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恩愛夫妻不到頭」,到底為何不能到頭?老祖宗話值得一聽

2020-12-13 騰訊網

愛情無論在哪個時間段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主旋律,它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生活部分,而遇到愛情的人每一個都希望能夠長長久久的愛下去,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想法,有一句俗語說「恩愛夫妻不到頭」,這不就是違背常理的一句話嗎?

當兩個人相愛開始一直到他們走到生命的結束,有誰不是希望一生都能夠恩恩愛愛的呢?但是在清代有一位文人,他的名字叫沈復,這個「恩愛夫妻不到頭」的概念,就是他提出來的,這在當時看來是非常超前的一句話,到現在社會都是被很多人所理解不了的。

但是如果聽完他的解釋的話,又會覺得這句話其實也還是有一定的道理,並且越琢磨越覺得他說的對,所謂「奉勸世間夫婦,故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就是說夫妻之間也要保持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覺。

很多人就會問了,他這樣告訴我們夫妻兩個人之間不能夠產生仇恨,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了的,但是為什麼不能過於情比金堅呢?這明明是一件好事情啊,只有感情非常穩定的一對夫婦才能夠長長久久的走到生命的最後。

更有甚者,把這句話理解成是那些得不到真愛的人對於他們那樣暫時擁有真愛的人的詛咒,認為這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做法,可事實並不是這個樣子的,成為一對夫妻的關係,可不是在談戀愛,並不是只要擁有愛情就能夠滿足一切的,所謂的「有情飲水飽」,也僅僅是發生在戀愛初期。

我們都知道,在男女之間能夠產生一種超越友情的感情,靠的就是身體中荷爾蒙的散發和吸引。當兩個人剛剛在一起的時候,如膠似漆的甜蜜固然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一個人的熱情終究是有限度的,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保持一生對你的熱情。

再濃烈炙熱的感情,也始終會有變淡的一天,因為時間長了之後,大家都有倦怠期,這樣保持一輩子對一個人好的行為幾乎是見不到的,畢竟太費勁了,所以沈復想告訴我們的是,維繫兩性之間的感情靠的並不是濃烈的愛情,反而是趨於平淡的親情。

在現在社會中失戀這種情況屢見不鮮,但是有些人失戀之後痛不欲生、撕心裂肺,可是有一些人卻覺得這是對於自己靈魂的一種解脫跟放鬆,這樣感覺的緣由就是因為他們在這段感情中實在是付出了太多的堅持和熱情了,在分開的時候才會感到輕鬆。

當你過於愛一個人的時候,敏感猜疑就會隨之而來找上你的心,而這個時候每個人表現出來的臨床反應,就是對於另一半的不信任跟猜忌這樣的無限反覆循環下去,等待兩個人最終的結局只有分開,畢竟在相處的過程當中,信任才是基礎。

當你的信任逐漸被消磨的時候,這樣的空虛感是再濃烈的愛情都無法彌補得了的,而在這個世界上你最信任的人是誰呢,就是沒有那麼愛、但是卻不可或缺的親人,他們在你心中永遠都是為你好的,如果兩個人的關係如果能夠發展到這樣的地步的話,這一生就能夠非常穩定的攜手走下去。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當年轟轟烈烈的情侶,在生活過於平淡的時候就會受不了這樣的無趣,然後反而會影響到兩個人之間的信任和關係,但是反觀那些一直就平平淡淡的小夫妻呢,反而會過得十分的幸福和睦。

老人常說平平淡淡才是真,兩個人之間的愛情不見得非要轟轟烈烈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但是卻要在彼此之間埋下一顆種子,那就是你永遠是我不可或缺的那個人,只有感情輸出的慢一些,不要那麼著急,才能夠得到相應更加細水長流的回報。

濃烈的愛情在談戀愛的時候固然是好事,能夠讓對方感受到你究竟有多麼喜歡他,但是這樣的事情如果到了婚姻裡面就會讓雙方都感到不堪重負,時間長了之後就會有一種疲倦的感覺,而當這種疲倦的感覺出現之後,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說在夫妻之間最重要的事情,並不是彼此之間的愛有多濃烈,而是我真正想要對你負責任的心,並且時長是一輩子,只有讓雙方都明白這樣的想法才是長長久久的真理。

參考資料:《浮生六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俗語「恩愛夫妻不到頭」,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值得借鑑
    農村裡流傳著許多關於愛情的俗語,「恩愛夫妻不到頭」便是其中一條。我們都知道,俗語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其存在必定是有一定道理的。看到這,我們不免感到奇怪,為何恩愛的夫妻就不能到頭呢?難道說那些磕磕絆絆的夫妻就能到頭呢?別急,先把下面這個故事聽完,再來討論。
  • 古語說「恩愛夫妻不到頭」,為什麼不能到頭?都聽過懂得人卻不多
    那麼為什麼會有「恩愛夫妻不到頭」的說法呢?為何相互恩愛卻修不成正果?實際上這句俗語道出了夫妻間的生活真諦,未必所有的夫妻都能長相廝守,都聽過懂得人卻不多,雖簡單卻蘊藏大道理。第一、為何「恩愛夫妻不到頭」?
  • 古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有道理嗎?一句話道出夫妻相處之道!
    從這些詩詞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人們對愛情的嚮往都是很美好的,但是在民間卻有一句俗語是這麼說的:「恩愛夫妻不到頭」,那到底為何這麼說呢?首先,這句「恩愛夫妻不到頭」,出自清朝文人沈複寫的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這裡面的內容大多是在講述沈復和妻子陳芸日常的夫妻生活,他們二人雖然情投意合,但最終卻不被封建禮教所包容,使得這對夫妻最後在貧困中陰陽相隔。
  • 為何說「恩愛夫妻不到頭」?背後道理少有人知,老祖宗經驗之談
    今天我們要說的卻是一個不美好的俗話,有俗語說"恩愛夫妻不到頭"這是什麼意思?大家對愛情和婚姻都是有所期待,抱有美好的願望的,比如說"一夜夫妻百日恩、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等俗語,都是形容夫妻關係美好。接下來這句"恩愛夫妻不到頭"這句話又是什麼寓意呢?難道說恩愛的夫妻不能白頭偕老嗎?
  • 「恩愛夫妻不到頭,吵吵鬧鬧過一生。」夫妻吵架比冷戰好
    --林語堂夫妻是陪伴彼此一生的關係,從古至今,對於婚姻,人們最好的祝福就是白頭偕老。人們都希望在人生的道理上,有個相知相伴的人。俗語說:「恩愛夫妻不到頭,吵吵鬧鬧過一生。」為什麼夫妻越是恩愛,越是難以白頭到老呢?
  • 俗語講:「恩愛夫妻不到頭」,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
    俗語講:「恩愛夫妻不到頭」,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沒有人可以一直陪著你走完生命的旅程,從開始到結束。但是伴侶無疑是陪伴你最久的那一個,都說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自己心愛的人一起慢慢變老。可是最熱烈的愛情真的適合平淡的生活嗎?適合不如婚姻之後的柴米油鹽嗎?
  • 為何有「恩愛夫妻不到頭」的說法,到底啥意思?背後原因少有人知
    泱泱中華有5000年的歷史之久,歷史是人民產生的,文化也是人民產生的,勞動人民是推動文化進步的主力軍,在這5000年裡,既有文人騷客創造的詩歌、小說、散文,也有普通勞動人民創造的諺語、俗語。今天我介紹的諺語是有關夫妻方面的:"恩愛夫妻不到頭"這句話的表面的意思就是:太過恩愛的夫妻往往是不容易共白頭的。相信大家初次看到這句話應該會有和我一樣的疑問:一般人離婚都是因為感情不和,那為什麼太過恩愛的夫妻到最後也會不歡而散呢?這背後究竟蘊含著什麼生存的道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 「恩愛夫妻不到頭」啥意思,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很少有人知道!
    雖然這些俗語平淡無奇,讓人一看就容易記住,但是其中隱藏的道理卻是深刻的,耐人尋味的,如果我們細心品讀,不免發現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於哲理中看生活,自然會多了一層新的認知和感悟,人生也因此受益匪淺。有這樣一則俗語是說「恩愛夫妻不到頭」,這句話乍一看,我們會十分的疑惑不解,為什麼互相恩愛的夫妻最後走不到頭呢?
  • 老人家常說:「恩愛夫妻不到頭」,細細想來,道盡了夫妻相處之道
    可是,有些夫妻卻似乎是旁人眼中的模範夫妻,他們總是在外面顯得和和睦睦,相敬如賓。但是,在《老人言》中,一句話卻被老人家廣為流傳,並且視為夫妻相處的經驗之談。這句話叫做"恩愛夫妻不到頭"。沈復認為,夫妻之間倘若越是恩愛,越是相近如賓,反而越不能長久。所以他勸誡天下的夫妻,倘若想要長長久久,固然不能彼此之間視為仇人,相互敵視,但是,倘若過於情深,那恐怕也難以長久。在古代,女子的地位相比於男子要低得多。可是,這並不影響夫妻感情,陸遊在和妻子分開之時贈詩表相思之情。
  • 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告誡值得一聽
    在農村,當你與老人聊天的時候,往往能夠聽到這句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其實這句俗語的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告誡值得一聽!完整的一句俗語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便做推磨鬼。」眾所周知,「鬼神之事」,是因為古人缺乏必要的科學知識而產生的遐想。
  • 老祖宗教導「父子不同舟,酒是色媒人」,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俗語本來是不多見的,原因或許就是因為古人說話和現在人說話的方式不同,所以一些俗語會很難流傳下來,也因為文化的變遷,一些俗語已經不再適應當代的社會了。比如說俗語中有「恩愛夫妻不到頭,吵吵鬧鬧一輩子」的說法,揭示了古人的婚姻觀;比如說還有「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說法,道出了古人養生觀念;比如說還有「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的說法,還有「分種地,夥種瓜,一屋不住兩三家」等等。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俗語,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可以折射出古人的生活觀念,也是古人經驗智慧的體現。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樹,屋後不開窗」,為何屋後不能開窗?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樹,屋後不開窗」,有道理嗎?為何屋後不能開窗?一些農村俗語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這是古代人們生活的經驗。但是還有一些農村俗語是按照古代的方法來說的,放在現在,生拉硬搬卻是不那麼合理的。
  • 睡覺不能頭朝東、腳朝西?老祖宗留下的俗語,有科學道理嗎?
    睡覺不能頭朝東、腳朝西?老祖宗留下的俗語,有科學道理嗎?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社會的更新換代也很是頻繁。而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也和睡覺有關,老話有說「睡覺不可頭朝東、腳朝西」,有的人可能會對這句話很是不屑,覺得根本無跡可尋。都是老一輩的人迷信罷了,但我們卻恰恰不能小瞧了這些老話,老話都是靠著這麼多老人一輩一輩積累而總結的。雖然可能有的一聽很是可笑,但也有他的依據。
  • 俗語「寧可給人停喪,不可給人成雙」,夫妻回娘家為何不能同房?
    比如我們今天所說的這個,他是通過一句俗語,形成的規矩,叫做「寧可給人停喪,不可給人成雙」,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農村俗語「寧可給人停喪,不可給人成雙」,其實意思是說,寧可把房子騰出來,給死去的人當靈堂或者停放屍體,也不能給結婚的人當作新房,或者婚後回到娘家,夫妻雙方不能同房,要分床睡才行。即使是自己的女兒女婿回來也不可以。
  • 清明節上墳,孕婦為何不能參加?老祖宗留下的規矩,還是值得一看
    清明節上墳,孕婦為何不能參加?老祖宗留下的規矩,還是值得一看清明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可以說每年這時候除了為期3天的小長假,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家族活動:掃墓。說的文雅點叫祭奠先祖,說的俗氣一點就叫做上墳。
  • 老祖宗俗語:「爹慫慫一個,娘慫慫一窩」,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老祖宗俗語:「爹慫慫一個,娘慫慫一窩」,這句話有沒有道理?文字的魅力總是讓我們著迷,看看古代文人筆下的一個個生動的文字,將他們的情緒、抱負和理想給我們呈現得淋漓盡致。他們的一篇篇文章,讓後人學習,讓後人傳送。這就是我們文字的魅力。
  • 公雞打架頭對頭,夫妻吵嘴不記仇!農村這句話,道盡夫妻相處之道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見過很多動物打架,最激烈的要屬牛打架了,尤其是兩頭公牛PK,不到那種牛角不分家不捨得離開的地步。當然了,我也曾見過兩隻孵蛋母雞之間的決鬥,脖子上的毛最後都不剩幾根了的那種。而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就與雞打架有關,當然,也從這個農村很常見的事情中,老人們參透了夫妻間相處的道理,下面簡單帶大家看看這句俗語吧。公雞打架頭對頭農村孩子應該有印象,母雞打架喜歡啄脖子,經常是啄到脖子無毛,甚至流血。
  • 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啥意思?老祖宗對結婚的忠告!
    俗語是老祖宗根據日常生活,總結出來的一系列具有深刻哲理的句子,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在農村,無論是讀過書的還是目不識丁的人,他們的嘴裡必然能夠說出幾個俗語來,俗語能夠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下來,足以說明它的魅力之大。
  •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之談,不妨看看
    悠悠上千年,老祖宗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文化,俗語就是其中一種,俗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門前墳,屋後水」,什麼意思呢?
  • 「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老祖宗的婚嫁俗語,有一定道理
    雖然後來刪繁就簡,依然有一些莊重嚴肅的禮儀,以及雅俗共賞的俗語流傳至今。婚俗禮儀繾綣深情充滿喜慶氣息,有彩禮、催妝、開臉、上頭、鬧洞房、發紅包等,為的是熱鬧吉利圖個好彩頭。關於婚嫁的俗語更是數不勝數。比如,"娶妻不娶屬羊女,嫁男不嫁屬雞男"、"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男娶三女嫁四,雞飛狗跳難繼續"……因為傳統思想很看重白頭偕老,所以對待婚姻格外謹慎,很多俗語都是對男女嫁娶的警醒。有些俗語是迷信,但也有很多是寶貴經驗,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