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池河燈會~中元節為啥要放河燈?

2020-12-24 金水大道

隨著中元節的臨近,第二屆蓮花池河燈會很快就要開幕了,大家是不是很期待?中元節放河燈,不僅可以寄託對先祖的哀思、弘揚傳統孝親文化,還能為我們的生活增加節日的氣氛,讓生活充滿了莊嚴的儀式感。那麼,為什麼中元節要放河燈?放河燈有哪些講究?

河燈,又叫荷燈,亦稱蓮花燈,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民間祭祀和宗教活動,用來悼念逝去的親人和對活著人的祝福。河燈會一般設在七月十五中元節,so,我們得先了解一下中元節。

在很多人印象中,中元節就是鬼節,人們都在這天去逝者的墳前祭祀。還有傳說是,中元節是鬼界的狂歡節,陰曹地府每年在這天打開鬼門關放假一天,並免收高速通行費,讓眾鬼盡情撒歡Party。哈哈,有些人還真信了,念叨著「七月十五鬼門開」,嚇得不敢出門,其實這純粹就是誤解了中元節。不然,西方的萬聖節也是鬼節,人家怎麼就成了充滿歡樂驚喜和刺激的節日呢?

中元節是個很巧合的日子,這一天重合了三個節日,分別是民間「七月半」祭祖節、佛教的「盂蘭盆節」、道教的「中元節」,咱們一個一個的啦。

先說在中國出現最早的「七月半」,這個節日出現的相當早,可以追溯到文字記載前的上古時代,那時候人的思想很簡單,就是在豐收的季節感謝神靈的庇佑、感恩先祖的保佑,一開始也沒有個固定日期,後來想定個準日子,就定在七月中旬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就是是七月十五。也是,到8月份又收秋又過中秋節的,哪還有時間啊?

佛教在公元67年,也就是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傳入我國。南北朝時期,尊崇佛教的南梁梁武帝在大同四年,舉行了中國最早的盂蘭盆法會,開啟了早期的盂蘭盆節。

但佛教的「盂蘭盆節」 據說是源於佛祖釋迦牟尼的故鄉古印度,起源於「目連救母」的傳說。佛教因此在這天舉行盂蘭盆法會,淨壇繞經、上蘭盆供、眾僧受食,既可為在生父母添福添壽,又可為已逝的父母離開苦海,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說實話,這個節日知道的人不是太多。

再說道教的中元節,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神系中的三官大帝,名曰天官、地官、水官,又名上元、中元、下元,職能分別為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所以就把天官生日的正月十五定為上元節,地官生日的七月十五定為中元節,水官生日的十月十五定為下元節。

地官負責的部門是赦罪,每年的七月十五這天,地官會降臨人間,「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鬼囚徒,亦得解脫」(《修行記》),道教在這天舉行「中元普渡」法事,普度十方孤魂野鬼,順帶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道教信眾參與後,為自家逝去的親人祈福,希望他們在陰間過得更好一點,這就是民間「鬼節」之說的來歷。

在唐代的時候,除佛教外,本土宗教道教也開始盛行,道教的中元節之稱開始逐漸取代七月半和盂蘭盆節,所以唐詩中不乏描寫中元節的佳作。唐代中後期,中元節正式命名,三個民俗完美融合,而這三個民俗,目的同樣是傳播孝文化、緬懷先祖、感恩親人。

說完中元節,就該說說放河燈了。據說放河燈最早也是起源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佛教的忠實fans梁武帝引進盂蘭盆節後,積極倡導水陸法會,讓僧人當天在放生池燃放河。後來唐代時放生池開始逐漸增多,到了提倡道教的宋代,北宋真宗乾脆下了個文件,通知中元節燃放河燈。伴隨著道教、佛教在全國的傳播,放河燈在全國開始家喻戶曉。

正月十五的上元節在西漢逐漸演變為元宵節,元宵節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期待著天官的賜福,從而形成以看花燈、猜燈謎為主的節日。而中元節同樣是張燈,燃放的河燈卻要投放在河水中。這是因為,古人認為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河燈投放在水中,就能「度鬼」和「照冥」,不僅能普度沿途的孤魂野鬼,還能照亮逝者由此岸到達彼岸的必經之路。可見,燃放河燈不僅能寄託對先人的哀思、增加節日氣氛,還能解脫那些找不到組織亂惹事的ghost,確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善事,當然世代相傳,經久不衰。

河燈又叫荷燈、蓮花燈,是以外形宛若蓮花。前面說過,最早的河燈起源於佛教的盂蘭盆節,佛家以蓮喻佛,蓮就是佛的象徵,蓮花是聖潔之花,象徵菩薩在生死煩惱中出生,而不為生死煩惱所幹擾。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親手做一盞蓮花河燈的衝動?如果有,來陽穀縣蓮花池河燈會吧,2019年8月15日-8月17日三天,每天都有精彩的文藝節目上演,還有2公裡長熱鬧的民俗大集,會有多達5000盞河燈投放在優美的金堤河中。不僅如此,8月17日晚還會帶大家親手製作蓮花燈,嘗試親自動手的喜悅,還等什麼,快去通知自己的小夥伴吧!

另外,還有一件鮮為人知的事情,蓮花池村就有一座歷史悠久的三官廟,供奉的就是上面說的三官大帝,河燈會玩累了,不妨到三官廟上上香,祈求三官大帝的保佑,聽說很靈的喲~

感謝圖片拍攝者的辛勤勞動!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古時中元節民間有酬神表演 放河燈寄託對先人思念
    資料圖: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乙未年中元節祭祖大典」在山西洪洞大槐樹祭祖園舉行,來自海內外的近萬名移民後裔齊聚大槐樹下,同祭移民祖先,共話血脈相連的根祖情懷。 任彥薇 攝  中元節是中國民間的祭祀節日,又稱「鬼節」、「七月半」等。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劉一達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時介紹,這一天民間會有放河燈、酬神表演等一系列民俗活動。  按照傳統習俗,中元節一般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據公開資料顯示,七月原本是小秋,這時已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按照慣例,人們要用新米祭祀祖先,報告收成。
  • 又是一年中元節 雙塔公墓河燈祭 - 山西晚報數字報
    我們會好好照顧媽媽……」9月2日上午9時許,太原雙塔革命公墓,太原市民張女士恭敬地將寫著美好心願的荷花燈,放進雙塔革命公墓河燈祭鏡面水池裡。  中元節,太原市民張女士早早地來到太原雙塔革命公墓祭奠父親。看到現場有免費組織的河燈祭活動,張女士現場給父親寫起了卡片。張女士的父親去世多年,母親一直隨自己生活。張女士知道,父親最不放心的是自己的母親。於是,在卡片上寫下,她會好好照顧自己的母親。
  • 國內拍影視劇可能不能再用河燈道具了,韓國已成功申請河燈入遺
    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新動態,公布了世界非遺大會最新消息,其中就有「韓國燃燈會」申請成功,已被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之前國內播出的《如意芳霏》這部電視劇就被韓國網友譴責過,他們表示劇組的「河燈」是抄襲了他們的韓國文化,也就是他們是「燃燈」。其實韓國的燃燈跟中國的河燈基本上是一樣,都是將燈籠放在河流上漂流,有的會在燈紙上寫上文字表達願望或祈禱之意。說起河燈起源,那是源自中國原始社會時期。
  • 地官赦罪中元節
    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成都青羊宮中元普度法會。江上河燈道士洑河燈也稱「荷燈」,不是取「河」「荷」諧音,而是這種燈的底座用油光紙做成蓮花瓣形,故而稱之。河燈既可盛油,又可浮水,恰如凌波仙子,碧玉搔頭落水中。
  • 今日中元節 中元節的來歷是什麼?安徽中元節有什麼習俗?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俗稱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同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各地習俗祭祖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
  • 中元節由來習俗丨農曆七月為啥叫鬼月?為何在中元節這天超度亡靈
    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宗親先人,打點孤魂野鬼。七月十九:太歲星君聖誕。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薩聖誕。其中,以七月十五最為重要。今年九月二日,就是中元節。這三個神,分別掌管了三個節日,就是這個三元節,分別是正月十五的上元節,七月半的中元節,十月十五的下元節。天官定人罪福,他喜歡熱鬧,所以上元節要點花燈,放爆竹,要熱熱鬧鬧,天官才會「賜福」,給你好福氣。
  • 中元節文明祭祀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佛教中,中元節又被稱為「盂蘭盆會」。它不僅擁有佛教的宗教信仰,還有著我國道教的本土文化。據說,中元節這一天,在陰間的孤魂野鬼會被放出來,為了緬懷先祖,祭拜地官,在陽間的人們會準備豐富的祭品,燒香焚紙,祭拜這些來自陰間的祖先。 民俗專家認為,中元節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代的一種傳統。
  • 2018年中元節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中元節有哪些習俗你造嗎?
    2018年中元節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中元節有哪些習俗你造嗎?時間:2018-08-21 14: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年中元節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中元節有哪些習俗你造嗎?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中元節就是其中很特別的一個節日,會有很多的傳統習俗和禁忌。
  • 移風易俗丨中元節文明祭祀的正確打開方式
    古人怎麼過中元節?01放河燈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點石齋畫報》中關於天津中元節活動的記載這天晚上,在天后宮的院子裡,居中放一張桌子,兩旁放四張或六張桌子,要念一場經,超度亡魂,請神上香儀式與佛教大同小異。念完經要放河燈。
  • 萬聖節、中元節 大家見的都是什麼鬼?
    而在中國,最被人們熟知的「鬼節」之一就是中元節了。雖然都是以鬼為主題的節日,但由於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鬼節」也有各自的不同。資料圖:8月27日是中元節的前一天,在廣西也稱為「鬼節」。當晚,廣西柳州市濱江路、北站路及屏山大道等多條道路兩旁煙燻火燎,不少市民沿街點蠟焚香燒紙錢,以祭祀先人或鬼神。
  • 中元節的習俗:祭奠先祖,拜掃新墳,成為了每家每戶相傳的節日!
    中元節的習俗:祭奠先祖,拜掃新墳,成為了每家每戶相傳的節日!中元節,中國的傳統節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畢竟在這個節日我們每家每戶都要去祭奠先人,那麼這個節日還有哪些習俗呢?接下來就跟隨歷史貪吃漢一起來看看吧!
  • 中元節緣何叫鬼節 它是如何被遺忘的
    因此家家戶戶放河燈,以期在人間接續銀河之路,迎接先人英靈。所以,中元節又被叫作「鬼節」。果實對種子的感恩中元節是本土文化的產物。傳統中國一直以農耕為本,在大量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先人們發現萬物之間存在著某種因果關係:一個果實的成熟,最終離不開種子的恩惠,所以,果實對種子,後人對先人,必須常懷一份感恩之情。
  • 2017年中元節是什麼時候 中元節有什麼習俗
    每年這個時候,中國家庭都要給先祖準備祭品,與火焚之,供上準備的供品,成為整個祭祀儀式。本文將為大家帶來2017年中元節的相關信息。 2017年中元節是什    原標題:2017年中元節是什麼時候 中元節有什麼習俗     2017年中元節是哪天?中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俗稱「鬼節」。
  • 今日中元節,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燒紙燒紙是民間祭祖、追思先人時必用的物件,根據迷信的說法,陽世間的紙就是陰世間的錢,人們在中元節燒紙就是在給先人、亡故的人送錢,而且人們在上墳燒紙的時候還會要留下幾張,放在十字路口上焚燒,目的是給一些無家可歸的亡魂一些施捨,避免他們去搶奪亡人的錢。
  • 民俗|中元節就是滿街燒紙?它其實很有文化!
    必須要提的是燒紙錢絕不是中元節裡唯一的習俗古人怎麼過中元節?01放河燈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
  • 中元節祭祖是封建迷信嗎?我們該怎麼過中元節呢?
    農曆的七月十五這一天,民間有很多叫法,現在來說比較常見的是中元節,但也有直接叫七月十五以及盂蘭盆節的,此外還有鬼節、瓜節(因為祭祀必須有西瓜而得名)、敬孤節等等不同的名字。當然最常見的還是前面三種。一個節日為啥會有這麼多名字?這得從中元節的來歷說起。以七月十五祭祖薦新這個活動來說,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
  • 2018年中元節為什麼儘量不要出去玩?中元節有什麼禁忌
    儘量早些回家,夜間儘量待在家中,更要避免去那些燈紅酒綠的場所,避免吵鬧。如若實在沒辦法需要在夜間外出,路上儘量不言語,不在路邊隨意大小便,不隨意往路邊吐痰。2018年中元節有什麼習俗?中元普渡從七月初一到七月三十日之間,一些地方有中元節要做普度的習俗,就是用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
  • 揭秘中元節是什麼節幾月幾號 中元節有哪些禁忌呢?
    揭秘中元節是什麼節幾月幾號 中元節有哪些禁忌呢?時間:2016-08-17 14:23   來源:華聲在線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揭秘中元節是什麼節幾月幾號 中元節有哪些禁忌呢?
  • 2018中元節吃什麼?中元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餘。現在已經不那麼嚴格講究了,完全依據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魚、兔、人各種造型的饃都有。人均一獸的花饃捏完以後,還要再捏許多瓜、果、桃、李、蓮、菊、梅等造型的花饃,點綴以花、鳥、蝴蝶、蜻蜒、松鼠。
  • 中元節 | 憶故人,寄哀思!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