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疫情當前,線下機構停課,但學生的學習需求不減,這無疑有助於解決在線教育的最大軟肋。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王峰
編 輯丨李博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疫情持續,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重大影響。
教育部日前下發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學生在家不外出、不聚會、不舉辦和參加集中性活動。各培訓機構也按要求取消各類線下課程。
這場疫情會不會成為線下培訓機構的「滑鐵盧」?疫情期間和之後,線下培訓機構會不會遭遇退費、招生困難,以至於陷入經營困境?
相反,在線教育迎來意外契機。一名在線教育機構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疫情降低了在線教育機構的獲客成本。
疫情當前,眾多在線教育機構向社會捐贈免費課程,踐行公益之外,這些舉措是否會成為在線教育機構之間的獲客競爭?
疫情的現金流影響可能有限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2003年『非典』時倒掉了一些校外培訓機構,這次疫情肯定也會有機構受影響。」愛學習教育集團創始人須佶成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
21世紀經濟報導梳理發現,國內規模前5名的K12校外培訓機構新東方、好未來、學大教育、精銳教育、卓越教育共有超過3300個學習中心,停課將對線下機構的現金流、後期排課造成影響。
這在2003年「非典」期間已有前車之鑑。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俞敏洪曾回憶,當年4月,大量學員要求退費,新東方卻已經把預付款花到了夏天,公司面臨著2000多萬元流動資金的赤字。
俞敏洪後來回憶說,當時情況十分緊急,如果處理不當,新東方可能面臨倒閉。最終,靠著借來的2000萬元渡過危機。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但此次疫情對培訓機構帶來的現金流影響或有限。這是因為,經過為期一年多的校外培訓機構整治,目前各機構對於「不得收取超過3個月的預付學費」的規定執行較好,因此學員即使退費,但總額有限。
此外,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目前一些機構對於疫情控制前景相對樂觀,有的機構甚至認為停課影響最短可能僅限於寒假班。
「我覺得這次疫情對於校外培訓機構可能又是一次優勝劣汰,2003年『非典』之後,就起來了很多大機構。」須佶成說。
比如新東方就經受住了考驗,到了2003年6月,大量學員回歸,俞敏洪把借的錢悉數還清。當年還在瀋陽、重慶、成都、深圳新開了新東方學校。
好未來更是鮮明的例子。「非典」發生時,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還是一名北大的研究生,剛剛開始做家教。「非典」讓張邦鑫的家教班停課,卻沒能冷卻他的野心,「非典」結束後的8月,就開始公司化運營課外輔導班,成為學而思的前身。
在線教育曾經生不逢時
對於線上教育來說,疫情則帶來了一次意外的機會。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1月29日表示,擬於多數地區原計劃正常開學的2月17日開通國家網絡雲課堂,供各地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網上學習。
「目前教育部門提出網上學習,有利於強化學生的在線學習行為。一些大的線下培訓機構也在通過線上方式服務,又進一步把學生的行為習慣推到線上去。此外,一些線上機構也在嘗試性地加大服務,去做一些免費的課程。」跟誰學創始人陳向東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2003年「非典」時,北京市教育部門也推出了雲課堂供中小學生網上學習,時移世易,如今的網絡技術已可以支持大規模學生同時在線,以及低延遲的實時互動,學習技術不可同日而語。
但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雖然也給在線教育提供了一個起步的契機,但並未帶來在線教育行業的爆發,也沒有培育出K12在線教育的頭部公司。
2003年張邦鑫的家教班停課,他轉而開發了奧數網,這個網站目前仍在運營,但寄身於好未來集團家長幫事業群,市場影響有限。
根據公開信息,新東方集團旗下的新東方在線在2003年「五一」期間,北京、上海兩地的業務量就增長77.6%和66.3%,全年招生20萬人。
但新東方在線此後卻做起了電信公司CP業務,俞敏洪曾回憶,「推出各種各樣的彩信。」直到2005年,新東方在線團隊拆分,才重回教育業務。
究其原因,當時的中小學生並沒有養成在線學習的習慣。倒是中華會計網校等在線職業教育機構抓住了這次機會,迅速做大並走向資本市場。
儘管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國內掀起了一股中小學校開辦網校熱潮,但此後這股浪潮持續萎縮,網校數量從高峰期近1000家縮減至目前的寥寥無幾。比如「非典」時曾作出重要貢獻的北大附中網校,儘管目前其運營公司仍然存續,但兩個學習網站均已無法打開。
頭部公司三季度業績或受益
如今,在線教育的技術條件已發生根本變化,以直播技術作為支撐的網校中興,已成為中小學生的重要課外輔導方式。
只不過,在解決了學員接受問題之後,在線教育遭遇了新的問題,即獲客成本高。新東方近日發布的報告指出,線下機構的付費用戶獲客成本在500-1000元,線上機構的成本在3000元以上,線上一對一機構在5000-15000元左右。
疫情當前,線下機構停課,但學生的學習需求不減,這無疑有助於解決在線教育的最大軟肋。
陳向東說:
「當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選擇在線教育的時候,某種意義上講,流量會變得便宜。」
陳向東預計,「對於頭部的在線教育機構而言,2020年第一季度寒假班基本上結束了,疫情對業績可能不會帶來影響,業績影響在第二季度可能會有顯現,但我覺得在第三季度可能會顯現得更加明顯。」
「我也不覺得在線教育機構的營銷成本會因此大幅下降,因為競爭仍是存在的。」他說。
眾多在線教育機構都開展了免費服務。學而思網校和學大教育都宣布面向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線上直播課。網易有道精品課為湖北省中小學生提供相應年級的全學科寒假系統課程。
洋蔥學院宣布742節限免課程將長期免費供全國所有中小學生家庭學習使用。掌門1對1宣布面向湖北地區中小學生,免費捐贈價值2000萬元1對1直播課程。
VIPKID免費為全國延遲開學的孩子提供150萬份春季在線課程。跟誰學向武漢中小學生捐贈2萬份價值2000萬元的寒假正價直播課。
這既是一種公益行為,同時也是一種獲客手段。21世紀經濟報導了解到,一家早教機構1月29日宣布在全國免費開放3個月的在線早教資源,發布消息的微信公號閱讀量在不到20小時內就達到「10萬+」,不到6小時申請名額就近2000份。
多名教育機構負責人表示,儘管疫情降低了在線教育機構的獲客成本,但這些流量能否轉化為正價課取決於機構的服務質量。
「家長並不會因為聽了免費課,就會選擇留下來。」一家在線教育機構負責人說。「捐出去的免費課還要考慮到機構的服務能力,否則如果學生只是免費聽聽講座,對學習有什麼幫助?」
本期編輯 劉巷
我在看,你呢?
點擊播放 GIF 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