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澳門只知道大三巴牌坊?來聽聽澳門最地道的平民口述奮鬥史吧

2020-12-18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提到澳門,很多人最深的印象,可能就是澳門的大三巴牌坊、發達的娛樂業、美味的安德魯蛋撻……澳門是美食的天堂,娛樂的勝地,而所有的這些背後,其實是一個個可愛真實的澳門普通人。

最近,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由澳門口述歷史協會會長林發欽博士主編的「澳門口述歷史叢書」,帶讀者認識澳門路環、氹仔老街坊居民、澳門製衣工人、澳門報販報人、澳門老店人口中鮮活的澳門,也帶我們真正感受和觸摸澳門這座城市最細膩的肌理。

近400年來,澳門一直是西方文明進入中國的窗口。自鴉片戰爭後,雖與博彩業結成命運共同體,但是小城的純樸氣質並沒有因金錢的往來而被衝淡。傳統的村鎮特色仍然能夠得到有效的維持,使得澳門的多元文化不僅表現在有形的城市肌理和建築遺產上,也體現在無形的社會形態中,多元的族群、多樣的建築風貌、不同的飲食習俗、各異的藝術風情得以和中華文化和諧地匯聚融合。時至今天,古老和現代的元素共同塑造了如畫的小城風光。

《鄰裡雜貨:澳門士多店主口述歷史》 是這套叢書的其中一本。其中包括對11位士多店主的訪談。他們飽含情感的講述,展現了「士多」(store)這一便利社區居民、聯絡鄰裡感情的載體從興起到繁盛,再至逐漸衰落的歷程。這些士多曾給社區居民帶來諸多美好回憶,見證了澳門街區幾十年來的鄰裡關係、街坊情誼,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澳門近幾十年的歷史變遷和經濟發展。

訪談人員深入澳門街頭社區,對曾經——至今依然——便利社區居民、聯絡鄰裡感情的雜貨店的店主進行面對面的交談。所述內容皆為訪談對象的親身經歷,在他們的講述中,讀者看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數字和年份,以及宏大的歷史敘事,而是立體、鮮活的歷史細節。

士多是販賣各式零食、飲料、家居用品的小型雜貨店,盛行於二十世紀中晚期,曾遍布粵港澳城市中的大街小巷,是澳門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年的士多,主要是滿足小區居民的日常所需,為他們提供各種便民服務。此外,店主與熟客街坊之間更是形成了深厚的友誼,上至天文下至生活瑣事,無所不談。可以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士多是鄰裡感情的交流平臺,是純樸城鎮風貌的濃縮體現。

在《龍環春秋——澳門氹仔老街坊口述歷史》中,主要由對十位氹仔老居民的訪談整理而成。這十位老人作為歷史的見證人,分別來自餐飲業、造船業、爆竹業等行業,他們對近幾十年在氹仔生活的回憶和講述,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澳門氹仔地區近幾十年的發展、變遷。

《海島民風:澳門路環老街坊口述歷史》 以口述史形式記錄了澳門路環島近百年的變遷,其中包括漁業、人口、商業、教育、信仰、民俗等,書稿中的受訪者為路環島各行業人物,他們親歷了路環島的發展、繁榮和轉型,通過口述為讀者展現了路環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本書記錄了澳門老居民的生活及所從事的行業的興衰,呈現了他們眼中路環島的發展變化,既體現了他們對舊時光的留戀,也表現了他們與時俱進的行動。

《小店憶舊:澳門老店號口述歷史》 呈現了澳門舊區二十多家小店的興衰變遷,這些小店有電器行、理髮室、戲院、鐘錶行等,它們之中有的已經結束營業,有的為了生存改變了營業方向,而有的發展成為百年老店,折射出澳門舊區近幾十年來的生活場景以及社會發展、歷史文化。

《行針步線:澳門製衣工人口述歷史》收錄了20位澳門製衣工人的訪談稿,配有其工作、生活、組織活動等大量歷史照片。以第一人稱口述歷史的形式,鮮活地展現了50年間澳門製衣行業從發展到鼎盛再到衰落的歷程,展現了澳門製衣工會從無到有、從條件簡陋到組織成熟的過程,體現了每一位受訪者作為行業中的一分子,對所投身行業的那份熱愛、不舍與期盼。

《一紙風行:澳門報販口述歷史》 主要由對九位澳門報販、一位澳門報人的訪談整理而成。他們中的大多數,在澳門報業最輝煌時入行,在如今報業衰微時依然堅守在這個行業,可謂見證了澳門報業興衰的「活化石」。他們的回憶和講述,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澳門報業近幾十年的發展、變遷。

書中的訪談對象現今都已退休或處於半退休的狀態,經歷了澳門近幾十年的社會變化,可謂見證了歷史的「活化石」,從他們那裡獲得的第一手口述資料,彌足珍貴。本書的出版,不僅補充了澳門現代史文字資料之不足,亦豐富了澳門歷史,對研究澳門零售業尤其是士多行業近幾十年的興衰變化意義重大,具有非常珍貴的學術研究價值和史料價值。

相關焦點

  • 大三巴牌坊-澳門最有名的建築,也是澳門的象徵
    有種說法,去澳門不去大三巴,等於沒到澳門,由此可見大三巴在澳門的地位。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嚴格意義上來講,它是個建築物的遺蹟,與一般的牌坊不同。只因這個建築遺址只留一面門牆,如同古代一般的牌坊式樣,因此也稱其為大三巴牌坊。
  • 東方最美的一座教堂,澳門最具代表性地標,大三巴現在只剩個牌坊
    東西方文化長期在澳門這塊土地上匯聚交流,留下了許多的景點:媽祖閣廟、大三巴牌坊、普及禪院、大炮臺,還有散落在各處的天主教堂,真讓人眼花繚亂。澳門的大三巴是聖保祿教堂前壁遺址,歷史悠久建於1580年,是澳門最具代表性地標,旅客遊澳門必到大三巴拍張「到此一遊」紀念照。
  • 我鏡頭中的澳門標誌性建築大三巴牌坊
    我鏡頭中的澳門標誌性建築大三巴牌坊 史忠樹文/攝影 2020年春,武漢正值抗擊新型肺炎疫情,封城後宅在家中已經47天的老朽,已經進入「閻王爺不接自己去」的年齡了。
  • 澳門丨不想在大三巴牌坊當人肉背景?那就去這裡走走吧
    作為澳門的代名詞,大三巴牌坊是每個來澳門的遊客必去之地。大三巴牌坊位於澳門半島的新馬路,這裡不僅是澳門有名的景點聚集地,也是遊客們各種買買買的購物天堂。然而去過的人都知道,大三巴牌坊一直都是澳門人氣最旺的景點,尤其是到周末和節假日的時候,密集的遊客,寸步難行的街道總是令人特別煩躁。
  • 澳門旅行,深巷裡發現一個「小三巴」,比大三巴牌坊更值得去打卡
    很多人去澳門旅行,都會去打卡大三巴。大三巴是指大三巴牌坊,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聖保祿教堂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可惜因為一場火災,只留下一面石牌坊沒有被燒毀。對了,在大三巴牌坊旁邊,有一個澳門博物館,可以去轉轉,更加深入的了解澳門的過去。澳門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由澳門半島和氹仔、路環二島組成,北面與廣東省珠海市拱北相接,我第一次去澳門,也是從拱北口岸進入澳門的。
  • 操控無人機誤撞澳門大三巴牌坊 內地男子被警方帶走
    【觀察者網訊】澳門大三巴牌坊昨日(23日)有小型航拍機在第二層石拱外墜落,澳門文化局接報後到場了解並即時報警,一名內地男子被警方帶走調查。澳門文化局今日證實牌坊沒有受損。據澳門本地媒體《力報》報導,澳門特區文化局表示,23日晚上7時許,大三巴牌坊的保安人員發現有小型航拍機在第2層石拱外墜落。局方獲通報後,已實時派員到場了解情況,並報警處理。經初步檢查後,文化局暫時確認大三巴牌坊未有明顯受損。
  • 去澳門一日遊,別只顧大三巴牌坊,這兩個片區更適合休閒打卡!
    大多數遊客去澳門,主要是為看葡萄牙管理時期的歐洲風格建築,去威尼斯人度假村觀光購物,以及在澳門的大街小巷裡找各種各樣的葡式美食小吃。如果你是初次到澳門的窮遊客,只想感受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那麼有三個區域是必去的。但是,千萬別只被大三巴牌坊一個地方拴住了,另外兩處休閒片區更適合拍照打卡玩休閒。
  • 澳門大三巴背後的故事:曾是遠東第一所西式大學,牌坊是學校大門
    前段時間因為休假,我專程從國內去了一趟澳門,不得不說在目前這個情況下,就只有去澳門能讓我們感受到以前出境旅遊時的感受。今天無尾象就來給大家講講澳門打卡的第一站大三巴。澳門的地標大三巴牌坊可以說是每個旅客的必到之地。自從1835年一場大火,原為中西合璧的聖保祿教堂,變成了只有前壁的遺址。聖保祿教堂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號稱「東方梵蒂岡」,附屬於聖保祿學院。
  • 來澳門遊,看我是如何從關閘到大三巴牌坊玩去威尼斯人的
    正對面的是澳門塔來澳門遊,我是從拱北口岸關閘直接坐往新葡京的免費大巴,關閘這裡有各個酒店接送的免費大巴,排隊等候上車就行了,我是因為特想看世界聞名的大三巴牌坊,也是澳門標誌性建築,所以直接往葡京方向去了,葡京跟大三巴挨得近,這是坐車沿途拍下的,正對面是澳門塔,高達338米,是全球獨立式的觀光塔,排名第十。
  • 澳門最美建築排名,大三巴牌坊僅排第二,看到第一,再窮也要去
    澳門,美麗的城市,它的回歸代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實現了完全統一。那麼小夥伴們對於澳門有多少的了解呢?下面小學士就給大家介紹澳門最美建築排名,你是不是只知道牌坊呢?它只排名第二。是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初建於明弘治元年 (1488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媽閣廟原稱媽祖閣,俗稱天后廟,位於澳門的西南方。主要建築有大殿、弘仁殿、觀音閣等殿堂。廟內主要供奉道教女仙媽祖,又稱「天后娘娘」、能預言吉兇,常於海上幫助商人和漁人化險為夷,消災解難,於是福建人與當地人商議在現址立廟祀奉。
  • 大三巴牌坊與大炮臺組成的「三巴聖跡」,是澳門八大景之一
    大三巴牌坊是聖保祿教堂前壁遺址,歷史悠久,建於1637年,是澳門最具代表性地標。此教堂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的風格而成,體現出東西藝術的交融,雕刻精細,巍峨壯觀。旅客遊澳門必到大三巴拍張「到此一遊」紀念照,近年來更成為新人們拍攝婚紗照熱點。
  • 1973年的澳門大三巴牌坊老照片,從澳門一側看珠海這邊還是農田
    因此不少外國人來到了澳門。圖為1973年的大三巴牌坊(聖保祿大教堂遺址)十七世紀。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門的最高點東望洋山上建造了東望洋炮臺。華人稱松山炮臺,有哨房、火藥庫、樓塔等。炮臺的主要用作防禦外敵和觀測站。在過去,東望洋炮臺與大炮臺和媽閣炮臺組成一道堅固的外圍軍事防線。此處長期列為軍事禁區。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臺建築群之一,是東望洋山上三大名勝古蹟之一。
  • 獨自旅行澳門,晚上行走在大三巴牌坊,得知傳奇經歷嚇得一身冷汗
    澳門,心有牽掛,中西合璧,是澳門最大的特點,人們無時無刻,不在尋求著心靈的慰藉,所以媽閣廟和大教堂,才理所當然的,成了靈魂的皈依之所,然而,苦難已過,面對今日的繁華時人們仍喜歡懷古。靜靜的,許巍那種殘缺的美麗,靜靜的,提煉自己的內心,大三巴牌坊最美的殘缺。
  • 大火燒過的牌坊,祈求平安的媽祖閣,為何是澳門最受歡迎的景點
    從聞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到大三巴牌坊,從媽祖閣到各式各樣的賭場,沒去澳門之前,這應該是我對澳門的大致認識,但當我第一次走進澳門,真正去了解這座城市後,我才發現,這座城市遠比我想像的好,對於喜歡旅遊的朋友來講,這是一座一生必須要來的一次的城市。
  • 澳門地標大三巴,明明是西洋建築,為啥叫牌坊?名字還這麼奇怪
    澳門可真的是一個彈丸之地,面積還沒浦東機場的一半大。我在澳門旅行的時候,除了過海,很少打車,幾乎都是用走的。可澳門雖小,卻是個很有意思的旅行地。很多人對澳門的印象只停留在博彩業上,其實澳門的旅行資源很豐富呢——東西好吃、建築好看、文化也非常多元。
  • 大三巴牌坊,因多年來屹立不倒,反倒變成了《澳門》最著名的一景
    上一次來深圳的時候,已經是09年的時候了。從深圳機場打車,去朋友家借住一晚。第二天早上,坐地鐵到蛇口港碼頭。從地鐵站出來的時候,有免費的地鐵到港口的接駁車,十分鐘一趟。提前一天在網上買好深圳蛇口——澳門氹仔碼頭的船票,普通艙170元,頭等艙380元。到了蛇口港客運中心,去自助機上面取票,然後到時間自助過關,安檢就可以了。
  • 澳門大三巴牌坊後的墓穴裡,傳教士為什麼被砌進了牆壁裡?
    幾乎每個內地人去澳門旅遊都會打卡大三巴牌坊。眾說周知,大三巴牌坊其實原來並不是這個樣子的,經歷了三次火災之後才僅剩下了這點斷壁殘垣。大三巴牌坊原是聖保祿教堂的前壁,「三巴」是華人取自「聖保祿」的葡文音譯。
  • 澳門重新開放,送你一份吃住行攻略,輕鬆玩轉澳門
    被葡萄牙殖民過400多年,在這裡,或許你可以找到葡萄牙的風格建築,還有澳門最出名的葡式蛋撻,可是很出名的哦。除了美食之外,澳門還有很多地方值得逛逛,那麼跟著我的腳步走進澳門。第一站,當然是來大三巴街,又稱「手信街」,是去大三巴景點的必經之處。街道並不長,南北互通。大三巴街的店鋪匯聚著許多的手信店,澳門地道小吃店,咖啡店,最棒的要數豬肉脯及酥餅。
  • 澳門自由行,觀老城區風景,食地道葡式蛋撻
    疫情好轉,澳門口岸有開了,我們又可以去澳門旅遊了。澳門最早以前是個小漁村,它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澳門給大家的印象就是地方非常的小,但是,地方雖然小,歷史還是很淵源地,在澳門可以看到很多歷史古蹟,你需要花時間來感受。
  • 澳門攻略 | 史上最全澳門美食景點攻略
    |  瑪嘉烈蛋撻,是澳門最多人知道的葡國蛋撻小店。大三巴牌坊位於澳門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聖保羅教堂的前壁遺蹟,也是澳門的名勝。因為它的形狀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所以取名為「大三巴碑坊」。來這條小巷子拍婚紗照的人很多,一般路過的很難發現,所以相比大三巴就寂靜很多。晚上的夜景很美,很有格調,非常適合小情侶來拍拍照逛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