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石金山小學小記者 走進愛國僑領黃呈輝故居

2020-12-25 晉江新聞網

  晉江新聞網12月23日訊  近日,晉江東石金山小學小記者,在學校副校長許長橋及小記者站輔導老師的帶領下,走進著名僑領黃呈輝先生故居參觀採訪,與愛國僑領進行了一場跨時空的「交流」。

  小記者們抵達湖頭小學時,在此等候多時的湖頭村黨支部書記黃傳共熱情地接待了大家,並帶領大家來到湖頭小學的黃呈輝紀念林。佇立在黃呈輝先生雕像前,四周環繞的綠樹仿佛在訴說著這位愛國僑領對家鄉的貢獻,小記者們紛紛以隊禮來表達對這位愛國僑領的崇高敬意。

  來到此行目的地——毓遼番仔樓。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充滿閩南氣息又兼具南洋風格的二層番仔樓,白牆紅磚在歲月的洗禮下不曾失了顏色,為小記者們展現著歷史的風採。仰望著這座哺育了一個書香世家、走出了許多愛國僑領鄉賢的小樓,小記者們仿佛感受到了黃毓遼家族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在毓遼樓前,黃傳共聲情並茂地講述了黃呈輝、黃金盾等愛國僑領慷慨博愛、心系桑梓的偉大情懷。他們投身家鄉公益事業,築橋修路、捐資助學,仁善之心猶如綿綿不斷的和風雨露澤被鄉裡,小記者們不禁肅然起敬。

  踏入毓遼樓,眼前的老物件讓小記者們倍感新奇,不住地向身旁的老師和黃支書詢問,銅鏡、搖籃、座鐘、油燈,牆上的《朱子家訓》無一不在訴說著發生在這座樓裡的曾經。在小記者們參觀時,黃支書給大家展示了黃毓遼家族的家信,還帶來了遠在菲律賓的黃呈顯先生的問候。原來,黃毓遼家族的家人得知大家來參觀,還賦了一首《鄉愁》相贈,讓小記者們深切感受到了這背後濃得化不開的鄉情。

  小記者感言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黃呈輝爺爺小時候躺過的木質搖籃。村支書黃傳共說,它曾培育出了好幾代愛國華僑和鄉賢!二樓陳列的每一件古舊文物,都有著自己的故事,黃書記的耐心介紹,讓我們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小記者張鈺潔

  黃呈輝爺爺家門前的那副對聯讓我印象深刻:東平王為善最樂,司馬公積德當先,橫批:熱愛祖國。這些文字看似平凡,卻意義深遠。黃爺爺曾說過:「華人在海外不管怎麼發達,畢竟是沒有根的,要在祖國才能找到自己的根。」可見,黃呈輝先生一家是多麼熱愛祖國。小記者張昌龍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村支書黃傳共介紹的那一塊塊小布。他說,以前被子破了,就用這些打補丁。黃呈輝爺爺一家是多麼勤儉節約。他曾說「量力而行、量入為出。」這也告誡我們,生活上一定不能鋪張浪費,要勤儉節約。小記者吳靜涵

  來到黃爺爺故居的二樓,柱子上的一行字「傳家惟願子孫賢」,這些金色的字令我印象深刻。它們經過歲月的洗禮,已經有些褪色,略顯模糊,但是卻可以感受到黃呈輝先生一家人對子孫的期望。小記者田森

  如果黃爺爺還在世上,他也許能和我們一起看明年的世中運,也許能回到家鄉和我們再見面,也許……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一定會讓黃爺爺感到無比激動。

  小記者蕭雅淇

  通訊員_劉明元 賴楚楚 記者_張之傑 文圖

相關焦點

  • 華僑精神裡的光輝——金山小學小記者走進愛國僑領黃呈輝先生故居...
    12月17日下午,天氣的寒冷抵不過金山小學小記者們對於參觀著名僑領黃呈輝先生故居的期待,在我校許長橋副校長及學校小記者站老師的帶領下,小記者與愛國僑領們進行了一場「跨時空」的交流。
  • 【德育學堂】晉江市東石鎮各學校走進毓遼故居 重溫愛國愛鄉情懷
    40多年的創業耕耘,黃呈輝先生一步一個腳印,成為菲律賓的「鋼鐵大王」。一口望見天的天井,冬日陽光照射下來,小記者們聽著老故事,儘管故事有些遙遠,但那古老的小搖籃、歷久還依然美麗的番阿鞋,有著歲月印記的煤油燈和那無處不在訴說家國情懷的氣息,深深地烙印在每個人心中。晉江市東石鎮洪塘小學
  • 走進張弼士故居
    如果你沒走進張弼士故居,去感受和聆聽你可能還不知道張弼士的傳奇故事和豐盈的一生。張振勳(1841-1916),字弼士,號肇燮,1841年出生於廣東省潮州府大埔縣(今屬梅州市大埔縣)西河鎮車龍村,南洋潮籍僑領,著名的客屬華僑實業家,愛國僑領、近代中國「實業興邦」的先驅、張裕葡萄酒創始人, 18歲時隻身闖蕩南洋
  • 走進葉飛將軍故居 重溫崢嶸歲月
    打不死的鐵將軍小記者戴靜怡指導老師黃曉玲    相信大家對葉飛將軍都不陌生吧?今天,格內小學的50名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葉飛將軍故居,重溫崢嶸歲月。    跟隨講解員的腳步,小記者們參觀了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和葉飛故居。
  • 記者走訪礐石歷史建築,海量老相片告訴你名校金中的前世今生
    校史社的成員們走進彬園警史館,非常認真地聆聽關於汕頭老地圖、老相片的講解,並饒有興趣地看完那段長達8分多鐘的黑白老影片,大家又圍繞其中所涉及的礐石歷史信息展開了熱烈討論。金山中學碩洞校史社社長陳可融告訴記者,金山中學的校史很多會涉及到礐石的歷史,所以他們校史社也把研究範圍擴展到研究礐石歷史上面。
  • 走進梅縣區愛國民主人士丘哲故居喆廬,感受客家文化與革命情懷的融合
    60多歲的村民陳英中是土生土長的梅縣區松口鎮大黃村人,記者一行人在他的帶領下,走進喆廬。丘哲是中國農工民主黨和中國民主同盟的創始人與領導人之一,他經歷了清朝、民國、新中國三個歷史時期,見證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每一個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丘哲都站在革命的前列,從未退縮。
  • 走進嘉庚先生創辦的第一所學校——集美小學(一)
    這次我們將走進廈門市集美小學。作為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最早創辦的一所學校,集美小學也成為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學校的發源地。本期節目,我們將跟隨集美小學校長陳志良一起,走進這所百年名校,探究該校「弘揚嘉庚精神,實施誠毅教育」的傳承與發展之路。
  • 鬥南小學小記者站換屆 44名小記者從新出發
    ■王婷婷文/圖    「今天,我們正式成為《海絲商報》鬥南小學新一屆小記者啦!」近日,南安市鬥南小學44名小記者從校長黃田章的手上接過採訪本和小記者證時,宣告著該校第五屆小記者站順利成立。    據了解,鬥南小學小記者站成立於2015年3月18日,自成立以來,小記者站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內外活動,如前往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採風,感受華僑的愛國情懷;走進佔石思軍休閒農莊,探訪葉飛故居,追尋革命遺蹟,重溫紅色記憶;暢遊晉江五店市,了解閩南特色文化等,為小記者了解社會、開闊眼界搭建起了一座橋梁。
  • 緬懷僑界先賢 泉州市僑聯昨日拜祭僑領黃仲鹹
    緬懷僑界先賢 泉州市僑聯昨日拜祭僑領黃仲鹹 qz.fjsen.com 2013-04-09 20:51  吳凱東 蔡敏 謝玉妹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 衡陽市人民路小學學子打卡羅榮桓元帥故居傳承紅色精神
    號外深度湖南訊(通訊員 朱凌雲)走進羅榮桓元帥故居,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近距離了解從湖湘大地走出來的革命先輩英雄事跡……8月22日,衡陽市人民路小學328班暑期赴羅榮桓元帥故居開展&34;研學特別活動啟動。
  • 昨晚,《僑領單聲》央視公映!影像資料將全部捐給泰州……
    他僑居海外多年畢生致力於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享有崇高威望他愛國愛鄉積極投身祖國和家鄉的建設發展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和愛戴他就是泰州鄉賢單聲昨晚22:00首部真實記錄單聲傳奇人生與家國情懷的電影紀錄片《僑領單聲》在央視9套首次公映《僑領單聲》《僑領單聲》由海陵區委區政府、
  • 「名人故居課」走進東城中小學
    今後,東城區將在中小學全面開設京劇、書法、國學經典誦讀、中醫藥文化、探訪名人故居共五大類傳統文化課程,要求每個學生至少掌握一項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未來,東城區將在中小學全面開設京劇、書法、國學經典誦讀、中醫藥文化、探訪名人故居共五大類傳統文化課程,保證每個學校至少有一門傳統文化教育校本課程,每個學生掌握至少一項傳統文化藝術形式。記者了解到,五大類傳統文化藝術將以課程的形式進入校園。目前,「京劇第一課」「中醫藥文化綜合實踐課程」「名人故居課程」「遊學研習課程」等已進入設計研發階段,相關的評價體系也在制定中。
  • 杭州海外僑領臨安行暨海外僑領研習班活動成功舉行
    12月8日至10日,由區委統戰部和區僑聯承辦的「2020杭州海外僑領臨安行暨海外僑領研習班」活動在臨安舉行。這是杭州市委統戰部和區縣市搭建的僑商僑領交流合作平臺首次落地臨安。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楊澤偉致歡迎辭。
  • 【尋訪梅州名人故居】何如璋故居人境廬:欽差大臣不辱使命 敦睦邦...
    經過修繕,人境廬煥然一新。 為進一步推進名人故居的保護利用,挖掘名人故居精神內涵,去年底大埔縣對何如璋故居進行修繕,目前已經修繕完成準備布展。「修繕後的何如璋故居煥發新顏,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前來參觀,了解何如璋的外交故事,感受他的愛國情懷。」大埔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說。
  • 紀錄片《僑領單聲》在央視首次公映
    紀錄片《僑領單聲》在央視首次公映26日晚10:00,電影紀錄片《僑領單聲》在央視9套紀錄頻道《紀錄影院》欄目首次公映。 影片斬獲多項國際大獎《僑領單聲》由海陵區委、區政府與江蘇省電影家協會、泰州量潤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攝製。該片是首部真實記錄僑領單聲傳奇一生與家國情懷的電影紀錄片,時長82分鐘。
  • 走進冷遹紀念館
    經過20多年的修繕,昔日的冷遹故居已經成為了冷遹紀念館,每天都迎接著絡繹不絕的觀眾,向人們講述著主人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10月9日,冷遹紀念館正式開館,記者走進這座重新煥發出耀眼光芒的小樓,緬懷這位愛國志士,感受他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頑強奮鬥的愛國情懷。
  • 名人故居現狀:吳棠故居現狀悽涼 譙陵寺幾被遺忘(圖)
    8月24日,滁州暴雨,星報記者冒雨來到清朝重臣吳棠故居探訪。  史料記載,吳棠在滁州故居共有西公館與約園(位於滁城西大街75號,共有七進;約園已淹沒於現城西水庫)、南公館(位於南譙北路64-72號,老城區中心地段,南公館東面臨街,西至金剛巷,北至鹽局巷,南至人民電影院(含本身),為一長方形建築群)、北公館(北大街25號)三處。
  • 海軍名將鄧家驊故居通過初步驗收
    修葺一新的鄧家驊故居。福州新聞網12月12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毛小春/文 葉誠/攝) 記者11日獲悉,由市城鄉建總負責遷建的近代海軍名將鄧家驊故居,10日通過了專家們的初步驗收。針對不足之處,施工方將抓緊整改,預計年底前鄧家驊故居就可竣工驗收。鄧家驊故居去年因年久失修發生險情,後相關部門決定將其遷建到竹嶼路東側。鄧家驊故居建於清代,坐北朝南,四面為封火牆,有東、西兩個院落,均為兩進。東為主院落,西為次院落,主、次院落之間有小拱門相通。
  • 探尋紅色足跡,憶崢嶸歲月,人民路小學學子打卡羅榮桓元帥故居傳承紅色精神
    石鼓融媒客戶端8月25日訊(通訊員 朱凌雲)走進羅榮桓元帥故居,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近距離了解從湖湘大地走出來的革命先輩英雄事跡……8月22日,衡陽市人民路小學328班暑期赴羅榮桓元帥故居開展「探尋紅色足跡
  • 澆灌教育常青樹 迎來桃李各芬芳 東石:提質擴面優質教育資源 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
    「東石第二中心小學辦學規模已經飽和,新校區的建設還處於土地審批階段,此次與檗谷小學的聯合辦學,實現了兩校間的優勢資源互補,很值得嘗試。」東石第二中心小學校長蔡東晞說,聯合辦學後,不僅學生混合編班,兩校一年級的課程設置、教研安排、師資培訓、質量監控等也進行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