康復進程,使他們錯過了本應可以達到的功能水平,這對於孩子是莫大的悲傷,對於家長也莫大的內疚和遺憾。

機構的作用

這裡說的機構是指正規的,採用科學,系統康復訓練技術,並針對不同孩子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定製課程的機構,而不是那些到處宣揚自己有多少治癒率,採用莫名其妙療法的黑心作坊。

機構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最開始,我們都缺乏自閉症相關的知識,更不要說康復理論和技術了,對於孩子的康復訓練有心而無力,這個階段,選擇靠譜的機構是唯一的選擇,因為自閉症康復訓練的原則就是及早及時,讓孩子儘快投入到訓練中是最明智的選擇。

機構的作用還不僅僅是康復訓練,對於家長而言,機構更是我們了解和學習自閉症康復技術的入口之一,看書自學,參加各種培訓,向有經驗的家長請教...這些都是我們學習的途徑,同樣的,向經驗豐富的特教老師討教也是很好的渠道,他們見過很多自閉症的孩子,我們心中很多疑惑都可以從他們那裡得到有用的幫助。

家長的作用

家長在自閉症兒童康復的過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請牢記,父母才是主角!

有一項數據,採用DTT方式訓練的自閉症兒童,每周應該保證40個小時的訓練時間,國內很多機構周六日不安排課程,那麼五個工作日,每天就要進行8個小時的訓練,如果完全依靠機構,高昂的費用讓很多人無法承擔,即便經濟條件寬裕,幾乎沒有幼兒可以支撐一天8個小時的高強度訓練,那麼這40個小時如何達到呢?其實,訓練不意味著就要在封閉的教室和老師一對一上課,日常生活中的碎片時間都可以被有效地利用起來,從起床穿衣到吃飯,從過馬路到去超市,哪怕就是走在路上,你是不是也可以帶著孩子感受一下大樹的粗細,是不是也可以和他們做一些簡單的互動,是不是也可以在馬路牙上走走平衡木?這才是訓練,無處不在,隨時隨地觸發和進行。

很多孩子,在機構表現得不錯,但是回到家裡,走入社會環境,又是另外一個樣子,這裡面就存在一個泛化的過程,機構的環境畢竟和真實的生活社交環境差異很大,在機構學會的技能,換一個環境可能就無法展示了。而如果學習和訓練本身就是在家庭日常生活和自然的社會環境中由真實事件驅動的,那麼就省掉了這個泛化的過程,畢竟我們要的不是孩子在機構表現如何,而是他們在生活環境中表現如何。

父母一定要快速而持續地學習,並且不斷實踐,摸索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具體操作,我們是最愛孩子的人,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更是最希望孩子回歸主流的人,所以我們有著最長的陪伴時間,有著最強大的動力,有著最執著的目標,沒有人比我們更適合主導孩子的訓練了。

關於全託

這是如今一些機構的做法,因為自閉症的研究年頭不長,尤其在我們國家,所以對於各種嘗試,我不做評論,只是我希望作為父母,能始終守住如下的原則:

無快樂,不康復!

自閉症的孩子,尤其是症狀中度或者輕度的,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對他人毫無依賴,對情感毫無感觸,對社交毫無需求,更多的時候是不會表露,不善表達。我堅信他們內心對父母是有依戀的,對陌生的環境也是會恐懼的,對家的理解也是美好的,所以別想當然把他們託付給機構,別想當然不管不問,正因為他們自我封閉,正因為他們對複雜情感缺乏理解,我們才要給予更多的關愛。

曾在機構看到一個不到兩歲的孩子,每天都是從頭哭到尾,哭累了就睡,睡醒了接著哭,家長還是義無反顧地把孩子送進教室,頭也不回就走開,我能從孩子的眼中讀出很複雜的情緒:恐懼,困惑,不舍,傷心...整整2個月,一直如此,這樣的康復訓練可想而知會是怎樣的效果。

真的不是放到機構就萬事大吉了,無論何時,都不要削弱甚至切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聯繫,我們才是孩子們在這世間唯一的依靠,無論何時,都請緊緊牽住他們的小手,給他們足夠的溫暖和安全。

相關焦點

  • 家長在選擇自閉症康復機構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在孩子確診自閉症後,迅速地為孩子報名一家康復機構,讓孩子能夠得到及時、合理的康復治療,是每個星爸星媽最迫切的需求。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您真的了解這些機構嗎?機構採用的是什麼樣的幹預方法?機構老師是否具有相關專業資質?機構全託有哪些弊端?在康復幹預中,家長要發揮什麼作用?
  • 家長該如何選擇自閉症康復幹預機構?
    (圖為:美國國家自閉症中心報告中被證實的14種幹預方法)近40年來,隨著全球兒童精衛疾病的高發,及康復教育方法有效性的被證實,兒童康復教育產業高速發展。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巨大需求的倒逼下,兒童康復環境混亂等問題也隨之產生,眾多技術不過關的私人機構組織,利用家長焦急的心理招搖撞騙。
  • 自閉症孩子要家庭幹預?家長如何做?自閉症之父給出答案
    在自閉症兒童的康復過程中,不少家長都因不知從何入手幫助孩子而只能選擇將孩子送去專業機構接受訓練。但是!國內公認的自閉症專家鄒小兵說過:在整個幹預康復治療過程中,家長才是那個永遠不可缺席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家庭幹預治療中。
  • 確診後去機構還是在家幹預?你的選擇決定自閉症孩子的未來
    他們也在與很多同病相憐的家長聊天中明白,自閉症孩子越早進行康復訓練效果越好,可是種種因素的限制,讓他們不得不在左右權衡後選擇一拖再拖。原因包括,第一、機構的限制,由於場地等原因,很多機構幹預無法模擬現實生活,幹預程序單一,內容重複。而他推崇的自熱真實生活中的康復訓練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和老師的認可,優點是豐富多彩的家庭生活是孩子現在、以後必然要經歷的生活,包括但不限於起床、吃飯、上廁所每個場景都可以做幹預,家人在一起也會觸發很多情感場景,這些在機構都難以觸達。
  • 什麼樣的自閉症康復機構比較好?
    家長們並不了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醫生第一個建議就是「幹預」,應該如何幹預,去哪裡幹預,如果選擇一個好的幹預機構,對很多家長來說很迷茫,而選擇一家對的機構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影響很大的事。首先,國家對自閉症(孤獨症)有一定的福利政策,由當地殘聯負責給每個孩子一定的補助費用用於康復,或者有的地方是免費康復。從經濟來說,家長應該與殘聯聯繫,獲得應有的福利。
  • 自閉症兒童早期幹預意識在提高 孩子入康復機構年齡越來越小...
    「就好像聽不懂你在跟她說什麼,時間久了甚至達到了聽而不聞,視而不見的狀況。」小伊母親感覺情況不太樂觀,帶孩子去濟南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最後確診小伊精神發育遲緩,有自閉症傾向(三歲之前專業醫生會不直接診斷為自閉症,只能以自閉症傾向為診斷)。
  • 當康復被疫情屏蔽,自閉症孩子的康復幹預只能停止嗎?
    與他們同樣焦慮的,還有已經暫停幹預長達6個月之久的孤獨症家庭。(圖為:一名自閉症孩子的家長因為疫情,無奈在各網絡平臺求助)當孩子的康復機會被疫情屏蔽……1. 錯過的康復進程,您擔憂嗎?2020年,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賈美香在「自閉症兒童康復模式與教育策略」線上活動中也提出,未來的孤獨症康復,智能輔具的使用成為必要。它將更好地聯合專業資源和家庭,輔助家長簡化複雜的幹預過程。那麼,國內市場有哪些智能產品,能幫孤獨症家庭提升康復質量、爭取更多幹預時間呢?
  • 自閉症康復機構選擇的避「坑」指南
    那麼,自閉症兒童家長該如何為孩子選擇有效的康復訓練機構呢?自閉症的應用行為分析(ABA)訓練、遊戲介入、社會性教育等有效幹預方法,需要康復訓練師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儲備和較強的學習、領悟能力。不過,在一些機構由於康復訓練人員的能力偏弱,對知識的學習「一知半解」,或者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因此,不能將專業康復技術完整使用,達到最大化效果,甚至錯誤使用,耽誤孩子訓練時間,浪費家長錢財。一些在學術界存在爭議的、缺乏科學性的康復手段,也在某些自閉症康復機構使用。
  • 為什麼自閉症兒童必須進行家庭幹預,家長該如何做?
    的康復過程中,不少家長都因不知從何入手幫助孩子而只能選擇將孩子送去專業機構接受訓練。把孩子交給機構就萬事大吉了嗎?自閉症兒童康復之路只依賴機構可行嗎?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國內公認的自閉症專家鄒小兵說過:在整個幹預康復治療過程中,家長才是那個永遠不可缺席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家庭幹預治療中。
  • 為自閉症孩子選擇合適的康復機構,這九點絕對不容忽視!
    幹預是場持久戰,家長一定要長遠打算。3、機構費用在承受範圍之內有些家長認為對孩子提錢就是不對的,恨不得傾盡所有去讓孩子康復,但合理支出真的是自閉症家庭能長期堅持下來的重要因素。目前針對自閉症的幹預方法可謂是五花八門,家長在選擇機構時,最好提前做下功課,了解機構的幹預方法,面對以醫療手段或者其他特別小眾的幹預方式,一定要謹慎,畢竟目前世界範圍內都還沒有針對自閉症的特效藥,而那些小眾的方法並沒有經過數據論證,我們怎麼敢拿孩子的寶貴時間去試驗呢!
  •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自閉症兒童一對一幹預和康復
    1.患病是因家長對孩子照顧不周嗎? 當兒童被診斷為自閉症後,很多家長會有自責的情緒,總懷疑是因為自己在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上犯了什麼錯誤,比如把孩子交給長輩撫養,而長輩性格又很保守、內向;或自己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孩子玩等。
  • 家長分享|如何將中度自閉症孩子幹預成輕度
    當孩子被確診孤獨症後,家長們面對最大的顧慮和矛盾就是:去機構康復價格太貴,普通家庭承擔不起;在家裡幹預,自己又不專業,害怕教不好,耽誤孩子……突然的疫情,機構無法開學,一些家長被迫給孩子在家做幹預,無心插柳柳成蔭,發現家庭訓練效果十分明顯。
  • 如何判斷自閉症幹預機構的素質?
    自閉症被診斷之後,一般醫生都會督促星媽星爸儘快去進行以康復為導向的幹預,現在自閉症康復機構所採用的幹預都是訓練,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以生活能力為導向的能力訓練,一種是以生活場景為導向的認知訓練。以能力為導向的訓練思想是因為發現大量的自閉症孩子長大之後沒有正常生活的生活能力,所以會選擇以生活能力訓練為課程設計思路,這種方式見效速度最快,因此家長就比較容易接受,選擇以能力為導向的訓練機構最多,老師也容易培養。
  • 自閉症康復,父母才是最靠譜的機構!
    但是自閉症幹預這件事有時候真的不是越多花錢就可以最快解決的,想給孩子開始花大價錢上最好的機構當然沒有錯,但是要想走上孩子康復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還是要靠家長本身。 自閉症沒有捷徑,只有父母的努力才是孩子最靠譜的出路。 2 無需總往醫院跑,父母才是最好的醫生!
  • 科普|自閉症孩子在康復訓練中常見的誤區
    目前,生物醫學界尚未提供明確的病因學結論和針對性的藥物治療手段,教育幹預和康復治療是促進自閉症兒童能力發展、改善終生生命質量的主要途徑。星孩除了在機構或醫院進行訓練,家庭康復同樣重要。在和家長的交流中發現,大部分家長逐漸對家庭康復引起重視,但如何在家進行康復訓練仍欠缺相關經驗,以致於在家庭幹預中摸索的過程較長,常走彎路。
  • 成都自閉症康復機構排名-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復禾疾病庫
    成都自閉症康復機構排名 時間:2020-12-07 13:54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 孩子被確診自閉症後,相信很多家長曾經懷疑、絕望、迷茫......幾乎每個家長都有過這樣的心路歷程。「自閉症是什麼?」「要怎麼治,要治多久?」一個個問題接踵而來。
  •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自閉症康復機構排名榜
    1.患病是因家長對孩子照顧不周嗎? 當兒童被診斷為自閉症後,很多家長會有自責的情緒,總懷疑是因為自己在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上犯了什麼錯誤,比如把孩子交給長輩撫養,而長輩性格又很保守、內向;或自己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孩子玩等。
  • 「衢州健康科普」當康復被疫情屏蔽,自閉症孩子的康復幹預只能停止嗎?
    (圖為:一名自閉症孩子的家長因為疫情,無奈在各網絡平臺求助)當孩子的康復機會被疫情屏蔽……1.錯過的康復進程,您擔憂嗎?都說時間就是金錢,對於孤獨症孩子來說,時間更顯寶貴。在家庭幹預中,作為訓練的實施方,家長不僅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狀態,還要善於抓住訓練教學的每一次機會,但這還不夠,專業地對孩子實施幹預才更為關鍵。而事實上,很多家長都受盡專業背景不足、實施能力不夠、幹預無從下手、無效時間付出、諮詢無門等挑戰。困難重重不說,孩子的幹預效果還不能保障。3.怎麼幫孩子贏得更多康復時間,您想過嗎?
  • 要重視家長在自閉症幹預中的作用——聆聽賈美香講座筆錄和感悟
    賈大夫的答疑內容的核心觀點是:自閉症幹預不能僅僅依靠機構,家長要加強學習,家長的科學幹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個案:一對夫婦,都是大學老師,兒子小時,母親很敏感地發現了孩子的問題,但是爸爸不願意面對。媽媽帶著孩子走上了慢慢康復之路,先是在北京幹預訓練,她還在也存在腳尖走路的問題,媽媽每天早上帶著兒子去房山一個公園裡走石子路,帶上孩子喜歡的玩具、零食,風雨無阻,每天一個小時,這個媽媽說,周圍的大爺大媽都快把她當成神經病了。
  • @家長:越早幹預自閉症,康復效果越好
    自閉症的評定需要一個系統的評估,你的小孩現在還不到兩歲,剛好在自閉症PEP-3評估的臨界年齡,尚需進一步觀察和檢查。」對於這位帶著孩子前來接受復篩的媽媽的擔心,何永忠答覆道。接著,何永忠問小孩家是否住在馬路邊,附近有無工廠,日常是否需要抱著小孩在馬路上長時間走動。隨後,他囑咐其先帶兒子去驗血,檢驗血液中各項微量元素的含量,在排除鉛中毒的情況後,再做進一步有關自閉症的評估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