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下午,平靜的撫仙湖湖面被捕魚的漁船劃開了一道道的波紋,波紋順著湖面陣陣散開。這一天,是沉寂了半年的撫仙湖開湖捕撈銀魚的日子。接下來,來到撫仙湖邊的遊客,在欣賞仙湖風光的同時,還能品嘗到這一「湖鮮」。
記者從漁民口中得知,相較往年,首批(春夏季)銀魚產量較低,魚小,不成氣,目前鮮魚零售價在20元—30元/公斤左右,價格與去年同期起伏不大。
今年銀魚量少魚小 零售20—30元/公斤
銀魚有很強的趨光性,只要有了燈光,銀魚就會不顧一切的圍攏過來。所以,在撫仙湖,漁民捕撈銀魚都是趁著夜色進行。1日下午6點,吃過晚放的漁民已經來到撫仙湖邊,整理捕撈工具。6時30分,漁民們將船劃向湖內撒下魚網。隨著夜幕降臨,漁民們打開了燈光開始誘捕銀魚,燈光在湖面上星星點點,十分壯觀。
2日清晨六點左右,漁民們開始收網,受夜裡突降大雨的影響,漁民收網的時間比往年晚了不少。漁網經過一夜十幾個小時的水下蟄伏,沾滿了銀魚,漁船陸續滿載歸岸。
3日上午,撫仙湖西岸路居鎮張營村沿湖岸邊的一塊淺灘上,漁民們都站立在一塊厚厚的巨幅塑料布上,手持魚拍,把一條條兩三釐米長的銀魚,從漁網間彈下。她們的動作優美而嫻熟,大約10分鐘,原先沾滿一籠漁網的銀魚,就全部乖乖地「躺」在了塑料布上。
「這就是最新鮮的銀魚了,零賣30元/公斤,買點嘗嘗?」漁民笑著說,據天氣的好壞,每年捕撈的銀魚數量都有所不同,今年不曉得什麼原因,銀魚產量較低,魚小,不成氣。「同樣一籠網,去年時可以捕收銀魚18公斤左右,而今年開湖以來,基本上就是10公斤。」前來收魚的漁民老張說。
雨水少+土著魚增多 影響銀魚數量
那麼,漁民們所說的的量少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記者採訪了玉溪市撫仙湖管理局相關負責人:「我們分析的主要原因是今年雨水偏少,帶入撫仙湖的營養物質餌料生物就少。還有個原因就是我們這幾年的增殖放流土著魚群數量不斷地增加,這方面也會影響銀魚的生長和種群數量。」
除了銀魚數量少外,還有一個壞消息要告訴大家:想嘗鮮的市民要到澄江才可以。「我國是國際銀魚市場的主產區,而澄江撫仙湖又是國內西部地區最大的銀魚產地。近年來,隨著撫仙湖銀魚聲名遠揚,不論是冷凍鮮魚還是脫水加工後的魚乾,都是國內市場的搶手貨。所以留在雲南的量其實很少,只有撫仙湖周邊才有,大部分都被省外知名的生鮮超市、冷鏈企業和淡水魚類深加工企業帶走,遠銷華東、東北和華北,有非常好的市場口碑。」 該負責人介紹說,為了保護撫仙湖,捕撈銀魚只能使用生態、環保的方式,而且,禁止捕撈銀魚外的其它魚類。據統計,截止2020年7月1日,共辦理漁船捕撈證976本,放大線證66本、185桿,合計收繳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985500元。
新聞多一點:
銀魚個體很小,通體無骨,全身透明,煮熟了就像一節節白白胖胖的豆芽一樣。據了解,1982年星雲湖首次引進銀魚。每逢星雲湖漲水,銀魚也隨水流入了撫仙湖,目前,撫仙湖銀魚已成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銀魚營養價值極高,在澄江當地,流傳著「一條銀魚頂3個雞蛋的說法」。
由於盛產湖鮮,撫仙湖邊的人們都做得一手好魚,在廚師們的製作下,不僅保留了魚兒特有的營養價值,還將味道發揮到了極致。
到了開湖季,隨便走進湖邊任何一家餐館,都能吃到最具本地特色的魚宴。銀魚的做法就有很多種,鮮辣的醬汁銀魚、酥脆的套炸銀魚、又嫩又軟的銀魚煎雞蛋......再配上一鍋燜的鮮黃的銅鍋洋芋飯,讓人口齒留香。
銀魚有兩大功效:潤肺止咳和增強免疫力。
營養價值:它一種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對高脂血症患者食之亦宜。中醫上認為其味甘性平,善補脾胃,且可宜肺、利水,可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虛勞諸疾。
銀魚的家常做法:
1銀魚煎蛋
銀魚煎蛋是安徽合肥、巢湖一帶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安徽菜。用新鮮銀魚與蛋液拌勻,以油煎法烹製,成菜黃中間白,食之軟潤香鮮,帶有蟹味。銀魚,古稱膾殘魚。
2酥炸小銀魚
小銀魚清理乾淨,濾淨水份,加入少量鹽、料酒,醃5分鐘左右。然後再濾去多餘的水份,可以用廚房紙吸一下,會更乾淨的。將濾水的小銀魚倒入麵粉中,輕顛,讓每條小魚都均勻的包上麵粉,用麵粉篩(我用的就是超市賣的那種有長手柄的細網笊籬)篩掉多餘的麵粉。油鍋7分熱時,分批放入小面魚,炸到金黃即可。稍稍一涼就可以吃了,這時口感是最好的。外酥裡嫩喲~
3豬肉銀魚湯
在鍋裡放適量的油,肉片稍微翻炒一下,稍微變色盛出待用。鍋內留底油,放小銀魚炒一下,加入高湯,也可以是清水。加入肉片,小火慢慢熬。一直熬到湯發白,粘稠。加鹽,根據自己口味加味精或雞精~完成!
除了之外,在撫仙湖還有很多美食,如:澄江蓮藕、銅鍋魚、洋芋燜飯,都值得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