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一招,就可以輕鬆辨別7種以上產品的質量優劣。這一招,你想學嗎?
今(13)日,重慶市質監局原副局長、「3·15」民生質量實驗室專家服務團團長呂長富在重慶質監呂長富工作室內,向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展示了妙用紫外光來辨別多種產品質量優劣的方法。
學會這一招,再加上一支市場售價不到20元的紫外光筆,你也能成為「打假高手」。
紙巾、一次性紙杯、食品包裝紙:
加了螢光增白劑的紙製品 在紫外光下呈現藍紫光
△增加了螢光增白劑的紙杯發出藍光。
螢光增白劑是一種化學染料,可提高纖維織物和紙張等產品的白度。但是,它不像一般化學成分那樣容易被分解,而是在人體內蓄積,產生許多有害的作用,大大削減人體免疫力。螢光增白劑與傷口外的蛋白質結合,還會阻礙傷口的癒合。螢光增白劑還能使人體細胞出現變異性傾向,其毒性累積在肝臟或其他重要器官,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
呂長富說,由於劣質紙巾通常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回收廢紙作原料,其產品汙跡斑斑,沒有賣相,為了掩蓋真相,往往使用螢光增白劑。
不少廠家在生產一次性紙杯、食品包裝紙等紙製品時,也會違規使用一次性紙杯、食品包裝紙的相關標準中,明令禁用的螢光增白劑,來遮蓋瑕疵。
如何辨別紙製品是否含有螢光增白劑呢?呂長富拿出了紫外光筆,對市場上選購的多款紙巾、一次性紙杯、食品包裝紙等產品進行照射。
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不少紙製品都呈現出藍紫光。「出現這種光,就說明它添加了螢光增白劑。」呂長富說,螢光增白劑可以吸收不可見的紫外光,轉換為波長較長的藍光或紫色的可見光。
呂長富提醒,在紫外光照射下,如果一次性紙杯、食品包裝紙、紙巾發出藍紫色螢光,建議不要購買。
汽車膜、太陽鏡:
用紫外光照射防紫外產品 看它們能否阻隔紫外光
汽車膜、太陽鏡等防紫外產品,對紫外光的阻隔能力直接反映著產品的好壞。
根據GA/T 744-2013 《汽車車窗玻璃遮陽膜》和CAS 141-2007《汽車玻璃窗膜技術規範》要求:紫外線透射比要小於等於1%,即要求汽車膜必須能阻擋99%的紫外線。
根據國家標準GB10810.3-2006規定:對太陽鏡「UV-A(315~380nm)紫外透過率最高不得超過5%,UV-B(280~315nm)透過率最高不得超過1%」的要求。
消費者如何檢驗汽車膜、太陽鏡阻隔紫外光的能力呢?呂長富提供了一個簡單易學的方法。
△也可用紫外光筆檢測汽車膜。
呂長富將紫外光筆照射在貼有汽車膜的玻璃上,玻璃的另一端放置一張100元的紙幣。如果紙幣隱藏的「100」字樣的防偽標識,在透過玻璃的光線照射下顯現出來,則說明這款汽車防爆膜阻隔紫外光能力差,建議不要購買。
△紙幣上出現了隱藏的「100」字樣,說明這款太陽眼鏡阻隔紫外線能力較差。
太陽鏡也可以通過上述的方法進行檢驗。如果透過太陽鏡的光線照射紙幣後,紙幣上出現了隱藏的「100」字樣,則說明這款太陽鏡阻隔紫外光的能力差,建議不要購買。
樟腦丸:
致癌「萘丸」冒充樟腦丸 被紫外光照射發藍光
△萘丸冒充的樟腦丸被紫外光照射發藍光。
冬去春來,很多人把毛衣放回衣櫃的時候,都不忘放幾顆防蛀的樟腦丸。不過,如果你家的樟腦丸在紫外光照射下發出藍光,那麼千萬不要再使用。因為它很可能是致癌的「萘丸」。
「『萘丸』冒充樟腦丸的情況其實並不少見。」呂長富說,他在市場上選購了5款樟腦丸,經過檢驗,有3款都是用精萘製成。
呂長富說,萘可能致癌,國家早在1993年就明令禁止使用萘來製作家用防蛀劑。然而,因為樟腦的成本售價是精萘的近6倍,部分廠家為了牟取更多利益,依然在違規生產「萘丸」冒充樟腦丸。
不過,想要辨別樟腦丸和「萘丸」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呂長富說,萘屬於芳香烴物質,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有螢光反應,所以凡是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現藍紫色螢光的「樟腦丸」,很可能是致癌的「萘丸」,建議不要購買和使用。
另外,不少酒店、電影院等公共場所的廁所內,也在使用冒充樟腦丸的「萘丸」。呂長富帶著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走訪了6間公共場所的廁所,有3間廁所小便池內使用的「樟腦丸」在紫外光的照射下都發出藍光。呂長富提醒使用者要儘快停止使用,避免給自己和他人身體帶來傷害。
蠶絲被:
柞蠶絲冒充桑蠶絲 紫外光下現原形
△經實驗證明,這款蠶絲被其實是柞蠶絲被。
蠶絲被一般分為桑蠶絲被和柞蠶絲被,從市場售價來看,柞蠶絲被售價一般不到桑蠶絲被的一半。
桑蠶所結的繭,多呈晶瑩剔透的白色,桑蠶絲略帶微黃的天然白色、猶如潤玉,因此在製作蠶絲被時,完全不需要經過任何化學漂白工藝。
柞蠶繭則以深褐、灰青居多。柞蠶絲如果不經加工直接做成被子,不論是色澤還是手感,消費者一般難以接受。商家為了手感以及顏色更接近於「桑蠶絲」,往往通過添加螢光增白劑等手法進行褪色、軟化,通常呈現螢光。
根據國家標準規定:對於優等品蠶絲被不但要求色澤均勻、雜質少,而且還不能含螢光增白劑。
如何區別桑蠶絲和柞蠶絲呢?呂長富向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展示了自己在市場上購買的兩款同樣重量的蠶絲被。兩款蠶絲被標稱的成分含量都是桑蠶絲,被子裡的蠶絲都是光澤鮮亮的白色。
「都是』桑蠶絲』,為什麼價格相差這麼大呢?貓膩就在蠶絲上。」呂長富用紫外光筆對準兩款蠶絲被的蠶絲進行照射,結果高價的蠶絲被蠶絲在紫外光下沒有螢光反應,低價的蠶絲被蠶絲在紫外光下發藍光。
呂長富說,蠶絲在紫外光下發藍光螢光,說明蠶絲添加了螢光增白劑。這樣的蠶絲,要麼是柞蠶絲,要麼是質量較差的短纖維。
為了驗證這個說法,呂長富將兩款蠶絲被的蠶絲樣品分別放入84消毒液中。高價蠶絲被的蠶絲不到3-5分鐘就融化消失,低價蠶絲被的蠶絲在10分鐘後才開始逐漸融化。「這就說明剛才發藍光的蠶絲的確是柞蠶絲。」呂長富說,桑蠶絲在84消毒液中較易溶化,而柞蠶絲則融化較慢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 攝影 胡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