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男人要闖,女人要浪」,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依然適用

2020-12-25 小於品詩說文

歡迎來到小於品詩論著!更多精彩文章更新期待您的關注,感謝支持!

中國人善於享受生活,也習慣在生活中總結一些有用的經驗和真理。而現如今我們所推崇和應用的,大部分卻是由古人所創造,自古便傳承下來的。這些經驗和真理,跨越漫長的歷史長河,至今仍被世人所採納,並不是因為人們懷舊,也不是出於對祖輩的尊重,而是它們實實在在的對人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幫助。

我們拋開那些見於書本的名人名言不談,單就口口相傳,至今不衰的民間俗語,其所囊括的學識和真理,就很值得我們細品和揣摩了。俗語雖起於民間,卻是生活真理的典範,語句雖直白無修飾,卻是包含了生活百態。它們都是老祖宗一步一個腳印地歸納總結,並由後人一步步實踐證明出來的人生精髓,是時間驗證下的產物,更是祖輩先人智慧的體現。

就像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男人要闖,女人要浪」不僅體現了老祖宗的智慧,更是適用於任何時代。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句俗語的真實含義。

男人要闖,女人要浪

這句話出自於古時,必有它特定的歷史背景。在封建社會的條件下,男人和女人的生活態勢是完全不一樣的,那時崇尚男主外女主內,因此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古人便有了這句俗語的總結。那麼男人的「闖」,和女人的「浪」到底該如何理解呢?我們一一看來。

「男人要闖」,男人要想有更好更多的發展,就要有拼搏闖蕩的精神,就不能墨守成規。正所謂「好男兒志在四方」,腳踏實地、忠厚老實,只是女人看待男人的標準,並不是男兒自我評價的標準,若想擁有新的天地,美好的未來,只靠踏實、老實是遠遠不夠的。歷來各行各業的成功者,深受世人的欽佩和讚揚,然而他們的成就,卻無一不是靠自己闖蕩而打拼出來的。

習武者當闖

自古不乏尚武者,雖說「強身健體」乃是習武之本,可習武之人大都身兼傲氣,也豈會只局限於此,武術練得再好,沒有一身闖蕩的豪氣,那也只不過是一身沒有用武之地的空架子罷了。我們在小說或電視中經常見到,大俠行走江湖,鋤強扶弱,而在真正的古代,習武除了強身防身之外,真正的闖蕩之地乃是軍營。以自身的能力,憑藉自己的努力,立足於軍旅之中,報效國家,守衛疆土,也算不枉費練就這一身的武藝。

從文者該闖

從文者,都是心中有理想之人,不然只為了耕地種田,那麼浪費時光習它又有何用。我們都知道,古時是有科考制度的,雖然每個朝代制度不同,但其性質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給習文者提供更好的舞臺,當然這也是一道門檻。而從文者只有出去闖蕩,才能開闊眼界,累積更多的學識,才能為心中抱負打下更堅實的基礎,為越過這道門檻而積累更多的實力。

經商者要闖

生活中有需求便會有經商者,作為商人眼界更要開闊,經商的目的就是創造財富積累財富,只局限於一地,那有限的資源和有限的財富你又能賺的幾分?所以外出闖蕩就勢在必行了。當然,自古有些成就的商人也都是這麼做的,外面的世界,不僅有賺不完的財富,更有學不完的東西和長不完的見識。

所以說,男兒若想有成就,就當出去闖一闖,正所謂「富貴險中求」,一味的畏首畏尾註定是碌碌無為的一生,只有拿出勇氣和智慧出去闖蕩,才會開闢新的天地,一覽險峰的無限風光。

「女人要浪」,對於這句俗語的後半句,大家誤解頗深。「浪」這個字形容女人,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變成了一個貶義詞了。其實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說女人要懂得打扮懂得內修。男人的魅力在於成就,所以男人要闖,而女人的魅力在於內外兼美,所以女人要浪。

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妝容妝扮本就是一門學問。再美的女人,整天蓬頭垢面,邋裡邋遢的,也不會招人喜歡,而會打扮的女人,即使本身長得不怎麼樣,卻也有高人一等的氣質,也能令他人眼前一亮。當然這只是「浪」的基礎,而更高層次的「浪」,是內外兼修的女人。試問一下,一個內心善良,妝容得體的女子,又有哪個男人不喜愛,哪個男人不為之傾倒。所以說,女人要浪,不只是要懂得修飾自己的外表,更要懂得如何修心。

男人要闖,闖出來成就才能令他人折服,女人要浪,浪出內外美,才會讓他人傾倒。老祖宗留下的這句話語,雖是出於古代,有一定的歷史背景,但放於如今小編覺得仍然很適用,不知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本文由「小於品詩論著」撰寫整理!更多好文,每日更新,如果您喜歡本文,請您動動手指點擊關注、讚賞!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焦點

  • 「男人要闖,女人要浪」,是字面意思嗎?古人為什麼要這麼說?
    我們拋開那些見於書本的名人名言不談,單就口口相傳,至今不衰的民間俗語,其所囊括的學識和真理,就很值得我們細品和揣摩了。俗語雖起於民間,卻是生活真理的典範,語句雖直白無修飾,卻是包含了生活百態。它們都是老祖宗一步一個腳印地歸納總結,「男人要闖,女人要浪」充分地體現了老祖宗的智慧,放在現在,它仍然實用。
  • 農村俗語:「男人要闖,女人要浪」如何理解這句老話俗語?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句農村俗語的第一反應,都是對後半句「女人要浪」覺得很詫異,因為往往用「浪」來形容的都是:作風不好的壞女人。但農村俗語可不像字面意思表達的那樣簡單哩,其背後蘊含的深層含義,才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地方,我就先從這句「女人要浪」來給大家闡述下這句農村俗語吧。
  • 農村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
    農村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這是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有何道理?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不是憑空想像來的,而是具有千百年的生活經驗,所以來看,這農村俗語的存在自然有它的價值。就拿吃飯睡覺來說,其實老祖宗其實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至理名言,而這些俗語有利於我們養生,也穩定家庭之間的和諧,所以說我們在對待俗語的時候一定辯證的看待,好好利用才是最正確的。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於吃飯睡覺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有何道理呢,李子來回答。
  • 古人云:「男人嘴大吃四方」,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為了能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傳下去,所以古代先賢都講這些經驗編成俗語,這樣一來後人即使不能理解,也能學會應用。諸葛亮就曾留下"觀人七法"的口訣,比如"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意思就是說詢問關於計謀方面的問題,從而觀察一個人的學識、見識。
  • 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文|楚何知(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關注並轉發分享)農村裡不少老人雖然並沒有真正讀過多少書,但是在經歷了大半生風風雨雨的奮鬥之後,我們依然能夠從他們昏暗的眼神中看到智慧的光芒然而農村老人對於知識的重要性,卻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就比如這句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它具體講述的是什麼意思呢?「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我們可以先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很久之前的農村,如果在房屋的前門不點上一盞油燈的話,那麼房屋的後院就會顯得非常昏暗。」字面上似乎沒什麼稀奇,但是這句俗語蘊含了老祖宗的智慧!
  • 俗語:「男人好吃要背帳,女人好吃要上當」,這句話有什麼道理?
    文/玉濁清俗語:「男人好吃要背帳,女人好吃要上當」,這句話有什麼道理?俗語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生活經驗所積累的,因為它通俗易懂,並且來源於生活,因此也運用到生活中,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很多的俗語,俗語既反映了那個年代的生活水平,也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的智慧,很多俗語對人們都具有指導作用,他指導後輩不走彎路,因此流傳至今。
  • 俗語「家庭富不富,主要看媳婦」,老祖宗的智慧至今適用
    我們的老祖宗曾給我們留下很多至理名言,光是通過了解這些至理名言,就能讓我們在懂得很多道理的同時,少走很多彎路。而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才會特別重視了解老祖宗們留下來的這些至理名言。 下面要給大家介紹的內容,就跟老祖宗留下的一句至理名言有關——「家庭富不富,主要看媳婦」。
  • 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
    它們言簡意賅,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既然能夠歷盡千年歲月滄桑而長盛不衰,肯定有它的道理。老子曰:「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那「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這句俗語該怎麼解釋呢?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
  • 俗語:老祖宗說「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是什麼意思?句句在理
    俗語:老祖宗說「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是什麼意思?句句在理從古到今,婚姻對人們來說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希望能找到一個理想的伴侶共度此生,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但理想的伴侶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 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啥意思?背後蘊含老祖宗智慧
    文/Echo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啥意思?背後蘊含老祖宗智慧中國的語言文化沉澱了幾千年,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古國。深奧的語言文化中就包含了幾種中文語言,因為中文是一個統稱,我們細分之後就有:諺語、俗語、歇後語,同是中國語言為何要細分呢?因為每種語言的作用不同,分劃是為了更好地學習中文。而對於博大精深的中國語言,有一個較為特殊,那就是俗語。
  •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啥意思?老祖宗智慧很受用!
    其實老祖宗在很早之前就為我們總結了一句男女擇偶標準:「男凹女凸,不寡就孤」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什麼意思吧!這句俗語總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關於外貌上的,「男凹」指的是男子的身姿不夠挺拔,總是彎腰駝背的,看上去就像是「凹」了一樣,這種身形往往會給人一種猥瑣瘦弱的形象,讓人感覺無法承擔起一個家庭的重擔,因此不是女子的擇偶範疇,所以才會有不寡就孤的說法。
  • 俗語:「出門千裡不拿針」,針代表什麼意思?老祖宗看得很通透
    針是很便宜的東西,記得小時候,村裡女人們可用一個幹雞肚子皮,或幾個桔子的幹皮,就可到貨郎那裡換好幾根針。不過,「出門千裡不拿針」這句話的「針」,不是專指平常用的針,而是代指一些出門在外所需的日常生活小物件,形容很細小的一些東西。這一點老祖宗看得很通透。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為兇相」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比如老祖宗告訴我們,與人交往不能只看外貌,畢竟有句「人不可貌相」的古話;但是老祖宗同樣也告訴我們,「相由心生」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我們在對待中國文化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去看,不能一味地相信老祖宗的說法,否則只會讓自己陷入矛盾的境地,開始懷疑老祖宗智慧的正確性。
  •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老祖宗經驗之談,存在一定的道理
    我們現在生活當中,經常都能夠聽到不少的俗語,這些俗語當中代表的一些道理,這些都是老一輩留下了的文化。雖然可能有的現在不適用於現在,但是有些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鑑的。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俗語就是男凹女凸、不寡就孤,男凹、女凸什麼意思?你可能想不到!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 俗語「男不娶五,女不嫁六」是啥意思?你會像老祖宗那樣講究嗎?
    大家都知道,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經過了幾千年的沉澱,老祖先們通過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總結了很多自己所得到的經驗教訓,並且將之融匯成了一句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俗語,在民間廣為流傳。
  • 俗語:「男不娶五,女不嫁六」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為何如此講究?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幾千年的沉澱,勤勞又智慧的老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用他們的所經歷過的,所走過的,所得到的教訓,融匯成了一句句具有教育意義的俗語。一代代的流傳下來,讓後世子孫明白俗語中的意思,減少往後人生的彎路,坑道,時至今日,許多充滿哲理的俗語依舊在代代相傳。
  • 俗語老人言:男人心軟一生窮,女人心軟褲帶松,說的真有道理
    其實,歷史上留下下來的也有許多民間的智慧俗語,因為農村文化水平都很有限,有文字記錄下來的很少,都是口耳相傳,在民間流傳甚廣,影響也很大,下到3歲小孩,上到80歲的老人,都能說幾句。俗語說「男人心軟一生窮」,是指什麼意思?真的很有道理嗎?它的下半句又是什麼?讀了以後才知道,老祖宗的警世忠告,真的很經典!
  • 俗語「不惑之年三不換,知命之年三不碰」什麼意思?男女都要注意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很多古代的習俗現在依然影響著人們。俗語就是其中一種。相比詩歌這種「高級」的表達方式,俗語更加直白且通俗易懂,當中蘊含著老祖宗的智慧和生活經驗。《論語》中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人一生,最怕遇上「三點頭」男人和「闊步走」女人,老祖宗經驗
    有句俗語叫做「男怕三點頭,女怕闊步走」,凡是在人這一生中知道了這兩句話道理的人,基本上都能明白老祖宗的忠告到底多有道理。 什麼叫做「男怕三點頭」? 其中的「三點頭」並不是指男人要點三次頭,這裡的三是一個虛數,老祖宗是在告訴男人們,千萬不能沒有主見,遇見誰說了什麼都點頭稱是,沒有自己的立場,只當牆頭草。
  • 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老祖宗的婚配觀,有道理嗎?
    而古人對男女婚配一向很看重,因此衍生出了很多俗語,其中一句俗語就是|「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那麼老祖宗總結出來的這個婚配觀,說得有道理嗎?那就接著往下看吧。這句話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就是說女性在擇偶的時候,男人的年紀大一點是沒有什麼關係,反而男方年紀大一些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