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官赦罪中元節

2021-01-18 青羊宮老莊書院


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同為古老傳統節日。

中元節是道教節日。"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誕辰。道教《太上三官經》云:"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成都青羊宮中元普度法會。


江上河燈


道士洑河燈也稱「荷燈」,不是取「河」「荷」諧音,而是這種燈的底座用油光紙做成蓮花瓣形,故而稱之。河燈既可盛油,又可浮水,恰如凌波仙子,碧玉搔頭落水中。


道士洑鎮在中元節放河燈,有它的由來。道士洑地處盤渦百折的洑水之畔,此處江面,驚濤瀅回。在長江上遊落水溺亡者,多會在此洄流中浮出水面。培德堂澇江會人員,均會將屍體打撈上岸,入棺就地安葬。此地,便多了遠離他鄉的孤魂野鬼。放河燈,普渡孤魂野鬼,超度到理想的彼岸世界。


  夕陽西下之時,西塞山披上晚霞的彩衣,道士洑鎮邊的長江裡一會兒金黃,一會兒暗紫,一會兒半紅,一會兒紫檀。那時,道士洑附近「九廟一觀」裡的道士,亦步亦趨,匯集在武聖宮前,肩扛招魂幡,手持打擊樂,列隊前往道士洑鎮東頭江邊碼頭。碼頭邊,已有專船等候。船首擺設有香案,船桅上懸掛著已點亮了的七星燈。江岸邊,匯集著等候的道士洑百姓。


  道士們登上船舶。當夜色拉下帷幕,鑼鼓齊鳴,主祭道士隨即焚香、燒紙、作法,誦唱賑濟經文:「孤魂飄蕩不記秋,暴露真形誰與收;節界三元不濟世,時逢佳境少追修……」


  船舶緩緩離岸行駛。左右船舷各有三名道士,一人向河燈添加菜油,將其點燃;一人手捧點亮河燈,小心放入水中;一人向河燈後頭水面上,拋撒米粥。河燈悠悠,「照幽冥之苦,超渡孤魂之意」。


  賞燈的眾人,依據河燈漂浮狀況,判斷亡魂得救與否。燈在水中旋,觀者出冷汗,小鬼纏住燈,亡魂難安生;燈在水中沒,亡魂得解脫,轉世投胎了,來生不作惡;燈隨江水流,天國在招手,亡魂到彼岸,終於獲超渡。放河燈,放一河祈福,放一江思念。


  江水走河燈走,燈映江水亮幽幽,抬頭仰望空中月,低頭月在江中遊。此情此景,很多人想起了逝去的親人,不禁忍不住失聲痛哭。他們口中叨念著故去親人的名字,眼中泛起了閃閃淚光。老太婆嘴裡念念叨叨,不斷祈禱。而各家的孩子,天真可愛,呼伴結群,遊逛街市。七月十五之夜,江中河燈蕩碧波,岸上燭光滿鎮街,出遊不計程途遠,歸去方知夜幾更。乾隆皇帝在《中元觀河燈》描寫了放燈之舉:「太液澄波鏡面平,無邊佳景此宵生。滿湖星鬥涵秋冷,萬朵金蓮徹夜明。逐浪驚鷗光影眩,隨風貼葦往來輕。泛舟何用燒銀燭,上下花房映月榮。」他盛讚了人們在中元節漂放河燈時「滿湖星鬥」的「無邊佳景」,天下都是他的家,他吟唱的何嘗不是道士洑放燈的場景?!


  道士洑放燈,過去一般是商辦官助,到上世紀50年代末,被認為是宣揚封建迷信,逐漸邊緣化。不久「文革」開始了,除了春節、中秋,幾乎所有的傳統節日都被取締,中元節也沒能倖免。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傳統節日逐步回歸,中元節又回來了,並與這個時代協調、和順地契合著節拍。


  道士洑放河燈,是一種宗教儀式,目的是「渡出冥孤獨之魂」,也是一種驅鬼活動。它以齋孤、普渡的形式,使孤魂野鬼有一種安慰,以免擾亂活人,保證祭祖的正常進行。它同時伴隨著另一種活動,那就是對無主孤魂的祭奠。人們在祭祀過祖先後,要在十字路口或野地裡焚燒冥銀,其直接用意在於,讓無主孤魂在人們構想的陰間社會衣食有著,不至於因為太窮而搶奪自己祖先的財物,使冥界的祖先生活平安,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心情愉快。這種以祖先為中心的善,客觀上就是要建立冥界的和諧共處的秩序。善者,美與好的集中體現,有完善及友好親善之意,是人類社會長期追求的目標之一。



相關焦點

  • ...恭祝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聖誕!中元節的禁忌及祈福!
    道教開始就有三官崇拜,即天官、地官、水官。隨著道教的發展他們的職責也十分清楚,天官為上元賜福(正月十五),地官為中元赦罪(七月十五),水官則下元解厄(十月十五)。道教《太上三官經》云:"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
  • 農曆七月十五恭賀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聖誕,中元節有什麼禁忌?
    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青靈帝君平等應善天尊聖誕之日,稱頌天尊寶誥有無上功德,恭賀平等應善天尊聖壽。七月十五的「中元節」中元盛會超亡度孤,中元節又稱「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顧名思義就是亡靈、鬼魂過的節日。中元節為三官大帝之一的地官大帝聖誕之日。
  • 農曆七月十五,恭祝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聖誕,中元節的禁忌及祈福!轉發功德無量!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一說天官為唐堯,地官為虞舜,水官為大禹。 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地官赦罪: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 七月十五中元節道教地官赦罪解厄,鬼門大開最宜超度懺悔做錯之事
    七月十五民間稱之為鬼節,鬼門大開,道教稱之為中元節,中元節共分三元,分別是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道教信仰稱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一說天官為唐堯,地官為虞舜,水官為大禹。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 七月十五中元節「地官大帝」聖誕,看看地官大帝能赦哪些罪?
    農曆七月十五,適逢中元節,恭迎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聖誕,說說關於道教地府信仰,看看地官大帝能赦哪些罪?地官即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是往昔元始天尊在太虛之極,吸取始陽九氣,在九土洞陽,吸取清虛七氣,又在洞陽風澤中,取晨浩五氣,一併吸入口中,與三焦處混合凝結。
  • 七月十五日恭祝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聖誕!
    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青靈帝君。祈請中元地官赦罪:一年之中最值得珍惜的「貴月」文: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其實中元節,不僅僅是赦陰司地府諸鬼之罪,這一天也是我們陽世之人,求取恩典、赦免罪過的好日子。在道教經典中記載「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主錄百司,上詣天闕,進呈世人罪福之籍。」中元節這一天地界神祇將世人功過簿籙,上呈地官校閱、集中審閱。
  • 恭祝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青靈帝君吉誕!
    、中元覃宥府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平等應善天尊、下元通濟宮下元三品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法流遠洽天尊的總稱。春一月月望即正月十五上元節,天官紫微大帝聖誕;秋一月月望即七月十五中元節,地官清虛大帝聖誕;冬一月月望即十月十五下元節,水官洞陰大帝聖誕。三元麾下上元洞清宮上元道化明曜妙感真君、中元洞彰宮中元護正丹輝妙道真君、下元洞靈宮下元定志符應妙道真君,總號「三元統御唐葛周三大將軍」,居三元洞和宮。
  • 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節是怎麼由來的?中元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中元節也是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聖誕日(誕辰),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 │道教地府信仰│七月十五中元節,地官大帝能赦哪些罪?
    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大帝又稱三元大帝、三元帝君、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應感天尊,是指天官、地官和水官,是我國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他們居所是玄都玉京山中雲臺山妙緯宮 ,誕辰分別為上元節(元宵節)中元節、下元節。他們掌管人間禍福罪罰、天神轉遷、生死輪迴諸事,陰陽救度 。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釋結。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統攝。十一月冬至一陽生,正月三陽生,三陽而成乾。乾者,天之用也。正月十五,天炁圓滿。天官大帝考較大千世界之內,錄籍十方國土之中。
  • 中元節的來歷20字50字簡短介紹 七月十五中元節由來傳說
    中元節的來歷20字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  》》中元節是哪一天幾月幾日中元節的來歷50字簡短介紹  漢代時,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 中元節鬼節發朋友圈的說說 爾晴的頭七是中元節,媽呀!可別來找我!
    中元節鬼節發朋友圈的說說 爾晴的頭七是中元節,媽呀!可別來找我!時間:2018-08-23 20: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元節鬼節發朋友圈的說說 爾晴的頭七是中元節,媽呀!可別來找我! 七月半又稱中元節,也叫鬼節。中元,為三官大帝之一的地官聖誕之日。
  • 2017年中元節是什麼時候 中元節有什麼習俗
    2017年中元節是什麼時候 中元節有什麼習俗時間:2017-08-26 09:11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年中元節是什麼時候 中元節有什麼習俗 2017年中元節是哪天?中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俗稱鬼節。
  • 中元節有什麼習俗,為什麼變成了鬼節?
    成為國教的道家之後,道家的三元說說得到普遍的認同,於是最終,七月半、中元節、盂蘭盆節合為一個,所有的祭祀禮儀逐漸相通,並且隨著漢字的擴張遍及漢字文化圈。那麼這個日子怎麼變成鬼節的呢?佛教的這個日子本來只是僧自恣日、佛歡喜日。道家的中元節也是地官赦罪日,與鬼無關。
  • 七月半為什麼叫「中元節」,起源於何物?淺談傳統節日中元節文化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或稱鬼節(有的地方是在七月十四日)。2020年9月2日這天便是七月半,中元節。在中元節,家家戶戶都會進行祭祀祖先的活動,有些人家還會舉行家宴。古時候,在祭祀、供奉祖先時非常講究行禮如儀,有著一整套約定成俗的流程。
  • 農曆7月15「中元節」,(俗稱鬼節的由來)
    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這三日分別有,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又叫三官大帝。下到人間定人之罪福。三官的責任有分工: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上香祈福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上香祈福2020年9月2日,陰曆七月十五,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俗稱鬼節,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是儒、釋、道三教一源的華夏民族傳統的節日。中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 中元節為什麼是「鬼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一定要注意?
    據記載,在古代七月十五被稱為中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古人置放河燈祈福的日子,也是道士建醮祈禱的日子。其中,關於這個節日,佛教和道教各自有著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道家有三官,天關、地官和水官。
  • 2018中元節是幾月幾日 中元節由來傳說故事
    2018中元節是幾月幾日 中元節由來傳說故事  2018年8月25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在中國中元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傳說。時至今日,中元節仍然是眾多人們祭祀的日子,藉此懷念先人寄託希望。 節日由來傳說:   中元節「廟普」 中元節,可以說是佛教、道教與世俗的融合。
  • 中元節是什麼節?古代中元節有什麼活動
    昨天聽到有人說,馬上就是中元節了,中元節是什麼節?以前怎麼好像沒聽過,中元節又名什麼節呢?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中元節又名什麼節中元節又名施孤、鬼節、盂蘭盆節、齋孤、地官節、七月半、祭祖節、七月半祭祖節等。
  • 七月十五中元節到了,聊聊中元節由來,並不是只有「鬼節」的含義
    中元節七月十五一般在民間被稱為「鬼節」,其實它有一個官方的名字叫做「中元節」,並且它的本意也不只是「鬼節」,它起源於古代人們的自然崇拜,古人祭祀天、地、水等自然之靈並形成了固定的儀式和日子,一般在正月十五祭天,七月十五祭地,十月十五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