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能寫育兒文章?大家都愛看什麼樣的育兒文章?

2020-08-30 德國育兒

寫作是個門檻最低的自媒體之路,但為什麼哈佛大學所有新生入學都必須上的一門課就是寫作課?寫作既然人人會,但為什麼那麼多的寫作課依然那麼火爆呢?寫作到底需要的是天賦還是勤奮?育兒文章寫得好,到底有啥秘籍呢?


一:從開始的寫文章自救,到寫作變現,到建立個人品牌

1,寫文章純粹為了抒發心中塊壘,自我營救


記得大俠當年身陷歐洲生娃養娃,那是德國天寒地凍的冬天,自己講著英語,老公工作繁忙,孩子出生後,餵奶情況百出,每天淚水比奶水多!


自己開始學著做飯,學著帶娃,學著各種吸奶,哺乳,各種土方子和頻繁的看醫生,試圖攻克乳腺炎!一輩子沒哭過這麼多,一輩子沒有經歷過這麼多痛,也一輩子沒遭逢過這麼多的無助和迷茫!


這時電視臺同事一句話救了我。「大俠你文筆好,現在又生了個混血娃,你寫分享文章吧,肯定很多人愛看!」就這樣,我這個新手媽咪算是把自己從孩子的屎尿屁中,把自己從產後抑鬱的各種低落情緒裡,拉出了坑!


一下筆就剎不住車了,太多的苦悶,太多的艱難,太多的不明白,搞不懂,還有各種求助,讓我可以一天寫三篇文章還意猶未盡!


不知從何時,我這個哭天抹淚的新手媽咪的哭訴和求助文章,慢慢的開始寫成了「報告」:我怎樣戰勝了乳腺炎,我怎樣給孩子選奶粉,甚至,我怎樣一鍋煮爆了4個雞蛋,還有,我怎樣每天保證一篇優質圖文,這些分享不僅為我贏了很多朋友,重要的是這些文章內容開始正面的幫助大家!


2,寫作變現也不是夢,就從掙個零花錢開始

大俠的寫作有稿費應該從中學時就開始了,那時的稿費雖然不多,但對一個孩子來講卻都是巨款!包括後來給電臺寫專欄,大學開始給雜誌寫文章,畢業後乾脆去做記者,後來寫文章,出書,建立個人品牌,都屬於水到渠成,錦上添花!


從零開始寫作掙稿費也不是個夢!就在2018年,40歲的子愛生了二胎,大兒子已經15歲又來了個老二,她乾脆從單位辭職專心養娃,當時看到大俠在寫作,畫畫,帶學生,她說自己也試試吧,就註冊了個「凝媽悟語」,短短的一個月就過了原創開始有了寫作收益!從一開始的幾毛錢到幾塊錢到後來的幾百塊幾千塊,現在每個月有好幾萬元,比原來工資翻了好幾倍!


3,建立個人品牌並為下半生添磚加瓦

我們有個寫作課,也有一個媽媽學員,她家有倆娃,是個很擅長寫故事的媽媽,她也是全職帶娃的間隙,開始專注育兒文章的寫作和婚姻家庭的諮詢,從一開始投稿開始,從幾百元一篇到2000元一篇,諮詢從幾百元到開始網絡課程每次收入數萬元!

就是2019年底,她也出版了自己兩本育兒書籍,並且個人社群也做得風生水起!


因為寫作而建立個人品牌的,我想大家都熟悉的咪蒙是個很好的代表,她從報社出來後做了個倒閉的影視公司,然後開始了日更文章,她的寫作品牌估值好幾個億!


寫作建立的個人品牌會是個永遠積累和成長的項目,也就是哪怕你換了工作甚至換了行業,但你的寫作能力,寫作邏輯,寫作影響力,都會永遠跟著你,為你長長的精彩人生添磚加瓦!


二:什麼樣的育兒文章大家愛看?(育兒文章的寫作秘籍)


1,有乾貨的,能解決問題的!

新手媽咪們太難了!真的,第一次當媽,無論做了多少的紙上談兵的準備,等娃一到站,都得給你炸個稀巴爛!


孩子為嘛哭?孩子為什麼不能好好睡覺?孩子吃的不好,拉的不好,或者吃飽奶不會打嗝,居然都能把新手媽媽急得哭!

孩子還不長牙,孩子不肯吃輔食,孩子天天夜嚎,每一樣都能讓媽媽抓狂!

媽媽當然要找答案,是的,你的文章如果有這些問題的乾貨,媽媽們當然會欣喜如狂了!


寫文章不用拽修辭和文採,不要繞圈子打邊鼓,只要你直奔主題,有理有據,真情實感,加上說的在理,方法的確有用,那麼你的文章就是媽媽們愛看的文章!


2,有禮物的,覺得有收穫的!


當然媽媽們也需要自身提高,或者偶爾娛樂,刷朋友圈時或在頭條溜達時,能看到你的「怎樣處理好婆媳關係?怎樣讓家裡的喪偶活過來帶娃?怎樣讓媽媽偷到更多美好時間?」等,這些文章也會是大家願意贊轉評一條龍的!


3,有啟發的,能產生共鳴的!


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經濟學,甚至電影學,藝術學,舞蹈學,不怕高大上,只要寫得有才有料有顏值,大家也都很愛看!但是,說到底,育兒文章,和養兒育女有關,和人生三觀有關,和日常油鹽醬醋有關,還有琴棋書畫詩酒花,都會是很好滴!


帶大家一起寫作,發現故事文「出事了/怎麼辦/搞定了/明白了」,不僅好寫而且好讀,也就是大家日常育兒的小故事,例如孩子給媽媽倒了一杯茶結果摔地上了,或者老公帶娃瘋跑時結果他自己把腳崴了,或者婆婆給大家講她年輕時怎麼威武嚇跑小偷的故事,稍微加上點道理,就是一鍋很好的雞湯,哈哈!

相關焦點

  • 寫作變現分享:寫好3本育兒書,發現每個媽媽都能寫好育兒文章!
    你養的娃,你養的狗,你的日常即是文章一:先盤一盤,我們為什麼能寫好育兒文章!因為你是個媽媽,因為你的觀察思考,你的真情實感,你的視角和出發點,包括你想分享的心得體驗,都那麼的與眾不同,都那麼獨一無二,也都那麼的具備你的個人色彩!這些文字,天生帶著生命力和鮮活度!例如大俠自己,孩子出生後一個月開始寫博客,一晃孩子都快15歲了,我這每天碼一篇親子育兒文章的習慣就從來沒有間斷過!很多人覺得好厲害啊,一件事居然可以堅持這麼久,怪不得寫三本育兒暢銷書!
  • 育兒文章怎麼寫?我來告訴你,掌握這6大秘訣
    要說到寫作,其實我在某母嬰平臺上寫的文章最多,從2015年寫到現在也有5年多。我來細算一下除去系統重複推薦以及其它的帖子,我估算一下目前為止已寫大概1300篇;就算平均每篇200字,我也寫了約26萬字。倍感欣慰的是我從一名育兒小白,歷練成那個母嬰平臺的育兒達人!育兒怎麼寫?
  • 這篇育兒文章,你值得看一下
    但是,育兒是不斷學習的過程,父母在養育孩子中,總會容易忽略掉一些事情。 這篇育兒文章,你值得看一下 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輕心。洛克說:「教育上的錯誤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生清洗不掉的。」雖然這句話說的有點誇張,但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越早發......
  • 一篇育兒文章,一種育兒理論,我們到底要從中看些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絡我每天寫和教育相關的文章,但心中的一個困惑其實一直沒有解決:文章寫給誰看?他們為什麼要看?即使看了,又能看到什麼呢?之所以有這個困惑,是因為在我的經驗中,好多看文章的讀者,排除消遣、休閒、打發時間之外,更多的是為了評判文章中某個經驗、觀點、理論的對錯,而不是為了從中學到點什麼。比如,看著這個媽媽的育兒心得,自然會有一部分讀者贊同:說的對,說的好!也肯定會有另一部分讀者反對:什麼狗屁玩意兒,一派胡言!
  • 從《愛的真諦》看育兒真諦
    昨天參加十三五課題STEAM實踐研討會時,主持人在開場熱身帶大家一起做了《愛的真諦》手指謠歌曲。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深深地被打動。它不僅告訴了我們愛的真諦,同時它也是育兒真諦。我回家查了一下這首歌,才知道:愛的真諦來自於《聖經》中的哥林多前書13章4-8節。那接下來先讓大家一起看下歌詞,再跟大家講講我從《愛的真諦》如何看育兒真諦。
  • 為什麼你的育兒理念這麼棒,卻沒有人瀏覽?
    網絡時代的交流,自己能做自己的伯樂嗎?經常看到一些育兒大咖發一些流傳很廣的文字時,暗想我的總結也不差啊,何不把我自己的經驗教訓寫一寫,分享給更多的新手父母們呢?但是你是否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感覺明明寫的非常棒,簡直就是用生命寫就的文字,卻無人問津。是該恨伯樂太少呢?還是思考如何破題,成為自己的伯樂?
  • 為什麼自己寫的好文章沒有什麼人看,而隨手寫卻能輕鬆10W+?
    我寫文章常常會陷入自嗨,有時候甚至會把自己感動哭,結果閱讀量都不超過10。現在想想,這些文章的共同點是:發洩情緒而不是表達情感。寫作最終的目的還是輸出,也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觀點傳遞給讀者。單純地發洩情緒,自己寫得很開心,讀者卻完全不能理解。與人交往需要換位思考,寫作同樣要從讀者角度出發。
  • 育兒書解決不了你的育兒問題.
    這裡我精簡成一篇文章,分享給大家,僅僅是我現階段的一點想法和心得,供大家參考與思考。每一位家長都應該還記得初為人母、初為人父時的那種興奮、激動,又滿懷期待的感覺。在最初,似乎每位家長都抱著「一定要當個好媽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的美好願望和堅定信念。於是,很多家長會去看一些育兒書,學習一些育兒之道。
  • 微信朋友圈育兒科普文章多,靠譜的能有幾個?
    微信朋友圈育兒科普文章多,靠譜的能有幾個?  在這一觀點的背後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所謂的「專業科普帖」背後的撰寫人基本都有海外背景,其中一些有海外留學經驗,有些可能是一直在海外生活的華人,他們普遍接受著國外的信息,倡導著國外的觀點。那麼,這些所謂的海外育兒師竟會如此熱心腸,無緣無故每天來為大家做公益科普?
  • 看育兒書就只是喝雞湯?育兒書對孩子的教育到底有沒有用?
    :一是,育兒書就是灌雞湯,喝再多都沒用,專家們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就不信他們孩子不寫作業時能忍住不吼不管?也有說,老祖宗傳下來的教育理念,自然有道理,看育兒書還不如憑經驗。二是,與第一種自然是截然相反的態度,育兒書有用,你說沒用是你自己不會用。又或是,現在都0202年了,還信著經驗那一套呢?最後一種呢,就是中立派,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育兒書對有的孩子有用,有的沒用。
  • 學了很多育兒知識卻教不好孩子?因為嚴格來說,你學的是育兒技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我們學了很多育兒知識,也自認為懂得了很多,但是在教育孩子時,仍然感到束手無策,學得所有的育兒方法好像都沒有真正的作用,並沒有幫助我們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就比如孩子的作業問題,寫這個問題的相關文章,可以說已經汗牛充棟了,隨便網上一搜就一大把,教你如何如何地輔導孩子作業,說的也是頭頭是道,講的好像都很有道理,但是當你學完之後回來實踐時,好像就不是那麼回事。它並不能幫助你解決孩子的作業問題,孩子該咋滴還咋滴。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其實歸根結底是你學的都是一些育兒技巧,並沒有形成系統的育兒理念。
  • 為什麼看了幾十本育兒書,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該醒悟了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為什麼我聽了這麼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在育兒方面,很多家長也有類似的困惑。其實所有的育兒書都有一個假設前提,就是讀者與自己的孩子關係是好的。如果讀者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有問題,那這些方法幾乎都不會有用。很多時候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 為什麼那些自以為是的爸爸們從來不看「育兒書」?
    就是有這樣一個現象:看育兒書的都是媽媽,很少有爸爸會主動地去做這件事。即使有爸爸看過,爸爸看過的育兒資料很可能都是出自媽媽的「特別交代」,爸爸們要是掃了兩眼,媽媽們就算可喜可賀了,但最後的收效也大多數不置可否。
  • 為什麼別人寫文章十萬百萬的閱讀量,而你的文章卻沒有人看?
    如果沒有閱讀,也就意味著你的文章被打入「冷宮」了。一些寫作高手無論寫什麼話題,幾乎都能夠賺到流量。而有很多寫作小白,哪怕是追了熱點也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呢?雖然熱點自帶流量屬性,但是同質化非常嚴重。所以如果無法從更另類的角度去思考去寫作,哪怕追了熱點也無法獲得高閱讀量。
  • 為什麼你辛苦寫的文章,卻沒有人看?可能一開始,就寫錯了
    文章得不到正向的反饋,自然會消耗寫作者寫作的信心。久而久之,寫著寫著,就寫不下去了。那麼,到底是為什麼會這樣呢?不得不承認,無論怎麼樣的熱點,或者策劃成功的文章,都無法做到讓世界上的每個人,都願意去閱讀。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放大受眾群體。因此,我們在經營自己的新媒體帳號時,都會給自己進行一個人設定位。
  • 育兒知識小分享:育兒七要素幫你認清育兒本質
    而早期的這些問題通常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得到愛和關注。在我們育兒的過程裡,孩子的每個行為無一例外都只是為了得到愛。我的孩子最近總是喜歡大喊大叫,這讓我們全家人都很頭疼。時間到後,幾乎每個家長都寫下了十個以上。然後,同樣在三分鐘裡再寫下孩子至少十個以上的優點,有趣的是時間到後只有極少數家長寫滿了十個,大多數家長都只寫出了孩子的3-5個優點。不知道為什麼中國家長仿佛都信奉打擊教育,大概是怕孩子驕傲吧。事實上,打擊教育給孩子帶來的糟糕影響可遠比驕傲多得多。最明顯的就是缺乏自信心,產生自我懷疑。
  • 育兒的蒙臺梭利教學法是什麼? 一篇文章帶你快速了解
    育兒的蒙臺梭利教學法是什麼? 一篇文章帶你快速了解時間:2018-03-06 16:33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育兒的蒙臺梭利教學法是什麼? 一篇文章帶你快速了解 如今,很多家長為了能讓兒童接受良好的教育費盡心思,甚至不惜重金。
  • 跟著微信朋友圈育兒靠譜嗎 朋友圈教育文章可以信嗎
    ­  一些微信公眾號運營者總能迎合有育兒困惑的父母,於是,「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孩子更有出息,乖巧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叛逆」「給孩子充分的愛,讓他們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下快樂成長」「不要相信快樂教育」等文章擁躉無數,也總能看到眾多網友留言。有的父母甚至對之有相見恨晚之感,決心照方抓藥。公眾號運營者還善於藉助社會熱點來「吸粉」。
  • 父母要領悟了《觸龍說趙太后》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育兒的真諦
    《觸龍說趙太后》是我小時候學過的一篇經典文言文,不知道現在的語文課本中還有沒有這篇文章。不過這不是重點,相信跟我一樣成為父母的80、90後應該都學過這篇文章,那就足夠了。我再帶大家簡單重溫下這篇文章。意思是說「父母愛孩子就會為他計劃長遠。你送燕後時,為她遠嫁他鄉哭個沒完,但是現在每當祭祀時,你卻祈禱'她一定不要回來',為什麼,還不是為她長遠打算,希望她的孩子成為君王,就不用回來了。」趙太后不由得點頭承認「確實是這樣。」觸龍又說道「你再看看,當初建國後趙王封侯的子孫還後繼有人的嗎?"趙太后承認道「沒有了。」
  • 看了那麼多育兒文章,依然不知道咋和孩子交流?這套話術模板拿走
    文丨福果媽媽很多時候我們會碰到這樣的父母,他們特別苦惱孩子存在的問題,什麼不聽話,叛逆,不愛學習,暴躁,等等等等。一談到孩子,他們就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苦惱地說:「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個樣子!」但是,孩子成長成什麼樣,怎麼會和父母沒有關係呢?最簡單的,父母怎麼和孩子說話,就決定了孩子會變成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