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在首屆山西省青少年武術交流大會上,太原市新東武術館獲得團體總分金獎。由1998年《水滸傳》中飾演「鼓上蚤」時遷的孟耿成和三哥孟榮成創辦的新東武術館,再次成為太原武術圈內的焦點。
早在1972年,他們一家就創建了新東武術隊,又在1986年創辦了新東武術館,鼎盛時期,慕名前來學武的學生絡繹不絕。到現在,武術館已經不復當年的榮光,但是兄弟兩人依然在為自己心中的武術夢堅守著。孟耿成仍然活躍在影視圈,三哥孟榮成堅守新東武術館,他們的嶽氏意拳(五行拳、進退連環拳)在2019年被太原市人民政府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把武術夢繼續傳承下去。
10月21日,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太原市新東武術館,聽孟氏兄弟講述他們堅守48年的武術夢。
「鼓上蚤」天下聞名並非一日之功
10月21日上午,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太原市濱河西路新東武術館。孟耿成剛剛從外地返回太原,初見孟耿成,一下子就讓記者想起了《水滸傳》裡的「鼓上蚤」時遷和老版《亮劍》裡的坂田隊長。他愛說笑,在談話間瞬間就能帶人入戲,眼神犀利,嘴角眉梢都是戲。三哥孟榮成戴著眼鏡,說話有板有眼,更像一個儒雅的大學教授,但是練起嶽氏意拳,他同樣英姿煥發,瞬間變回武術家的狀態。
孟耿成介紹,他們兄弟四人,都是從七八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孟玉清練習武術。父親跟爺爺學習了嶽氏意拳,之後又將自己的傳家寶嶽氏意拳教給了四個兒子——紫成、金成、榮成、耿成。在辦公室的顯眼處,有一塊由太原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證書。
說起紅遍全國的時遷,孟耿成表示,其實,他早在拍《水滸傳》之前,已經參演了很多部影視劇,包括國內導演和香港導演的作品,《楊家將》《水滸外傳》《狄仁傑斷案傳奇》等多部影視劇。
「說實話,咱是真的沒有學過科班的表演,但是我更加喜歡自己琢磨,從骨子裡揣摩角色。」孟耿成說,尤其擔任了1986年《水滸外傳》的一號主演後,自己在表演上面的進步更加明顯。「可以這樣說,拍100部跑龍套的戲,不如真真正正當一回主角。」孟耿成說,當時拍《水滸外傳》時,一集就要拍20多天,甚至一個月,12集就拍了8個多月,也是在那時候,他學會了怎樣把握鏡頭感、如何把武術更好地結合到影視劇裡等。
再到1998年《水滸傳》選演員時,他也應邀參加了選拔。當時的選拔方式很簡單,就是把劇本給參選的演員,當下就把時遷演出來。參與這個角色的演員有五六名,當天晚上,導演組就確定他正式入選了,而結果也驗證了導演的眼力。孟耿成非常成功地塑造了「鼓上蚤」時遷這個角色,他的翻牆、上梁,各種動作非常真實,詮釋出這個角色的靈魂。再到後來,有五六個非常著名的演員,也塑造過時遷這個角色,但在多數人心目中最認可的就是孟耿成。經過幾十年的歷史證明,他幾乎就等於時遷。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孟耿成的成功,離不開自己對武術的熱愛和對表演的痴迷。1972年,在李連杰獲得全國武術冠軍的年代,他同時也是棍術的全國冠軍,拳術和刀術是優秀獎。1974年他跟李連杰、趙長軍都入選國家武術隊,成為同時代的武術驕子。當時本來有機會跟李連杰一起拍電影,可是因為拍攝了另外一部影視劇而遺憾錯過了。
成立新東武術館 教了五萬多名學生
1986年,孟耿成和孟榮成成立了新東武術館。其實,早在1972年,他們孟氏兄弟一家就成立了街頭武術隊——太原市新東武術隊。「起名叫新東,因為我們一家住在新民東街。」孟榮成介紹,武術館成立後,短時間內發展迅速。一方面是國內興起了一股武術熱,尤其是李連杰的《少林寺》帶動了很多人這樣的想法。另外一方面,是四弟在扮演了時遷以後,很多人就找上門來,拜他為師。
既然開門辦武術館,就要教學生先從做人開始,然後就是基本功和嶽氏意拳、男子防身術和女子自衛術等等。學生最多的時候,有200多人同時學習武術。在山西的武術圈,提起孟氏兄弟開的武術館,無人不知。
新東武術館的成立,使新東業餘武術學校的學生們學習武術更加專業化、系統化。在孟氏兄弟的精心教導下,他們的學生在省市、全國的武術比賽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有些學生考上大學成為「天之驕子」,有些學生參軍入伍成為光榮的解放軍戰士,有些學生憑著一身功夫跨入警界成為保一方平安的人民警察。
2016年,因資金斷鏈,建築失修,學員盡散,一時間,新東武術館陷入低谷。
與孟耿成「全國武術冠軍、著名影視明星」的如雷貫耳之名氣相比,三哥孟榮成略遜一籌,但其接受過正規的師範大學教育,在文化知識、藝術修養、教學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無疑又略勝孟耿成一籌。
孟榮成說,他為弟弟的成就感到高興,甘當綠葉,讓聚光燈照在弟弟身上,而自己默默地站在其身後,運籌帷幄。這種「綠葉」精神不僅顯示出他作為兄長的大度和寬容,更展現在日常的付出。雖然現在新東武術館已經不復當年榮光,但是每到周六日,他都會親自教學。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給予不同的指導,甚至有加拿大留學生也慕名跑來求學。
據統計,孟氏兄弟新東武術館,共培養了5萬餘名武術愛好者,有的走上了職業武術之路,有的強身健體,在各自不同的領域取得成績。
拍短視頻、參加比賽 兩人選擇堅守
孟榮成介紹,四弟仍然活躍在影視圈,全國到處跑,而他除了周六日正常的武術教學外,又把目光投向了拍攝武學短片的領域。
「短視頻的興起,也給了我們展現的舞臺。」孟榮成說,他除了拍攝一些學生訓練、比賽的短視頻外,還藉助以往拍影視劇的經驗,「以武為媒」,創作小劇本,請四弟當導演,以練武的學生為主角拍攝短視頻,展現不同的主題。包括《圓夢》《手機少年》等等,有的學生為此受益,考上了傳媒學院學表演。同時,他正在撰寫回憶錄《一家非遺傳承人的故事》,他希望用自己的文字,記錄學武的經歷,鼓勵更多人熱愛武術。
除了長年練習武術之外,他們兄弟倆還非常熱衷書法,也是太原市書法協會的會員。除了平時的以武會友,他們也常常以書法會友,一文一武,張弛有道。
雖然武館辦學遭遇不小的挫折,但他們的舞臺在各級部門的支持下持續延伸。2018年,孟榮成在山西省第十五屆運動會上承擔開閉幕式演出受到表彰。2019年7月,孟榮成率新東武術館學員登上了香港第34屆國際文化交流大會,節目獲金獎。同年12月,又在山西省第四屆文化產業博覽會進行了武術展演。2020年春節,榮成、耿成攜《武林群芳》節目,登上山西電視臺春晚舞臺。同年10月,他們在首屆山西省青少年武術交流大會,獲得團體總分金獎。
「至少我們周圍還有很多人喜歡武術,我的徒弟和下一代,也會武術。」孟家兄弟堅信,不管過去多久,中華武術精神不會被社會所摒棄,非遺傳統文化的價值會得到更多認同。他們也將不驕不躁,繼續堅守武術夢。
山西晚報記者 宋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