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五筆輸入法,不少人都對它輝煌的過去記憶猶新。上世紀九十年代,王永民發明了五筆輸入法,此後的十幾年間,五筆輸入法孤軍奮戰,成為唯一能跟國外軟體抗衡的中國輸入法軟體;並一度憑藉著輸入速度與準確率秒殺當時還在摸索階段的拼音輸入法。
2013年,中國舉辦了首屆「全國漢字輸入大賽」,總決賽一共入圍了57名打字高手,前29名都用的是五筆輸入法。而在計算機初入中國時,大家還沒來得及雀躍,就遇到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如何用只有26個字母的鍵盤,輸入數以萬計的漢字。在如今看來很簡單的問題,卻困擾了當時的專家整整好幾年時間。
那時候,國內外關於中國方塊字必將消失的輿論甚囂塵上,不少人認為,中國文字最後的命運是被拉丁文代替,甚至有人斷言,「計算機將是漢字的掘墓者」。 在關乎漢字存亡的生死時刻,王永民懷揣3000元的研究經費,花費四年時間,摸索出了五筆輸入法。
重碼率極低的五筆輸入法一經推廣,就掀起了全民學習熱潮。在拼音輸入法還需要翻好幾頁才能打出一個詞的時代,五筆憑藉極其方便的選詞,迅速走紅,風靡九十年代的中國。但現在,被一代人稱為「盲打神器」的五筆輸入法,在90後、00後的世界裡,幾乎已經消失。它的沒落,除了歷史使然,也有人為困境。
首先五筆輸入法的普及度與推廣度不夠。培訓五筆的專業機構及人員很少,即使在以前國家大力宣傳時期,也僅停留在宣傳與學校的簡單普及階段,並沒有大規模落地。其次,五筆輸入法學習成本比拼音輸入法高得多。不少人看到繁雜的口訣就被勸退了。除此之外,入門時不僅需要有人指引與糾正,還需要大量的練習。很多人往往堅持不了多久就放棄了。
此外,隨著普通話在全國的普及使用,拼音輸入法開始有了「靠山」。近幾年拼音輸入法也在不斷優化升級,聯想記憶、智慧鍵盤、語音輸入、詞庫定期更新等各種新功能層出不窮俘獲了大批網民的芳心。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離開電腦,五筆的優勢就體現不出來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依賴手機,而在手機上,用五筆還不如筆畫甚至手寫來得快。可以說,紅極一時的五筆輸入法也逃不過歷史車輪的碾壓,不得不讓人心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