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澤東如何寫文章看作風如何轉?

2020-12-17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毛澤東是文章大家,他的著作是我們黨優良文風的代表。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多次強調過文風問題。他提倡領導幹部要親自動手寫文章;寫文章要注重調查,實事求是,不要誇大;要處理好材料和觀點的關係,學會用唯物辯證法分析問題;要講究邏輯、文法和修辭,要有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寫文章要有群眾觀點,心裡裝著讀者;文章寫好後要進行反覆修改等等。(摘自《黨的文獻》)

或許有人會問,不管是在革命時代還是建設年代,毛澤東為什麼會反覆強調文風問題呢?這固然與他本人就是文章大家有關,更重要的原因在於,作為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毛澤東明白,文風好壞與黨的事業的興衰緊密相關,「學風和文風也都是黨的作風,都是黨風」(《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12頁)。文風是一名領導幹部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的重要表現,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出現毛病,往往在文風上會有所表現。因此,今天重溫和學習毛澤東關於文風問題的論述,不僅對於我們改進文風有啟發作用,對於我們轉變黨風也有重要借鑑意義,值得各級各地黨員幹部用心品味。

文品如人品,見字如見人。寫文章與做人做事做官有著不無重要的關係。難以想像,一個連文章都寫不好的領導幹部,能夠把人做好、把事做實、把官做正。領導幹部親自動手寫文章,便會逼著自己去思考、去研究、去調查,也就不會高高在上當官做老爺,同時也是率先垂範、以身作則的一種體現。寫文章貴在實事求是,從生活、從實踐出發,真誠地表達自己的心裡話,同樣,做工作也必須求真務實、實事求是,這是優良傳統,也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也更沒有決策權。領導幹部只有始終踐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能將工作做細做實做出成效。有了正確的態度,還要有正確的方法。寫文章要處理好材料和觀點的關係,幹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充分地研究問題、分析問題,才能作出科學的決策,否則,不懂裝懂、胡亂決策,只會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麻煩。寫文章要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同樣,幹工作也要有中國特色,堅持中國道路,傳承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脫離中國實際的做法是必須堅決杜絕的。寫文章要有群眾觀點,心裡裝著讀者,使讀者愛看,幹工作更要有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要站在群眾的立場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要心裡裝著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文章寫完後要反覆修改,並且要下大力氣,同樣,我黨也需要不斷創新、不斷修正、不斷完善、不斷提高。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就是我黨的一次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文風也是作風。文風正,則作風正;文風實,則作風實。毛澤東在寫文章方面的造詣和要求,是一面鏡子,更是一把尺子,需要各級各地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用心去照、用行動去度量,靠實踐去落實。一些領導幹部不願或不會寫文章,說白了,是作風不實的表現,也是黨風不正的體現。眾所周知,寫文章是件苦差事,但是作為黨的領導幹部,不想吃苦、不能吃苦,又怎麼能真正將作風轉變好、將人民服務好。能夠寫得一手好文章的幹部,其作風也不會差到哪裡。

當然,寫得一手好文章,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同樣,練得一身好本領,擁有為民務實清廉的好作風,也必須長期堅持、躬身實踐。任何企圖短平快、速成速效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必須建立健全轉作風的長效機制和制度體系,依靠制度管人管事管作風,實現常態長效,真正做到制度面前沒有特例、規則面前不留死角。如此才能在正文風的同時,轉作風、正黨風政風、帶民風社風。

相關焦點

  • 被稱為「級別最高的記者」,傳媒大V青年毛澤東如何做新聞寫文章?
    文章要掃掉「黨八股」的文風,應準確、鮮明、生動,「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沒味道,不起勁」 。甚至在標題、導語和新聞的排版、字體等方面,毛澤東都給出了切合實際的中肯意見。  毛澤東的新聞作品特點是充分運用了群眾的語言,特別是廣為人知的成語,從而容易為群眾接受。  毛澤東認為,寫文章要有群眾觀點,心裡始終裝著讀者。  毛澤東說:「你講話是講給別人聽的,寫文章是給別人看的,不是給你自己看嘛!」
  • 毛澤東談文章寫作之道
    毛澤東強調,研究具體問題,寫文章,必須「結合形勢,結合當時的政治氣候」,研究大的問題,還要有全局意識,提出領導幹部要善於辨別風向,及時把握住形勢發展變化的特點,這樣去寫文章方能「看得準、抓得快、抓得緊、轉得快」。 ★ 要處理好材料和觀點的關係,善於分析問題 有了正確的態度,還要有正確的方法。
  • 「文章群山中一座巍峨的險峰」———讀梁衡《毛澤東怎樣寫文章》
    著名作家梁衡創作的《毛澤東怎樣寫文章》正式出版。    中國人民愛戴的開國領袖毛澤東,是位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他的文章寫得好,也是有口皆碑。正因如此,假如有人對此作一專門、深入而又系統的研究,深挖這一蘊藏無窮的富礦,而且做這種研究的人本身就是一位名滿海內的文章大家,也就是說,由一位人們公認的「文章大家」來寫毛澤東這樣一位特殊意義上的「文章大家」,我們怎能抑制住熱切期待,恨不能儘早讀到他的這種研究成果?    幾日來我如獲至寶如饑似渴夜以繼日閱讀的《毛澤東怎樣寫文章》,正是這樣一本書。
  • 毛澤東談領導幹部如何做好批評和自我批評
    、如何正確地對別人展開批評三大問題。他還將批評和自我批評同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一起,確立為黨的三大作風。從此,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我們黨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力思想武器。 領導幹部要運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思想武器,至少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第一,如何進行自我批評;第二,如何對待別人對自己的批評,特別是有失偏頗甚至是根本不正確的批評;第三,如何正確地對別人展開批評。我們不妨看看毛澤東是如何看待和解決這三個問題的。
  • 毛澤東教你寫作文!
    整個20世紀,毛澤東的文章水平起碼能進前三甲。此後多年,他遇到事情就寫文章,告訴大家事情的本質是什麼,應該用什麼辦法解決,中國革命成功,三分之一的軍功章屬於毛澤東的文章。而且他還經常教別人怎麼寫文章,苦口婆心地說了很多方法,希望所有人都能和他一樣寫好文章。那麼毛澤東是怎麼寫文章的呢?其實也有方法。
  • 毛澤東教你寫作文
    符定一準備好紙、筆、題目,讓毛澤東現場寫一篇命題作文,寫完直接交卷就行。毛澤東看了一眼題目,仔細思考幾分鐘,然後提筆動手。整篇文章一氣呵成,中間沒有一絲停頓,顯然是積累深厚,胸中有乾坤。1942年2月,延安幹部坐在一起開會,毛澤東把這件事單獨揪出來批評:「你們寫標語是給農民看的,但是農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根本看不懂那兩個字,你們秀文採是給鬼看啊。」
  • 組織部領導教你如何寫機關文字
    「只有自己的境界高了,沒有私心雜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講出的話、寫出的文章人們才願意聽、願意看。」可見中央領導歷來對文風非常重視。當前一些新的文字套路值得重視,網絡上一些這個模式那個模塊就是新八股的體現,寫的人難受,看的人討厭。形式成了套路就是新的八股。
  • 毛澤東如何學英語
    從那以後,多年過去了,但毛澤東學習英語的生動情景,仍然歷歷在目。「決心學習,至死方休」毛澤東歷來十分重視中國語言和外國語言的學習,並主張把學習本國語言和學習外國語言,學習現代漢語和學習古代漢語結合起來。毛澤東多次提倡幹部學習外語。他還建議在自願的原則下,中央和省市的負責人學一種外語,爭取在5年到10年的時間內達到中等程度。1959年廬山會議初期,他重申了這一建議。
  • 毛澤東提倡領導幹部要親自寫文章 提高工作能力
    領導幹部親自動手寫文章,確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毛澤東是這樣要求領導幹部的,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他早年辦《湘江評論》時,預約的稿子常不能收齊,就冒著酷暑和蚊叮蟲咬,一個多月內,寫了四十篇文章。「大革命」時期,他背著雨傘走村串戶調查數月,不畏勞苦,寫下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為確立「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奠定了理論基礎。
  • 第二章、自己的文章自己寫
    她寫後,我修改。我修改後,又找恩來、弼時他們來談,再改。大家再看了以後,廣播。文章要別人寫是很危險的。那時批判國民黨的許多文章,新華社發的,都是我自己寫的。」②據毛澤東在延安時的保衛參謀蔣澤民回憶,當年毛澤東寫文章是非常辛苦的。那時延安地區沒有電,晚上毛澤東寫文章時點著蠟燭照明,燭光昏暗跳動,影響視力,還容易使眼睛疲勞。毛澤東寫累了,就揉揉酸脹的眼睛,再繼續寫。
  • 學習時報刊文:毛澤東、周恩來等如何教育子女
    《學習時報》2月3日刊文,講述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共和國的偉人們如何教育子女,觀察者網轉載如下:毛澤東同志的家風作者:聶文婷羅平漢毛澤東的家風,有一個醒目的標籤:嚴。
  • 毛澤東的四篇大文章
    這群人的領袖是毛澤東。歷史證明,斯諾看對了。毛澤東領導著這群先進的中國人,在中華大地上譜寫了四篇大文章,幹成了改天換地的大事業,為中華民族戰勝沉淪,實現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毛澤東最先認識到癥結所在,引導中國共產黨找到了正確方向,這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於俄國十月革命的新道路——農村包圍城市。在這條道路上,中國共產黨深深紮根於中國人民之中,以實現中國人民利益為最高準則,不斷克服自身的不健康因素,迅速成長為獨立自主的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 我黨「三大優良作風」是如何形成的
    「三大優良作風」的正式提出   1945年4月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明確指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
  • 毛澤東為誰親自寫批註 號召全黨學習?
    毛澤東逐字旁圈,提筆寫下了「不貪財」三個字的批語。李延壽在韋睿傳中寫道:「雅有曠業之度,蒞人以惠愛為本,所居必有政績。將兵仁愛,士卒營幕未立,終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毛澤東對這段話逐字旁圈,對韋睿統兵打仗能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關愛士兵、關心將士生活的優良作風,很為讚賞,遂提筆寫下了「我黨幹部應學韋睿作風」的批註。
  • 如何看待政府的家長式作風
    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是金融監管,從很多角度看,這是典型的家長式施政作風。在美國,高等級的按揭支持的證券由於被定為只需承擔較低風險,因而頗具吸引力,且因其仍享有較高回報率,因而吸引眾多銀行持有這類投資。它們根本不安全,而由於監管者曾宣稱它們是安全的,因此太多銀行過多持有了這些投資,當所有銀行同時開始拋售時,它們的風險更大了。 其他政府家長式作風導致風險的例子不勝枚舉。
  • 【轉理念、轉模式、轉作風】韓茂森:樹理念 轉模式 改作風 努力...
    【轉理念、轉模式、轉作風】韓茂森:樹理念 轉模式 改作風 努力實現法院高質量發展 2020-10-20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毛澤東文集》的點滴體會
    由於受當時的國內國際環境等多種因素限制,收入的多是一些公開發表的、理論上成熟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理論文章。相對於《毛澤東選集》,《毛澤東文集》的內容更翔實、更系統。讀《毛澤東文集》,不僅可以全面認識毛澤東思想逐步發展的脈絡,也可以學到毛澤東同志優良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
  • 軼事丨毛澤東如何與任繼愈談哲學、宗教問題
    這份記錄中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內容,包含哲學和宗教問題,和《毛澤東文集》所述,他人公開發表的文章說法一致。毛澤東在更早的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擴大會議上,談過差不多的意思,一直到1964年還談到過,前後意思是完全一致的。林克同志晚年的回憶錄所述也是完全一致的。看來這是毛澤東深思熟慮後提出的意見。
  • 文章千古事——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後對自己著述的評價
    所謂「血的著作」,指《毛選》是鬥爭的產物,由問題「倒逼」出來,寫文章是為記敘中國革命浴血奮鬥的曲折過程,總結黨和人民群眾創造的經驗,《毛選》的理論觀點是付出巨大犧牲換來的。   這個基本定位,不是偶然之思,為毛澤東反覆談及。「我們有了經驗,才能寫出一些文章。比如我的那些文章,不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是不可能寫出來的,因為沒有經驗。」
  • 如何把文章寫得更爛
    在碼字的念頭剛剛萌生時,就要考慮這篇文章給什麼樣的讀者群體看?讀者目前的關注焦點是什麼?然後避開所有的關注焦點。舉個例子吧。再過些日子是「七夕」,中國的情人節。在這天,大家不是都喜歡看美好愛情故事嗎?好,那我們就寫「清明節」,寫祭典故人,寫傷心欲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