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後期,終身學習將成常態
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後期,終身學習、靈活的學習制度將成常態。 在8日召開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後期,即將進入普及化階段,終身學習、靈活的學習制度將成常態。 今年2月,教育部發布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並於9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二十六條規定,學校可以根據情況建立並實行靈活的學習制度。對休學創業的學生,可以單獨規定最長學習年限,並簡化休學批准程序。
-
教育部:中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介紹了《全面振興本科教育 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情況》,範海林表示,總體而言,我們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48.1%,中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
教育部:中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中新網2月26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26日介紹了《全面振興本科教育 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情況》,範海林表示,總體而言,我們已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中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
教育貴族性到民主性的轉變,美國高等教育是如何走向大眾化的?
教育一直是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十分關注的問題,自古以來,在歷史的舞臺上,很多君王以及帝王都十分關心」教育「這個問題,比如在中國古代社會中,隋朝隋煬帝就創辦了」科舉制」為當時的社會選拔人才,此制度的發明對中國後期的社會以及文化教育方面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教育它是一個國家人民文化和素質的象徵,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是命脈所在,在加強基礎教育的同時,高等教育也成為了每個國家的關注的重點
-
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
新華網北京1月10日電(記者程義峰)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10日發布的《「十五」期間中國青年發展與「十一五」期間中國青年發展趨勢研究報告》認為,十五期間,中國高等教育發生了一次質的飛躍,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
-
怎樣看待大眾化的高等教育?
第二,中國高等教育的層次結構在大眾化前後已經發生了非常顯著的變化,其最主要的特徵,即專科層次在整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中的比例在大眾化初期較之精英階段有較明顯的提高。一方面,就不同地區高等教育的規模而言,在大眾化過程中進一步保持和完善了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適應性,而且,高等教育的機會在不同地區的分布也呈現出一種進一步公平與合理的走向,而沒有類似於經濟發展那樣的分化和差距。
-
周濟: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
教育部網站19日刊發教育部部長周濟的署名文章認為,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規模已先後超過俄羅斯、印度和美國,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數據顯示,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540萬人,是1998年108萬的5倍;高校在學人數2500萬人,毛入學率達22%.
-
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下一步棋該怎麼走?
2001年,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已經達到13.2%,實現15%的高教大眾化的目標似乎指日可待。思路決定出路 記者:「15%」這樣一個量的概念是否可以表述為一個質的內涵?高等教育大眾化更深刻的內涵是什麼? 項賢明:我覺得我們理念上一個最大的缺陷就是談大眾化往往只想到規模的擴張,而大眾化的內涵遠遠不局限於數字的概念,它還包含結構上的變化和質的變化。
-
高等教育大眾化不能以粗糙化為代價
當下,高等教育質量下降,讀書難以學到真本事,就業十分困難,「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這樣的高等教育大眾化不值得炫耀,更不宜詮釋成人力資源強國。教育部對外展示2020年入學率達到40%的高等教育發展前景之後,更要埋頭為教育發展多做點實事。 7月29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發布。
-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眾化面臨的困難
CFP 什麼叫高等教育大眾化,為什麼中國高等教育要大眾化?對於高等教育大眾化,我們只有把這些問題很好地弄清楚以後,才能更好地適應大眾化時代,才能夠推動大眾化更好地發展。 我們知道大眾化是從上世紀70年代出現的。但大眾化的開端時期實際是在二戰後,那個時候還沒有大眾化的名字。二戰之前,所有的高等教育都是精英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發達國家也好,高等教育不發達國家也好,都是培養少數精英人才的教育。
-
我國高等教育邁入「 大眾化」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訊 據新華社電3月19日上午,第七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致辭。來自20多個國家的200多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國際組織代表出席了論壇。
-
程建平:高等教育40年 從精英化到大眾化
(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得益於高校的人才培養記者: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後,確定了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思路,隨後高校擴招,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邁進,這期間,對高校教育教學帶來了哪些影響?
-
高等教育大眾化瓦解精英化就業
年初,教育部發布消息說,2014年高校畢業生規模為727萬人。此後,最難就業季的話題日益引人關注。 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中青輿情監測室對網民觀點進行了分析。從抽樣的2000條數據中發現,超過三成的網民認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心態不正確是造成「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
江蘇高等教育從「大眾化」邁向「普及化」
五年前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是15.3%,多數家庭的孩子不能讀大學,去年上升到33.5%,三個孩子中有一個能讀大學了。」幾天前,省委書記李源潮在給省級機關幹部做學習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一次輔導報告時,報出了一串高等教育的「成績單」。 「三個孩子中有一個能讀大學」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江蘇正從高等教育「大眾化」走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
大學,大眾化→普及化!我國高等教育即將進入新階段
資料圖 曹小彧 攝2月26日教育部召開的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年度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介紹,要通過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推動形成覆蓋全部學科門類的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專業集群。
-
高等教育大眾化轉型
原標題:高等教育大眾化轉型 經過持續的擴招,中國的高等教育規模急劇擴大,業已進入大眾化階段。可是,現行的高等教育體制依然保持著固有的單一性傾向,即熱衷於精英教育——專科要升本科,本科要搞碩士點,有了碩士點要搞博士點,有了博士點要搞博士後流動站。
-
教育部:中國即將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26日,教育部召開發布會介紹2018年教育事業發展情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表示,我們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2018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邁入普及化階段。
-
劉宏:高等教育正從大眾化快速邁向普及化
劉宏表示,我國的高等教育正處於變化和變革的時期,高等教育已經從大眾化快速邁向普及化。全國人大代表、大連外國語大學校長劉宏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 新華網 李相博攝 以下為訪談內容: 新華網:在您看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目前處於什麼樣的發展階段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中國高等教育不能身子進入普及化,腦子停留...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原春琳)9月14日,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舉辦的「疫情之下的高等教育變革學術論壇暨雲上高博會啟幕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認為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的中國高等教育,在工作中需要特別警惕這樣的傾向:身子進入普及化,腦子停留在大眾化,習慣停留在精英化
-
我國已從高等教育大眾化正式進入普及化階段
越來越多的家庭實現大學生「零的突破」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如今,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像孫川家一樣,實現大學生「零的突破」。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對此進行了長達數年的數據跟蹤,「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總結了2011-2018年全國本科生家庭情況,發現70%以上大學生都是家庭的第一代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