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中元節民間有酬神表演 放河燈寄託對先人思念
資料圖: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乙未年中元節祭祖大典」在山西洪洞大槐樹祭祖園舉行,來自海內外的近萬名移民後裔齊聚大槐樹下,同祭移民祖先,共話血脈相連的根祖情懷。 任彥薇 攝 中元節是中國民間的祭祀節日,又稱「鬼節」、「七月半」等。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劉一達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時介紹,這一天民間會有放河燈、酬神表演等一系列民俗活動。 按照傳統習俗,中元節一般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據公開資料顯示,七月原本是小秋,這時已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按照慣例,人們要用新米祭祀祖先,報告收成。
-
蓮花池河燈會~中元節為啥要放河燈?
隨著中元節的臨近,第二屆蓮花池河燈會很快就要開幕了,大家是不是很期待?中元節放河燈,不僅可以寄託對先祖的哀思、弘揚傳統孝親文化,還能為我們的生活增加節日的氣氛,讓生活充滿了莊嚴的儀式感。那麼,為什麼中元節要放河燈?放河燈有哪些講究?
-
七月半,祭親友,拜先祖
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
中元節 | 憶故人,寄哀思!
中元節 中元節的由來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
民俗│中元節雜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溫江史志,ID:JXJ-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看到小區公告欄張貼的「中元節文明祭祀倡議書」,才發現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又臨近了。中元節是川西民間重要的祭祀節日,從七月十二起到七月十五中元期間,舊時有著系列的民俗活動。溫江中元節都有什麼習俗呢?我們先來看看歷史記載吧:十四日抵暮,備羹餃、茶酒、冥錢,致祀祖先。十五日例應致祭北壇無祀鬼神,其祭品、迎神等項,照前清明例舉行。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不能做什麼事 鬼節禁忌是真的嗎幾點不能出門
中元節也稱之為「鬼節」,又一年的中元節馬上就要到了,大家知道中元節的風俗禁忌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中元節的風俗禁忌,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中元節的風俗放河燈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
-
中元節風俗有哪些? 一口氣搞懂中元節的來歷
中元節風俗有哪些? 一口氣搞懂中元節的來歷時間:2020-09-02 13:49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元節風俗有哪些? 一口氣搞懂中元節的來歷 今天是2020年的9月2日,星期三。庚子年(鼠年)七月十五,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鬼節。
-
揭秘中元節是什麼節幾月幾號 中元節有哪些禁忌呢?
揭秘中元節是什麼節幾月幾號 中元節有哪些禁忌呢?時間:2016-08-17 14:23 來源:華聲在線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揭秘中元節是什麼節幾月幾號 中元節有哪些禁忌呢?
-
中元節又叫鬼節?中元節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匯總
01\中元節由來 《春秋繁露·四祭》中有云: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 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
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節是怎麼由來的?中元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如《儀禮·覲禮》:「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瘞。」其註疏燔柴為:「升、沉、瘞」祭禮,是天子。道教認為產生天地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稱「官」,即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節段。天官紫微大帝賜福,誕於正月十五,稱上元節。地官清虛大帝赦罪,誕於七月十五,稱中元節。水官洞陰大帝解厄,誕於十月十五,稱下元節。
-
司馬缸說丨今天中元節,其實這是一個溫暖的節
△中元節祭祖古人如何過中元節?「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時祭,以及與之相關的祖靈崇拜。古時由於生產能力與認識水平有限,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在七月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嘗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
中元節的由來與習俗禁忌
另一則為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咽。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
-
中元節的習俗:祭奠先祖,拜掃新墳,成為了每家每戶相傳的節日!
中元節的習俗:祭奠先祖,拜掃新墳,成為了每家每戶相傳的節日!1. 祭先祖。中元節一如清明節,人無貧富,皆祭其祖先。祭先祖、焚燒紙錢及其它冥器的習俗,至遲在宋代,已蔚然成風。《東京夢華錄》卷八「中元節」條載,北宋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噗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潘樓并州東西瓦子亦如七夕。
-
-山西晚報數字報
山西晚報訊(記者 趙德偉 郭燕傑)通車啦,通車啦!從12月12日起,山西長治、高平、晉城等地市高鐵開通,晉東南人民圓夢高鐵。從太原出發,乘高鐵1個小時到長治,1個半小時到晉城,這在之前是不敢想像的。山西晚報記者了解到,大伙兒盼望已久的鄭太高鐵太原至焦作段12日正式開通運營,山西東南區域沿市步入高鐵時代。
-
中元節:三流合一,慎終追遠
中元節其實來源於道教,而它的前身則為民間的「秋嘗祭祖」,包括佛教的「盂蘭盆節」亦早於中元節而誕生,只是伴隨著歷史的演進,俗道僧三流合一,也給世人帶來積極的富含人情味的精神內核。一、中元節簡介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其產生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及相關時祭,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
-
中元節習俗知多少?看看你知道幾個?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是民間傳統節日。「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時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農曆七月十四日。此時一些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農作物祭供,向祖先報告秋天的收成。因此每到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家家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
中元節,我們該知道的小知識
1.中元節名稱中元節,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俗稱七月半、鬼節、或者施孤、地官等。每年的七月十四、就是中元節。中元節該稱盂蘭盆、祭祖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據說中元節來源於2.來源中元節來源不一,有的說:「中元節」始於東漢後,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
-
中元節文明祭祀的正確打開方式
主動通過網上祭掃、家庭追思會、敬獻鮮花、撰寫祭文、集體共祭等現代文明方式緬懷親人,樹立新時代文明殯葬新風尚。(網上祭掃、家庭追思會引導視頻可通過市民政局官網「天津殯葬」板塊、「津心辦—社會保障—殯葬服務—網上祭掃」登錄使用)。 三、孝老敬親,傳承文化。
-
【中元節】中元寄哀思,燈下念故人
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元節起源 中元節源於早期的「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如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
-
中元節: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祭祖感恩
中元節的意義 敬畏自然,祭祖感恩 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