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田間地頭——巴南區界石司法所日常工作

2020-12-22 騰訊網

飲水難,曾經困擾著界石鎮金鵝村貧困戶李光平一家。去年,巴南區司法局界石司法所知曉後,立即聯繫協調相關部門解決了這個難題。此後,界石司法所長期關注李光平一家,幫助他們早日脫貧致富。

4月19日,界石司法所工作人員金承福、盧幫志帶著慰問品,伴著犬吠聲,走過土石路,再次來到李光平家。「過幾天我們再給你送點雞苗來……」得知李光平今年養的雞苗死了不少,界石司法所所長金承福當場許諾。

看望轄區貧困戶李光平

這是巴南區司法局界石司法所常年幫助困難群眾的一個縮影。

「作為直接面對人民群眾的前沿陣地,幫助困難群眾,服務身邊百姓、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是我們司法所每個人的責任和承諾。」金承福如是說。

走村串戶 法治意識入民心

正在李光平家裡話家常、聊致富,金承福就接到了新玉村調解室的電話,村裡老劉在修墓時,佔用了張兵家的土地,雙方因此發生糾紛,一度爭執不下。

金承福立即帶著盧幫志往新玉村趕,並通知村幹部邀請當地村民旁聽,讓大家在實際案例中學習、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樹立法治意識。

調解員們在新玉村調解糾紛,

並邀請當地群眾前來旁聽,學習法律

金承福介紹,除了化解矛盾糾紛,開展普法宣傳也是司法所的工作重點。結合轄區各村居的實際情況,界石司法所收集了當地群眾常見的問題,編寫成《法律常識手冊》發到群眾手中,同時,採用夕陽紅和晨曦宣講團、界石兒歌、背簍書屋、民情院壩會等形式和載體,廣泛開展普法宣傳工作。據統計,2018年,該所開展集中法治宣傳活動60餘場次,發放宣傳資料5萬餘份。

「在走村串戶中宣傳法律知識,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田間地頭,就是我們的工作常態。」 金承福笑著告訴記者。

紮根一線 矛盾糾紛不上交

「又下村來了,金所長,到屋裡來坐坐…..」19日下午,看見金承福、盧幫志一行,鍾灣村的張大爺熱情地和二人打招呼。原來,金承福曾經給張大爺一家「幫過忙」,已經變老熟人。

2016年,張大爺家的房屋被徵地拆遷,得到一筆賠償款。其兒子跟老兩口住在一起,平日對他們多有照顧,賠償款發放後,老人直接放在了兒子那裡。不料,兩個女兒知曉後,堅決不同意,要求分了這筆賠償款。張大爺拿不準怎麼分,左右為難下,便來到界石司法所申請調解。

對矛盾糾紛案例進行討論

界石司法所調查得知,被拆房屋修建時兩個女兒也出了錢,賠償款發放期間張婆婆發生車禍住院,費用也是兩個女兒墊付的。司法所調解員對房屋賠償款具體數目、兩個女兒出資建房的具體數目以及墊付的醫療費具體數目進行了核實。考慮到張婆婆車禍受傷,需要後續治療和護理,如果現在分了錢,以後老人的生活和治療會是個難題。於是,工作人員分頭對張大爺的兒女們做工作,勸說他們不分這筆錢,並建議兩個女兒,墊付的醫療費等交通肇事方賠償款下來了,再還給她們。

經調解員多次走訪和現場調解,張大爺的兒女們同意了不分這筆錢,留給父母養老和治病。

然而,誰來管理這筆錢又成了一家人爭論的焦點,又經過多次調解,張家人最終達成協議:張大爺的孫子管錢,孫媳婦管帳。

同樣是房屋拆遷,劉爺爺得到了新房安置,但在選號分配時選中了6樓,這對91歲高齡的劉爺爺來說簡直是「不可攀登的高峰」。於是,劉爺爺找到選中1樓相同戶型的李兵,尋思著跟他對換,但對方拒絕了。無奈之下,老人來到界石司法所尋求幫助。

「我準備把房屋改成樓底商業門市,不想換。」司法所調解員盧幫志找到李兵協調時,李兵一口回絕。

盧幫志隨即聯繫了房屋建築方,要來了戶型圖紙。一番琢磨,發現該房屋諸多牆體不能改造,明顯不能改做商業門市。於是立馬把這一情況告知了李兵。

根據工作實際進行學習討論是界石司法所必不可少的工作

多方詢問再加盧幫志提供的信息,李兵最後確認房屋確實不能商用,在此情況下,同意了與老人對換樓層。劉爺爺心裡的疙瘩就此解開,歡歡喜喜地等著搬新家。

「不管是大矛盾還是雞毛蒜皮的小糾紛,我們都儘量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最大限度地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金承福說。

據了解,界石司法所轄區6個村、6個社區已全部建立了規範的調解室,規範了糾紛的登記、調查、調解、統計和調解協議文書的製作,並做到一案一卷歸檔。2018年,該所共受理調解各類糾紛800餘件,其中重大疑難案件11件,涉及金額217.8萬元,全年未發生一起因調解不及時或不合法引發民轉刑的事件。

溫情幫教 失足人員返正途

「走訪、慰問、幫扶,隨時掌握其思想動態、現實表現和活動情況,發現不良苗頭及時進行疏導和化解。」界石司法所的彭雪琴說,這些是社區矯正工作中極其重要的環節。

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走訪

4月初,彭雪琴在走訪中看到矯正人員趙芳的變化,心裡充滿喜悅。

2001年,趙芳被丈夫教唆運輸毒品,被雲南警方抓獲,後在當地監獄服刑,因表現良好,於2011年被當地法院予以假釋。

假釋後,趙芳回到了界石老家,在界石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

剛入矯時,趙芳內向、敏感,不善交流,也不輕信他人。加上其思想上比較壓抑,對以後的生活沒有信心,雖配合司法所的各項工作,但有著一定防備心理。

針對趙芳的情況,彭雪琴和同事們立即對她熟識的群眾、村社幹部進行了走訪,並安排專人對其進行心理諮詢、疏導。此外,又通過加強對其法律知識的宣教,鼓勵她參加公益勞動和集體活動,創造各種機會讓她與人接觸。漸漸地,趙芳的自卑感降低了,生活也樂觀積極起來。

工作人員把人民調解卷宗整齊歸類整理

考慮到趙芳在監獄服刑時間較長,假釋後難以融入社會,界石司法所又積極聯繫社保所、工會和民政辦公室,為她提供一定的生活幫助,並幫她找到合適的工作。

「我一定會認真做好,努力回報社會。」面對出獄後的第一份工作,趙芳言語間帶著感激。

為幫助社區服刑人員重返正道,順利回歸社會,界石司法所一直針對每一人的不同情況,制定個性化矯正方案,實行「一人一策」的精準矯正模式。至今,該所累計接收社區矯正人員246名,累計解除矯正225名,現在冊21名,無一人漏管、脫管。

記者 龍 珊 饒 果

相關焦點

  • 奔走在田間地頭的「平事兒官」
    為了將每個案子背後的矛盾化解開,阿城區人民法院阿什河人民法庭庭長王中偉每年驅車上萬公裡,奔走于田間地頭,在為百姓調解家長裡短、雞毛蒜皮的民間微案中,解決他們的棘手糾紛,成了村裡百姓信任的「平事兒官」。阿什河街平安村何某20年前因工受傷,當時在區勞動仲裁處理下得到一次性賠償款結案。
  • 華池:弘揚馬錫五審判方式 助力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作為馬錫五審判方式的誕生地,華池縣司法系統始終繼承和發揚馬錫五司法理念,進一步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銜接的協調聯動機制,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要求司法所幫助調解,山莊鄉司法接受申請後,多次深入雙方當事人家中及田間地頭,問詢雙方當事人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給出了保障雙方當事人利益點的調解方案,經過多次協調最終使雙方達成協議。
  • 大慶公安:以「五三」工作法 全面深化矛盾糾紛化解工作
    感受法治新生態 建設平安黑龍江大慶公安在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以系統思維、為民情懷、務實作風不斷調整機制、優化做法、嘗試新路,以思想解放推動化解矛盾實踐創新,凝練總結了「五三」工作法,今年以來共排查化解矛盾糾紛8346起、治安調解850起、交通調解1868起。
  • 廣河縣法院:巡迴審判促效能 田間地頭解糾紛
    9月9日上午,廣河縣人民法院民一庭利用巡迴法庭在田間地頭巡迴審理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把法庭搬進了田間地頭,把法律講入群眾家中。借款後被告馬某彪至今未還,遂釀成糾紛。庭審中,主審法官對雙方的情況做了詳細的調查,耐心講解法律,細心開導,原、被告雙方自願達成調解協議,該案最終調解結案。
  • 呼中區公安局 「兩所聯動」化解鄰裡矛盾糾紛
    按照《大興安嶺地區行署司法局和大興安嶺地區行署公安局「兩所聯動」化解社會矛盾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呼中區公安局積極配合司法部門開展工作,設置「人民調解工作室」,做好「兩所聯動」各項工作。呼中鎮居民張女士以及張某某因種地發生口角,後在街上偶遇又因此事發生口角、衝突,產生較為複雜的矛盾糾紛,經過民警幾次調解都沒有結果,2020年12月8日上午,呼中鎮派出所民警以及司法所專職工作人員及時與張女士、張某某溝通,將張女士與張某某請到呼中鎮派出所會議室,進行面對面調解,密切掌握事態發展。
  • 「社會管理+司法審判」助力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工作機制,讓大量矛盾化於未發,止於未訴。訴調對接 靈活便捷有保障2018年起,針對道交、物業、家事、勞資糾紛等矛盾多發領域,黃埔法院聯合黃埔區司法局、公安分局、婦聯、工會等多個部門搭建兩站七室糾紛調處平臺,藉助專業力量化解矛盾糾紛。
  • 如皋市長批示肯定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工作
    如皋市長批示肯定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工作 來源: 如皋市司法局 發布時間:2020-07-25 字體:[ 大 中 小 ] 近日,如皋市長何益軍在《市政協關於我市「矛盾化解在基層,問題解決在一線」的調研報告》上作出批示:市政協的調研報告總結系統,案例選擇恰當,所提建議非常中肯、切中要害,希望市司法局在預防化解矛盾糾紛上再立新功
  • 德興李宅:「鄰裡有約」「約」通矛盾糾紛調解「最後一公裡」
    記者邵德初報導:如何調處矛盾糾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德興市李宅司法所創新工作方法,推出了「鄰裡有約」調解工作模式,著力打通矛盾糾紛調解「最後一公裡」。該所以維護一方和諧穩定為出發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年多來,共調解矛盾糾紛75起,調解成功率達100%。
  • 矛盾在源頭化解 糾紛在訴前止爭
    屈東芳介紹道,今年該院結合「三零」單位創建工作,在訴前甚至矛盾糾紛發生的初期就提前介入,通過普法調解化解了一批矛盾糾紛。  漢薛鎮西景村的王某與該村一居民組籤訂了土地租賃合同,並先期全款支付了20年的租金,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居民組沒有按合同履行義務,雙方發生糾紛。該村村委會調解過程中,屈東芳及時介入,主動向雙方釋法,最後圓滿調解。
  • 彬州市這個人民法庭讓司法更具「溫度」
    巡迴審判,是司法實踐的一種優良傳統,更是體現人民法院能動司法、司法為民的一項寶貴措施,一切為了群眾,一切方便群眾。為方便人民群眾訴訟,彬州市人民法院新民人民法庭積極開展巡迴法庭到群眾家中開庭,到田間地頭現場調解、化解矛盾,減輕當事人訴訟成本,讓司法更具「溫度」。
  • 【石法視界】司法工作中如何合理運用民族習慣化解矛盾糾紛
    隨著司法工作的推進和法制宣傳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傾向於司法訴訟途徑解決矛盾糾紛。(一)當事人選擇司法訴訟的優勢訴訟保證了當事人的訴訟資格平等,法官作為一個中立的「外人」,依據案件事實依法作出裁定、調解或是判決,使得法官不能偏袒任何一方當事人。
  • 親兄弟「地畔」糾紛反目 警察蜀黍用溫情化解
    在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近日,武功縣公安局遊鳳派出所妥善化解一起長達十幾年「地畔」矛盾糾紛,使宿怨已久的親兄弟化幹戈為玉帛,重歸於好。
  • 猝死賠償、撫養權糾紛……員村司法所成功調解矛盾糾紛
    近日,員村司法所遇到兩個案例看看他們是如何調解的↓↓↓工作外猝死如何索賠?7月份,員村司法所接到一起意外賠償糾紛案件。員村轄區內某勞務公司僱傭一名達到退休年齡的員工在某大廈從事保潔服務工作。工作第三天,該員工下班回家後身體不適,家人將其送至醫院醫治,但其當日晚上不幸死亡。因此,死者家屬要求勞務公司承擔死者喪葬費三萬元,但該公司認為該員工的死亡與公司無關。雙方商討無果的情況下,死者家屬向員村司法所申請調解。調解員了解到,死者家屬與公司代表雖經多次協商,但雙方對法律的認知不同以及相互不信任,導至協商無果,因此調解員馬上安排司法所公益律師一起介入調解。
  • 司法部調研組到湖裡區開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調研
    調研第一站湖裡區道路交通事故多元調處中心調研組首先來到湖裡區道路交通事故多元調處中心,聽取工作匯報、了解工作流程。調研組對我區交通事故賠償糾紛多元調處中心工作所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肯定,稱讚中心是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多元化糾紛解決平臺。
  • 個舊城區司法所探索「四步法」,解決矛盾糾紛有妙招!
    2020年5月19日,《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多元化解矛盾糾紛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紅河州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經報雲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為非訟糾紛解決機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 銅梁警方「四大舉措」紮實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
    中新網重慶新聞12月18日電 (劉伽玲) 今年以來,重慶市銅梁區公安局立足轄區實際,採取四項措施紮實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將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全力維護轄區社會穩定。  一是健全聯合調解制度。
  • 綜合治理矛盾糾紛 為民排憂化解難題
    --鳳凰鎮2020年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實踐2020年以來,鳳凰鎮以構建和諧鳳凰為目標,緊緊圍繞「化解矛盾糾紛,著眼群眾難題,維護社會穩定」為工作主線,堅持預防糾紛、聯調聯動、調解優先的工作原則
  • 兵團法院: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就地化解
    本報烏魯木齊訊(記者 房佳偉 通訊員 劉斌)9月14日,記者從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兵團分院了解到,近年來,兵團各基層法院將司法觸角伸向基層,整合多方力量,積極推進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多元化解工作,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 「創新人民調解」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補隆淖司法所多舉措創新...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磴口縣司法局補隆淖司法所多舉措創新人民調解工作,推動人民調解工作順利開展。一健全組織,構建鎮、村、組調解工作組織網絡。各村組調解組織及時向司法所上報調解工作信息,明確專人負責調解宣傳工作及相關信息的聯絡、管理和信息上報工作及時宣傳調解工作中的新經驗、新做法。 二「現場調解」,築牢矛盾糾紛「第一道防線」。
  • 及時就地化解矛盾糾紛
    本報訊(河南法制報記者董景婭)近日,省司法廳印發《關於開展「大排查早調解護穩定迎國慶」專項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從今年3月下旬至11月中旬在全省範圍內,組織廣大人民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集中時間、集中力量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最大限度把矛盾儘早解決在基層、吸附在當地、消除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