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難,曾經困擾著界石鎮金鵝村貧困戶李光平一家。去年,巴南區司法局界石司法所知曉後,立即聯繫協調相關部門解決了這個難題。此後,界石司法所長期關注李光平一家,幫助他們早日脫貧致富。
4月19日,界石司法所工作人員金承福、盧幫志帶著慰問品,伴著犬吠聲,走過土石路,再次來到李光平家。「過幾天我們再給你送點雞苗來……」得知李光平今年養的雞苗死了不少,界石司法所所長金承福當場許諾。
看望轄區貧困戶李光平
這是巴南區司法局界石司法所常年幫助困難群眾的一個縮影。
「作為直接面對人民群眾的前沿陣地,幫助困難群眾,服務身邊百姓、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是我們司法所每個人的責任和承諾。」金承福如是說。
走村串戶 法治意識入民心
正在李光平家裡話家常、聊致富,金承福就接到了新玉村調解室的電話,村裡老劉在修墓時,佔用了張兵家的土地,雙方因此發生糾紛,一度爭執不下。
金承福立即帶著盧幫志往新玉村趕,並通知村幹部邀請當地村民旁聽,讓大家在實際案例中學習、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樹立法治意識。
調解員們在新玉村調解糾紛,
並邀請當地群眾前來旁聽,學習法律
金承福介紹,除了化解矛盾糾紛,開展普法宣傳也是司法所的工作重點。結合轄區各村居的實際情況,界石司法所收集了當地群眾常見的問題,編寫成《法律常識手冊》發到群眾手中,同時,採用夕陽紅和晨曦宣講團、界石兒歌、背簍書屋、民情院壩會等形式和載體,廣泛開展普法宣傳工作。據統計,2018年,該所開展集中法治宣傳活動60餘場次,發放宣傳資料5萬餘份。
「在走村串戶中宣傳法律知識,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田間地頭,就是我們的工作常態。」 金承福笑著告訴記者。
紮根一線 矛盾糾紛不上交
「又下村來了,金所長,到屋裡來坐坐…..」19日下午,看見金承福、盧幫志一行,鍾灣村的張大爺熱情地和二人打招呼。原來,金承福曾經給張大爺一家「幫過忙」,已經變老熟人。
2016年,張大爺家的房屋被徵地拆遷,得到一筆賠償款。其兒子跟老兩口住在一起,平日對他們多有照顧,賠償款發放後,老人直接放在了兒子那裡。不料,兩個女兒知曉後,堅決不同意,要求分了這筆賠償款。張大爺拿不準怎麼分,左右為難下,便來到界石司法所申請調解。
對矛盾糾紛案例進行討論
界石司法所調查得知,被拆房屋修建時兩個女兒也出了錢,賠償款發放期間張婆婆發生車禍住院,費用也是兩個女兒墊付的。司法所調解員對房屋賠償款具體數目、兩個女兒出資建房的具體數目以及墊付的醫療費具體數目進行了核實。考慮到張婆婆車禍受傷,需要後續治療和護理,如果現在分了錢,以後老人的生活和治療會是個難題。於是,工作人員分頭對張大爺的兒女們做工作,勸說他們不分這筆錢,並建議兩個女兒,墊付的醫療費等交通肇事方賠償款下來了,再還給她們。
經調解員多次走訪和現場調解,張大爺的兒女們同意了不分這筆錢,留給父母養老和治病。
然而,誰來管理這筆錢又成了一家人爭論的焦點,又經過多次調解,張家人最終達成協議:張大爺的孫子管錢,孫媳婦管帳。
同樣是房屋拆遷,劉爺爺得到了新房安置,但在選號分配時選中了6樓,這對91歲高齡的劉爺爺來說簡直是「不可攀登的高峰」。於是,劉爺爺找到選中1樓相同戶型的李兵,尋思著跟他對換,但對方拒絕了。無奈之下,老人來到界石司法所尋求幫助。
「我準備把房屋改成樓底商業門市,不想換。」司法所調解員盧幫志找到李兵協調時,李兵一口回絕。
盧幫志隨即聯繫了房屋建築方,要來了戶型圖紙。一番琢磨,發現該房屋諸多牆體不能改造,明顯不能改做商業門市。於是立馬把這一情況告知了李兵。
根據工作實際進行學習討論是界石司法所必不可少的工作
多方詢問再加盧幫志提供的信息,李兵最後確認房屋確實不能商用,在此情況下,同意了與老人對換樓層。劉爺爺心裡的疙瘩就此解開,歡歡喜喜地等著搬新家。
「不管是大矛盾還是雞毛蒜皮的小糾紛,我們都儘量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最大限度地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金承福說。
據了解,界石司法所轄區6個村、6個社區已全部建立了規範的調解室,規範了糾紛的登記、調查、調解、統計和調解協議文書的製作,並做到一案一卷歸檔。2018年,該所共受理調解各類糾紛800餘件,其中重大疑難案件11件,涉及金額217.8萬元,全年未發生一起因調解不及時或不合法引發民轉刑的事件。
溫情幫教 失足人員返正途
「走訪、慰問、幫扶,隨時掌握其思想動態、現實表現和活動情況,發現不良苗頭及時進行疏導和化解。」界石司法所的彭雪琴說,這些是社區矯正工作中極其重要的環節。
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走訪
4月初,彭雪琴在走訪中看到矯正人員趙芳的變化,心裡充滿喜悅。
2001年,趙芳被丈夫教唆運輸毒品,被雲南警方抓獲,後在當地監獄服刑,因表現良好,於2011年被當地法院予以假釋。
假釋後,趙芳回到了界石老家,在界石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
剛入矯時,趙芳內向、敏感,不善交流,也不輕信他人。加上其思想上比較壓抑,對以後的生活沒有信心,雖配合司法所的各項工作,但有著一定防備心理。
針對趙芳的情況,彭雪琴和同事們立即對她熟識的群眾、村社幹部進行了走訪,並安排專人對其進行心理諮詢、疏導。此外,又通過加強對其法律知識的宣教,鼓勵她參加公益勞動和集體活動,創造各種機會讓她與人接觸。漸漸地,趙芳的自卑感降低了,生活也樂觀積極起來。
工作人員把人民調解卷宗整齊歸類整理
考慮到趙芳在監獄服刑時間較長,假釋後難以融入社會,界石司法所又積極聯繫社保所、工會和民政辦公室,為她提供一定的生活幫助,並幫她找到合適的工作。
「我一定會認真做好,努力回報社會。」面對出獄後的第一份工作,趙芳言語間帶著感激。
為幫助社區服刑人員重返正道,順利回歸社會,界石司法所一直針對每一人的不同情況,制定個性化矯正方案,實行「一人一策」的精準矯正模式。至今,該所累計接收社區矯正人員246名,累計解除矯正225名,現在冊21名,無一人漏管、脫管。
記者 龍 珊 饒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