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報訊(記者 範璐)立秋未遠,生命如歌。2020年8月31日下午,話劇表演藝術家、山西省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立秋》《生命如歌》等話劇主演董懷玉,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3歲,至此告別了他奉獻及鍾愛了一生的話劇舞臺。
1947年出生的他,經歷話劇發展的幾個時代,受到兩代國家領導人接見。他的一生,與兩部話劇淵源最深,而這也帶給他無盡的聲望與榮譽。2004年,話劇《立秋》建組初期,為了爭取到馬洪瀚這個角色,他工工整整地寫了一份7000多字的人物理解遞交到導演手中。導演看到感嘆,沒見過這麼認真的演員,票號經理馬洪瀚非他莫屬。而他也不負眾望,成就了日後將要紅遍中國的《立秋》,演活了一位集正氣、骨氣、霸氣於一身的戰敗了的末路英雄、一位雖敗猶榮的山西晉商。
還有一部劇是《生命如歌》。這位當時已67歲的藝術家看到《生命如歌》的劇本,感覺到了磅礴的情感和一種歷史使命,他毅然接下這部戲。他挑戰自我,顛覆自己,演活了一個在黨性和人性面前糾結了一輩子的人。這樣一位藝術家,在「飛沙走石、狂風肆虐、寸草不生」的新疆演出道路上,行進得意氣風發,始終不悔。
2007年4月18日,因主演話劇《立秋》,董懷玉受到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2016年8月18日,因主演話劇《生命如歌》,董懷玉作為劇組唯一代表,受到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2019年5月27日,董懷玉結束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國家高雅藝術進校園《生命如歌》的演出,那天是他最後一次成為老軍墾「陳旭剛」。
2019年8月28日,董懷玉在大同大劇院演出了他的最後一場《立秋》。當天也是「馬洪瀚」最後一次將直擊人心的「天地生人,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勤奮、敬業、謹慎、誠信」臺詞說給臺下觀眾聽。
斯人已逝,經典長存!
董懷玉同志遺體告別儀式於9月2日7時在永安殯儀館舉行。
董懷玉同志生平
董懷玉同志,男,漢族,1947年1月出生,山東平原人。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的話劇、影視劇表演藝術家,山西省話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藝術總監,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山西朗誦藝術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多所大學客座教授。1981年2月調入山西省話劇院從事話劇影視劇表演,2009年1月退休。
董懷玉同志一生鍾愛文藝事業,在幾十年的表演藝術生涯中,塑造了許多閃光形象。曾主演《危險的旅行》《劉胡蘭》《孔繁森》《立秋》《生命如歌》等多部話劇;曾在《天網》《百團大戰》《漢劉邦》等電視連續劇中飾演主要角色;曾獨立執導《風流唐伯虎》《響水河的故事》等電視連續劇。編導(之一)的720集電視教學片《漢字宮》,獲得美國好萊塢首屆國際電影電視節「最佳電視系列片創意獎」。
董懷玉同志在話劇《立秋》中飾演主要角色「馬洪翰」,該劇榮獲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獎等全國所有重大獎項。十餘年間演出近800場,足跡遍布33個省、132個城市。個人榮獲第十二屆文化部文華大獎「表演獎」、第六屆中國話劇金獅獎「表演獎」、第十六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藝術「主角獎」。
董懷玉同志在援疆大戲《生命如歌》中擔任主要角色「陳旭剛」,該劇榮獲山西省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等獎項。
2018年度入選山西省委組織部「三晉英才」支持計劃高端領軍人才。
董懷玉同志退休後,始終堅守在戲劇演出的舞臺上至生命的最後一程,他始終心系話劇事業、劇院發展和人才培養,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的藝術人生。曾在藝術精品進校園演出過程中,在天津民航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等多所全國高校舉辦過精彩的個人講座,培養了無數話劇粉絲。
董懷玉同志一生坦坦蕩蕩,是非分明,充滿浩然正氣。他為話劇演藝事業奉獻了一生,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離去,是山西省話劇院的損失,是話劇界的損失。
沉痛哀悼!董懷玉同志,一路走好!
山西晚報昔日報導節選【2007年10月12日】
董懷玉:一個話劇名角的回歸
他,曾經因為喜愛,34歲時半路出家,跨入了話劇的大門;他,曾經因為灰心,50歲時決意告別話劇舞臺;他,正在因為希望,61歲時重拾夢想,放言要把話劇當作終身職業!他,就是因為話劇《立秋》而擁有了另一個名字和生命的「馬洪瀚」,他名叫董懷玉。
經歷過人生大風大浪的董懷玉,跨越了山西文化發展的諸多重要階段。那看似個例的生命軌跡中,喜和悲都滲透著某一類人的人生語調。
回望過去5年山西的文化路,《立秋》像一座挺拔的山峰,讓人無法迴避,而董懷玉就是這樣走入了我們的視線。
無奈:忍痛「拋棄」話劇
1981年,從臨汾鋼鐵公司工會調到山西省話劇院的董懷玉,逐漸憑藉在《危險的旅程》《孔繁森》等作品中的出色演出,確立了自己在話劇領域的地位。
然而,正當他躊躇滿志準備在話劇舞臺施展拳腳的時候,話劇整體蕭條的現實擊碎了他的夢想。「上世紀90年代,演出很少,話劇院各方面的條件都無法改善。我們一家三口長期住在一個40平方米、不見太陽的小黑屋裡,日子挺難。」
1996年,多數話劇演員開始另謀生路,董懷玉也決定離開劇院,只保留關係。「那時,我覺得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去話劇舞臺了!1998年,女兒為我們在上海買了房,我決定提前退休。」回頭看那段日子,董懷玉充滿無奈。
翹首:變革激活夢想
2003年春節,太原的一個電話打到了董懷玉在上海的家,山西省話劇院院長賈茂盛說有個本子不錯,希望董懷玉能回太原一趟。「我很快就回去了,實話說,我的目的是為了回去辦提前退休手續。」董懷玉說得直截了當,可賈院長把他攔住了,還給了他一個劇本,這正是讓董懷玉再也放不下的《立秋》。
看完劇本,董懷玉覺得不錯,但並沒馬上答應,只是把退休的事放到了一邊。
就在董懷玉考慮的這段時間裡,山西的文化界也經歷一場嬗變,探索一條地域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新路子成了這場變革的主旨。有意思的是,這正好與《立秋》所要弘揚晉商精神的立意不謀而合。
如果說這樣一場聲勢浩大的變革,對於身處異鄉的董懷玉來說,還只是「略有耳聞」的話,那麼2004年年初,當省話劇院集合名導陳顒、著名舞美設計毛金鋼等一大批中國文化圈裡的大腕來到《立秋》劇組時,董懷玉知道,山西要動真格的了!他不再猶豫,再次投身於摯愛的話劇舞臺,「成了一種命定的回歸。」
感動:信仰從此不移
為了爭取到馬洪瀚這個角色,董懷玉工工整整地寫了一份7000多字的人物理解遞交到導演手中。「我90年代曾擔任過《昌晉源票號》的製片人,我堅信自己有能力把馬洪瀚演好。」角色很快確定,董懷玉開始了塑造另一個生命旅程。
接下來,董懷玉有了一段人所共知的經歷。從2004年4月至2007年10月,他隨同《立秋》劇組,跨越了海峽兩岸和祖國的大江南北,演出330餘場,創造了當代話劇界的神話。而《立秋》也成為新的文化背景下和文化體制改革中結出的最豐碩的果實。
每一次在臺上的演出,董懷玉都全情投入,他說:「雖然每演一次馬洪瀚都是在透支生命,可能演這樣的角色,值!」
……
在《立秋》演出中,董懷玉先後推掉了在《神鵰俠侶》和多部影視劇中演出的機會,也堵死了很多掙錢的路。
走到現在,年過六旬的董懷玉感慨頗多:「每當我想到陳導為了這部戲把命都搭上了,我就沒法動搖。《立秋》讓我堅定了話劇理想,我想,它真的是我的終身職業!」
山西晚報記者 範璐
1、董懷玉在《生命如歌》中的表演細膩而感人。
2、《立秋》裡的馬洪翰成為董懷玉一生的經典角色。
3、董懷玉在演出《立秋》後,被粉絲圍著籤名。
4、舞臺之下,角色之外的董懷玉。
圖片來源自山西省話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