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慧
在湯陰縣濱河生態園,葡萄成熟時採摘一斤20元,價格是周邊的3~5倍,遊客還是蜂擁而至,一畝地綜合效益算下來是周邊的2~3倍,這是綠色防控結出的碩果。
2014年以來,省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在安陽、漯河建立了省級林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示範區,採用林業生態調控、物理、生物、化學等綜合技術防治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和使用量,水果更加「綠色」可口,備受青睞。綠色水果如何「防」出來?近日,記者前往安陽進行打探。
防控多管齊下害蟲有來無回
11月3日,在湯陰縣濱河生態園晚秋黃梨種植區,一個個碗口大的黃梨掛滿枝頭,空氣中瀰漫著濃鬱的果香,遊客享受著採摘的喜悅。
這裡是安陽市第一個林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示範區試點,生態園裡有2000多畝經濟林,葡萄、梨、櫻桃等林果產品已獲得有機產品認證。「今年園裡90%的葡萄是遊客採摘完的,綠色是我們的金字招牌。」濱河生態園有限公司負責人程六隻介紹。
從縣城開車過來的張小枝說,每年採摘季,她都會呼朋喚友一起來。「這兒到處是殺蟲燈、黏蟲板、黏蟲網,看著就讓人放心,口感也特別好。」
殺蟲燈利用害蟲的趨光性,誘殺它們於光源外圍的高壓電網;黏蟲板則讓一些喜好黃色的害蟲黏上就脫不了身;裝在桶裡的糖醋液很招潛葉蛾等害蟲的喜歡,一旦上鉤,就會被裡面的有毒成分殺死。
除了這些誘殺害蟲的物理防控措施,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菌治病、使用性誘劑等生物防治措施也是控制病蟲害的利器。
安陽市洹水灣溫泉旅遊區的老技術員陳新年對這些防控舉措津津樂道。「我們在林下種植油菜,可以吸引大量的七星瓢蟲,它們正是蚜蟲的天敵。」他說,不僅如此,果園裡的草是不除根的,這樣不僅增加土壤有機質、透氣性,還可以招來草蛉,以益蟲來抵禦蚜蟲、紅蜘蛛這些害蟲。
如果不可避免要使用農藥,當地森防部門要求,示範園區內必須使用生物農藥或仿生農藥。近三年來,安陽市林業局採購了甲維氟鈴脲和苦參鹼等藥物發放到園區,防止違禁農藥使用。
綜合效益各方共贏
當前,一些農產品因農藥過量使用造成產量高、品質差,農藥殘留超標,危害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
農民為何青睞毒性強的農藥而少用滅幼脲、苦參鹼等低毒生物農藥?據分析,劇毒農藥不僅便宜,效果也立竿見影。相比起來,生物農藥價格高,見效慢,猛一看沒啥競爭力。
程六隻說,園區都是人工拔草,一畝地需400~500元,如果換成除草劑,每畝地20元就夠了。人工成本是最大的一筆開支。
2014年以來,省、市森防部門購置綠色防控器材、生物農藥等發放給林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示範園區,規範綠色防控技術流程,示範園區逐步走上林業、生物、物理防控為主、化學為輔的軌道,每個示範園區噴藥次數每年減少2~3次,高毒、劇毒農藥在示範園區不見蹤影。
連續2年的果品抽檢顯示,示範園區果品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100%,果品的質量和口感得到改善,贏得消費者喜愛。
示範園區因綠色防控已嘗到甜頭。洹水灣溫泉旅遊區的果園早已被採摘一空,濱河生態園的有機水果不僅在本地口碑不錯,還銷售到香港、澳門。
「綠色防控打造出『綠色果園』,綠色水果賣到了消費者的心坎裡。」省森防站負責人說,這正是森防部門下大力氣搞綠色防控的初衷。事實上,示範園區帶動效應明顯,周邊果農也紛紛效法,加入到綠色防控的隊伍中來。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