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大聖是如何走進小說的|原來《西遊記》的故事都有原型五

2021-01-11 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

撰文、攝影:蔡鐵鷹 宋錦軒 趙春陽

福建邵武市的齊天宮

齊天宮內的大聖像

中國古老的精怪崇拜「齊天大聖」「通天大聖」,其實很早之前就有,至少在唐代已經被記錄在文獻裡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一查唐代傳奇《補江總白猿傳》、宋代的話本《陳巡檢梅嶺失妻記》、明初瞿佑的傳奇《申陽公》,那裡面都是猴精在作怪,神通廣大,搶人妻女,最後被收伏。最詳細的故事出現在元代雜劇《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裡,猴精偷天上的御酒仙衣,搶金鼎國的公主做壓寨夫人,甚至已經出現了家族性的妖精團夥,老大齊天大聖、老二通天大聖、弟弟耍耍三郎,還有姐妹泗州大聖、麗山老母等等。

但是早前人們都認為這夥猴精都是從《西遊記》裡衍生的。現在看來是錯了,它們早已存在,是《西遊記》吸收了它們的故事。我們為什麼會認錯?就是因為順昌發現了大量的、古老的、和唐僧取經沒有關係的大聖崇拜痕跡。

當然後來還是有了關係。《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之所以那麼出彩,齊天大聖的故事也做出了貢獻。

離開順昌,我們去了福州,那裡也有線索。那天正是清明小長假。原本預計高速上會車流湧湧,但實際卻大出意外:整個高速難得遇見一人一車。愜意。我們逐漸發現,「齊天大聖」「通天大聖」崇拜不僅在順昌有,在其它地方也有,只不過比較零星。

福建省政府附近的一座齊天大聖洞府。

齊天洞府內正熱鬧地做法事。

想不到的是,離福建省政府不過一箭之地的巷子裡,居然有一處齊天大聖的洞府,全稱是「福州道教屏山古蹟齊天洞府祖殿」。這座洞府規模不小,供奉的是「五大聖」。所謂「五大聖」,即黑大聖、白大聖、赤大聖、丹霞大聖、齊天大聖,都是大聖一夥的。從文化學上說就是發生了帶有地域特色的變化。

洞府裡供奉了五位大聖,這是齊天大聖。

由於一位熱心老人的幫助,我們在市區的一個小區裡看到了普通市民家裡供奉的齊天大聖祭臺。據說,在福州供奉齊天大聖或者丹霞大聖比較普遍。

福州市區普通市民家裡供奉的齊天大聖祭臺。

在閔侯區,我們了找到了一座獨立的大聖廟。其實,有了最初的線索,再找大聖廟就不那麼困難了。大聖廟裡自然有祭臺和大聖像,看多了,就發現了一個明顯的特徵:大聖都手舉葫蘆,葫蘆似乎是大聖的法器。

閔侯區的一座大聖廟。

供奉齊天大聖的祭臺。

在這座大聖廟的牆壁上,我們發現了一張非常少見的「齊天大聖符」。這個和葫蘆一樣,說明這些大聖應該是有故事的。

貼在牆上的齊天大聖符

這些大聖后來被吸收進了《西遊記》的唐僧取經故事,原本的孫悟空就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齊天大聖」,故事也就逐漸豐富起來了,有了野性,有了頑劣。當然,原本的大聖都是有劣跡的,類似人見人怕的流氓、地痞、惡霸,尤其是搶人妻女,令人髮指,吳承恩讓他改邪歸正,做了好人。

「齊天大聖」是如何被吸收進《西遊記》的呢?說來話長。

公元1127年,是北宋王朝的最後一年,由北方金人帶來的戰火燒毀了汴京(今開封),北宋就此滅亡。新皇帝趙佶一路南逃,最後定都臨安(今杭州),成為南宋的開國之君。逃跑這件事,說起來有點丟人,所以一般都稱此事叫「南渡」。

南渡時大批的皇室、官員和普通百姓逃到了臨安,他們把中原的文化也帶到了江南,其中就有唐僧取經故事。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證據有兩件:

最早在南方出現的取經故事《大唐三藏取經記》的一頁。

一件是一本叫做《大唐三藏取經記》的故事書,圖8是它的末頁。注意最後一行:「中瓦子」是臨安的書刊市場,「張家」是當時有名的一家書店,這都是可以查得出來的。

這是現在杭州最著名的仿宋的美食街。當年也是最繁華的地方,中瓦子就在這裡。

還需要提醒讀者注意正文的最後一行「太宗後(封)猴行者為銅筋鐵骨大聖」文字。大家注意看這一頁,原本無論是故事還是形式到這裡都已經結束了,唐僧交待完畢已經回天宮去了,怎麼又冒出這麼一句?所以學者認為這是後加的,也就是被「中瓦子張家」在刻印時加上去作為補充交待的。

這就有意思了。原本故事裡都叫猴行者——也就是早期的孫悟空,與大聖沒有任何關聯。加上這麼一句,表示大聖的問題出現了。

另一件比較複雜些,是泉州開元寺石塔上的一處石雕。

泉州有處著名的景點開元寺,始建於唐代,一直保存至今;開元寺裡著名的是東西兩座石塔,稱雙塔,高大壯觀。

泉州西街和開元寺。 攝影:趙鋼

開元寺西塔。石塔,從南宋建成以來,就沒有變過。

這兩座塔最初是磚木結構,後來在南宋後期改建成石塔至今(1237年),傳承有序,可以查實。這很重要。

有泉州市政府的立碑為證。

開元寺內政府冊立的碑。碑文交待了開元寺和石塔的歷史。

石塔共五層,八角,每層分別有門,門的兩側各有一幅高達2米多的石刻浮雕造像。造型都是佛教中有故事的人物,如武士、天王、金剛、羅漢、天神、佛弟子等,個性鮮明、形態逼真,各各不同,五層共80尊。這是非常寶貴的文化遺產。

石塔上的浮雕造像,一般都是佛教人物。

這裡順便介紹一本書《泉州東西塔》,作者王寒楓老先生是當地的古建築專家,造詣深厚。書中介紹了雙塔的歷史和每一幅石雕,詳細精確,我們受益良多,所以特意多寫一筆。這本書出版的較早,已經不太好找,但網上可以下載。

特別值得介紹的《泉州東西塔》

我們最感興趣的一幅石雕出現在西塔第四層的東北角,哪裡有一幅浮雕叫「猴行者」,我們習慣上又叫他「帶刀的猴行者」。

西塔四層的石雕「帶刀的猴行者」

機緣巧合,我們得到了寺裡師傅的特殊待遇:上樓,一直到第四層,近距離的接觸石雕。

上樓近前仔細看。

仔細看,可以看到石雕的上角還有個小人,王寒楓先生介紹說那是唐僧。還說,原本石壁上有「猴行者」字樣,現在看不清了。

把兩件材料放在一起看,有些事就容易明白呢。一本書,南宋的,講的是唐僧取經故事,我們關心的角色叫「猴行者;一石雕,南宋的,也是講唐僧取經故事,我們關心的角色也叫「猴行者」。一致。

現在我們可以認為,最早由中原傳到南方的取經故事是佛教的,叫孫悟空或者猴行者。但是後來呢?後來變了,增加了南方道教的「齊天大聖」猴——就是我們在上一篇介紹的——兩個猴合成了一個猴。

什麼時間可以看出明顯變化呢?元末明初。在一個叫《西遊記》的雜劇裡,作者叫楊景賢。這本雜劇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吳承恩小說《西遊記》的老祖宗。

泉州還有件事和《西遊記》也有瓜葛,有學術官司。我們也是要去看看。

前些年,泉州考古在清理古代碼頭時,發現了一處印度婆羅門教遺蹟比較集中的地方,因此考古界認為這是宋元時期印度生意人集中居住的地方。

泉州博物館收藏的宋代印度婆羅門教造像。這是非正常拍攝,所以效果差點。

遺蹟中有一幅石刻是長尾巴猴,有學學者認為這就是印度的神猴哈奴曼,它在南宋時傳到了中國,並且影響了孫悟空。

但這是不太可能的,這麼一小堆印度人怎麼可能有那麼大的影響。

泉州發現的南宋長尾巴印度神猴哈奴曼影響了中國的孫悟空。

特別鳴謝:此文的完成得到了淮陰師範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的全方位支持和福建順昌縣縣委縣政府、順昌縣博物館、泉州開元寺管委會的大力協助。

相關焦點

  • 苗懷明:論明清時期的齊天大聖崇拜
    三是在當地流傳著一些崇拜齊天大聖的民俗,「花果山地區的山民們家家戶戶敬奉的主神也是齊天大聖」[1],「花山廟附近的花山村,家家戶戶幾乎都供齊天大聖神位,有的還供有大聖塑像」[2]。主張宜陽花果山為《西遊記》原型說的喬文博認為:「花山廟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所供奉的神明中有齊天大聖,這在國內所有寺廟中大概是絕無僅有的。」[18]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因為從相關文獻記載及現在保存的遺蹟來看,明清以來,齊天大聖崇拜在全國各地十分盛行,很多地方都建有齊天大聖廟,並且還有各種民俗、信仰活動。
  • 玉山:這可能是《西遊記》朱紫國故事的原型
    這兩個故事高度相似,大體情節、主要人物都有相互呼應之處,只是《陳》簡單粗糙了一點,它很可能是《西遊記》朱紫國故事的原型。 其中脈絡源流,稍為梳理,也是饒有趣味的。
  • 福建深山發現「齊天大聖」墓葬 孫悟空真存在過?
    《西遊記》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陪著一代又一代人度過了歡樂的童年,小說中的人物塑造生動靈活,栩栩如生,而大師兄孫悟空又以其聰慧的頭腦,百變的本領和斬妖除魔的神通成為大家心中的偶像。但是,這樣一個神話小說中的傳奇人物,竟然發現了他的墓室。在福建省的寶山的雙聖廟內了一座古代合葬墓,墓室約寬2.9米,深1.3米。
  • 非人哉:千呼萬喚始出來,粉絲無數的偶像男神齊天大聖孫悟空
    ,這次傾醬要分享的「非人家族」,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粉絲無數的偶像男神齊天大聖孫悟空。孫悟空在《西遊記》的故事中,有著齊天大聖,鬥戰勝佛,美猴王等各種美譽,在《非人哉》中,又會有怎樣的故事呢?一起走進本期的《非人哉》諸神圖鑑之孫悟空。01孫悟空是如何誕生的?祖籍東勝神州,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天地生成,無父母,無名無姓,拜菩提祖師處,得名孫悟空。
  • 齊天大聖孫悟空,孫悟空的師傅是誰,孫悟空大鬧天宮,孫悟空的性格...
    猴王的出世時太古大神(聖人)都知曉,因為這代表著第三次天地量劫的開始。  《西遊記》記載: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
  • 福建有座神秘的墓,碑文刻:齊天大聖之墓,還出土一桿金箍棒
    玄奘的故事是真實的歷史,我們需要了解一下《西遊記》真實的時代背景,對我們更深入理解《西遊記》、理解中國文化大有好處。《西遊記》裡有四個人物,唐僧只是其中一個,他甚至不是最主要的,主要人物應該是孫悟空。孫悟空是有特殊功能的猴子,他說人話、辦人事,但是沒什麼「人性」。
  • 福建發現齊天大聖墓金箍棒陪葬品的真相是什麼?孫悟空真的死了?
    我們先來回看一下新聞——這個墓的地點在福建順昌縣縣城西北部寶山主峰上,海拔1305米,是一個二十平米的小廟,廟前有兩個並行放立的石碑,左碑上方橫刻「寶峰」兩個楷書小字,中間豎刻「齊天大聖」4個楷書大字,大字下端橫刻「神位」兩個小字,碑文外框以浮雕如意卷草裝飾;右碑豎刻「通天大聖」4個楷書大字,大字下端橫刻
  • 齊天大聖的墓地被人發現,考古學家到來:這還有個兄弟?不可思議
    「齊天大聖」的稱號當屬美猴王孫悟空可以駕馭,這樣的一個名號已經是被當年的《西遊記》深入人心,當然在電視劇當中,孫悟空這樣的角色還是神話了,現實中根本不存在,不過在後來考古學家的一次考察當中,在福建省順昌縣的寶山上發現了孫悟空的古墓,這樣的一個事情也是引起了全國轟動,因為神話小說中的人物
  • 深山發現齊天大聖墓,還出土了一個破鐵棒,專家說這是元末明初的
    孫悟空是我國著名的神話人物之一,他有一個響亮的名號「齊天大聖」。明代吳承恩《西遊記》載,道教稱號「混元一氣上方太乙金仙美猴王齊天大聖」。在很多的認識裡,齊天大聖是孫悟空的專利,事實真是如此嗎?西遊記根植於元代楊景賢《西遊記》雜劇。雜劇中有這樣一段自白「小聖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驪山老母、二姊巫枝祗、大兄齊天大聖、小弟通天大聖、三弟耍耍三郎」。說這話的就是孫悟空,可見孫悟空的名號是「通天大聖」,他的兄弟才是「齊天大聖」。這一點為當時的人們所共知。
  • 如何評價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大鬧天宮後的四百多年間,齊天大聖成了一個傳說。在山妖橫行的長安城,百姓們在朝夕不保中惶惶度日。孤兒江流兒與行腳僧法明相依為命,小小少年常常神往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有一天,山妖來劫掠童男童女,江流兒救了一個小女孩,惹得山妖追殺,他一路逃跑,跑進了五行山,盲打誤撞地解除了孫悟空的封印。
  • 墓碑上刻「齊天大聖」四字,金箍棒也在墓中!
    福建省的考古人員在寶山上進行考古作業時發現了一座古墓,之後經過仔細的勘探得知,這座古墓的墓主就是吳承恩所著《西遊記》中的孫大聖!此墓修建於元末明初,墓中所葬並非只有孫悟空一人,還有他的兄弟,是一座孫悟空兄弟的二人合葬墓。可能有的朋友就要提問了,我怎麼不知道孫悟空還有一個親兄弟啊?
  • 齊天大聖出自《西遊記》,為什麼這個國家如此崇拜他,到處建廟?
    ——喬萬尼奧裡(意)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743,閱讀約2分鐘《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形象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連3歲的孩子都把它當成偶像。但我們不知道的是,除了中國人之外,還有一個國家對齊天大聖推崇備至,甚至建了幾座齊天大聖廟。
  • 不一樣的「齊天大聖」
    新華社蘭州12月3日電題:不一樣的「齊天大聖」新華社記者崔翰超、何問沐浴著冬日的暖陽,31歲的王仲恆單手輕快地彈奏著他最喜歡的電視劇《西遊記》主題曲,手邊放著自己參與編纂的《鹽池文史》。王仲恆說,《西遊記》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歷經磨難取得真經,編纂《鹽池文史》對身患殘疾的他來說,也像孫悟空取經一樣——踏平坎坷成大道。王仲恆家住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出生時患上了腦癱,行動不便肌肉痙攣,抓起一支筆都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從小學開始,班裡便經常有不懂事的小孩模仿他的樣子取笑。
  • 孫行者這個名字是誰幫齊天大聖起的?
    從花果山水簾洞的猴子大王齊天大聖,再到孫行者,名字的背後都有其含義和故事。齊天大聖寓意著一種反叛和不畏權威的精神,孫行者則比較「佛」。除此之外,孫行者這個名字比較少見,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這究竟是在什麼情況下取的名字呢?
  • 張衛健版本的《齊天大聖》到底好在哪裡?
    我們的童年大聖不只有六小齡童,九十年代末的動畫版大聖,星爺的大聖,當然還有張衛健版本的。張空空,他不僅是個萌哭的小猴子,也是霸氣的齊天大聖,對待外敵兇的不得了,對待師傅溫柔聽話,反差萌 ,如此俊俏 ,美猴王當之無愧。
  • 原來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的原型是猴尾巴
    孫悟空的原型歷來都有爭議。一種為:印度猴神哈努曼;一種為:淮河水神巫支祁山。這個角色最早出現於南宋人根據民間戲曲編纂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話本,其中有"孫悟空"的雛形。不過他的名字叫:猴行者。元抄本《銷釋真空寶卷》中稱:孫行者。元朝的楊訥(景賢)《西遊記雜劇》沿用"孫行者"一名。明代《西遊記》的很多素材都是在元朝的楊訥(景賢)《西遊記雜劇》基礎上延伸而成。
  • 魔幻西遊《齊天大聖》獲矚目 少兒專場傳承傳統文化
    日前,大型系列3D魔幻劇《西遊記之齊天大聖》贏來了珠海「少兒專場」特別演出。3000餘人的幼兒園專場演出,讓小朋友們的春遊活動增加一份文化內涵。據悉《西遊記之齊天大聖》舞臺劇以展現《西遊記》文化內涵為主題的系列舞臺劇,該劇融合戲劇、音樂、舞蹈、武術、魔術、雜技等藝術形式於一體,利用聲、光、電、視屏等先進的舞臺電子技術,演繹神奇夢幻般的山水意境和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將山、水、人、景、意、神等融為一體,展示《西遊記》文化兼具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的奇特魅力。
  • 西遊記裡為啥降服孫悟空必須二郎神去?你看觀音菩薩怎麼說!
    可能有朋友說了:作者想讓誰去誰就去,哪有這麼多為什麼!話是這麼說,但真的說起來,還真有原因,不過原因不在西遊記裡!到了吳承恩手裡把它整理起來,又加入了一些民間故事和宗教思想,才成了我們今天的西遊記!所以西遊記裡很多故事都是以前西遊版本裡就有,或者在民間流傳的故事!比如我們我們前面說的,孫悟空偷蟠桃、御酒、仙丹這些都是以前西遊版本的延續!而這個二郎神降服孫悟空其實也是早就有的,當然嚴格來說二郎神降服的不是孫悟空,而是齊天大聖!
  • 齊天大聖真的比弼馬溫好?其實孫悟空錯了,你看兩者差距有多大
    其實孫悟空錯了,你看兩者差距有多大如果要細數西遊世界中稱號最多的人,那孫悟空絕對榜上有名,先是美猴王,接著是弼馬溫、後來是齊天大聖,最後是鬥戰勝佛,但是美猴王是孫悟空在人間的花果山自封的,而鬥戰神佛是在西天靈山如來佛祖賜予的。
  • 從惡神到大聖——我國傳統神仙孫悟空
    這是我國民間早已存在的信仰,孫悟空和他的原型已經享用了人間香火超過1000年之久。《西遊記》小說傳播——元,明3. 融合產生齊天大聖信仰——元,明4.雜劇《西遊記》和《二郎神鎖齊天大聖》裡,這位猴神還有兄弟姐妹,分別是大姐驪山老母,二姐巫枝祗聖母,大兄齊天大聖,小聖通天大聖,三弟耍耍三郎。這時的齊天大聖看似家庭人丁興旺,本事卻相當一般。他們一夥被二郎神和梅山六聖直接擊敗,大聖還被當場擒獲,不像後來的明代《西遊記》裡需要圍攻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