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的王洋給自己取了個網名,叫作「憨憨 勇敢的心」,他用這個名字在抖音上發了94個短視頻,主題都是關於「工地」的。準確說,是一個工地食堂和外來務工者的故事。而他正是這個鄭州郊區工地食堂的經營者,也曾是這個工地上一位普通的建築工人。
鐵錘叮叮咚咚的敲擊聲、時而划過鏡頭的腳手架、安全帽下一張張滿是塵土的臉、一陣陣空曠空地上的大風,還有王洋自己一口中氣十足的河南方言,每天充斥在他粗糙、晃動鏡頭裡,但這些只能說是不溫不火。
直到11月底的一天,他的粉絲數量一下因為一個視頻躥到了近10萬:視頻裡,他故意掰爛了一個剛出爐的大包子,免費送給一位工地上的工人。工人咧嘴笑著欣然接受了包子,但這件事卻引來了人們觀點的分歧。這樣的做法,究竟算是施捨還是幫助?讓這位工人兄弟直接出鏡算不算是傷害他的自尊?種種問題接踵而來。
王洋說起這些質疑,著急得說不出話來。「只能說,問這些問題的人不太了解外來務工者群體。」他說。
而王洋拍這些視頻的「野心」,原本就不只局限於記錄生活。「我就是想讓更多人知道真實的工地,真實的打工者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這樣你在看他們的很多行為時就不會覺得不可思議了。」他說。
上觀新聞找到了王洋,讓他親口講一講最真實的「打工人」故事。
王洋食堂外觀。王洋攝
「這就是個互相幫助的故事,不是施捨」
我到現在其實有點困惑了,給那位來吃包子的老鄉錄了視頻發到了網上,我這件事情到底做對了沒有?
這條抖音視頻下面的評論越來越多,有人說我是故意作秀,還傷害了這位老鄉的自尊心。其實我根本沒有他們說的那種優越感。
我也不是無緣無故給他這個包子的。之前有一次他來吃飯,原價買走了一個我蒸破了的包子,那個包子當時別人誰都不要。
後來我從和他一起吃飯的工友那裡知道了這位老鄉今年40多歲,是在工地上做油漆工的,算是技術工,每天能掙大概200元,家裡有3個孩子。我心裡一直記得這個事情,所以就想出了故意掰破包子皮,假裝賣不出去送他吃的事情。
所以這本來就是一個人和人之間互相幫助的事情,不是我在展示優越感。
老鄉在我的視頻畫面裡笑嘻嘻接受了我的包子。他第一次來我吃飯時,就是這麼笑的,他笑得可好看了。所以等到錄這段視頻時,我壓根兒沒有給他打馬賽克,吃一個破包子本來也就不是啥丟人的事情。
現在這位吃包子的老鄉離開工地去別的地方打工了。他的視頻火了以後還是照常來我這裡吃飯,沒表現出反感。
其實他們平時都很忙,沒啥時間刷抖音。在抖音上看到了自己的視頻,他也不覺得有啥。從網上這些指責我的評論也可以看出,其實很多人不太理解農民工的生活,甚至覺得他們很多舉動有些不可思議。比如他們總是吃這些包子,為什麼不多花幾塊錢吃得有營養些?
但是我明白他們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因為我很長時間裡甚至是現在過的都是和他們一樣的生活。我今年31歲,中專畢業時只有20歲出頭,就開始跟著我表哥在工地上裝鋼管,幹了七八年的小工。
現在我看起來好像是餐廳的老闆了,但我其實還是他們中的一員。我現在也還住在工地的宿舍裡,也是住的四人間。只不過是,我現在在工地上的工種成了「買菜做飯」。
王洋在工地食堂做飯。王洋供圖
而我發抖音視頻的初衷,就是為了記錄下很多光鮮的城市人不理解的盲區:如果這些工人的子女能看到這些視頻,看到他們父母平時做工時勞累節約的樣子,那是最好的,這樣他們也能在花錢時節約一點,也不至於忘本。
比如你不會明白,為什麼在工地上問起老人家年齡,很多老人報出的年齡都會比實際年齡小几歲。這是因為他實際已經超過了《勞動法》的最高用工年限。因此他們幾乎都是偷偷在工地上上工的。
這也解釋了有人好奇我為什麼從來不在發抖音視頻時發工地定位的原因——如果我公開了這是哪個工地,很多年長的老鄉可能就不能再在這裡工作了,這是他們好不容易找到的飯碗,我不忍心。
你或許也想不到我們工地上很多老鄉還不會使用手機線上支付,這個比例不算小,10個人裡總有兩三個。所以我每天都要保證收銀臺裡有足夠的零錢可以找給他們。
我為什麼晚餐只賣包子和稀飯?
我的這個食堂就在工地圍欄外不到100米的地方,沒有招牌,門口就寫著兩個字「食堂」。
開飯時間就在每天中午11點30分和傍晚6點,這是工地下工的時間,工人們成群結隊來我這裡。
我這裡的椅子都是一排排的長條椅,8個人一個桌子,一共有15個桌子。一到飯點這些位置就坐得滿滿當當的。在這裡吃飯,是最快速的「流水席」,大家基本都在埋頭大口吃飯,5分鐘內就能解決一頓飯。
這個工地上多時都會有300多人,少時也有100多人,工人們大多來自河南農村、安徽、重慶和四川。和他們處久了,只要他們一張口說話,我大概就能知道他們是哪個地方的人。這也是和他們寒暄時最好說的話題。
來我這裡吃飯的,大多是需要幫助的人。因為工地附近的幾家餐館裡,我這裡的消費是最低的,來吃的工人大多年紀大些,平時都很節約。
在我這裡吃晚飯,3塊錢就能吃飽:買兩個大包子,1碗稀飯。稀飯如果吃了不夠,可以免費續。
以前我們食堂晚上和中午一樣,也賣8塊錢一份的炒菜和米飯。後來兼顧著做一些包子,不久後發現包子賣得比米飯還要好。後來我琢磨出了原因,很多工友晚上不用勞動,所以也就捨不得吃炒菜,只要吃些包子把肚子填飽就可以了。
後來我乾脆晚上只做包子和稀飯了。這樣一來我肯定比賣炒菜快餐少賺了不少,但能讓更多老鄉來吃晚飯時沒有心理負擔。
其實我已經是這個工地食堂的第3任老闆了,前面的兩個老闆都因為這個食堂不賺錢走的。接手前我也很猶豫,因為這個餐廳的利潤不可能太大。
但是後來想想如果好好把這個食堂辦下去,用好一點的食材,讓老鄉們吃得好一點,也是挺有意義的一件事。我必須保證在不虧本的前提下採購最好的食材。這些老鄉大多生活得挺糙的,如果我真的用了一些比較便宜的材料,或許他們也不太會細細感覺食材的質量。但我這麼做不是為了別人,就是為了讓自己良心過得去。
又要用好的食材,又要保持低價,肯定是要有付出的。工地在城市西郊,我經常會開一個半小時麵包車到城市最東邊一個大批發市場拿貨。那裡同樣質量的食材可以拿到全市最低價,比如每大袋雞胸肉就可以便宜10元。
你們可能會有一種錯覺,覺得我這麼用心為工人們壓縮吃飯的成本是為了吸引回頭客,其實從這個工地的實際情況來說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工人們的流動性特別大,一個月甚至兩三個禮拜就會換一批客人,我看到的也總是新面孔。而且老鄉們來我這裡吃飯大多也不是因為「好吃、美味」,其實就是因為「便宜、量大」。這又是生活條件好的人不會理解的邏輯。
我也在吃飯以外的很多事情上盡力幫忙。今年8月底不少老鄉需要自己回家收麥子。我就想是不是可以用自己的車免費接送他們到車站。於是我就在食堂門口豎了這樣一塊牌子,歡迎他們組團喊我接送到車站。
後來我陸續把20多位老鄉送到了車站,其中一位老鄉的舉動讓我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在到車站後堅持要給我100元錢。我當然不會要,並且告訴他即使是計程車,從工地到車站60元也足夠了。但他告訴我自己第一次來工地時,因為不認識路也是打的計程車,司機收了他120元,所以他一直以為需要這麼多錢……
等到冬天天氣越來越冷的時候,老鄉們趕的工期也越來越緊了,很多老鄉都來不及來餐廳吃飯。我乾脆把盒飯裝進了一個個泡沫箱裡,騎著三輪車給老鄉送盒飯。
後來工地上有了兩個點都要我去送飯。東邊的那個點人少,只有十幾個人,但是我也不忍心讓他們自己跑。於是我每到飯點就在他們上工地方附近擺一個泡沫箱的飯,上頭寫著「老鄉我去西邊擺攤了,飯菜在箱子裡,拿後蓋上蓋。」那裡的老鄉都很自覺,我這個自助賣飯點從來沒有少過盒飯。
王洋給老鄉送到的泡沫盒子。 王洋 攝
我在餐廳裡重點關注的就是老人、婦女,看看他們是不是有什麼困難。婦女節、母親節的時候,我就想辦法給工地上的女同胞過節,比如給有孩子的女工人們多加一個雞腿、一個橙子。其實就是想找一個幫助她們的理由吧。畢竟在工地上出現的有些年紀的女性,大多數都是家裡生活有些困難的。
今年9月25日,我忽然看到朋友圈裡不少人都在轉發「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於是我也買了一箱奶茶,分給了工地上的女工友們。
這些我都記錄在了我的視頻裡,你能看到我在這些視頻裡和我幫助的老鄉說話時總是壓低了嗓門兒,其實這不是為了搞怪,也有出於現實的考慮:畢竟我自己也是並不富有的打工者,只能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
打菜湯事件後,我「負氣離店出走了」
今年夏天工地上來了一位大姐,每次到我這裡吃飯就打兩塊錢的米飯,然後打幾勺炒菜裡的湯,拌著飯吃,不過她愛人每次倒是都會打一份菜。
她這樣做了好幾次,後來店裡也出現了別的模仿她這種做法的人。我終於忍不住了,想問問她是不是有啥困難。她就和我說兒子在上大學,一年光學費就要好幾萬,能節約一點是一點。
我當時對這件事也沒啥介意的,覺得她這樣花最少的錢能吃飽,還能吃得有點味道,是挺好的一件事。等到那位大姐快要離開工地了,我就把這個她盛菜湯的視頻放到了抖音上,沒料到幾天功夫引來了7000多條評論。
這些人當中覺得這位大姐挺不容易的大概也就佔到了一半。剩下的人,不是在說我「摳門小氣,不給她盛菜」,就是在說這位大姐「愛佔小便宜,不應該」。
我當時心裡真的挺著急的,覺得我好心辦了壞事。其實他們說我摳門我是無所謂的,但是我不想給網友留下農民工好像都愛佔小便宜的印象。
而且這時候,我的廚師也提出來不想幹了,因為他覺得如果越來越多人這樣盛菜湯,最後他做的菜就沒人吃了。我勸不動他,他堅持要走,後來我想想也算了,他或許本來就不理解我的想法。
我一狠心乾脆在店裡定了一個規矩:以後凡是光盛飯不買菜的,如果要打菜湯,需要多交1塊錢。
其實我心裡是很不願意收這1塊錢的,但是我更加不想讓這些農民工兄弟們被人小看,被當成不付錢佔小便宜的人。後來那位大姐還來吃過幾次飯,她也不打菜湯了,就和她愛人一起吃一份菜。
再後來我就想著究竟怎麼做我才能夠讓這些出來打工的人也能夠感受到一些生活的變化,不要再和以前一樣每天苦著自己、不捨得花錢。
我想到了一個辦法,把每天中午8塊錢的盒飯改成了10塊錢的自助。餐標是5個菜2葷3素,還有水果和湯。大家憑藉自覺隨便打菜,但是提倡空盤。如果吃飯的人把飯菜都吃光了,我就退他1元,或者是送他一瓶礦泉水。
這樣算下來,每個人只要多花1元,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菜色還能管飽。
就在我準備做自助餐時,我的新廚師,一位曾經的炊事班班長加入了。他說自己也是在抖音上看到了我的視頻,比較認同我的想法。
雖然這是很便宜的自助餐了,但也要有自助餐的樣子。我在收銀臺那裡擺了一個盒子,裡面放著創可貼、板藍根、餐巾紙。這些東西是我們這個工地上大有用處的物資,老鄉們在工地上容易受傷,創可貼是必備的,他們平時一上工就壓根兒沒時間喝水,嗓子和嘴唇容易因為缺水上火,所以板藍根也是必須的。
我還在自助餐的臺子上擺出了原來買給家裡人吃的披薩,想給老鄉們一些不一樣的體驗。但是我發現他們一頓飯下來,這些新品種的食物幾乎是不動的。我以前也給他們做過15塊錢一份的牛排,這是成本價了,但是老鄉們也不捨得掏錢買。有時想想,這就是他們最真實的生活,只求吃飽,存下更多錢還是要給家裡人。
我的自助餐生意堅持了1個多月,利潤比原來又低了不少。因為改成自助以後胃口小的人大部分就不來了,來的大多是那些胃口大的,吃回本也沒問題。
不過我心裡其實是樂意的,畢竟對他們來說多花一塊錢就能吃得更加體面。但是還有一件事情也不可避免發生了,那些生活最困難的老鄉中午就不敢來店裡吃飯了,畢竟還是漲價了。
但是到了今年10月,我還是決定暫時離開了店裡。走的原因還是和那個盛菜湯事件很有關係,我就是真的有點想不開了,究竟什麼樣才算是真的幫助這些老鄉?
我弟弟當時就接手了這家店,我當時對他也沒有別的要求,就是希望他可以保證原來菜的品質,不要漲價。
我去了深圳,找了一份快遞員的工作,但很快就堅持不下去了,起早貪黑實在是太辛苦了。雖然我原本也是在工地上做的,但是這是我第一次離開家到外面去打工,真的很不適應。
工地食堂晚餐時分座無虛席。 王洋 攝
重回店裡,我的想法徹底改變了
1個多月後我又重新回到了工地食堂。剛回來那幾天,老鄉們都很興奮,拉著我聊天。他們原本以為我這一走就不會回來了。
對我自己來說最大的改變是,我對很多事情都釋懷了。
首先我不再以賺錢作為開這個食堂的目的了。說實話,去年剛接手這個店時,我也還是想著要賺錢的。但是後來越來越覺得指望著食堂掙錢幾乎不可能。因為你賺這些人的錢,就必須昧著良心。
另外我也用自己在深圳的親身體驗,解開了一個心結:以前我總覺得工地上的老鄉人都很好,但是我為什麼就是幫不了他們呢?比如我想給一個生活困難地老鄉免單,他總能想方設法把這錢塞給我。還有一次一隻蒼蠅飛進了一位老鄉的碗裡,我要給他換一碗,他說什麼也不願意換,害怕浪費糧食。
後來我想明白了,其實如果你是一個十分善良的人,你只要自己能挺過去,的確不會輕易接受別人的幫助的。因為接受幫助產生的心理負擔有時是很難消化的。
就像是我在深圳打工時,也有很多好心人對我很體諒,比如我送錯了快遞也不會責怪我,但其實我心裡是會因為這些事情感覺不安的。
但是他們不接受這樣直接的幫助,或許你可以換一個辦法幫助他們。前兩天我做了一個實驗,用免單的形式獎勵前一天在我設的無人看管的領飯點自覺吃飯買單的人。只要老鄉們給我出示前一天的手機支付憑證,我就給他送一份盒飯。
還有一次,一位平時總來我這裡吃得很節省的老鄉又來打包子了,我就和他玩了個文字遊戲。當時他買了兩個包子,我和他說今天的包子買二送二。當他要給我錢時我又拿回兩個包子,開玩笑說:「我餓了,你這兩個買的包子我就吃了,送的兩個包子你拿去,錢也還你。」老鄉一下子就笑了,他也明白了我的意思,開開心心接受了這兩個免單的包子。
有時我看到來店裡吃飯的老鄉衣服破得不行了,我就會留心記下,給他買一件新衣服。但是給他送新衣服時就會告訴他:你的舊衣服不要扔,把它換下來給我,我用得上。這時候他雖然也接受了你的幫助,但是他不會覺得自己是完全被動在被施捨,因為他自己原來的舊衣服也是有價值的。
這個工地大概還有兩年才會完工,但是很少有老鄉能夠在這裡呆滿一年以上。我每天看著這些或者熟悉,大部分依舊陌生的面孔,打算在這個工地上做呆得最久的人。具體是多久呢?我想應該是到這個工程徹底結束,起碼讓來這裡的人掏3塊錢能一直有飯吃吧。
王洋在給工人們錄視頻。王洋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