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感謝北京大爺提供參考意見)
因為各地環境不同,有溼有潮有乾燥有發黴,環境對蟈蟈影響極大,所以在養蟈蟈之前,必須先將飼養蟈蟈的籠洗淨消毒並日曬,這個籠最好是黑的,而且養也要從小開始——準備育蟲房。
老話講就是小蟈蟈甭見風,就在屋裡養著;科學的說法是恆溫不超過28°,這蟈蟈就是冷養命長,稍微涼快點跟人一樣,越是乾燥溫度適宜,它長得越壯壽命越長。
如果是有條件有耐心的,可以適當盤一盤蟈蟈的小籠,讓蟈蟈適應你的味道,避免開籠蟈蟈受驚飛走,這也是必須要有的「馴養」步驟。
幼蟲期餵養必須「雨露均沾」,你以為小東西吃就不饞了?它可金貴著呢!大豆、肝、紅蘿蔔等等都是它的美食,備齊了不說還得食材新鮮,要不然餵食的時候蟈蟈不易消化,那就會影響到長勢,所以多汁容易切碎(有條件可以搗成泥)的飼料能保障蟈蟈正常蛻皮,長得油光發亮。
等幼蟲期過了,別忘了換上大籠,記得也要盤一盤增加熟悉感,換籠後要確保蟈蟈能正常行動,不能讓蟈蟈一直不動,長時間靜止對蟈蟈也是一種危害,因為它會自然而然地減少蛻皮次數,會影響到繼續長大。
等蟈蟈變成了大鞘,基本上也算是養成能用了,這時的蟈蟈得備上「爬架」——因為它個頭太大,蛻皮時使不上力,在爬架上方面它主動蛻皮。這期間飼主要小心再小心,因為蛻皮的大蟈蟈膽小,儘量離得遠遠的或靜止不動,否則稍有差錯這蟈蟈就成了「瑕疵品」,比如短腿斷毛。
這時的蟈蟈非常柔軟,相信每個養過蟈蟈的人都忍不住去摸它,但一定要注意用力情況,聽大爺說摸狠了蟈蟈也就沒了,不是說死掉,而是以後總會變得僵硬且不願意動,像是個「死物」。
一般一籠蟈蟈養得好能養個半年甚至一年,在我們這長翅的養得較多,短翅不太了解,不知道你家是否養過?有什麼有意思的事?
糧罐兒,一家略有調性的大米"收藏家"。每天與您分享科學種植技術、農業政策、農業資訊、農產品行情。日行一善,看文點讚,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