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倆的武術夢想 48年從未想過放棄 - 山西晚報數字報

2020-12-10 山西日報數字報

  10月6日,在首屆山西省青少年武術交流大會上,太原市新東武術館獲得團體總分金獎。由1998年《水滸傳》中飾演「鼓上蚤」時遷的孟耿成和三哥孟榮成創辦的新東武術館,再次成為太原武術圈內的焦點。
  早在1972年,他們一家就創建了新東武術隊,又在1986年創辦了新東武術館,鼎盛時期,慕名前來學武的學生絡繹不絕。到現在,武術館已經不復當年的榮光,但是兄弟兩人依然在為自己心中的武術夢堅守著。孟耿成仍然活躍在影視圈,三哥孟榮成堅守新東武術館,他們的嶽氏意拳(五行拳、進退連環拳)在2019年被太原市人民政府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把武術夢繼續傳承下去。
  10月21日,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太原市新東武術館,聽孟氏兄弟講述他們堅守48年的武術夢。
  「鼓上蚤」天下聞名並非一日之功
  10月21日上午,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太原市濱河西路新東武術館。孟耿成剛剛從外地返回太原,初見孟耿成,一下子就讓記者想起了《水滸傳》裡的「鼓上蚤」時遷和老版《亮劍》裡的坂田隊長。他愛說笑,在談話間瞬間就能帶人入戲,眼神犀利,嘴角眉梢都是戲。三哥孟榮成戴著眼鏡,說話有板有眼,更像一個儒雅的大學教授,但是練起嶽氏意拳,他同樣英姿煥發,瞬間變回武術家的狀態。
  孟耿成介紹,他們兄弟四人,都是從七八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孟玉清練習武術。父親跟爺爺學習了嶽氏意拳,之後又將自己的傳家寶嶽氏意拳教給了四個兒子——紫成、金成、榮成、耿成。在辦公室的顯眼處,有一塊由太原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證書。
  說起紅遍全國的時遷,孟耿成表示,其實,他早在拍《水滸傳》之前,已經參演了很多部影視劇,包括國內導演和香港導演的作品,《楊家將》《水滸外傳》《狄仁傑斷案傳奇》等多部影視劇。
  「說實話,咱是真的沒有學過科班的表演,但是我更加喜歡自己琢磨,從骨子裡揣摩角色。」孟耿成說,尤其擔任了1986年《水滸外傳》的一號主演後,自己在表演上面的進步更加明顯。「可以這樣說,拍100部跑龍套的戲,不如真真正正當一回主角。」孟耿成說,當時拍《水滸外傳》時,一集就要拍20多天,甚至一個月,12集就拍了8個多月,也是在那時候,他學會了怎樣把握鏡頭感、如何把武術更好地結合到影視劇裡等。
  再到1998年《水滸傳》選演員時,他也應邀參加了選拔。當時的選拔方式很簡單,就是把劇本給參選的演員,當下就把時遷演出來。參與這個角色的演員有五六名,當天晚上,導演組就確定他正式入選了,而結果也驗證了導演的眼力。孟耿成非常成功地塑造了「鼓上蚤」時遷這個角色,他的翻牆、上梁,各種動作非常真實,詮釋出這個角色的靈魂。再到後來,有五六個非常著名的演員,也塑造過時遷這個角色,但在多數人心目中最認可的就是孟耿成。經過幾十年的歷史證明,他幾乎就等於時遷。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孟耿成的成功,離不開自己對武術的熱愛和對表演的痴迷。1972年,在李連杰獲得全國武術冠軍的年代,他同時也是棍術的全國冠軍,拳術和刀術是優秀獎。1974年他跟李連杰、趙長軍都入選國家武術隊,成為同時代的武術驕子。當時本來有機會跟李連杰一起拍電影,可是因為拍攝了另外一部影視劇而遺憾錯過了。
  成立新東武術館 教了五萬多名學生
  1986年,孟耿成和孟榮成成立了新東武術館。其實,早在1972年,他們孟氏兄弟一家就成立了街頭武術隊——太原市新東武術隊。「起名叫新東,因為我們一家住在新民東街。」孟榮成介紹,武術館成立後,短時間內發展迅速。一方面是國內興起了一股武術熱,尤其是李連杰的《少林寺》帶動了很多人這樣的想法。另外一方面,是四弟在扮演了時遷以後,很多人就找上門來,拜他為師。
  既然開門辦武術館,就要教學生先從做人開始,然後就是基本功和嶽氏意拳、男子防身術和女子自衛術等等。學生最多的時候,有200多人同時學習武術。在山西的武術圈,提起孟氏兄弟開的武術館,無人不知。
  新東武術館的成立,使新東業餘武術學校的學生們學習武術更加專業化、系統化。在孟氏兄弟的精心教導下,他們的學生在省市、全國的武術比賽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有些學生考上大學成為「天之驕子」,有些學生參軍入伍成為光榮的解放軍戰士,有些學生憑著一身功夫跨入警界成為保一方平安的人民警察。
  2016年,因資金斷鏈,建築失修,學員盡散,一時間,新東武術館陷入低谷。
  與孟耿成「全國武術冠軍、著名影視明星」的如雷貫耳之名氣相比,三哥孟榮成略遜一籌,但其接受過正規的師範大學教育,在文化知識、藝術修養、教學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無疑又略勝孟耿成一籌。
  孟榮成說,他為弟弟的成就感到高興,甘當綠葉,讓聚光燈照在弟弟身上,而自己默默地站在其身後,運籌帷幄。這種「綠葉」精神不僅顯示出他作為兄長的大度和寬容,更展現在日常的付出。雖然現在新東武術館已經不復當年榮光,但是每到周六日,他都會親自教學。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給予不同的指導,甚至有加拿大留學生也慕名跑來求學。
  據統計,孟氏兄弟新東武術館,共培養了5萬餘名武術愛好者,有的走上了職業武術之路,有的強身健體,在各自不同的領域取得成績。
  拍短視頻、參加比賽 兩人選擇堅守
  孟榮成介紹,四弟仍然活躍在影視圈,全國到處跑,而他除了周六日正常的武術教學外,又把目光投向了拍攝武學短片的領域。
  「短視頻的興起,也給了我們展現的舞臺。」孟榮成說,他除了拍攝一些學生訓練、比賽的短視頻外,還藉助以往拍影視劇的經驗,「以武為媒」,創作小劇本,請四弟當導演,以練武的學生為主角拍攝短視頻,展現不同的主題。包括《圓夢》《手機少年》等等,有的學生為此受益,考上了傳媒學院學表演。同時,他正在撰寫回憶錄《一家非遺傳承人的故事》,他希望用自己的文字,記錄學武的經歷,鼓勵更多人熱愛武術。
  除了長年練習武術之外,他們兄弟倆還非常熱衷書法,也是太原市書法協會的會員。除了平時的以武會友,他們也常常以書法會友,一文一武,張弛有道。
  雖然武館辦學遭遇不小的挫折,但他們的舞臺在各級部門的支持下持續延伸。2018年,孟榮成在山西省第十五屆運動會上承擔開閉幕式演出受到表彰。2019年7月,孟榮成率新東武術館學員登上了香港第34屆國際文化交流大會,節目獲金獎。同年12月,又在山西省第四屆文化產業博覽會進行了武術展演。2020年春節,榮成、耿成攜《武林群芳》節目,登上山西電視臺春晚舞臺。同年10月,他們在首屆山西省青少年武術交流大會,獲得團體總分金獎。
  「至少我們周圍還有很多人喜歡武術,我的徒弟和下一代,也會武術。」孟家兄弟堅信,不管過去多久,中華武術精神不會被社會所摒棄,非遺傳統文化的價值會得到更多認同。他們也將不驕不躁,繼續堅守武術夢。

山西晚報記者 宋俊峰

相關焦點

  • 山西晚報數字報
    山西晚報訊(記者 範璐)立秋未遠,生命如歌。2020年8月31日下午,話劇表演藝術家、山西省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立秋》《生命如歌》等話劇主演董懷玉,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3歲,至此告別了他奉獻及鍾愛了一生的話劇舞臺。  1947年出生的他,經歷話劇發展的幾個時代,受到兩代國家領導人接見。他的一生,與兩部話劇淵源最深,而這也帶給他無盡的聲望與榮譽。
  • -山西晚報數字報
    山西晚報訊(記者 趙德偉 郭燕傑)通車啦,通車啦!從12月12日起,山西長治、高平、晉城等地市高鐵開通,晉東南人民圓夢高鐵。從太原出發,乘高鐵1個小時到長治,1個半小時到晉城,這在之前是不敢想像的。山西晚報記者了解到,大伙兒盼望已久的鄭太高鐵太原至焦作段12日正式開通運營,山西東南區域沿市步入高鐵時代。
  • 山西晚報主辦 太原卓玉會展服務有限公司承辦 - 山西晚報數字報
    華文眾合團隊不僅致力於提高學校的信息化和數字科技水平,更肩負著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夢想與責任。這裡的每個人,有夢想、有激情、有使命,他們正在為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業而拼搏!  聯繫電話:0351—4060414  語文報  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語文教學通訊》雜誌社,1981年《語文報》創辦後才更名為語文報社,2010年10月改制為《語文報》社有限責任公司。如今的語文報社,擁有員工二百多人,自辦發行網絡遍布全國,從業人員3000多名。2018年3月,獲得第三屆全國「百強報紙」。
  • 紮根深山32載 給留守兒童當「媽」 - 山西晚報數字報
    32年前,她剛畢業就頂著種種壓力,下定決心紮根壺關大山深處的農村學校;32年來,她以愛為先,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做學生們的良師益友;32年來,她既當老師,又當媽媽,用無私的愛為留守孩子們撐起了一片天。  開學前夕,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壺關縣,專訪了東井嶺鄉常行九年一貫制學校教師侯玉蘭。
  • 山西兄弟倆被同村村民槍殺,6個孩子幼年失親,年邁父親追兇19年
    文丨木子 審丨易桉導讀:俗話說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其實無論是做人做事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多行善事肯定會有善報,畢竟有因必有果,人們總是要為自己做過的事情付出代價,一些作惡多端的人就算四處逃亡也逃不過法律制裁
  • 山西日報手機報(晚報)2018.12.17_山西日報手機報_山西新聞網...
    ★本期關鍵詞:煤礦信息化|文瀛公園|「過期蜂蜜門」|寵物「成精」|《四十不惑》     山西日報手機報(晚報) 2018.12.17> 星期五 農曆十一月十一 第320期   ★歡迎訂閱《山西日報手機報》,發送簡訊SXRB到10658000,收到確認信息,回復即可訂閱。
  • - 山西晚報數字報
    攥在手心裡,想花又捨不得的感覺,真好。現在的孩子,過年的壓歲錢不少,兩三千元都是少的,所以如何處理就成了問題。很多孩子的零花錢,還沒在手裡焐熱,就被爸爸媽媽收了起來,美其名曰幫忙保管,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山西晚報記者走訪時發現,很多家長用壓歲錢來購買理財產品和保險。
  • 南瓜不長蔓上長根上 - 山西晚報數字報
    山西晚報訊(記者 張夢瑩)「我種了十幾年南瓜了,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就想讓大家都知道一下。」16日上午,家住太原市體育西路無線電一廠宿舍的王老先生給山西晚報打來電話,訴說自己在種南瓜時遇到的「怪事」。「大家都知道南瓜是長在蔓上的,但這個南瓜它是長在根上的,特別奇怪。」王老先生說。
  • 侯小明:校企合作 讓更多職中生找到方向 - 山西晚報數字報
    到太原工作之前,他一直在山西晉能集團晉城有限公司下屬的酒店工作,在晉城工作時,侯小明就曾在陽城職中當了兩年學生們的實操老師。  12月20日,山西晚報記者採訪侯小明時,他說,作為校企合作的任教老師,在任教的這幾年裡,深刻感受到職中生對未來的迷茫。現在他除了做好本職工作,還有一個夢想:就是在任教期間,幫更多的職中生找到前行的方向。
  • 丈量腳下熱土 我們行走在沁河岸邊 - 山西晚報數字報
    繼「千裡走黃河」之後,2019年,山西晚報又組織了大型採訪活動「千裡走沁河」——就是要「走」,就是要記者親自丈量腳下的土地,然後用「眼」去觀察,用「腦」去思考,最後,用「筆」去寫言之有物充滿真情實感的稿件。
  • 在親人眼中 他這輩子只屬於核電站 - 山西晚報數字報
    結婚20多年,喬素凱沒幹過一點家務,有一次想表現表現,就給蔡玲玲熬了一鍋海帶黃豆湯,結果海帶沒洗,湯裡全是沙子。即便那樣,蔡玲玲還是非常滿足地把湯都喝了,還不停地說「好喝好喝」。  「我自己從來沒買過衣服,都是老婆打理的,她買啥我穿啥。」一旁的喬素凱滿臉幸福地說,「說真的,我這媳婦兒是真好。這麼多年,我和兒子的頭髮都是她理,沒去過理髮店。
  • 傳統與創新之間,盡享山西文化之美 - 山西晚報數字報
    12月9日,第四屆山西文博會已經進行過半,但是觀展者的熱情不減。這次的展覽到底有哪些亮點,吸引大家蜂擁而至?山西晚報記者一路看展、一路讚嘆,就把所觀所感的新奇特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同展區黑科技 用冰屏體現秀美風光  2018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8分鐘」使用的冰屏曾讓觀眾發出嘖嘖讚嘆;2018年7月16日,在大同舉辦的第四屆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上,24組冰屏的出現震撼觀影者。冰屏這一黑科技如果出現在文博會上,會是什麼效果?
  • 戀舊老人遇到熱心店主 幫他找到停產手機的觸屏筆 - 山西晚報數字報
    70多歲的太原市民馮先生的手機用了十幾年,前段時間不小心把觸屏筆丟了,為了找到合適的觸屏筆,他費了不少勁。幸好,他遇到了一位熱心的手機店店主。「我就想表揚一下那個幫我找到手機觸屏筆的老闆。」  3月19日下午,馮先生來到山西晚報辦公室,想通過本報表揚一位熱心的手機店店主。
  • 請搬家公司搬家,搬出一堆煩惱 - 山西晚報數字報
    7月10日、11日,山西晚報記者隨機採訪了太原部分市民和搬家公司,同時也和相關部門共同探討了這個問題。  走訪   市場混亂 遇到問題是常事  「我遇到過一次,特別讓人生氣。」太原市民何女士說,她前段時間搬家時,搬家公司的工人已經到了樓下,卻在看了家具等情況後要臨時加價。因為談不攏,何女士只能重新找了一個搬家公司。
  • 山西晚報創刊20周年,邀請12位讀者走進報社交流
    從晚報創刊起,我就一直在關注它。多年來,我一直在給山西晚報投稿,寫過不少稿件。我與山西晚報的情分和緣分從未間斷。後來,我又考了公務員,現在作為駐村書記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 金虎便利旗下公司衝刺A股 - 山西晚報數字報
    山西晚報訊(記者 張珍)近日,山西證監局官網披露消息稱,山西金度生活便利股份有限公司已於2月26日進行首發上市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為光大證券。此舉也意味著,作為我省三大知名連鎖超市之一的金虎便利,將成為首個明確衝刺A股的本地知名連鎖超市品牌。  目前,我省有三家較為知名連鎖超市品牌,分別為金虎、唐久和美特好。
  • 打個電話上門回收 - 山西晚報數字報
    ……  近幾日,不時有太原市民給山西晚報熱線0351—4286666打來電話,反映有人將沒用的廢舊家具隨意扔在馬路邊上,不僅影響交通還影響市容環境。除此之外,還有市民打來電話詢問,搬家時有張不要的雙人床,該如何處理?  8月24日至31日,山西晚報記者走訪多條街道,採訪環衛工人、小區居民和物業,聯繫環衛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幫助市民們尋找解決方案。
  • 山晚小記者探秘太原植物園 - -山西晚報數字報
    22日,山西晚報小記者受邀參觀太原植物園,用記者的眼光發現植物園不一樣的魅力!  植物園的「建築之美」  太原植物園,坐落於太原市晉源區太山腳下,北鄰蒙山大佛景區,西依著名的太原太山景區,南連太古公路,東鄰舊晉祠路。
  • 太和兄弟倆因口角起衝突致人死亡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21年前,太和縣的李某華、李某玉兄弟二人因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此後隱藏在茫茫人海中不知所終。2020年8月27日,太和警方根據云南警方提供的消息,前往雲南邊境小城瑞麗先後將兄弟倆擒獲。據了解,兄弟二人都已結婚生子。
  • 夢想一直在路上,從未停止過
    在我們追逐夢想的路上,有那麼一幫人,有時候,可能有那麼一刻讓你突然想放棄,但最終你相信了夢想,你堅持了下去。沒有之一,因為熱愛;所以你沒有止步過。在這過程中,雖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無論結果多麼的糟糕,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一點,因為夢想在路上,我們不可能停下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