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東這片果園投放20萬隻瓢蟲幼卵!不打農藥,只為這口「綠色生態」

2020-12-19 騰訊網

對於果園來說,病蟲害絕對是個很大的麻煩,大多數人會用各種殺蟲藥來消滅這些蟲子,導致果樹農藥殘留過多。然而在合肥市肥東縣一個果園,主人不僅不使用殺蟲藥,反而往裡面投放更多的「蟲子」。這幾天,記者來到這個位於肥東的果園,近距離感受「生物治蟲」的奇特。

「一定要按到最粗的樹幹上。」4月17號上午,記者在位於合肥市肥東縣白龍鎮雙廟社區的坤之鮮生態園裡看到,生態園工作人員朱算正在指導十幾個工人,往桃樹和梨樹上投放瓢蟲卵粒。朱算說,一排果樹只需要投放三個卡片的蟲卵就行,只要氣溫適宜,沒多久就會成年瓢蟲:「你看裡面已經有孵化的(成蟲)了,溫度高就孵化,如果都保持在這個溫度,一星期左右就能成蟲。」

據果園負責人魏禮強介紹,蚜蟲的繁殖能力很強,對葉子傷害很大。如果不加控制,一個星期這片果園就可能被蚜蟲毀掉,而這次投放的20萬隻瓢蟲,正是蚜蟲的自然天敵。而早在去年,他就已經投放了200萬隻瓢蟲用以治蟲,效果不錯。魏禮強:「 當時我們南邊那塊,樹上布滿了蚜蟲,當時我們嚇壞了,放了瓢蟲後,過了一個星期蚜蟲就都沒了。不能說完全消滅,至少保持自然的生態平衡。去年一整年我們沒打農藥,今明兩年也不需要。」

經過仔細觀察,記者在樹木上還看到了不少品種的瓢蟲,正是這些瓢蟲,在這片果園裡取代了殺蟲藥,發揮著滅蟲的功能。魏禮強給記者算了一筆帳:200萬瓢蟲的價格大概在20萬元左右,如果是同等規模的果園,用殺蟲藥大概花費在5萬元左右。去年生態園的水果通過了有機認證,雖然成本較高,產量只有正常水平的一半左右,賣相也不如打藥的好看,但生態園去年試銷的幾千斤水果通過微商銷售,深受廣東、上海等地客商的歡迎,價格能買到10到30元一斤。生態園工作人員朱算:「先讓廣東客人試吃,感覺好了陸續來訂單,後來發現桃子不夠賣,產量沒跟上。」

其實魏禮強「以蟲治蟲」的做法,並不只適用於果園種植,在我省防治林業蟲害的工作中,類似的方法早已使用。據統計,每年我省大約投放近千萬隻諸如花絨寄甲、腫腿蜂、赤眼蜂等「天敵昆蟲」成蟲及卵粒,用於防治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松毛蟲等林業有害生物。專家表示,當前,我省深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以蟲治蟲」、生物治蟲正是題中應有之意。對於個體種植戶來說,採用這樣的生物治蟲的方式還是很少見的。

這幾天,來參觀學習的同行絡繹不絕。肥西縣某生態園負責人俞俊榮:「這邊的桃子雖然不怎麼好看,但味道真好,我已經考察幾次,打算在我們的火龍果園也投放他這種瓢蟲。」

生態園負責人魏禮強告訴記者,到四月底五月初,還將投放另一種益蟲赤眼蜂,防治天牛等病蟲害。他的目標是只做綠色有機農產品。魏禮強:「這個園子只是起點,後面還會拓展到蔬菜糧食等作物,都是原生態的,可能產量低一點,但至少是安全的。」

來源 | 安徽之聲記者 丁雨光

編輯 | 韓錦

審核| 樓建坤

本文版權為安徽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廣播獨家所有

未經許可,嚴禁使用。

欲轉載請聯繫告知,

並在轉載時文章開頭結尾兩處明顯註明文章來自

O(∩_∩)O謝謝合作!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相關焦點

  • 鴨鵝負責除草瓢蟲專吃害蟲 溧陽農民自創綠色產業鏈
    生態園負責人、去年底被省農委認定為「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能手」的王春紅介紹說,園裡養了200多隻鵝,哪裡雜草多了,就把鵝群趕到哪裡。它們可認真負責了,把茶壟打理得乾乾淨淨,省掉了不少除草的人力成本,鵝糞又是很好的有機肥料。「這僅僅是一個環節,生態園有一個完整的綠色農業產業鏈呢。」王春紅又帶著記者來到養魚的大棚內。
  • 北京已培育10萬隻瓢蟲 即將飛赴全市公園防害蟲
    本報訊 (記者趙升)昨天,北京林業生物防治研究推廣中心宣布,10萬隻瓢蟲已完成繁殖,即將陸續飛赴公園、農田、果園、森林,捕食蚜蟲、介殼蟲、白粉蝨等害蟲。  據北京林業生物防治研究推廣中心負責人介紹,這10萬隻瓢蟲是在香山腳下700多平方米生產車間裡經過產卵、餵養蚜蟲等過程生產出來的,將陸續被放飛,利用它們喜食蚜蟲、介殼蟲、白粉蝨等害蟲的天性除害。  該負責人透露,今年的瓢蟲生產任務至此已基本結束。為完成明年的生產任務,提高瓢蟲活性、優化瓢蟲品種,入秋以來,生防中心廣泛收集優良的野外越冬瓢蟲,捕捉了各類瓢蟲1萬多隻。
  • 700多萬隻蟲子「降落」鄭州 對付天牛紅蜘蛛
    以蟲治蟲投放3萬隻花絨寄甲 看天牛還「牛」不昨天下午4點多,鄭州西郊的嵩淮遊園內,幾名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將花絨寄甲放置在法桐的樹幹上,剛一出籠,這些比米粒兒還小的蟲子就爭先恐後爬上枝葉。它們要幹嗎?答案是:消滅殘害樹葉的害蟲——天牛。
  • 農莊觀光果園如何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導語我國觀光果園是一種近20年發展起來的運用瀏覽、休閒等形式,將果業資源拓展為旅遊資源的新型產業,集生產示範、科普教育、旅遊觀光、休閒娛樂、勞動體驗於一體。用知識性、趣味性和參與性去實現果樹生產的商業效益。
  • 綠色水果如何「防」出來
    □本報記者陳慧    在湯陰縣濱河生態園,葡萄成熟時採摘一斤20元,價格是周邊的3~5倍,遊客還是蜂擁而至,一畝地綜合效益算下來是周邊的2~3倍,這是綠色防控結出的碩果。    2014年以來,省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在安陽、漯河建立了省級林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示範區,採用林業生態調控、物理、生物、化學等綜合技術防治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和使用量,水果更加「綠色」可口,備受青睞。綠色水果如何「防」出來?近日,記者前往安陽進行打探。
  • 瓢蟲大軍打響滅蚜「伏擊戰"—新聞—科學網
    種了20多年的西瓜,段逢軍採用了很多辦法對抗蚜蟲,依然沒有發現哪種方法省錢、有效,而且綠色環保。 3月23日,段逢軍的西瓜大棚迎來了一支滅蚜「軍隊」。這支「軍隊」十分特殊,是由500隻瓢蟲組成的。解決了燃眉之急,小小瓢蟲支撐起了瓜農的希望。這些瓢蟲正是山東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劉玉升的「傑作」。
  • 寡糖生物農藥為綠色生態農業保駕護航—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天然產物與糖工程課題組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致力於寡糖的製備與活性研究,系統性研究了寡糖誘導調節植物免疫的作用機制,進而開發了殼寡糖、果膠寡糖等一系列寡糖製劑,並已應用於農業、食品加工、日用化學等多個領域,尤其是在綠色種植業上取得了較大進展,通過與相關企業合作,開發出多種新型綠色生物農藥,並實現大規模推廣應用。
  • 碧水綠地潤花城——廣州市海珠區以「只徵不轉」方式建設保護萬畝...
    近年來,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給花城人民留下一片碧水綠地,廣州市政府投入巨資,全力建設和保護海珠萬畝果園溼地。而作為職能部門,市國土房管局海珠區分局更是在其間竭盡所能,創造性地摸索出了「只徵不轉」的保護建設新模式。  「只徵不轉」:探索溼地建設保護新模式  海珠溼地位於廣州市中心,佔地1萬餘畝。
  • 生態養殖果園雞,養殖戶該做好哪些管理,讓小雞愉快的成長
    現在的科技水平在不斷的提高,當然了,帶給人們更多的方便,不過正是這種科技水平提高了,才更是加強了人們關於環保方面知識的提高,可以說是越來越多的人都提倡過綠色健康的生活,這食物上也是走綠色健康的道路,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生態養殖的出現,不過,有了這種養殖方式,進一步起到了保護環境的效果,
  • 權威發布:吐魯番葡萄病害綠色防控減施農藥技術—病害解決方案
    為了加強吐魯番葡萄病蟲害的綠色防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葡萄病蟲害精準防控減施增效技術課題組特編印了「吐魯番葡萄病蟲害綠色防控減施農藥技術——病害解決方案」明白紙,供廣大葡萄種植戶參考。
  • 哈市「異色瓢虫部隊」上陣防控園林害蟲
    瓢蟲俗稱花大姐,如今它正被哈市園林科研人員培養成守衛城市園林和生態平衡的衛士。20日,在市園林科研所的實驗地內,一株稠李被掛上一張「益蟲卵卡」,黃色如小米粒大小的20多個異色瓢蟲卵寶寶,整齊的排列在上面,一周以內,這些瓢蟲小寶寶們會孵化成功,最終成長為異色瓢蟲成蟲,變為蚜蟲等害蟲的天敵,從而避免樹木枝葉被蚜蟲啃食。與用藥物殺蟲相比,這種生物防控的方式更加綠色、環保,利於生態平衡。
  • 這些造成農田病蟲害的害蟲,都有天敵,打農藥時候農民別誤殺!
    一般遇到病蟲害之後,農民解決的方法就是噴灑農藥。的確,噴灑農藥是能夠消除絕大部分病蟲害的,但是也會讓一些害蟲產生抗藥性。這就需要農藥生產部門不斷地開發出更新型,新配方新劑量的農藥來應對病蟲害。
  • 12隻獐即將野放至浦東這片生態
    【12隻獐即將野放至浦東這片生態廊道→】#探索上海# 市綠化市容局說,近期,本市的「土著動物」——獐,又在浦東老港濱海生態廊道覓得新家啦!通過野放獐並對其進行野外追蹤、健康評估和行為觀察等檢測,可以完善老港濱海生態廊道的生態建設成效,促進本市城市生態修復,進一步完善本市的城市生物多樣。
  • 應城楊嶺明光村徐山組果園水果怎麼樣?水果好吃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水果也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備的食物之一,水果是一種既美味又非常營養的食物,可以幫助我們補充身體所需營養物質,為了提高廣大遊客的趣味性,很多地方也出現了生態採摘園,讓遊客可以自己採摘水果,然後品嘗。
  • 萬州在1.2萬餘畝柑橘園中推廣「以蟲殺蟲」綠色防控技術
    (萬州區植保植檢站供圖)  一隻芝麻大小的米黃色捕食蟎,能捕食比自己個頭大兩三倍的紅蜘蛛;一個小袋子中的1500隻捕食蟎,就能讓一棵柑橘樹上所有的害蟲銷聲匿跡……  2017年,萬州區植保植檢站在1.2萬多畝柑橘園中投放捕食蟎超過10萬袋,利用「嫉惡如仇」、極具「正義感」的捕食蟎,防治柑橘全爪蟎、始葉蟎、紅黃蜘蛛等病蟲害,有效減少約30%的化學農藥使用量。
  • 厲害了,這家大棚利用「以蟲吃蟲」法,農藥使用量減少了30%!
    這不可思議的一幕就發生在北京市平谷區諾亞有機農場溫室大棚裡。難道這些蟲子不會影響作物的生長,不需要進行幹預防治嗎?農場負責人笑著解釋道:「這可不是妨礙作物生長的害蟲,它們是害蟲的天敵,是專吃害蟲的精兵良將。」原來,溫室大棚裡的小蟲子是農場採用的以蟲治蟲天敵防治技術。
  • 盤點農村常見的小動物,活農藥「花大姐」,七星瓢蟲
    每年春夏季,在鄉村花間草莖、田陌綠叢中,總能看到一些身姿機敏,體色豔麗的小甲蟲,這其中就有人們常說的「花大姐」,七星瓢蟲。「花大姐」是我國北方的方言詞彙,常見於河南話、山東話、東北話等,它是瓢蟲的形象叫法。
  • 【農業】生態觀光果園需要注意哪些?
    現代化的觀光果園集生態、旅遊、農業為一體,以它的新、異、知、美而成為旅遊業中的一枝奇葩倍受青睞。遊人走進觀光果園,既可買到新鮮可口的水果,又能觀花賞果,使遊覽更加別有情致。果園的經營者不僅可獲得果品的銷售收入.還可獲取不菲的旅遊收入。所以發展觀光果園具有廣闊前景,那麼建設一個生態觀光果園要具備註意哪些呢?
  • 生態大漠 綠色長城——鄂爾多斯在毛烏素沙地綠色實踐中書寫世界奇蹟
    人不負綠,綠定不負人——  而今,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下,鄂爾多斯人高擎綠色之劍,在大漠中構築起一道又一道綠色長城,使境內70%的毛烏素沙地全部得到有效治理,劃破了「生命禁區」不可治癒的堅冰,守住了自己的家園,守衛了九曲母親河,守護了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為中國乃至世界的防沙治沙提供了「綠色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