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果園來說,病蟲害絕對是個很大的麻煩,大多數人會用各種殺蟲藥來消滅這些蟲子,導致果樹農藥殘留過多。然而在合肥市肥東縣一個果園,主人不僅不使用殺蟲藥,反而往裡面投放更多的「蟲子」。這幾天,記者來到這個位於肥東的果園,近距離感受「生物治蟲」的奇特。
「一定要按到最粗的樹幹上。」4月17號上午,記者在位於合肥市肥東縣白龍鎮雙廟社區的坤之鮮生態園裡看到,生態園工作人員朱算正在指導十幾個工人,往桃樹和梨樹上投放瓢蟲卵粒。朱算說,一排果樹只需要投放三個卡片的蟲卵就行,只要氣溫適宜,沒多久就會成年瓢蟲:「你看裡面已經有孵化的(成蟲)了,溫度高就孵化,如果都保持在這個溫度,一星期左右就能成蟲。」
據果園負責人魏禮強介紹,蚜蟲的繁殖能力很強,對葉子傷害很大。如果不加控制,一個星期這片果園就可能被蚜蟲毀掉,而這次投放的20萬隻瓢蟲,正是蚜蟲的自然天敵。而早在去年,他就已經投放了200萬隻瓢蟲用以治蟲,效果不錯。魏禮強:「 當時我們南邊那塊,樹上布滿了蚜蟲,當時我們嚇壞了,放了瓢蟲後,過了一個星期蚜蟲就都沒了。不能說完全消滅,至少保持自然的生態平衡。去年一整年我們沒打農藥,今明兩年也不需要。」
經過仔細觀察,記者在樹木上還看到了不少品種的瓢蟲,正是這些瓢蟲,在這片果園裡取代了殺蟲藥,發揮著滅蟲的功能。魏禮強給記者算了一筆帳:200萬瓢蟲的價格大概在20萬元左右,如果是同等規模的果園,用殺蟲藥大概花費在5萬元左右。去年生態園的水果通過了有機認證,雖然成本較高,產量只有正常水平的一半左右,賣相也不如打藥的好看,但生態園去年試銷的幾千斤水果通過微商銷售,深受廣東、上海等地客商的歡迎,價格能買到10到30元一斤。生態園工作人員朱算:「先讓廣東客人試吃,感覺好了陸續來訂單,後來發現桃子不夠賣,產量沒跟上。」
其實魏禮強「以蟲治蟲」的做法,並不只適用於果園種植,在我省防治林業蟲害的工作中,類似的方法早已使用。據統計,每年我省大約投放近千萬隻諸如花絨寄甲、腫腿蜂、赤眼蜂等「天敵昆蟲」成蟲及卵粒,用於防治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松毛蟲等林業有害生物。專家表示,當前,我省深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以蟲治蟲」、生物治蟲正是題中應有之意。對於個體種植戶來說,採用這樣的生物治蟲的方式還是很少見的。
這幾天,來參觀學習的同行絡繹不絕。肥西縣某生態園負責人俞俊榮:「這邊的桃子雖然不怎麼好看,但味道真好,我已經考察幾次,打算在我們的火龍果園也投放他這種瓢蟲。」
生態園負責人魏禮強告訴記者,到四月底五月初,還將投放另一種益蟲赤眼蜂,防治天牛等病蟲害。他的目標是只做綠色有機農產品。魏禮強:「這個園子只是起點,後面還會拓展到蔬菜糧食等作物,都是原生態的,可能產量低一點,但至少是安全的。」
來源 | 安徽之聲記者 丁雨光
編輯 | 韓錦
審核| 樓建坤
本文版權為安徽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廣播獨家所有
未經許可,嚴禁使用。
欲轉載請聯繫告知,
並在轉載時文章開頭結尾兩處明顯註明文章來自
O(∩_∩)O謝謝合作!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