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收藏及鑑賞奇石的傳統由來以久,號稱古代四大名石之首的靈璧石,古往今來,不知令多少文人騷客,達官貴人為之痴迷,演繹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了解一下靈璧石文化發展的歷史,對於提高我們的靈璧石鑑賞水平是很有意義的。
靈璧石——天地至精之氣,結而為石,負土而出,鬼斧神工,美妙天成(形成約9億年前)。歷代為朝廷國事慶典及郊廟祭祀之樂用,為天子獨享專寵,輝煌榮尊數千年.以悠久的歷史,絢麗的色彩,斑駁的紋理,委婉的孔洞和奇特的造型,集皺.瘦.漏.透.醜.清.奇為一體,一石一景,一石一物,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而名傳中外,譽滿四海,位列中國四大名石之首,被乾隆皇帝譽為"天下第一石"。
有大有小,天然成形。經過億萬年的地質運動,水土中弱酸性水質的溶蝕和內應力、外應力的作用,靈璧石被雕琢成千姿百態。靈璧石肌理縝密,質素純淨,不僅堅固穩重,而且撫之若膚。好的靈璧石,玲瓏剔透,憚奇盡怪,有天然形成之觀音、臥牛、仙翁,美女、頑童;有或臥或立,若舞若蹇的,肖形狀物,妙趣天成,能把您引入另一個世界,使你浮想聯翩。
靈璧石還有一絕,就是聲音美,堅如貞玉,扣如青銅。音質崢琮,餘音繞梁,遠在戰國時期就用它製作編磐,是一種高貴的樂器,專用於皇宮、貴族的宗廟祭祀、朝拜、宴會等盛大禮儀活動中。所以靈璧石又叫"八音石"。
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演奏的《東方紅》樂曲,就是用磬石編鐘敲出的,靈璧石和古代文人有不解之緣。
清代的愛石者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曹雪芹和蒲松齡。這兩位偉大的文學家的人生道路都極為坎坷,於是在奇石上寄託了無限的情思。人說《聊齋志異》寄託了蒲松齡的"孤憤",其實在奇石身上,何嘗不是如此。《石清虛》一文,就是蒲翁愛石如命的自我寫照,故事中的順天人刑雲飛"好石,見佳不惜重直(值)" 。一次,他獲一奇石"四面玲瓏,峰巒疊秀",喜極,如獲異珍。配以檀趺,供諸書案,以命相許。可卻屢之為豪強奪。刑雲飛矢志不移,直至欲以性命殉石。蒲松齡把石、人、神融為一體,真是一曲絕妙的石文化樂章。曾被蒲松齡珍藏的一方歷史名石"海嶽石"現珍藏在蒲松齡紀念館內,此靈璧石被列為國家珍貴文物。
明清時期,眾多的文人墨客不僅收藏靈璧石,還以齋館中懸掛靈璧石製品"編磬"和工藝品為雅事。風流皇帝乾隆下江南,不僅題寫了"天下第一名石",還把江南不少名石運到北京,故宮御花園和中山公園社稷壇中的假山中,都有靈璧石,園中刻有乾隆題寫的"繪月",刻有"青蓮朵"的,也是靈璧石。
《執手佛》靈璧石成交價68萬元。靈璧石產片安徽省靈璧縣,靈璧石屬玉石類變質巖,為隱晶巖石灰巖,由顆粒大小均勻的微粒方解石組成,因含金屬礦物或有機質而色漆黑或帶有花紋。
天然靈壁石一鳳鳥,石表起伏跌宕、溝壑交錯。造型粗獷崢嶸、氣韻蒼古。
愛石憑心,品石有道,敬石隨緣,賞石因人。靈璧石中有千秋之雲月,有萬古之蒼寰,有天地與乾坤,有四象與六合······等待我們去解讀、去品味、去追尋!
小玉寄語:
"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聲如玉",拭目未來,我們相信:風流數千年的靈璧奇石,沐浴著春風在歷史的長河裡必將更加璀璨輝煌。我是火眼看玉石,關注我,為大家呈現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