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育兒科普文章多,靠譜的能有幾個?

2020-12-24 太平洋親子網

微信朋友圈育兒科普文章多,靠譜的能有幾個?

2017-08-10 14:45:4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隨著智慧型手機及社交網絡的普及,微信朋友圈不再只是朋友家人之間交流日常的工具,更是成為一些微信公眾帳號營銷宣傳的手段。其中有關育兒保健、食品安全、生活常識等方面的科普貼越來越多,尤其是愛子心切的家長,更加希望通過不斷且廣泛地學習來增加知識儲備。但是,其中不乏一些「看似很有道理」,實則毫無科學依據的「偽科普」,讓一些家長誠惶誠恐,甚至阻礙寶寶的健康成長之路。

  朋友圈真假科普之:每天吃伊可新會導致維生素A過量?!

  在一些媽媽群當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不能每天給寶寶補充維生素A,否則會過量中毒。這就導致一些在給寶寶吃伊可新或其他維生素AD製劑的媽媽,心中惶恐萬分,紛紛間隔服用或停服,並對醫生的建議置之不理,甚至心生怨恨。可是,我國明明是中度亞臨床維生素A缺乏國家,國內的權威機構和兒保醫生會建議寶寶從出生起每天額外補充維生素A,來降低維生素A缺乏風險。缺乏維生素A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發育。那麼,「維生素A每天補充會過量」這一聳人聽聞的謠言是如何流行起來的呢?

  在這一觀點的背後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所謂的「專業科普帖」背後的撰寫人基本都有海外背景,其中一些有海外留學經驗,有些可能是一直在海外生活的華人,他們普遍接受著國外的信息,倡導著國外的觀點。那麼,這些所謂的海外育兒師竟會如此熱心腸,無緣無故每天來為大家做公益科普?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帳號會定期更新相關育兒話題,讓國內的媽媽們一步步地接受所謂的國外教育理念、國外放心營養品、國外安心玩具等等。其中不乏定期科普關於國外維生素D、維生素AD軟糖或者魚肝油等產品,通過對比國外的產品來打壓、詆毀像國內的伊可新等同類產品中極具競爭力的品牌,這就造成在媽媽群中「額外補充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會導致寶寶維生素A過量」的觀點流行開來。尤其是各種花式「拼團」「代購」的手段看似是為家長們的荷包著想,但這一切的行為背後不過是打著做科普的幌子,實則暗度陳倉為自己的既得利益鋪路。

  「假科普」肆意橫行的背後,是因為媽媽們這些心理

  經過總結我們還可以了解到,媽媽們經常關注的熱點育兒話題科普貼,尤其是一些具有海外育兒背景的帳號,閱讀量和轉發量都不少。其中一些多為劍走偏鋒,打著「國內醫生專家都不敢說的真話」或是「國內醫院醫生黑幕重重」等幌子,來博取眼球和關注度,讓國內有些媽媽誤認為事實就是如此。點開這些科普帖,有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甚至顛覆既往認知;有的儘管標題搶眼、配圖誇張,但卻以極具親和力的敘事方式娓娓道來,讓人甚為信服……仔細梳理後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帶有「過量」「有毒」「中毒」「身亡」等衝擊性較強詞彙的文章,大都能夠吸引媽媽們的注意力和廣泛轉發。

  其實這些文章之所以能夠引起媽媽們的廣泛關注,甚至致使一些「假科普」肆意橫行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

  ①愛子心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用在媽媽們身上再適合不過了,只要聽到對寶寶有一絲絲不好的影響,不管真假,不辨是非,紛紛「一棍子打死」。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一旦盲目起來,可就非常容易走入誤區了。

  ②攀比心理:「別人都用進口的,貴的,我們也要一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要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很多父母都願意給孩子最好的。但是,「進口」和「貴」並不是衡量好的唯一標準,尤其是入寶寶口的營養品,一定要以適合國內的營養水平和寶寶體質為重要前提,上文我們講到的維生素A就是典型案例。由於與國外的飲食種類、營養狀況不同,歐美發達國家不存在普遍維生素A缺乏的問題,額外補充的必要性就不大,而根據中國臨床數據以及流行病學數據顯示:中國兒童維生素A攝入不足的比例非常高,維生素A攝入不足會影響兒童的正常發育,如免疫功能、視覺發育、身高發育、造血功能等。因此,我們的孩子是需要強化補充維生素A的,而醫生所推薦的每日1粒伊可新中的維生素A劑量就是嬰幼兒的每日需要量,按照說明書服用是非常安全的。所以,家長千萬不要拿國外的標準和情況來與國內相對比。

  ③情感色彩:「國外的就是比國內的產品質量好,效果好!」有些人容易感情用事或是憑藉感覺行事,不管是教育理念還是吃穿住行,總認為國外的要比國內的好。外加因為國內某些不良產品的報導,讓有些人對所有國產產品都失去了信心,一旦有人與自己的觀點雷同,則紛紛趨之若鶩,盲目信奉。那麼,國外難道就不會有好與壞之分嗎?真的所有東西都是質量上乘的嗎?從不斷爆出的國外產品不合格的負面新聞中,這一點想必不用多說,稍微思考我們就能很輕易的得到答案。

  「真科普」的正確打開方式,讓權威專業數據說真話

  對於國外的管理規定、營養水平以及國情狀況我們都不了解,那些所謂的海外育兒經驗專家也無非只是在海外生兒育女而已,並不是所有人都擁有醫學背景,其中一些文章的內容出處可能只是來自一些國外的網站資料,然而這一切科學與否我們無從可知。所以,媽媽們在學習育兒知識時,一定要辨別來源出處,要選擇有權威專業背景的專家所撰寫的科普文章。

  像我們經常在微博、微信上看到的兒科專家鮑秀蘭鮑奶奶,她是現任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兒科教授,以及首都兒研所專家門診特聘教授,如此權威的專業背景以及多年的臨床經驗才應該是媽媽們學習科普的重要依據。當然,還有很多具有醫學背景的專家教授,例如戴耀華教授、張思萊教授、蔣競雄教授、黃蓉專家等等,均為專業醫學背景出身,外加在一線臨床工作多年的實踐經驗,深入了解我國的營養現狀,並且懂得針對國內寶寶的體質「對症下藥」,其所科普的知識、倡導的觀點才是最具有說服力和值得媽媽們學習的。

  在國內現有的監管力度之下,很多自媒體帳號都在打著法律的擦邊球來謀取私利,想要做到對網絡流言追根溯源,如此看來,我們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擦亮雙眼,育兒路上唯有科學相伴,才是寶寶健康的重要保障。

相關焦點

  • 跟著微信朋友圈育兒靠譜嗎 朋友圈教育文章可以信嗎
    ­  一些微信公眾號運營者總能迎合有育兒困惑的父母,於是,「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孩子更有出息,乖巧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叛逆」「給孩子充分的愛,讓他們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下快樂成長」「不要相信快樂教育」等文章擁躉無數,也總能看到眾多網友留言。有的父母甚至對之有相見恨晚之感,決心照方抓藥。公眾號運營者還善於藉助社會熱點來「吸粉」。
  • 朋友圈部分保健科普文章大起底
    ……如今,這些所謂的科普類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瘋傳,但有些文章實際是某種保健品的廣告,點擊有些文章文末的「閱讀原文」甚至能夠直接跳到產品的購買連結。這類「科普文」是如何生產出來的?是否真的有科學性?對此,《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 童爸匯總的關於生長曲線的科普文章
    ¥發育文章匯總¥ 生長曲線。童爸匯總的關於生長曲線的科普文章。
  • 盤點老一輩的不靠譜育兒方式,多數家庭孩子用,你中了幾個?
    盤點老一輩的不靠譜育兒方式,多數家庭孩子用,你中了幾個?寶寶出生後,想要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的細心呵護,有些新手父母在養娃方面沒有經驗,就會向長輩&34;。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育兒知識的完善,很多專家指出老一輩有些育兒方式存在很大的健康隱患,不僅對寶寶的成長沒有幫助,有時還會害了娃。
  • 讀文章/朋友圈大變樣!體驗微信最新功能-微信,朋友圈, ——快科技...
    在新版微信中,這個操作能帶給你更多的功能了,不僅可以放大文字查看,還能在下邊的功能欄裡快速的進行轉發、收藏及設置提醒操作。設置提醒功能是比較的實用的,比如在群裡收到開會通知,就可以快速的將該通知設置一個提醒。但是比較鬱悶的就是,提醒的時間設置比較的不靈活,比如小編想設置半個小時候的提醒就沒有,只能設置1小時、2小時等的整時提醒,而不能靈活的設置具體的時間。
  • 微信朋友圈代購奶粉靠譜嗎?賣家揭秘:專坑朋友
    關於寶寶奶粉的話題還真的是不少,今天我們又要將風靡的微信推銷代購奶粉提出來,挖掘出微信代購奶粉背後的故事。究竟幾成是真,幾成是假,奶粉代購的水有多深?  不少朋友反映到如今的微信朋友圈已經不再想當年,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都變成了代購金手,這樣的舉動總讓人忍不住想要拉黑,但當自己真的需要某一樣東西的時候,又要求助於朋友,畢竟覺得朋友之間相互信任。  但朋友圈的代購就真的靠譜嗎?  令人驚訝的是,在調查故事中,記者卻發現代購似乎專坑朋友。
  • 你為什麼能寫育兒文章?大家都愛看什麼樣的育兒文章?
    寫作是個門檻最低的自媒體之路,但為什麼哈佛大學所有新生入學都必須上的一門課就是寫作課?寫作既然人人會,但為什麼那麼多的寫作課依然那麼火爆呢?寫作到底需要的是天賦還是勤奮?育兒文章寫得好,到底有啥秘籍呢?
  • 童爸匯總的關於兒童眼睛的科普文章
    我已經匯總了這些主題的科普筆記:兒童視力(近視/遠視/散光/ 弱視)、鼻淚管、眼結膜炎、霰粒腫和麥粒腫、眼科醫生等,在【童爸育兒】微信公眾號的對話框發送對應的關鍵詞,就可以看到這些科普筆記的最新版本。卓正診所:在卓正的兒童保健中心,兒保醫生會告訴家長孩子需要從1歲開始就做視力的檢查,來排查異常的屈光不正。
  • 分享微信文章賺錢平臺成有閒網民「新寵」
    平臺:轉發給錢、鼓勵收徒還有排行榜記者根據市民提供的線索發現,原來這樣的分享微信文章賺錢平臺不下20個,是時下最熱門的網賺平臺類型,有專門的網賺網站對不同平臺進行測評、排行和精選,甚至附上攻略和教程。記者在手機應用裡下載了幾款分享微信文章賺錢平臺,並進行體驗。
  • 童爸匯總的關於兒童發熱(發燒)的科普文章
    我的看法是,發燒不超過41度燒不壞孩子,讓孩子多燒幾個小時並沒有什麼危害。但是如果出現藥物過量,其危害卻是實實在在的。只要懂得權衡利弊,你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太多父母有發燒恐懼症,當孩子發燒後往往一天要給孩子吃夠4次退燒藥才能安慰自己脆弱的心靈!童爸認為,絕大多數情況下孩子一天頂多吃2次退燒藥就足夠多了。
  • 如何看待育兒科普
    「一一成長日記」六十九這幾天一一爸才知道,原來每年9月的第三個公休日是「全國科普日」,接下來的一周全國各地都搞起科普活動。 這種口號式的短期行動,最終都不影響人們徹夜排隊買買買,今年買雙黃連,前幾年買鹽。
  • 科普:小程序如何分享朋友圈?都有哪些推廣方式?
    微信小程序能夠幫助商家打通線上渠道,不再局限於線下市場。但是,商家要想成功從微信中引流,還是需要好好運營並推廣小程序,讓更多人看到你的小程序才行。而微信朋友圈就是一種很好的營銷渠道。不過,使用過小程序的商家會發現,小程序不能像轉發給好友那樣,直接分享到朋友圈。
  • 100000+文章打造法則:15個標題技巧讓微信文章刷爆朋友圈!
    本文來源:饅頭商學院導師:唐三藏,北京小黃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微信運營專家。大家好,很高興來到饅頭商學院進行這樣一次創業品牌如何打造的分享,我今天的主題是《100000+文章打造法則:15個標題技巧讓微信文章刷爆朋友圈!》
  • 微信「朋友圈」代購亂象真相揭秘:「朋友」不靠譜,維權艱難
    海外代購、人肉回國、原單正品……隨著國內消費群體的需求不斷增大,海外代購已經不滿足於在各大購物平臺上駐足,而是將版圖擴展到微信「朋友圈」當中,將具有一定私密性的社交平臺變成了爭奪客源的新戰場。
  • 女人的微信朋友圈這4種暗示,你能看懂幾個?
    微信是人們與外界連接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透過一個人的微信能看出一個人生活的大部分。前一段時間最火的就是通過一個人的微信頭像看他的性格,其實不止頭像,從一個人的朋友圈也能看出很多。如果你想了解一個女人時,可以透過她的微信觀察她的生活,尤其是她的感情狀態。
  • 育兒 中國媽媽的苦逼闖關育兒路,你到第幾關了
    第二關:靠譜的寶寶用品就那麼難  當媽第二關也很快來襲,如何給娃選靠譜的育兒產品。娃睡後熬夜各種研究,微博微信某媽某爸一通關注。國產貨不靠譜吧,有經濟能力的還是進口產品吧。當媽的這個小心臟啊,立馬有炸掉的感覺。有海外親戚朋友的還是及時投靠吧。沒有海外親戚朋友的找熟人推薦個靠譜代購吧。然後,然後,就聽說,三萬罐假奶粉三天到英國啊,代購賣的都是這個啊。然後然後就闢謠說,你當英國海關是吃S的啊,這文章多沒邏輯等等。 當媽的第三關立馬來了:要懂邏輯,用邏輯思維分辨謠言與實情。好吧,律師媽媽,審計師媽媽和做刑偵的媽媽們,你們就偷著樂吧。
  • 微信裡回復一句「收到」,到底有多重要?
    收到回復,是一種態度起因是大S打了視頻電話給汪小菲,想看看孩子。我責怪先生為什麼收到信息不說一聲,害得我白跑一趟,不僅耽誤了緊急工作,還得罪了領導。先生一臉無所謂地回道:「我收到你的消息了,所以我不是過來了嘛。你趕緊回公司吧!」臨了,還補充一句:「我剛好途中接到幾個電話,就把回覆你的事給忘記了。」回復「收到」耗時不超過兩秒,兩秒的代價卻是耽誤工作,夫妻爭吵。網上還看到一個故事。某公司領導讓員工小王給上級部門送一個材料。
  • 企業微信朋友圈和個人微信朋友圈有哪些區別?
    如果可以的話,企業微信朋友圈和個人微信朋友圈有哪些區別? 下面我們就幾個重要的維度,全面對比兩者在朋友圈運營方面的優劣,方便您的選擇。 企業微信朋友圈發送有限制嗎?
  • 68000元名表微信上只賣3600元 朋友圈代購不靠譜
    原標題:68000元名表微信上只賣3600元 朋友圈代購不靠譜  「本店代購高端美衣、鞋、首飾,售高仿、精仿奢侈品,誠招各地代理……」近兩年,隨著微信使用人數不斷增多,一些精明的小老闆開始在其中尋找商機,他們憑藉個人相冊的圖片,再配上幾句簡短的文字介紹,便將自己的「微店」經營得有聲有色。
  • 別人家的孩子有多厲害?刷個朋友圈就知道了
    暖暖是6個月零3周的時候正式學會爬的,不是狗啃地也不是貼腹爬,而是正正經經、膝蓋著地的爬。我激動地恨不得立刻把暖暖爬行的視頻,群發到所有的微信群。 暖姥姥看到我一直不訓練暖暖學走路,忍不住開始碎碎念:XXX家的孩子,十個多月就會走了;XXX家的孩子,爬了三四個月就能走了…… 看了很多科學育兒書,一直崇尚晚坐晚站早爬的我,嘴上說著:爬是全身協調的最好鍛鍊,只要會爬,走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