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赫赫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載或分享
自古以來婆媳相處都是個大學問,有些在結婚之前,婆婆和兒媳婦還能夠和平共處,一旦有了孩子之後,種種問題接踵而至。
如果遇到一個不給力的丈夫,婆媳的戰爭就已經開始了,從此家中也是硝煙不斷。
90後媽媽抱怨婆婆未把奶瓶洗乾淨,婆婆怒對:喝了會死嗎?
小西是一名90後的二胎媽媽,生一胎的時候為了避免婆媳矛盾,就沒有讓婆婆過來照顧兒子。
二胎出生之後,小西明顯心有餘而力不足,女兒特別的缺乏安全感,一看到小西照顧弟弟就開始哭,私底下也老是打弟弟,弟弟的腿上也都是女兒掐的印記。
小西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就請求婆婆過來幫忙照顧一陣子,婆婆也答應了。誰知來這裡不到一個月,小西和婆婆的戰爭就開始了。
婆婆做事情總是很馬虎,洗東西並不仔細,每次都洗不乾淨。
有一次小西看到婆婆給兒子衝奶粉的瓶子,上面一層奶垢,還黃黃的,小西就說了句:「媽,把這個奶瓶重新刷一下,你看都髒死了。」
婆婆一聽這話就不樂意了瞪眼怒懟到:「我已經刷過了,刷那麼多遍幹什麼,喝了會死嗎?要嫌棄我你自己刷啊。」
聽完婆婆的話之後,小西不想再說什麼了。
於是小西就在網上發了自己和婆婆的這個事情,希望看看別人的意見。
有的網友說:「我家婆婆也是這樣,不聽別人說話,一說啥就怒,覺得別人嫌棄她。」還有的網友說:「婆媳還是分開住好,矛盾少,住在一起避免不了吵架。」同樣也有網友表示:「婆婆又不欠你的,幫你帶孩子就不錯了,別挑三揀四了。」
其實,婆媳在一起相處,發生矛盾是必然,如果巧妙地把矛盾化解,才是一種大智慧。
婆媳之間如若要在一起相處,想要保持和平,兒媳儘量做好以下三點
1)順著婆婆
婆婆和兒媳本就不是一個家庭中長大,也不是兒媳的真正媽媽,彼此之間都會有很多的習慣不適應,如果直面衝突,可謂是情商最低的表現了。
兒媳要學會順著婆婆。
比如像婆婆平時朋友不多,總會在所謂的家庭群中發一些「教育孩子的三種方法」,「這三類食物不能夠同吃,會中毒」等等。
年輕人會很反感,一般兒媳就是不理睬,暴脾氣兒媳會怒懟婆婆:「總是在群裡發這些幹什麼。」
聰明兒媳會誇讚:「活到老,學到老,婆婆是我們的榜樣。」把婆婆誇舒服了,一切話都好說。
其次在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儘量不要去計較。
比如孩子今天出門是穿白衣服還是黑衣服,吃蘋果還是香蕉。
這些問題就隨著婆婆來好了。像一些大的問題,掌握在自己手裡就可以了。
2)從婆婆軟肋出發
婆婆的軟肋就是孫子,婆媳矛盾點也是孫子。
如果媽媽在某些方面有所訴求,可以通過孩子的想法去表達。
比如:「奶奶,今天給我穿太多了,好熱。」「奶奶我還小,走路太早,長大後腿會不好看哦。」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婆婆會更易接受。
當寶寶逐漸長大後,媽媽也要教會寶寶學會表達自我的想法,這樣處理問題來也會更容易。
3)拉上老公
婆媳之所以發生矛盾,和不作為的老公是息息相關的,作為老公想置身事外婆媳矛盾是不可能的。
像那些「坐山觀虎鬥」的丈夫,媽媽們一定要讓他知道虎鬥是沒那麼容易看的。
婆婆和老公是母子,兩個人不會有隔閡,老公說什麼婆婆也更願意聽,如果老公能在中間做好「和事佬」,一切都好說。
婆媳矛盾很正常,其一般是止於智者,如若不學會高情商的對待,一味的去計較。
那麼每個人在家庭中都不會幸福。
相反學會面對,放低姿態,婆媳矛盾也會逐步減少,家庭也會更加的和諧。
看到這裡的朋友,幫忙點個讚吧,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擊關注,赫赫媽媽每天更新最新內容。