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出生開始,孩子就會主動地去感知和探索周圍的世界。「玩」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最自然的活動。
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用感官認識著這個世界,並且不斷地重複練習,慢慢構建起抽象的概念。
所以,「玩」是孩子最好、最自然的學習方式,英語童謠也應該通過「玩」的方式來接觸。英語童謠因其本身特有的強弱音節和韻腳,使人在吟詠歌唱的同時,隨著音律起伏,自然而然就想手舞足蹈一番。
為孩子吟唱英語童謠,最大的樂趣莫過於與孩子營造出一種僅限於兩人之間、獨一無二的親密感。在共唱英語童謠時,家長與孩子共同分享其中的節奏與韻律,也共同經歷著其中的喜悅、希望與美感。
這不僅使孩子與父母的心靈緊密相連,還會幫助孩子愛上用英語語言構建的語境,進而愛上英語。
針對幼兒的身心特質,家長可以根據歌詞的含義進行親子互動,強化幼兒的記憶與理解。
舉個例子,有一首很簡單的手指謠叫《小手指》(One Little Finger),
歌詞是這樣的:
One little finger,
One little finger,
One little finger,
Tap tap tap.
Point to the ceiling,
Point to the floor,
Put it on your head.
大家可以數一下,這首簡單的兒歌裡包含了多少個單詞。
如果和孩子一起反覆玩這個手指謠,孩子就能記住下面這些詞或詞組:finger、tap、point to、ceiling、floor、put it on、head。
這首兒歌最後一句的head,其實也可以改成身體的其他器官,比如eyes、nose、mouth、ears……經由這樣的拓展,孩子就能通過一首簡單的兒歌積累十幾個基礎詞彙。
再比如《幸福拍手歌》(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裡面有拍拍手、跺跺腳等動作,聽童謠音頻的時候,家長帶著寶寶做相關動作,或者在聽完音頻以後,家長一邊把童謠唱給寶寶聽一邊做相關動作,都能讓寶寶直接把語音、動作和身體部位對應起來。
像這樣把陌生的英語語音輸入變成有意義的輸入,才能真正引起孩子的興趣,實現有效的「磨耳朵」。
對於0~2歲的小寶寶,可以由家長邊唱邊把動作演示給孩子看。在唱的同時,還可以與孩子加一些小互動。
比如第一個動作,雙手手指交疊向上攀爬,可以改成用手指在寶寶身上從腳到頭一步一步向上移動;再比如「把蜘蛛衝跑」之後,也可以輕輕拍打一下寶寶的小腳。
這些突如其來的小互動經常可以逗得寶寶咯咯笑,讓他們對童謠充滿興趣,並且自然而然地開始模仿。
2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由家長指導來表演了。多個孩子在一起邊唱邊演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