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天天讀書、學習還毫無收穫的你,該看看這四點了

2020-12-27 小縣官筆記

小縣官讀《曾國藩家書》第009期導讀:

曾國藩自少年時代開始就十分重視讀書治學,從此一生都以此為志,日日精進,不曾間斷,直到歲月的盡頭。他南徵北戰,叱吒官場,既有無數的讚譽,也有無數的毀謗,可謂「譽滿天下,也謗滿天下」。人生的跌宕起伏,讓他感慨讀書治學對於個人與家庭的重要意義。

同治十年,曾國藩已近暮年,剛剛經歷了天津教案和江南刺馬案的風波,身心俱疲。可他依然沒有忘記遠在湖南老家的後輩子孫,為他們的學業擔憂,特地親自持筆寫信,親自傳授讀書治學四法,一字一句都透露出一個忠厚長者的殷切期盼。

今天,我們的周圍也不乏拼命讀書學習者,甚至有人天天把讀書學習掛在嘴邊,但他們的人生成就和格局卻遠遠無法與真正的讀書人相媲美,其根本原因就是不得讀書治學之法,而只是停留在表面。所以,曾國藩的讀書治學四法對我們很有意義。

第一法:求「速」

關於求「速」,曾國藩在家書中這樣說「看生書宜求速,不多閱則太陋」,也就是說看生書的時候要講求速度,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閱讀更多的書,才不會因為讀書少顯得很低俗。

「速」字適用的是「看生書」,而看書的目的是博覽群書,擴大知識面。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開闊視野、提升個人氣質,使自己不至於在日常交流中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顯得孤陋寡聞。

第二法:求「熟」

關於求「熟」,曾國藩在家書中這樣說「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也就是說看舊書的時候要講求熟練認真,最好是時常背誦,這樣才不至於看完就忘了。

「熟」字適用的是「溫舊書」,特別強調對經典之作反覆讀,並且能背誦,其目的是溫故而知新。只有不斷溫習已學的知識,才能在其中獲得新的領悟,實現自我提升。

第三法:求「恆」

關於求「恆」,曾國藩在家書中這樣說「習字宜有恆,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衣、山之無木」,也就是說平時臨帖習字要持之以恆,書法要好,不擅長書法就像人沒穿衣服,山上沒有樹林一樣。

「恆」字適用的是「臨帖習字」,強調的是只有不斷堅持才能有所成就。在古代,書法非常受重視,寫的一手好字受益肯定不少。今天。書法雖然不那麼受重視了,但堅持練字依然有助於自身的發展。

第四法:求「思」

關於求「思」,曾國藩在家書中這樣說「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跛不能行」,也就是說作文章要有自己的見解、自己的思想,要善於寫作,不善於寫作就像人不能說話、馬不能走路一樣。

「思」字對應的是「作文」,強調的是要深入思考,表達自己的見解和主張。經常寫文章,可以很好的鍛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是自己原有的知識積累得到運用,是讀書治學的重要方法。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家書|如果你能做到這幾點,你也能收穫幸福的家庭
    《曾國藩家書》中,曾國藩認為家庭是我們的立足之本,如果家庭關係不和睦,會給我們的事業拖後腿。那麼怎樣才能擁有一個和諧的家庭關係呢,他提出以下幾點: 如果父母關係穩定、緩和、互相尊重,母親對她管得不這麼嚴,我想英子一定不會走上這條路。 3、勤以持家 曾國藩家訓八字訣: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讀書、種蔬菜、養魚、餵豬,起早、打掃、祭祀、善待親族鄰裡,是治家之法。
  • 向曾國藩學習讀書的智慧,體會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
    這段家書是曾國藩寫給自己父母的第一封信,意思是他作為大哥督促九弟的學業,可以看的出曾國藩對自己的弟弟學習很關心。這段話表達的意思是九弟的功課很正常,《禮記》九本已點完,《鑑》已看到《三國》,《斯文精粹》詩文各讀了半本,詩歌稍有進步,文章沒有進步。
  • 曾國藩寫在家書中的8字箴言:該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教子持家?
    清室能將這一特權交給一個漢人,這足可見曾國藩地位之高。而說到歷史功績,曾國藩的一生其實是毀譽參半、褒貶不一的。但無論肯定還是否定,人們莫不對他的家書推崇備至。因為《曾國藩家書》不僅記錄了一些家務事,還蘊藏著許多為人處世、教子持家的深刻道理。
  • 曾國藩:讀書治學,貴在得法
    實際上,做任何事都會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讀書治學過程中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只要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虛心向學,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無疑是打開讀書治學大門的金鑰匙。 曾國藩在其家書中比較重視讀書治學的方法,用具體的事例來進行說明,用較多的篇幅闡述相應的方法。
  • 曾國藩:願汝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而曾國藩所處的晚清依然實行科舉制,按道理他自己也是由科舉入仕,一步一步做起來的,為何他寫給孩子的家書卻表明了自己不願子孫做大官,只希望他們做讀書明理的君子呢?其實,正是多年在官場經歷的種種使得曾國藩形成這樣的觀念,功名利祿只是人生的物質層面,讀書明理才是人生的至要靈魂。他對兒子的人生期望就設定在精神、靈魂層面:做讀天下書、明白事理的君子人物。
  • 曾國藩的學習之道
    實際上,若論資質,曾國藩與同時代的人物相比並不算出類拔萃。他14歲參加縣試,考了7次直到23歲才中秀才。自視甚高的左宗棠就曾不留情面地批評他「才短」「欠才略」。曾國藩也有自知之明,承認自己「餘性魯鈍」。或許是知曉自身的愚鈍,曾國藩後天以勤補拙,他的善於讀書、勤於學習在晚清士林中鮮有人及。細究曾國藩為人處世的成功,也可以說是讀書學習的成功。
  • 國學經典集錦:道德文章冠一代——《曾國藩家書》
    每天讀點國學精粹,可以讓你領略中華文明,感受先賢睿智,體悟民族精髓,品味經典人生。請馬上開始這段愉快的文化之旅吧!道德文章冠一代——《曾國藩家書》曾國藩是清朝的一位大臣。《曾國藩家書》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廣,大到政治、經濟、軍事、治學、修身,小到家庭生活、人際關係,無所不及。
  • 《曾國藩家訓》:牢記這兩點,孩子就會有出息,家長必看
    而《曾國藩家訓》就是曾國藩留給世人的精神財富,它的核心就是育子之道和勤儉之道。我們通過其中的兩封家書便可探知這本家書的精髓。這就進一步驗證了「父母就是一面鏡子」這句話,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父母潛移默化的反映。而幾百年前的「完人」曾國藩對此就已看得十分清晰。他再三告誡自己的家人,父母在家裡的一言一行絕不可以隨意輕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你教他們什麼,他們就學什麼。父母應先正己才去正人,否則會讓孩子一生吃盡苦頭。
  • 曾國藩:人醜就要多讀書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很多人都會談讀書這個話題。轉這篇摘自曾國藩家書的文章,是因為他關於為什麼要讀書,讀哪些書,怎麼讀書這些問題的答案是我非常認同的。正如曾國藩的教導:「讀書要讀經典。」我們現在能讀到的經典是經歷過時間考驗的經典中的經典,而經典之所以稱之為經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經過實踐檢驗了的,這是最值得後人學習與吸取的。
  • 《曾國藩家書》好句好段摘抄
    ——《曾國藩家書》。 6、 構怨頗多,將來仕途易逢荊棘矣。——《曾國藩家書》。 7、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紛,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但因以為利,則市道矣。——《曾國藩書信》。 8、 立身以不妄語為本。——《曾國藩家書》。
  • 喜歡讀書的曾國藩做事能力也很強,一起來跟曾國藩學幾招
    似乎在走入社會後,讀書成了不務正業的代名詞。你是否也曾懷疑自己的能力和選擇?其實,你可能只是缺少那麼點方法。來看看曾國藩怎麼做的先來看看曾國藩的經歷曾國藩年輕時愛交朋友,好抽菸而且好開玩笑。剛在京城做小官時,經常和酒肉朋友出去吃喝,甚至調戲朋友的美豔小妾。曾國藩已學習理學大師,而理學可是讓你滅人慾的,尤其是調戲朋友美豔小妾不道德行為,以曾國藩自己的話說:真禽獸矣!
  • 傳承好家風 | 家風,修身處世的底氣——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曾國藩家族兩百年來「長盛不衰,代有人才」,其240個子孫後代中,無一敗家子,靠的就是其獨創的家教理論和自成一派的曾氏家風。他的家書流傳至今,裡面記載的一言一行仍能賦予我們行走在人世間的正氣和底氣。大多數人一輩子平庸,只因懶惰。曾國藩並非天資聰慧,他參加了七次考試才中秀才。對於學習,他曾深有體會地說:「予思朱子言『為學譬如熬肉,先須用猛火煮,然後用慢火溫』」。
  •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中華美德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我有幸拜讀了《曾國藩家書》,書上反映了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他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重要思想,這些思想對他所處的歷史時期和後世的中國社會,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本人才疏學淺,雖尚未領悟透徹,卻也受益匪淺。現談幾點粗淺認識:修身當「自強自立」。書中曾國藩在寫給沅、季二弟的信中說:「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強自立做出。」
  • 看看她的讀書計劃
    我的朋友阿果,已年過四十,是個不愛讀書的人。阿果認為,對於一個不愛學習的的人來說,讀書不包括專業性的學習,僅指閱讀與本職工作無關的良書。她的理解是否有點兒狹隘?因為是看小說,尤其看是言情小說,那可不是那個年代「好孩子」該有的行為。她說,關於那本書早已忘得一乾二淨,想不起書名、作者及故事梗概。只是清晰的記得當時閱讀的心情,忐忑不安,像犯罪一樣。高中她學的理科,沒有閱讀課外書的時間與機會。直至到了大學,才真正實現了「讀書自由」。
  • 白巖松:我得過嚴重的抑鬱,幾度想自殺,是曾國藩一句話點醒我
    白巖松回答:「我當然抑鬱過了,92年的時候,是我最糟糕的一年,天天睡不著覺,都得了斑禿」。他對大家說,想要戰勝疾病,最主要的就是從心理上戰勝它。而對自己而言,能走出抑鬱症,得益於讀書,特別是曾國藩的智慧,對他影響很大。
  • 曾國藩認為,讀書不但可以改變命運,還能改變氣質
    曾國藩認為,讀書不但可以改變命運,還可以改變氣質。讀書能改變命運,這是顯而易見的,曾國藩本人就是例子。他的曾氏家族,雖然是曾子的後裔,但在湘鄉這一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過名人,更沒有出過顯貴。曾家雖然在當地也算是小康之家,但離後來的名門望族相去了十萬八千裡。
  • 32組家書講述家風傳承故事,曾國藩這句話已成世間流傳的名言警句
    「見字如面——2020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昨天開幕,32組家書訴說著名人世家的精神傳承,展現著凡人家庭的諄諄教誨,詮釋歷久彌新的家風力量。展覽策展人、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介紹,此次展覽共分為四個單元,涵蓋「敬老慈幼、親愛家人」「誠信節儉、讀書自強」「視野寬廣、樂觀向上」「志存高遠、敬業愛國」四個主題。
  • 曾國藩30歲前一無是處,高僧傳授四字訣,從此平步青雲
    梁啓超在成家時讀曾氏家書,收穫了一套家庭教育良方,所以他一門九子,個個才俊;蔣介石均在青年時讀曾氏日記、奏摺,參悟到受用一生的政治智慧和軍事謀略;任正非此後,曾國藩凡事奉行這四個字,將之當為座右銘,來自我警醒,從此平步青雲。為什麼農家子弟出身的曾國藩,最終卻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資質多高真的無所謂,重要的是有沒有心去訓練自己,還要堅持不懈地訓練。
  • 為什麼說欲成大事者,必讀《曾國藩》?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答案
    讓我們借古以觀今,從三個方面了解曾國藩的人生智慧,並從中領悟自己的收穫。拙能破巧曾國藩能成為晚清第一名臣,靠的不是他的聰明才智,恰恰相反,他的資質可以說真不怎麼樣,甚至可以說是愚笨。那他究竟笨到什麼樣?
  • 曾國藩給女人的24個人生大智慧,30歲後一定要逼自己讀懂
    一日,有個盜賊碰巧撞見曾國藩在背書,只能先躲到房梁上藏著,可沒想到大半夜過去了,曾國藩仍是背得磕磕絆絆。 盜賊在床底下聽得焦慮萬分,實在忍無可忍,衝出來對曾國藩恨鐵不成鋼地說: 「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