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有兩個:陷入自嗨而不自知,邏輯混亂,偏離主題。
我寫文章常常會陷入自嗨,有時候甚至會把自己感動哭,結果閱讀量都不超過10。現在想想,這些文章的共同點是:發洩情緒而不是表達情感。寫作最終的目的還是輸出,也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觀點傳遞給讀者。單純地發洩情緒,自己寫得很開心,讀者卻完全不能理解。
與人交往需要換位思考,寫作同樣要從讀者角度出發。之前一直不理解為什麼看完大咖寫的文章之後就想轉發到朋友圈,而自己的文章連打開率都低得可憐呢?寫作就是和讀者對話,所以寫作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談話的對象是誰,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哪怕你的育兒技巧的文章寫的再好也不能吸引一個只對職場有興趣的人。
與其寫「不轉不是中國人」肆意發洩情緒,不如踏踏實實與讀者共情,感受生活。
寫作的時候還會遇到一個問題:邏輯混亂,偏離主題。就像是走路,本來是往南走的,可是不知怎麼回事,走著走著就像東去了。這個時候需要一個導航來幫我們——列提綱。一開始我們就確定目的地(寫作主題),導航會幫我們規劃路線(文章結構),走路過程中導航會一直提醒我們應該朝哪個方向走,哪怕是不小心走錯了,它也會把我們拉回來(寫作時經常查看提綱,確保不跑題)。
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文章會不會10W+,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讀者會更喜歡看這種觀點明確,思路清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