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劇《二十不惑》裡,一段母女「決裂」的對手戲,讓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劇裡,媽媽做了別人的「小三」,女兒羅豔為了掩護媽媽不被發現,錯過了研究生考試。
不明就裡的媽媽詢問女兒的考試成績,得知真相後,氣急敗壞地吼道:
「你這是在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羅豔開門見山:「我要是去了,你和趙昌明就要被她老婆抓個現行。我能去得了嗎!」
媽媽先是一愣:「大人的事,很複雜,小孩不懂。」
正當她想用老一套的說辭為自己開脫,羅豔卻一針見血地回懟道:
「是你們自己想幹髒事,別把什麼事情都往大人頭上扣。」
「我就想不明白,你為什麼來教我怎麼做人。我寧願長不大,也不想做成像你這樣的大人。」
當父母的形象在孩子心裡垮塌,你再說什麼、做什麼,對孩子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聒噪。
「你都把自己搞成什麼樣子了,憑什麼還來教我怎麼做人/生活/學習……」
不管有沒有說出口,孩子對父母,感覺上已經變了味。
有人說,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
其實,早在父母開始教育孩子之前,他們的三觀裡,已經藏好了孩子的未來。
「生活費800,每個月攢1000」
一個孩子的眼界與心胸、未來和前程,不是天生註定的。
父母的三觀,是孩子參與世界的第一把度量衡。
網友@柳宗源在知乎問答上寫道:
大學同學喜滋滋地告訴我,她每個月只有八百塊錢生活費,但是能存一千塊錢。
我問她怎麼做到的,她說:「靠男朋友養啊。」
我把這件事當作瑣碎講給爸爸聽,他卻非常嚴肅地跟我談了一次:
「女孩子要獨立,要活得有骨氣、有自尊。
談戀愛的時候,錢不夠也不能問男生拿。跟爸爸講,我給你。」
兩個女孩,不一樣的人生。
很多人為那個多攢了200塊錢的女同學不值,如果她有「柳宗源爸爸」一樣的父母,可能也就不必走這樣的彎路——
明明賤賣了青春,卻還洋洋自得,像是佔了多大便宜。
父母的三觀,是孩子人生大廈的基石。
「基石」歪了,大廈越高,越有「墜落」的危險。
就像著名歌唱家李雙江、夢鴿的兒子李天一。
2013年,李天一因強姦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
從事情發生到進入調查,再到最後判決,
母親夢鴿一直在為兒子奔走,堅稱:「我的兒子錯是錯,但是沒有犯罪。」
罔顧事實和司法,一口咬定「沒有強姦、沒有暴力、沒有毆打」,堅持為兒子做無罪辯護。
為了能贏,她先是搬出「媒體有義務保護未成年人和老藝術家」,打出感情牌。
眼見不奏效,又開始瘋狂向受害者身上潑髒水:
「楊某某(受害者)不僅沒醉,肢體動作色誘孩子們,灌孩子們酒,點愛情歌曲,還在享受呢。」
「(受害者)居然到後來跟大家說,她是良家婦女,是處女,都是假的。」
「她是已婚性外陰,陰道糜爛二度陽性。」
前一秒,她還在不滿兒子以及家庭隱私被媒體過度曝光;
後一秒,卻不惜透露被害者的隱私與處境,來增加裁決的勝算。
這樣的夢鴿,親手把李天一毀了。
夢鴿曾在節目中說:「我們花了很多心思在李天一的教育上面。」
事實證明,這些教育的「心思」,都比不過父母的三觀來的更直接。
李天一曾因車道太窄與前車發生口角,幾句不合,就聯合朋友將前車裡的一對夫婦打進了醫院。
年僅15歲的他有多狂?
打人時見有人要報警,他一邊打一邊喊:「我看誰敢打110!」
打完人,他上車就想走,被圍觀的小區業主堵在路邊,
張口就說:「給你2000塊錢,讓讓路!」
「錢和身份能擺平一切」,這樣的觀念,讓李天一的狂妄最終反噬了自己。
「兩盒油彩,挑貴的一盒送朋友」
三觀正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一筆莫大的財富。
最近,向佐、郭碧婷頻上熱搜。
仔細深挖,向佐的務實純良不造作,在富二代、星二代中實屬少見。
越了解,越發現:
父母三觀正,是孩子能飛多高、走多遠的關鍵。
小學一年級,向佐有兩盒油彩,價格不同,他想將其中一盒送給朋友,
詢問父親的意見,向華強說:「把貴的送給人家。」
向佐後來回憶:「這件事對我的啟發是多層面的。」
剛開始,向佐將父親的建議理解為:
「如果你把便宜的送人,自己每次拿起貴的,都會想起你把便宜的東西給了人家,你為什麼要受這個罪呢?」
後來,隨著年齡長大,向佐開始自己帶團隊,又有了新的體悟:
「這個禮物代表男人的風度,你送一次對方不知道,你送三次對方就知道了,他以後就會跟著你。
你的團隊不吃飽,怎麼給你打仗?」
父親無意間流露出的三觀,對向佐而言,卻是貫穿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啟發。
向佐小時候,他是媽媽眼裡的寶貝。
就算出去談工作,陳嵐也會拎著一個裝飾著蕾絲的藤籃,帶上向佐一起出門。
但隨著向佐長大,向太陳嵐卻越來越「心狠」。
向佐在英國求學時,陳嵐拜託英國的朋友做他的監護人。
她特意囑咐朋友要對向佐嚴厲,要讓他幫忙做家務。
到了周末,向佐在電話裡哭了起來:「媽媽,想你。」
陳嵐問他:「你幹嘛哭呢?」
「我在倒垃圾。」
他很委屈,電話另一頭的陳嵐卻對他說:
「倒垃圾就倒垃圾,你在監護人家裡面,應該幫人家做一點家務對不對?
你在學習,在學習照顧自己,沒有人再幫你做了!」
陳嵐還專門給他買了電飯煲和香港的臘肉、臘腸,讓他想家的時候,自己做煲仔飯吃。
他是一個星二代、富二代,但在財富和地位之上,
父親教會了他格局,母親教會他自立。
「當你想幹這一行時,永遠提的是你爸,沒有人會開心的。
我就想有自己的名字,我必須付出別人兩三倍的努力,才能讓人看到我。」
向佐25歲開始習武,雖然身體早已定型,卻堅持了6年。
剛開始,每天4小時,後來增至6小時。半年後每天練夠8小時,一周只休息一天。
因為一部爛片,向佐跌落谷底。沒有工作找他,他像任何一個小明星一樣主動去爭取。
他會親自給各路製片人、雜誌主編打電話、發微信。
雖然很多時候得到的是「有機會下次合作」的敷衍,但慢慢的,
那些很晚才回復他微信、處理他事情的人,提前了那麼一點點,在他看來,都是小小的成績。
「大家可以稍微提前處理我的事情,我也可以早點睡了。」
溫厚友善,努力上進,尊重別人,珍惜機會……
這些特質都放在一個資源與人脈、家室與背景俱佳的人身上。
說實在的,向佐想不成功,都難!
父母三觀正,才不會讓孩子誤判自己與他人、與世界的關係。
只要腳踏實地,收穫是早晚的事。
百度問答裡有人提問,「有一個三觀正的父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一位網友的回答,耐人尋味:
「會感覺很幸運,為父母感到驕傲。」
大人在意金錢、地位、榮耀……小孩卻僅僅因為父母三觀正,感到驕傲。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只有父母端正自己的觀念,培養出來的孩子,才能鶴立於人群之中。」
在教育這件事上,父母不妨從擺正自己的三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