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被稱為現代工業的大腦,目前很多尖端產品都需要用到晶片,特別是對於一些電子產品來說,晶片更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晶片的性能直接決定了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而目前真正具備實力生產晶片的國家是比較少的,真正能夠製造高端晶片的就更少了,目前全球真正能夠生產出7納米以上高端晶片的製造商也就臺積電、三星還有英特爾少數幾個企業。
那為什麼能夠生產高端晶片的企業這麼少呢?這裡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產高端晶片非常複雜,這裡面需要用到很多尖端的生產技術,其中高端光刻機就是一個核心的環節。
而目前全球能夠生產光刻機的國家很少,只有荷蘭、日本、中國、美國等少數國家能夠生產光刻機,而真正能夠生產高端光刻機的就更少了。
以前日本的尼康和佳能還能夠跟荷蘭的ASML一較高下,但後來因為研發路線選擇錯誤,日本的尼康和佳能跟ASML的實力相差越來越大,以至於尼康和佳能都已經放棄了高端光刻機的研發生產。
所以目前全球真能夠生產14納米以上高端光刻機的只有荷蘭ASML一家,目前全球14納米以上的高端光刻機基本上被他壟斷,正因為如此,ASML生產出來的高端光刻機價格非常高昂,一臺EUV光刻機售價就達到上億美元。
而且即便價格這麼昂貴,就算你有錢了,也未必能夠買到,因為決定要不要把高端光刻機賣給客戶,有時候並不是ASML一家說了算,這裡面還有受到多個國家還有多個股東的影響。
那目前ASML的股東都有哪些呢?最大的股東到底是誰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荷蘭ASML公司成立1984年,由電子巨頭荷蘭飛利浦公司以及荷蘭先進半導體材料國際ASMI公司共同創辦,這兩個企業各出資210萬美元,企業的主要業務是專注於開發光刻系統,所以在ASML剛成立的時候,飛利浦和ASMI各佔50%的股份。
但是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因為全球半導體市場大滑坡, ASML兩個股東都遇到了不同困難,最後ASMI因為承受不起巨額投資決定退出,飛利浦也宣布削減成本,但在ASML管理層的說服之下,最終飛利浦的董事會還是決定給他們提供一筆資金,讓他們度過了難關。
到了1995年,ASML正式在阿姆斯特丹和紐約上市,在上市之後飛利浦出售了其中一半ASML的股份,在隨後幾年又把其他股份拋售完,自此,ASML跟飛利普基本上沒有什麼關係了。
但因為已經成功上市,ASML仍然有足夠多的資金支撐他們投入研發,結果在2003年的時候,他們成功研發出了首臺浸入式光刻機,2006年首臺量產的浸入式光刻機TWINSCAN XT:1700i正式發布,這種浸入式光刻機成本低,技術更強,隨後得到了很多晶片製造廠家的認可,包括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一些晶片製造巨頭都成為ASML的客戶,這讓ASML開始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階段,在隨後的幾年裡,ASML更是把佳能、尼康大部分光刻機市場給吞噬掉,成為行業真正的老大。
但是在成為行業老大之後,ASML其實也是挺孤獨的,因為光刻機是一個非常高端的行業,需要投入的研發資金非常龐大,如果ASML想要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就必須持續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這對於ASML來說是有點吃不消的,在這種情況下,ASML甚至想放棄過高端的EUA光刻機研發工作。
但是作為ASML的客戶,包括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都嘗到了光刻機帶來的甜頭,就在ASML打算放棄EUA光刻機研發的時候,這三個企業都紛紛表示願意提供資金支持。
在這種背景下, ASML與臺積電、英特爾、三星一拍即合,這三家公司向ASML投資40億歐元獲得ASML23%的股份,其中英特爾投資41億美元獲得15%的股份;三星耗資8億歐元獲得3%的股權;臺積電耗資14億美元獲得5%的股權。
如此一來,ASML就有足夠的資金去研發EUV光刻機了,很快他們就把EUV光刻機研發出來,自此,他們進一步鞏固了在光刻機市場的頭把交易,而ASML生產出來的EUV光刻機也會優先提供給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這樣他們就達到了互利共贏的目的。
不過後來隨著ASML業績的不斷飆漲,它的股價也不斷攀升,這時候包括臺積電,英特爾和三星都逐漸把ASML的股票拋售掉,其中英特所持的股份目前已經不足3%。
在這三大晶片製造廠家把ASML的股票拋售之後,美國一些資本就大量吸入,所以截至目前ASML最大的股東是美國資本國際集團,第二大股東是美國貝萊德集團。
相當於目前ASML其實也是控制在美國的手裡,再結合前段時間美國英偉達收購ARM公司,目前美國從光刻機到晶片製造的一些核心零部件、再到晶片框架、晶片設計軟體都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裡,可以說他們完全掌控了全球晶片的整個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