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我們家的英文啟蒙也進行兩年多了,一直有親希望能寫寫零基礎至今的路線和方法,僅以這篇作為小結,分享一下普通媽媽+普通小孩的啟蒙之路。
我本人: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無留學背景
Ronnie::曾經的小啞巴,現在偶爾的小結巴,各項發育慢半拍的蝸牛小人兒一枚
——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母子倆
我自己是應試教育下的一代人,回想當年書本,冒出來的第一句仍是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即便後來一路考上去,也沒怎麼嘗過原版的滋味。不是因為讀不懂,而是因為學生時代鮮有機會接觸,這也是應試英語體制下最典型悲哀了。學,以致用,語言是拿來用的,如果投入那麼多精力,只會應付考試,花大把時間搞二外的意義何在?因此對於小人兒,我採取了另一種啟蒙路線——習得。
若說「學得」是在課堂內有系統有針對的讀課文背單詞講語法,「習得」則是一種輕鬆無意識的融入:家長打造一個讓孩子能夠沉浸其中的聽說環境,耳濡目染中掌握語言能力,相當於我們學習母語的過程。「習得」很美好,但對家長能力要求較高。能力指兩方面,或者經濟基礎不錯,有能力帶去國外遊學/一對一外教;或者自身素質過硬,至少得有和孩子一起學習的實際行動。
這裡說的是「行動」不是「想法」。都是成年人了,想做一件事,何況是這種以年為計算單位的大事,最好客觀評估自身戰鬥值:自己發音如何;搞定簡單對話有沒有問題;是否心中有規劃,手中有資源;什麼時間段能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繪本、分級、動畫、有聲書。滿腦黑線?不要急,這篇文章就是幫助你解決這些問題的。
2.1 切入時間點
沒有最早或者再晚,當下就好。啟蒙初期是給孩子「下套」的階段,讓他體會到語言之美,如遊戲、兒歌、韻文給孩子帶來的愉悅,動畫片配合繪本看的手不釋卷,倘若你可以成功調動起孩子對語言的興趣,就是成功,何時輸出則是水到渠成的事。
對於中文強勢,尤其是年齡在5+的大孩子,這個階段拼的是父母的方法和毅力。在斷言孩子對英文不感興趣/一讀英文就跑的時候可以反過來問問自己:是否把親子閱讀當成一項自己都覺得枯燥的任務去完成?是否能儘量保證趣味性?堅持了多久?如果上來就以孩子為主導刷分級,讓孩子跟讀甚至複述,誰不跑?
以瓜為例,他是只奇葩,沉默期接近一年。期間都是我一個人的獨角戲,自問自答,自說自話,期間有過焦慮,覺得自己無休止的付出看不到回報。我等了又等,在三歲半的那個夏天,他開始冒泡成串的句子。
2.2 啟蒙方法
以下方法沒有先後順序,同步進行,旨在可理解前提下大量聽力輸入,積累聽力詞彙,語言啟蒙一定是聽力先行!
布置母語環境
語言最樸素的功能是溝通,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為他們打造一個英文環境,讓孩子自然接觸地道用法,比如起床、吃飯、尿尿、洗澡、睡覺這些關乎小人兒們生存、出鏡率極高的生活片段。
舉個例子:
瓜小時候早上醒了會立刻喊麻,然後我衝進去,親親他臉蛋說Little piggy,did you have a good sleep last night? 接著我描述一下天氣,It's sunny today, what a good day! 然後如果時間來得及, pick a book,let's read!
再如洗澡/吃飯/搭積木/shopping的時間到了 Time for bath/shower/snack/...早/中/晚飯想吃什麼? What do you want for lunch/dinner...
又如各種情緒表達詞彙Ronnie is tired/angry/happy/sleepy.你想不想要...Would you likechocolate/yogurt/ice cream?
只要家裡有一個人(估計多數是麻麻啦)以比較高的頻率與孩子說這些對話,用不了幾周,孩子自動把習慣當自然。
倘若上面單詞都看懂,但對自己的表達不夠自信,推薦一本寶典《美國家庭親子英文》。書中按主題分門別類,如「我們家的一天」主題下包括忙碌的早晨、做家務、下課接孩子、從傍晚到晚上,每個場景下的可能用到的地道表達,另配MP3,發音不自信的家長可對照音頻自主學習,共8000句,內容跨度從寶寶出生至進入學校,是我見過市面上話題最全面的工具書。資源在文末
倘若對如此浩大的工程沒有信心,我在微博(周周anais)連載了一個百日專題,精選並擴展了家庭親子英文適合學齡前兒童的部分,吃喝拉撒玩耍學習都囊括在內,中學詞彙+地道用法,不存在學不會,主要看你能不能堅持。
兒歌
啟蒙兒歌數不勝數,此處特指super simple songs。這套兒歌語速偏慢,許多為經典童謠改編,曲目甚多,是我們從小寶寶一直用到現在,也是最愛的一套。
兒歌並非聽了就一定要立即學唱,家長也沒有必要對著歌詞本一個個單詞解釋到底,幼幼時期熟悉韻律節奏培養語感,大點了帶著看視頻、做動作,用邊遊戲邊唱的方式幫助孩子show出來,是我認為最合適的內化。
以這首one little finger為例,一起來唱,括號中為配合動作:One little finger, one little finger, one little finger (Hold up your index finger and bend it up and down.)Tap tap tap! (Tap your finger against your other INDEX FINGER 3 times.)Point your finger up! (Point up!)Point your finger down! (Point down!)Put it on your head. Head! (Put your finger on your head and say in a loud voice, 「Head!」
看完視頻,這段裡的finger,up,down,tap,head什麼意思自動明白,或由家長解釋一遍,帶著邊表演邊唱,記憶會更加深刻。
估計有讀者會好奇我們用播放列表還是單曲循環?我們通常是某個時間段重點聽一個專輯,但是他自己會點歌,循環N遍。資源在文末
動畫
兩部最愛:Maisy和Peppa
小鼠波波(美音)低幼時期摯愛,色彩鮮豔,畫面低速,旁白少且簡單,作為啟蒙的第一部動畫再好不過!時長5分鐘20秒,瓜兩歲半開始看,每次三集,結合masiy繪本,反覆看了N遍,足足看了一年。資源在文末
Peppa(英音)4季,聽+看了一年,聽到瓜的口音有點像peppa,後續我們會刷一遍劇本。當小朋友聽力程度可以達到大致聽明白peppa,個人認為此時開始拼讀掃盲,效率上就很有保證了。資源在文末
書目
這是經驗貼,書單不想佔用太多篇幅,中英文繪本按年齡和程度也已寫過許多,後續會陸續搬上公主號,已搬的有這篇低齡啟蒙書單 。只說一點:不論剛需還是囤書請務必理性,尤其同個類型下同一級別書不要囤太多,如果孩子對某一領域如恐龍特別感興趣,那就不要計較,大量入,中英文繪本、科普史地同理。與其買回來後悔,不如家長提前做足功課。
17年夏天小啞巴開始冒泡英語,同年10月,我想了這個方法push輸出。選中的讀本是RAZ,低階RAZ每本句型一樣,詞彙豐富,階段分明,瓜那時候完全不識字,是徹頭徹尾的文盲,讀書等同於看圖說話,這個選擇再適合不過。
大家可能好奇這單純的複述能起到什麼效果,給大家坦白哈,我當時想的特別簡單:一則用讀書來訓練小人兒的屁股功(老讀者都知道我幾乎每學期開學都要被老師們請去接受「親切而友好」的面談啊啊啊),一則是因為瓜自會說話以來,結巴的時長遠遠大於正常說話時間,所以用這法子強化他的表達。我們當時的讀書時間放在晚飯後,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
務必結合自家小朋友情況不要盲目跟風哦,如果小朋友在啟蒙之初就喜歡說英文,個人覺得不如把這時間拿來做更有意義的事。
此處把應在第五點答疑篇回答的問題拎上來重點講——「孩子不喜歡學習/坐不住」:
孩子年齡
我們從一歲開始親子共讀,兩歲多開始英文啟蒙,三歲半才開始每天固定的學習時間(每天15-20分鐘RAZ)。這幾樣起步時間其實都不算早,但對瓜這種好動悶皮的慢熱小男孩來說,後兩者開始的時間可能剛剛好。
家長是否有計劃,是否能堅持
學習就是選好路線,長期不懈的執行,可不是想起來就學想不起來就拉倒。羨慕家有天使小朋友內驅力特別強的,主動要認字,主動要讀英文做練習冊,瓜從來都不會啊!不僅如此,小人兒雖小,卻很會試探大人的底線,如果讓他感覺到只要賴一下今天就可以不用認字了,百分百會賴。目前一周七天,能保證的是5個晚上坐在書桌前一小時。
我倡導玩中學,陪玩過的數學遊戲光有記錄的就幾十個,坐書桌前讀書跟玩相比,肯定是枯燥的,尤其是這半年開始的中英文掃盲,再怎麼談趣味性還是要靠重複記憶訓練。好在堅持一段時間後,小朋友對讀書越來越自信,也越來越習慣每天飯後桌在書桌前學習,實現這個良性循環對我們來說就算是小小的成功了。
家長的陪伴
陳默老師在「做不焦慮家長「」中說過的這句我時刻銘記於心(雖然偶爾還是會吼!)大意是,書桌前,孩子是小白兔,家長要當自己是小灰兔,不要當盛氣凌人讓孩子有危機感的老鷹。所以,請務必控制住自己內心的洪荒之力吧,各位都是接受了至少十多年教育的,而孩子只是一張白紙。當然偶爾一吼也是可以原諒的,歸根結底,你是老大
下面第一個視頻大約是17年錄的,第二個是18年3月錄製,發音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昨晚錄了一篇牛津7,稍後在圍脖更
本篇完全按按時間線寫成,直到現在才進入拼讀,因為高效拼讀的前提是已具備大量聽力詞彙。在五千餘字的拼讀帖裡我已把路線規劃、操作方法、材料資源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大家了,稍後搬運到公主號上。此處僅做科普關鍵詞的科普:
拼讀:把字母和其發音聯繫起來,幫助小朋友開始自主閱讀
關鍵詞:通過對兒童讀物的分析和統計,整理出的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佔讀物用詞的70%
解碼書:拼讀書教規則,解碼書把規則落實在讀本裡,幫助鞏固規則
幼兒園中班的重頭戲仍是中英文掃盲,把精選的庫存消耗掉,真是 彼時懵懂買太多,如今清倉到流淚,日常消耗的瑣碎記錄都更在圍脖裡了。
5.1 是否翻譯,如何判斷孩子聽懂
特煩一個詞,叫「磨耳朵」,天天在你耳邊放聽不懂的阿拉伯語就能學會了嗎?聽上一整年就會說阿拉伯語了?孩子聽不懂就等於無效輸入,事倍功半。也別提什麼「英語思維」,你當思維那麼好培養麼...我們是中國人,長期受中文浸潤,每個人都有純正「中文思維」吧,然而很多孩子說話不還是首尾不對,尤其作文令眾多家長頭痛無比....
給孩子讀繪本時我會翻譯,但翻譯程度根據孩子反饋及時調整:在啟蒙初期,新書新詞我會解釋一兩次,之後由比較慢的語速變成常規語速,啟蒙兩年後的現在,重溫舊書肯定不會翻譯了,沒難度的新故事和分級正常語速念下去。那些我確定對於他來說有難度的書,比如科普,一定是會翻譯的,不僅翻譯,還經常中英文結合拓展,因為他能聽懂才會感興趣。
還有讀者好奇,怎麼樣判斷孩子聽沒聽懂,需要讀完一句跟孩子確認聽沒聽懂,或者讓小朋友翻成中文嗎?
這個問題去年用實例回答過:如果問瓜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他會回答pancake/noodles/sandwich 這樣。但如果問他,媽媽剛說的是什麼意思,他會說 不知道……讀牛津樹5那陣子嘗試問過講完故事問問題,結果是如果讓他翻譯我讀的內容,他一概說i don't know ,但如果換成問他細節,比如where is kipper 他會告訴我kipper is in the pad.所以我知道了他是能聽懂的,是不想/不會翻成中文,當然他這種反應的直接原因是當時的語言能力比同齡小朋友滯後半歲。因此這個聽沒聽懂的問題還是各位親媽根據實際情況旁敲側擊去判斷,不好一概而論。
5.2 點讀筆
點讀筆屬於必備品。瓜小時候喜歡人肉復讀,點讀筆只會亂點,因此長期處於閒置狀態,直到啟蒙一年後啟動牛津樹。牛津樹的音效做的特別好,他一下子就喜歡上了,記得那陣子睡前我們一起坐在床上,輪流拿點讀筆戳書,我時不時給他解釋一下,一個晚上當故事能聽個十本八本。也有小朋友自主性學習習慣特別好的,比如好友家的小軒,從RAZ的AA級起就跟著點讀筆複述,目前已經進行到E了。這種孩子真是老天賞的,不用發愁口音被帶偏,家長也可以省下許多口水,羨慕啊!
順帶科普下點讀筆原理:筆頭可以理解為一個識別器,點讀書頁面上不同位置印刷了不同的識別碼,因此筆尖接觸到不同位置發出不同段落的聲音。這些聲音存儲在一個包裡,就是每套書要安裝到點讀筆裡的安裝包。而每個出版社/工廠鋪的碼是不同的,所以在資源分享欄目裡也沒法提供哪套書的點讀包。
選購推薦:綜合性價比+耐糙程度首選小達人,這是常青老牌,家裡有兩隻,3年前舊款和新款各一,屬於通用型,只有少部分保護嚴格的出版社不可以點(如果親媽自製點讀包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其餘還有外研社、毛毛蟲、卷之友...如果是孩子的第一支筆,還是推薦最大眾的,銷量=質量,價格基本在268左右。
5.3 分級推薦
市面上分級太多,能深度用好幾套足夠,國產分級裡推薦培生、麗聲;國外分級裡真愛一生推,一條路刷到天黑的目前只有RAZ+牛津樹,牛津趣味性強瓜會主動讀,RAZ是當之無愧的詞彙王,用來擴充詞彙再好不過。
5.4 糾詞
不用太在意細節。has have does do 單複數 還有一些糾幾遍都糾正不好的發音,我通常會當場提醒一下,如果他還犯就忽略,隔一陣拿出來複習。最早他he she,和單複數都是傻傻分不清,現在認知到了,講兩遍自動改正。
5.5 播放器
分為在家、戶外。在家聽音頻,用小寶寶時候的早教機,如火火兔、牛聽聽、藍牙音響連手機都可以;戶外便攜款播放器我按價格分兩吧:老人機,專業機。老人機=性價比,推薦「不見不散」,號稱溜娃神器,聲音大,價格便宜,外插存儲卡,缺點是沒有文件夾功能,某東做活動時可以做到88帶卡;專業機我喜歡傾聽者,拿到手第一反應是這個一點不精美的小東西敢賣那麼貴?!當然除去價格,功能還是完勝一切外放老人機的,有變速,有文件夾,有斷句,目前家裡是第二臺,足見喜好。大家不要急著買,因為據說馬上就要出新款了
5.6 英文零基礎的媽媽如何啟蒙/基礎很差的媽媽如何啟蒙
第一個問題相當於解答一窮二白的人如何能在短期買的了房...
第二個問題:自己爭氣+適當藉助外力。對於低幼小朋友家長,尤其推薦2.2布置母語環境中提到的日常用語書,此外如果精力充沛想帶孩子玩英文拓展,推薦《別笑!我是最佳親子英文書》,裡面遊戲編排和素材都是整理好的,水平有限的家長做好詞彙預習工作就行,執行難度並不大。
對於學齡前後的大娃家長,此時已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從低幼繪本再造一遍了,聽力先行的前提下分級走起,另外就是動畫臺本,能把粉豬四季刷完,能力就直奔自主閱讀而去了。音頻必須多聽,再藉助點讀筆、結合地面課/網課,內外一起發力。不過即使在外面上課,回家也要複習哦,否則就像往功德香裡放錢一樣——只能許下美好的願望
5.7 家長自雞
家長讀物:主流參考書看過許多,能讓我反覆琢磨的是《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這本書從二語習得的角度為中國孩子梳理出一條路線圖,中肯而務實,對於所有有英文啟蒙需求的家庭都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工具書。
自雞:把孩子的繪本、分級、章節書一路看明白,聽明白,口語跟著我的百日自雞專題背熟練。都是當媽的時間寶貴,這樣操作其實最實際,而且還是早上學會晚上馬上能實踐的。
6 結語
孩子與孩子認知發育,父母與父母間學識、經濟千差萬別,本文僅作為一名普通媽媽與一個蝸牛小孩英語啟蒙兩年來的經歷小結。路線和方法歡迎參考,但也並不值得照搬,因為學齡前英語啟蒙最好的規劃師,是每個媽媽。
再贅述一段,除去方法和資源,還有一件事也很重要——加強孩子的心理建設。學習是自己的事,為自己學習,學會了是自己的本領。如果要把一件事做好,背後一定是很多很多的付出。
媽媽會陪著你,但是努力,只能靠你自己。
小軒和小瓜是兩個普通孩子,跟牛娃沾不上半點關係,俗稱「蝸牛娃」,而軒媽和瓜媽希望在當下焦慮的教育大環境下,用我們自己的方式慢慢陪伴小蝸牛們的成長。
新浪微博教育博主:周周anais
新浪微博教育博主:軒寶henry
公主號輸:英語啟蒙資源 即可獲得文中所有資源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拜託幫忙轉發,我們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