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獻帝禪讓大會那天,末代皇后咒罵曹丕,而這末代皇后還是曹操的女兒,曹丕的妹妹。怎麼回事呢?為什麼咒罵?還得從曹操說起!
建安十八年五月,曹操被冊封為「魏公」。之後,在七月份,曹操將自己的三個親生女兒曹憲、曹節、曹華嫁給漢獻帝。目的不言而喻。
第二年,三人進為貴人。也就在這一年,伏皇后的秘密洩露——曾私自寫信給其父伏完,讓他密謀剷除曹操大計。曹操也算是秋後算帳。伏皇后被廢黜,幽禁而死,也有說直接被殺的。但,伏家徹底沒了,包括伏皇后和漢獻帝的兩個兒子。
建安二十年,曹節被立為皇后。五年後,曹丕上位,為掌控大局,提高自己的威望,只能篡位為帝。漢魏兩朝的交替,所選擇的方式是禪讓。《三國志》記載:
昔者帝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
德薄,所以禪讓,而不是篡位。又是一樁美談……猶如西漢末年的王莽。代漢建新,選擇的也是禪讓。
也就在這天,發生了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曹丕派人來曹節這裡索要印璽,言下之意,你退位了。曹皇后表示很生氣,拒絕交出,怒而不給。曹丕又多次派人來拿,曹節知道自己必須將印璽上交,所以將使者叫進來,臭罵了一頓,然後將印璽拋擲軒下,痛哭道:
天不祚爾
上天是不會讓你們延續長久的……算不算一場咒罵?另外值得一注意,這裡的「印璽」並非是皇帝的玉璽,而是皇后的印璽。例如,伏皇后被廢之後,「其上皇后璽綬,退避中宮」。魏朝建立,曹節的皇后印璽肯定上繳吧?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考》說:
按此乃前漢元後事,且璽綬無容在曹後之所,此說妄也
所以,「曹皇后擲璽責兄」並不能和「王政君擲璽責莽」相提並論。王政君那是擲的傳國玉璽,擲在地上,結果是傳國玉璽被破碎了一個角。
那曹節為什麼咒罵?
第一,恐怕是演戲。曹丕為免粗暴地篡漢,所以學前朝的王莽,效仿堯舜禹,搭建受禪壇,讓漢獻帝禪讓。曹節作為末代皇后,也得有自己的表演。所以,學王政君——擲璽責兄。這也進一步說明一個問題,曹節願意曹丕稱帝。為什麼?在當時年代,家族榮,則她榮。家族是她的後盾!
實際上,從《三國演義》的不同版本中,也可以窺探一二。清代毛宗崗版的《三國演義》那是盛讚,說她深明大義。毛宗崗直接將她和伏皇后、董貴人並列在一起。但在嘉靖年間的版本(即「羅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反倒是曹節痛罵漢獻帝,當年高祖可以奪秦,我家為什麼不能奪漢?兩書對比,如下圖。
第二,真實情感的流露——涕泣橫流。痛哭,悲憤,進而咒罵。嫁給漢獻帝,最終迎來的是曹家「代漢」,而她曹節終究不過是工具,現如今價值榨盡,只能隨漢獻帝苟延殘喘。
曹節的咒罵也是真的準,曹家天下歷時45年,而拿了印璽的皇后,也是大多沒有善終。
參考資料:
《後漢書》、《漢書》、裴松之《三國志》、《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