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2 16: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可快速關注我們
>>>>
地圖
地圖,是將自然和社會經濟要素的名稱、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其屬性表現在紙質、網際網路和其他載體上的圖形或者影像,包括紙質地圖、電子地圖、網際網路地圖、附著在各種產品上的地圖以及其他表現形式的地圖。
每一幅地圖具備以下三個特性:
第一,地圖必須遵循一定的數學法則,準確反映客觀物體位置、屬性等各要素之間的關係。
第二,在地圖上表示物體,如居民地、境界等,都是使用地圖語言來表達的。地圖語言包括地圖符號、顏色和文字註記等。
第三,縮小了的地圖不可能繪製出地球表面上所有的物體,所以每一幅地圖都只能以概括和抽象的方式有選擇地繪製出我們需要表示的地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地圖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延伸。地圖的表現形式從紙質地圖發展到數字地圖,地圖的製圖對象從地球擴展到了月球、宇宙。
>>>>
地圖投影
地球就如同一個橘子,我們把橘子皮剝下攤平時,得到的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平面。古代就有很多地理學家和地圖學家研究如何將曲面地球上的內容轉繪到平面上。將曲面地球上的內容通過數學方法轉繪到平面上的繪圖規則,就是地圖投影。
由於地球表面是一個不可展平的曲面,所以運用任何數學方法進行這種轉換都會產生誤差和變形,按照不同的需求縮小誤差,就產生了各種投影方法。各種投影都有各自的優勢,也存在各自的局限。製圖人員會根據地圖的用途、製圖區域的位置等來選擇不同的投影。例如,有的投影在地圖上沒有角度變形,雖然長度和面積變形明顯,但它能保持方向和相互位置關係的正確,我們就採用它作為航海圖和航空圖的投影;有的投影沒有角度變形,中央經線無變形,長度和面積上的變形也很小,就常被用作地形圖的投影,中國 1∶10 000 ~ 1∶500 000 系列的比例尺地形圖,均採用這種投影。
同時,製圖人員也會根據各國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相鄰地理關係來確定中央經線。世界慣例是本國地圖把本國置於世界地圖的中間。如我們通常見到的歐美各國和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地圖,都是將本國放在世界地圖中央位置。中國現行的世界地圖以東經 150o 經線為中央經線,使中國與周邊世界的地理聯繫一目了然,是一種較合理的選擇。
>>>>
地圖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圖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地圖三要素。有的地圖上繪有方向指示標,還有許多地圖上繪有經度和緯度,它們在地圖上發揮著定向定位的作用。經緯網構成的地理坐標系統,是世界統一的地理方向標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同樣是中國地圖,有的是佔據了一面牆的大掛圖,有的只有手掌大小,關鍵就在於地圖比例尺的使用。地圖比例尺反映地表縮小的程度。
地圖上要表達的客觀事物很多,於是人們就將複雜的物體歸納分類,形成了完整而有規範的地圖符號系統,以特定的符號和顏色來反映地球表面各種自然、經濟、人文等現象。要知道這些符號、註記代表什麼含義,就需要了解地圖的圖例。
地圖上的方向
查看地圖,必須注意地圖上的方向。一般地圖採用的方向是:面向地圖,上為北,下為南,左為西,右為東,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還有的地圖上帶有指向標,指向標指示北方;有經緯網的地圖,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
>>>>
地圖語言
地圖上的註記、色彩、各種符號、影像和裝飾圖案構成了地圖語言,它是表達空間信息的一種圖形視覺語言。地圖用無聲的語言,向人們傳遞著豐富的信息。地圖的語言有著和文字同樣的功能,甚至可以傳達文字不便傳達和不易傳達的信息,比文字敘述更為鮮明生動,有著更為直觀和直接的導向作用。
國家領土在地圖上表示的效果最為明顯。各國出版的世界地圖上,國界的畫法和國名、區域名稱、居民地名稱、區域色塊的顏色等,都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政治立場和觀點。例如,政區地圖上的色彩,通常用於區分政權控制區域,同一色彩是同一個政權領土的標誌,不同的色彩則標誌歸屬不同的領土。又例如地名,馬爾維納斯(福克蘭)群島,在阿根廷出版的地圖上地名為馬爾維納斯群島,而在英國出版的地圖上則標為福克蘭群島,反映了阿英兩國對該群島主權的爭議。
地圖上也常常利用不同的符號、字體來區分不同的行政等級和歸屬。例如,國家名稱和省會名稱一般都設計成不同的字體。世界地圖上各國國內行政區劃名稱、城市名稱使用的字體要不同於國家名稱的字體。又例如,中國地圖上「臺北」是省級行政中心,就不能使用首都符號。「臺灣島」註記是自然地理名稱,就不能與省份名稱「臺灣省」使用相同的字體和顏色。
來源: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
原標題:《版圖專題 | 地圖基本知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